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晏幾道,南鄉子 晏
大家好,關于南鄉子晏幾道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南鄉子 晏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求晏幾道的小山詞《南鄉子·花落未須悲》賞析
賞析:
這是一首離別相思之詞。上片寫分別以后企盼聚會的心情,詞中女子明白,花落春去不須悲傷,明年還有紅蕊滿枝的時候,可見她是一個開朗樂觀的女子,只是別后不通信息,使她放心不下,頗感惆悵。
下片回憶分別時的情景,攀柳話別,難舍難分,“春來春去”一類的話兒,多時敘說不盡,但最終還是不得不強自割舍,故而愁心涌上眉端,掩藏著的悲傷終于流露到臉上。
擴展資料
晏幾道文學特點
1、抒情的“向內轉”與個人化
抒情小詞到了晏幾道,已明顯地由晚唐五代不具個性的艷歌轉為抒寫一已之情的詞篇。從總體上看,晏幾道此類詞作已脫離了歌舞歡場上逢場作戲的性質,就比較更帶著個人的色彩了,而不是《花間集》的沒有個性的艷詞了。這是一點不同。
晏幾道的這些有專指的情詞已從其他艷詞中跳脫出來,重心向內轉,向情深處轉,不糾纏于艷事本身,著重于男女情愛中心靈的感應與共鳴。努力挖掘和表現的是心靈中的情緒,是更深、更細、更微妙的情的底蘊。
2、語言深婉細膩、情感曲折跌宕。
晏幾道詞往往用語較重,感情色彩強烈。例如“拼”字的運用就是晏幾道詞的突出用語。佳人別后音塵悄,瘦盡難拼。 (《丑奴兒》)、就中懊惱難拼處(《風入松》) 、才聽便拼衣袖濕(《浣溪沙》)。
這些詞句用“拼”,或表達感情的無法控制,或表達主人公為情不惜一切的決心,或表達情感的絕難割舍。這個“拼”字,成了《小山詞》表達情感極致的一個非常形象的字眼,也是晏幾道苦戀情結形象寫照。
詞人的十分用情、為卿而狂的心態和情態在這一“拼”中和盤托出、栩栩如生。此外,諸如“亂”、“醉”、“破”、“惱”、礬限”等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字眼,在《小山詞》中出現的頻率也很高。
以夢寫情,是詞人言情曲折跌宕的重要表現形式。晏幾道可以說是一個以夢寫情的高手。一部《小山詞》,“夢”字隨處可見。據統計,詞集中有57首都寫了夢境,占他全部詞作約四分之一。
夢境,成了詞人的一個強有力的抒寫情感的方式。無論是以夢來追憶往事前塵,還是借以表達人生如夢之感,也無論以夢來抒寫思相思懷人之情,或是將現實中難以實現的愿望以夢托之,不外乎都是一種郁結之下的情感渲泄方式。
綜上所述,以言情見長的純情詞人晏幾道,其純情銳感的資質和深摯、婉曲、沉郁的抒情風格合力造就了《小山詞》純情特色和動人心魄的藝術魅力。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晏幾道
南鄉孑古詩原文的作品和作者
南鄉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又名《好離鄉》、《蕉葉怨》。
《南鄉子·路入南中》五代十國 歐陽炯:
路入南中,桄榔葉暗蓼花紅。兩岸人家微雨后,收紅豆,樹底纖纖抬素手。
《南鄉子·送述古》宋代 蘇軾:
回首亂山橫,不見居人只見城。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歸路晚風清,一枕初寒夢不成。今夜殘燈斜照處,熒熒,秋雨晴時淚不晴。
《南鄉子·落日照樓船》南宋 朱熹:
落日照樓船,穩過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風月從今別一川。離緒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氈。明日回頭江樹遠,懷賢,目斷晴空雁字連 。
《南鄉子·眼約也應虛》北宋 晏幾道:
眼約也應虛,昨夜歸來鳳枕孤。且據如今情分里,相于。只恐多時不似初。深意托雙魚。小剪蠻箋細字書。更把此情重問得,何如。共結因緣久遠無。 催酒莫遲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頭上笑,羞羞,白發簪花不解愁。
《南鄉子·諸將說封侯》宋代 黃庭堅:
諸將說封侯,短笛長歌獨倚樓。萬事盡隨風雨去,休休,戲馬臺南金絡頭。
《南鄉子》宋詞原文及鑒賞
南鄉子
晏幾道
新月又如眉。
長笛誰教月下吹?
