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伶恒縱酒放達出自哪里,劉伶縱酒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今天給各位分享劉伶恒縱酒放達出自哪里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劉伶縱酒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我以天地為房屋,以房屋為衣褲,你怎么跑到我的褲子里來了”?這是那位古人在醉酒之后說的話?
“我以天地為房屋,以房屋為衣褲,你怎么跑到我的褲子里來了”?這是劉伶在醉酒之后說的話
“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是魏晉文壇的代表人物。此公雖相貌不佳,但才氣過人,性情曠達,最富酒名。他乘鹿車,攜酒漿,叫家人荷鋤相隨,并說,死便埋我。劉伶與好友終日放歌縱酒,盡顯雅士風流。
《世說新語》上有一段關于他的記載:有人去拜訪劉伶,適逢他喝醉了酒,一絲不掛地在屋里亂晃,不禁譏諷道:“你也是禮教之人,如此行徑成何體統?”劉伶一聽,頗不以為然地反唇相譏:“我以天地為房屋,以房屋為衣裳,你怎么跑到我褲子里來了?”客人聽了瞠目結舌,無言以對。
在酒中抒發情懷、放浪形骸是大部分文人所向往的。劉伶醉酒狂言的確令人咂舌,但是,設若世事清明,以他“竹林七賢”的名望學識,只怕正在廟堂之上指點江山揮斥方遒,而此刻的酒中滋味誰人又能體味呢?
文言文劉憐病酒給我們的啟示
1. 劉伶病酒 啟示
劉伶,西晉沛國(今安徽宿州)人,字伯倫。 “竹林七賢”之一。曾為建威參軍 。晉武帝泰始初,對朝廷策問,強調無為而治,以無能罷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頌》,宣揚老莊思想和縱酒放誕之情趣,對傳統“ 禮法”表示蔑視。傳記/野史《晉書 列傳十九 劉伶》載其‘身長六尺,容貌甚陋。放情肆志,常以細宇宙齊萬物為心。澹默少言,不妄交游,與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攜手入林。初不以家產有無介意。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而隨之,謂曰:“死便埋我。”其遺形骸如此。嘗渴甚,求酒于其妻。妻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酒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善!吾不能自禁,惟當祝鬼神自誓耳。便可具酒肉。”妻從之。伶跪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仍引酒御肉,隗然復醉。嘗醉與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奮拳而往。伶徐曰:“雞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世說新語 任誕第二十三》劉伶醉酒。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婦曰:“敬聞命。”供酒肉于神前,請伶祝示。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 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劉伶恒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 為褲衣。諸君何為入我褲中?”明朝馮夢龍《古今笑》中也說他 “劉伶恒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 為褲衣。諸君何為入我褲中?’
答案補充
(有一次,他的酒病又發作得很厲害,要求妻子拿酒,他的妻子哭著把剩馀的酒灑在地上,又摔破了酒瓶子,涕泗縱橫地勸他說:「你酒喝得太多了,這不是養生之道,請你一定要戒了吧!」劉伶回答說:「好呀!可是靠我自己的力量是沒法戒酒的,必須在神明前發誓,才能戒得掉。就煩你準備酒肉祭神吧。」他的妻子信以為真,聽從了他的吩咐。于是劉伶把酒肉供在神桌前,跪下來祝告說:「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說完,取過酒肉,結果又喝得大醉了。)
答案補充
1.毀;摔破 具:準備 2.他的妻子非常天真善良 3.劉伶嗜酒的可愛之處表現在為酒可以欺騙妻子,可以不顧自己性命。
2. 劉伶病酒 啟示
劉伶,西晉沛國(今安徽宿州)人,字伯倫。 “竹林七賢”之一。曾為建威參軍 。晉武帝泰始初,對朝廷策問,強調無為而治,以無能罷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頌》,宣揚老莊思想和縱酒放誕之情趣,對傳統“ 禮法”表示蔑視。傳記/野史《晉書 列傳十九 劉伶》載其‘身長六尺,容貌甚陋。放情肆志,常以細宇宙齊萬物為心。澹默少言,不妄交游,與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攜手入林。初不以家產有無介意。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而隨之,謂曰:“死便埋我。”其遺形骸如此。嘗渴甚,求酒于其妻。妻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酒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善!吾不能自禁,惟當祝鬼神自誓耳。便可具酒肉。”妻從之。伶跪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仍引酒御肉,隗然復醉。嘗醉與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奮拳而往。伶徐曰:“雞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世說新語 任誕第二十三》劉伶醉酒。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婦曰:“敬聞命。”供酒肉于神前,請伶祝示。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 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劉伶恒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 為褲衣。諸君何為入我褲中?”明朝馮夢龍《古今笑》中也說他 “劉伶恒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 為褲衣。諸君何為入我褲中?’
