吳均的詩文有哪些特點,吳均的詩文有什么特點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吳均的詩文有哪些特點,以及吳均的詩文有什么特點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吳均三書的寫作特點
吳均的《與施從事書》《與顧章書》和《與朱元思書》并稱“吳均三書”,都是描寫山水的名篇。寫作特點如下:
1、《與施從事書》渲染了雄峻連綿的青山變化多姿的景觀,景觀雄奇而秀麗。作者內心有所感悟,精神得到了升華。同時寄寓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潔的情懷,反映出當時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連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現(xiàn)實的清高隱逸的思想。
2、《與顧章書》僅84個字,就把石門山清幽秀美的風景,如詩如畫般地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語言的簡潔精美,清新淡雅,值得仔細品味。體現(xiàn)作者樂山樂水的文人之氣及隱居避世的高潔志趣、高潔情懷;享受自由、無拘無束、無牽無掛的輕松愜意。
3、《與朱元思書》文章雖短,以簡畫繁,用文字繪出了富春山的秀美風光。雖是用文字表達,卻帶給了人們視覺、聽覺、感覺上的饕餮盛宴。
吳均的文章:
為文清拔,工于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長,詩亦清新,多為反映社會現(xiàn)實之作,為時人仿效,號稱“吳均體”。《與朱元思書》以簡潔而傳神的文筆,描寫富春江兩岸清朗秀麗景色,讀后如親臨其境;《與施從事書》、《與顧章書》,將青山、石門山景物描繪得如詩如畫、惟妙惟肖。
現(xiàn)存的志怪小說《續(xù)齊諧記》,是繼南朝宋東陽無疑《齊諧記》而作,故事曲折生動,人物性格鮮明,魯迅譽為“卓然可觀”。其中《清溪神廟》、《陽羨鵝籠》尤為出色。吳均詩文著作較多,惜多散佚。
吳均體的特點是什么?
音韻和諧,風格清麗,屬于典型的齊梁風格;但語言明暢,用典貼切,無堆砌之弊 。
《梁書·吳均傳》說“吳均文體清拔有古氣”,在當時頗有影響,時稱“吳均體”。其詩今存140余首,多為友人贈答、贈別之作。
吳均個人簡況:
吳均(469—520)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縣西北)人。南朝梁文學家。出身寒微,學以致才,其文頗得世人稱誦。仕途不暢,只做過奉朝請之類的有名無實的小官。曾撰《齊春秋》,忠于史實,被梁武帝焚書罷官。
不久,奉詔修《通史》,起三皇訖齊代,未成而卒。今存詩一百三十余首,其中多借自然之物以抒其憤悶抑郁之情。
《贈王桂陽》、《詠慈姥磯石上松》、《行路難》、《寶劍》等為其代表作品。他的寫景散文《與朱元思書》、《與顧章書》等藝術成就較高,為歷代傳誦的寫景名篇,“文體清拔有古氣”,對當時文壇有很大的沖擊。
時人仿效,號稱“吳均體”。另著有志怪小說集《續(xù)齊諧記》一卷。《隋書·經籍志》載有集二十卷,皆佚。明人輯有《吳朝清集》。《梁書·文學傳》、《南史·文學傳》有傳。
南朝梁文學家吳均簡介,及其他的寫詩特點介紹
在我國古代,詩詞大家可謂是數(shù)不勝數(shù),詩歌以唐代最為聞名遐邇,杜甫李白等婦孺皆知的大詩人自不必說,宋代的詞也是古代文學的頂峰,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等著名詞人,在這里也不用贅述。那么在混亂的南北朝時期,大家最熟悉的詩人又是誰呢?有人會說謝靈運,有人會說南陳后主,還有人則提到吳均。在這里我們主要看看吳均和他的詩吧。
吳均,字叔庠,據(jù)說他是今天浙江安吉人,出生于公元469年,死于公元520年。他是南朝南北朝時期梁朝的歷史學家和著名的文學家。他曾在南梁武帝蕭衍的手下做官,但都是一些清閑文職。在史學方面,他的主要作品是《齊春秋》,在文學方面,寫有《吳均集》,但這部著作在歷史的長河中亡佚了,其主要作品有:《詠寶劍》、《胡無人行》、《與朱元思書》、《山中雜詩》等等。
吳均出生貧寒家庭,從小就勤奮好學,長大后更是外表俊朗,學識淵博;他的詩文深受同時期的沈約的喜愛。吳均最擅長寫山水風景,寫景細致,內容現(xiàn)實。他的詩詞不僅辭藻華美,而且字詞之間透著一股剛健雄厚的風氣。而且吳均還擅長書法,被人們成為吳均體,他提倡駢體文,主張學習古人,恢復傳統(tǒng)禮儀,開創(chuàng)了一代清新秀麗的詩風,在南北朝那個戰(zhàn)亂不斷的時代,這是難能可貴的。
吳均的詩歌清新秀麗,而且內容反映社會現(xiàn)實,不卑不亢。在文中表達的都是自己發(fā)自內心的真實情感,常常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他的詩文風格獨特,藝術手法獨到,內容和情感真實,這也是他的作品被歷代學者所推崇和贊賞的原因。
翻閱典籍,吳均的作品主要有以下幾首:
《與朱元思書》、《山中雜詩》、《贈杜容成》、《登二妃廟》、《贈周散騎興嗣》、《酬別江主簿屯騎》、《答柳惲》、《行路難·洞庭水上一》、《贈王桂陽》。
在這里我們主要看下他的《與朱元思書》,其原文如下: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這是一首駢體文,是寫給摯友的一封書信,文章語言詞句清新而優(yōu)美,用詞也簡單利索;此外條理非常清楚,所寫景物也都生動逼真,更重要的是在這篇文章里寄托了作者的真情實感。詩人對山水的描寫,表達了對他自然的喜愛之情,也暗語自己對世俗官場的厭惡,透露出高尚的情懷。后人都以他這篇文章為山水詩的模范之作,被人們廣為傳誦。
在這里我們主要解析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和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兩句。那么這兩句都是什么意思呢?首先第一句是說:風與煙都慢慢散盡了,天和山變成了同樣的顏色。我坐的扁舟讓它隨著水流而行,有時往東有時飄向西邊。從這句我們就能體會作者當時駕一葉扁舟游于江上的愜意和淡薄,體現(xiàn)了他順其自然的平和心態(tài)。
第二句是在說:追求功名富貴的人,如果能和我一起看到這些高峰,就會放下追求名利的念頭,整日忙于政事的人,看到這些山谷,恐怕也會不舍得離去了。在這里作者一方面表達了自然山水的美不勝收,一方面是在勸慰友人,放下功名之心,以平和的心態(tài)去面對。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厭惡世俗的爭名逐利和明爭暗斗;甘愿放棄功名利祿之心,歸隱于田園之間,寄情與山水之樂的高尚節(jié)操。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