樓倚暮云初見雁,南飛。
漫道行人雁后歸。
意欲夢佳期。
夢里關山路不知。
卻待短書來破恨,應遲。
還是涼生玉枕時。
晏幾道詞作鑒賞
此為懷人詞。作者詞中以回環曲折的結構、風流蘊藉的情致,由月下吹笛而及南飛雁,由雁而思及行人,抒寫了清秋時節的悵惘之情。全詞意境雋永,曲折往復,既麗且莊。
上片前兩句,寫主人公倚樓時所見所感:黃昏后,又見如眉般的一彎新月,又是為誰人持長笛,月下吹奏哀音?首句寫景,云新月如眉,也就是說眉如新月,隱有抒情女主人公的形象。黃昏新月,常會勾動人的離思。詞中更著一“又”字,可知倚樓懷人已非一朝一夕了。“誰教”,猶言誰令、誰使,故作設問,是說無人欣賞,自己月下吹笛也是徒然的。緊接“樓倚”三句,點明詞旨為懷人。主人公獨倚高樓,暮云中第一回看到歸雁正不住地向南飛去,心下自語:可不要說遠行的人要比雁還遲歸啊!三句暗用隋薛道衡《人日思歸》詩:“人歸落雁后,思發花前。”前一“初”字,語意比上文“又”字跌深一層。時節轉換,秋雁南飛,更增對行人的思念。唐趙嘏《長安秋望》詩句“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意境與之仿佛。
過片二句,寫相思無望,唯有夢里相尋。小晏詞中,常寫夢魂尋人之意:“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鷓鴣天》)、“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蝶戀花》),同是寫夢尋,但又用意各別。本詞云“路不知”,即是說連尋找也不可能了,語更深切。《文選》沈約《別范安成詩》:“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李善注:“《韓非子》曰:”六國時,張敏與高惠二人為友,每相思不能得見,敏便于夢中往尋,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小晏此詞,運用前人故事,但又自出新意。
入夢的描寫與上下文融合無垠,成為全詞中有機的.組成部分。從而逼出末三句:再想等他的短信寄來,以慰離恨,恐怕也已太遲,因為又到了枕畔涼生的清秋時節!夢里難尋,唯有等音書寄來,可是書信又遲遲不至,閨中人的離恨就更無法排遣了。詞中不言“長信”而曰“短書”,個中已有難言之處,連這草草兩三行的短信也沒有,則游子的薄情可知。古人慣用雁足傳書故事,“待短書”與上片“初見雁”呼應。末句表面上是說秋天到來,因而感到玉枕太涼了,其實是寒夜獨居心之寒的另一種說法。
綜上,此詞上片寫吹笛、見雁,下片寫欲夢、待書。吹笛而云“誰教月下吹,”意即枉吹;見雁而云“漫道行人雁后歸,”意即空見。欲夢中相逢,而夢中又不知道路;等待書信到來,書信又遲遲不到。
以上這一切,說明離恨無法排遣,悵惘之情愈轉愈深。
《南鄉子》晏幾道詞作鑒賞
《南鄉子》以回環曲折的結構、風流蘊藉的情致,由月下吹笛而及南飛雁,由雁而思及行人,抒寫了清秋時節的悵惘之情。下面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出來的有關于《南鄉子》晏幾道詞作鑒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作品介紹】
《南鄉子·新月又如眉》,選自《小山詞》,北宋詞人晏幾道所作懷人詞。作者在詞中以回環曲折的結構、風流蘊藉的情致,由月下吹笛而及南飛雁,由雁而思及行人,抒寫了清秋時節的悵惘之情。全詞意境雋永,曲折往復,既麗且莊。
【原文 】
南鄉子
新月又如眉①。長笛誰教月下吹②。樓倚暮云初見雁③,南飛④。漫道行人雁后歸⑤。
意欲夢佳期⑥。夢里關山路不知⑦。卻待短書來破恨⑧,應遲⑨。還是涼生玉枕時⑩。
【注釋】
①“新月”句:暗用五代牛希濟《生查子》“新月曲如眉,未有團欒意”與唐王涯《秋思贈遠》“不見鄉書傳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之意為后文的“行人”“短書”作伏筆。如眉,指月鉤彎如眉狀。
②“長笛”句:借用唐杜牧《題元處士高亭》“何人教我吹長笛,與倚春風弄月明”為背景。
③“樓倚”句:化用唐趙嘏《長安晚秋》“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詩意。
④南飛:雁為候鳥,每年春分后往北飛,秋分后飛回南方。
⑤“漫道”句:語出隋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漫,空,徒;又莫,勿。
⑥佳期:相會的美好時光。
⑦“夢里”句:化用南朝粱沈約《別范安成詩》“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
思”意,典出南朝粱蕭統《文選》李善注引《韓非子》:“六國時,張敏與高惠二人為友,每相思不能得見,敏便于夢中往尋,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此處借以表達男女相思之情。
⑧書:信。破:消解。恨:指離恨。
⑨應:是。
⑩玉枕:玉制或玉飾的枕頭,亦用為瓷枕、石枕的美稱。
【白話譯文】
又是新月如眉,悠悠哀音,長笛月下為誰吹?獨倚高樓,暮云中初見雁南飛,雁南飛,莫道行人遲雁歸。 意欲夢中一相見,山重重,路迢迢,卻向何處尋!只待短信解離恨,信來應是太遲遲。歲月悠悠,還是涼生玉枕時。
【創作背景】
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去世,晏幾道春風得意的生活也戛然而止,他立刻感受到了現實社會的霜刀雪劍。他和六哥祗德,八弟傳正及姊妹四人都還年幼,后由二哥承裕的妻子張氏“養毓調護”,嫁娶成家。后來恩蔭為太常寺太祝。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晏幾道的朋友鄭俠因進《流民圖》反對王安石變法而被羅織罪名,交付御史臺治罪。政敵們從鄭俠的家中搜到晏幾道的一首《與鄭介夫》(鄭俠字介夫),上面寫著:“小白長紅又滿枝,筑球場外獨支頤。春風自是人間客,主張繁華得幾時?”這些人如獲至寶,以諷刺“新政”、反對改革為名,將晏幾道逮捕下獄。后來宋神宗釋放了晏幾道。這件事雖然有驚無險,但經過這么一折騰,原本就坐吃山空的家底更加微薄,晏家的家境每況愈下。這件事對晏幾道也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他從一個書生意氣的公子哥,淪落為潦倒落魄的貴族。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離思的懷人之作。
上片以時景起筆,而歸結于情思。“新月”頗有與“故人”暗成對比的意味,“如眉”則是不圓之意,暗點離思主題,愁上眉間。“又”是此景之嘆,表明她已歷見多次,既狀時間之長,亦隱隱透出觸目經心、怎堪又見的苦澀。“誰家玉笛暗飛聲”(唐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恍惚間,耳際晌起聲聲長笛。“誰教”表面上探尋的是月下吹笛的緣由,實則卻在千般埋怨它的不是時候,或許是因為不忍它“與倚春風弄月明”(十牧《題元處士高亭》)的.歡樂情調,也或許是因為不忍它“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的愁傷動思,無論為何,此二字一變客體為主體,顯示并非她有意聞笛,而是笛聲無端相擾,牽動其離愁別恨。“樓倚”兩句寫其所見極具層次感,獨倚高樓,先是看到天涯盡處一片“暮云”夕景,繼而蒼茫云間“初見”斑黑點點,爾后逐漸清晰擴大為可識別的“雁”,繼而在雁過后醒覺它們所循的方向,點破時節。“南飛”兩字獨為一句,語音短促似結未結,仿佛狀寫了、也涵括了她凝眸追蹤群雁行跡的整個時間過渡,直至影蹤全無。“漫道”語極失落凄婉,別說希冀行人雁前歸,怕是連“行人雁后歸”也是一種徒然空盼。本片先由所見引其思,旋即思緒便被聲音中斷;再由所聞引其思,旋即思緒又被景物中斷;復由所見引其思。幾經轉折,悱惻漸深,最終轉入沉沉的哀傷。
下片以情思起筆,而歸結于時景。“佳期幽會兩悠悠,夢牽情役幾時休”(五代顧《浣溪沙》),她已不敢奢望現實中的“佳期”,唯有寄望于托夢圓愿,“意欲”表示她退而求其次的轉念,也存了但求稍解離愁的期待,可卻偏偏連這小小渴望也無法得償。人說“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李白《長相思》),而她雖不畏“關山路”苦,奈何“不知”關山路!現實夢境兩頭空,離恨已不可能由“佳期”來解,那么就只能再退一步等待千里之外的尺素。“短”是一退再退,不求綿綿情話,但求只言片語便于愿已足;“破”狀她極欲消除、從此遠離別恨,一至于要將之徹底粉碎使其無法重拼再生;“卻”又是一個滿懷希望的期待之辭。然而“應遲”,這短書必是遲米的肯定判斷,似乎出于她過去的經驗。“簟涼枕冷不勝情”(顧《浣溪沙》(雁響遙天玉漏清)),等到那“短書來”,又已然是秋意深重寒侵閨衾的“涼生玉枕”時了。至此退無可退,“還是”兩字,蕭冷無邊,思量無盡,幽怨無限,神傷無已。
該詞的一大特色,在于隱括大量前作前事,或詩境、或詞句、或意象、或典故,但又不將之凝用一處,而散融于全篇,彼此呼應,互為伏筆,息息相關卻又不著于形,而其佳妙處,更在以虛字點化、提挈全篇,緊松斂放之間,不僅使前人興象渾化如一、渾化盤如己,更曲盡心念情緒之婉折深綿,抑揚頓挫,味中有味。(郭思韻)
名家評價
陳寂:這首詞幽怨中有飄逸的意趣,風格頗近李白詩篇,結句尤其凄婉不盡。
唐圭璋:晏幾道的這首詞,詞章短小,但意象豐富,月光,笛曲,雁陣,夢境,人意,書情,耳聞,目睹,心觸,無不染上了凄涼的色彩。時間與空間的融合,環境的凄清與相思的灼熱,色調的單一與思緒的紛繁,這一切,在詞中互為依存,相映成趣,構成了多采多姿的藝術境界,從而久久地激蕩著讀者的心靈,喚起了人們的共鳴。同時,這首詞在語言上并無深奧之處,但是有著濃重的抒情意昧,怪不得清人馮煦說他是“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求之兩宋詞人,實罕其匹”。(轉引自唐圭璋《唐宋詞簡釋》)
王振良:小晏極善寫夢。此詞寫夢中相逢,而夢中又不知歸路,奇絕。
吳相洲:小詞之妙,如漢、魏五言詩,其風骨興象,迥乎不同。茍徒求之色澤字句間,斯末矣。然出崇、宣以后,雖情事較新,而體氣已薄,亦風氣為之,要不可以強也。
【作者介紹】
晏幾道(約1030—約1106)北宋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晏殊第七子。曾任太常寺太祝。熙寧七年以鄭俠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事,受株連下獄。元豐五年為潁昌府許田鎮監官,“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師賜第”(《碧雞漫志》卷二)。晚年家境貧寒。文學與其父晏殊齊名,世稱“二晏”。詞風哀感纏綿、清壯婉麗。有《小山詞》一卷。
晏幾道經典詩詞
一、晏幾道的經典詩詞作品統計如下:
臨江仙:《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 《臨江仙·淡水三年歡意》 《臨江仙·斗草階前初見》
蝶戀花 :《蝶戀花·卷絮風頭寒欲盡》 《蝶戀花·夢入江南煙水路》 《蝶戀花·醉別西樓醒不記》
鷓鴣天 :《鷓鴣天·守得蓮開結伴游》 《鷓鴣天·醉拍春衫惜舊香》 《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
生查子 :《生查子·官身幾日閑》 《生查子·春從何處歸》
南鄉子:《南鄉子·淥水帶青潮》 《南鄉子·新月又如眉》 《南鄉子·畫鴨懶熏香》
清平樂: 《清平樂·留人不住》 《清平樂·蕙心堪怨》 《清平樂·幺弦寫意》
木蘭花:《木蘭花·秋千院落重簾暮》 《木蘭花·初心已恨花期晚》
菩薩蠻:《菩薩蠻·哀箏一弄湘江曲》 《菩薩蠻·相逢欲話相思苦》
阮郎歸:《阮郎歸·舊香殘粉似當初》 《阮郎歸·來時紅日弄窗紗》 《阮郎歸·天邊金掌露成霜》
玉樓春:《玉樓春·東風又作無情計》 《玉樓春·當年信道情無價》
浣溪沙:《浣溪沙·家近旗亭酒易酤》 《浣溪沙·午醉西橋夕未醒》
六幺令:《六幺令·綠陰春盡》 《六幺令·雪殘風信》
減字木蘭花:《減字木蘭花·長楊輦路》
思遠人:《思遠人·紅葉黃花秋意晚》
長相思:《長相思·長相思》
御街行 :《御街行·街南綠樹春饒絮》
晏幾道著有《小山詞》一卷,存詞260首,其中長調3首,其余均為小令。他的小令詞在宋初發展到一個高峰,用清壯頓挫的藝術性,揉合了晏殊詞典雅富貴與柳永詞旖旎流俗特性,既雅又俗的歌詞合樂的典型音樂形象,使詞這種藝術形式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并取得扭轉雅歌盡廢的歷史性作用。
二、作品的感情特點:
1.純情銳感的品性和癡情不移的特征。
真與癡是晏幾道的性格特點,這種特點貫穿了他的全部詞作。他的詞充滿了憂愁和悲傷,馮煦說他是“古之傷心人”,黃庭堅說晏幾道詞“清壯頓挫,能動搖人心”,與大晏詞那種淡淡的哀愁和富于哲理完全兩樣。“有至情之人,才能有至情之文。”《小山詞》中的許多至情形象其實就是至情晏幾道的真實寫照,《小山詞》的純情中,是有“癡”的因素在起作用。無論是追情往事,寫對愛情歡愉的體驗,還是感傷離別,抒發刻骨相思的情懷,都充溢著一股強烈的情感,這感情常常被渲染到十分濃烈的地步,近癡帶狂,甚至“無理”,以至于被人稱之為“鬼語”。
2.抒情的“向內轉”與個人化。
抒情小詞到了晏幾道,已明顯地由晚唐五代不具個性的艷歌轉為抒寫一已之情的詞篇。從總體上看,晏幾道此類詞作已脫離了歌舞歡場上逢場作戲的性質,就比較更帶著個人的色彩了,而不是《花間集》的沒有個性的艷詞了。這是一點不同。晏幾道的這些有專指的情詞已從其他艷詞中跳脫出來,重心向內轉,向情深處轉,不糾纏于艷事本身,著重于男女情愛中心靈的感應與共鳴。努力挖掘和表現的是心靈中的情緒,是更深、更細、更微妙的情的底蘊。
3.語言深婉細膩、情感曲折跌宕。
晏幾道詞往往用語較重,感情色彩強烈。例如“拼”字的運用就是晏幾道詞的突出用語。佳人別后音塵悄,瘦盡難拼。 (《丑奴兒》)、就中懊惱難拼處(《風入松》) 、才聽便拼衣袖濕(《浣溪沙》)。這些詞句用“拼”,或表達感情的無法控制,或表達主人公為情不惜一切的決心,或表達情感的絕難割舍。這個“拼”字,成了《小山詞》表達情感極致的一個非常形象的字眼,也是晏幾道苦戀情結形象寫照。詞人的十分用情、為卿而狂的心態和情態在這一“拼”中和盤托出、栩栩如生。如“亂”、“醉”、“破”、“惱”、礬限”等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字眼,在《小山詞》中出現的頻率也很高。
三、晏幾道簡介:
晏幾道(1038年5月29日[1]? —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似父而造詣過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表達情感直率。多寫愛情生活,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留世。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