答案補充
(有一次,他的酒病又發作得很厲害,要求妻子拿酒,他的妻子哭著把剩馀的酒灑在地上,又摔破了酒瓶子,涕泗縱橫地勸他說:「你酒喝得太多了,這不是養生之道,請你一定要戒了吧!」劉伶回答說:「好呀!可是靠我自己的力量是沒法戒酒的,必須在神明前發誓,才能戒得掉。就煩你準備酒肉祭神吧。」他的妻子信以為真,聽從了他的吩咐。于是劉伶把酒肉供在神桌前,跪下來祝告說:「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說完,取過酒肉,結果又喝得大醉了。)
答案補充
1.毀;摔破 具:準備 2.他的妻子非常天真善良 3.劉伶嗜酒的可愛之處表現在為酒可以欺騙妻子,可以不顧自己性命。
3. 高一語文 文言文題
(一)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1、“也無風雨也無情”中的“風雨”比喻什么?該句與上文哪一句照應?這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人生路上的坎坷波折。“也無風雨也無情”與上文中“一蓑煙雨任平生”相照應。表達了作者的那種洞悉世俗,淡泊且堅定的思想感情。
2、好的詩詞除了給人以藝術上的享受之外,往往還能給人以理性的啟迪,讀罷此詞,你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答:人生之路難免會有打擊和挫折,但是,不要畏懼困難,要經得起這些波折;用淡泊恬定的心態藐視困難,堅定地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二)
何處望神州?
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
悠悠!
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
曹劉!
生子當如孫仲謀。
1、詞首句“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亭”有何言外之意?在結構上起何作用?
答:不需要再到哪里去找追尋神州大地變遷的地方,單這小小的北固亭就見證了無數的歷史變遷。在結構上的作用是先拎出論點。
2、天下英雄何其多,稼軒為何獨鐘情于孫仲謀呢?請以“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和“生子當如孫仲謀”為例,談談你的看法。
答:我認為稼軒獨鐘情于孫仲謀的原因是:在東漢末年的群雄爭霸中孫權做為吳地之主能夠不懼強(抗拒曹操),無乘危凜弱(劉備被曹操擊破敗走江夏后派諸葛亮游說東吳,孫權毫無乘機進攻劉玄德向曹孟德邀功之意。),重節義(厚葬關羽),能曲(忍借荊州)能伸(智取荊州),不爭霸(在他任吳地之主期間土地擴張是最少的),緩稱王(最終建立起在那時的百姓還算安居樂業的吳國),符合作者心中的仁君形象。
(三)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1、從詞中的“咨嗟”、“休對”、“且將”這些詞語看,你認為作者在詞中的要表現的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
答:表現了作者無奈、麻醉、得過且過的心態。
2、請從“情”和“景”的角度對這首詞作一賞析。
答:濃春未謝,此心已老。欲哭無淚,依醉夢生。
4. 要以下幾首古詩的意思(解釋)多一點的有的+10
山中雜詩 吳均 山際見來煙①, 竹中窺落日②。
鳥向檐③上飛, 云從窗里出。 [注釋] ①山際:山與天相接的地方。
②窺(kuì):從縫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意譯】 山峰上繚繞著陣陣的嵐氣云煙 竹林的縫隙里灑落下夕陽的余暉 鳥兒歡快地在屋檐上飛來飛去 白白的云兒竟然從窗戶里飄了出來。 本篇是《山中雜詩》的三首之一。
是寫山居環境的幽靜,表現了閑適的心情。沈德潛說它“四句寫景,自成一格”。
山中雜詩 映入眼簾的——是暮色里藹藹的山嵐,陷入竹隙的——是落日緩緩的畫卷。 鳥兒悠閑地飛向人家的房檐,從窗口緩緩飄出的是一絲淡淡的云嵐。
【賞析一】: 這四句寫景的小詩,自成一種格調。每句之前,如果用“你看那”三字一氣連讀,在我們眼前,就會展現出一幅絕妙的圖畫,就會響起一曲優美的樂章。
杜甫《絕句》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放眼四望,觸處生情,將不同的景物組合起來,用以形成一種特殊的環境,給人以新鮮的感覺。用的就是這種格調。
【賞析二】: 詩歌描寫的是詩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環繞,竹木茂盛,鳥在人家的房檐上飛,云彩竟然從窗里飄出來。此幽居蕩盡了人間的塵滓,隨意而傳神地表達了詩人愜意閑適的心情。
全詩不過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離“山中”的主題。煙嵐彌漫著山谷,在山峰間飄來蕩去,這正是幽靜深邃的山中所常見的現象。
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間隙中窺見其脈脈的斜暉,由此可見竹林的茂密青蔥,山間的幽趣在首兩句中已曲曲傳出。屋檐上的飛鳥來來往往,白云穿窗而過,都說明詩人所居之處地勢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鳥時時棲息于其檐前屋后,體現了山居的清靜超脫,遠離塵囂。
沈德潛說此詩:“四句寫景,自成一格。”意謂這首小詩將所有的筆墨都集中在寫景上,與一般由景到人或由景而抒情的結構不同,開了一種新的格式。
其實,這四句中雖句句是景,卻時時有人在其中,如前兩句中的“見”和“窺”,都說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寫之景只是人所見之景,并不是純客觀的描繪。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
而且在寫景中已暗示了詩人的山居之樂,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見。 吳均是寫山水的高手,這四句小詩之所以能勾勒出山居的特征就在于作者觀察角度的選擇得當。
“煙”是由“山際”所見,“落日”是由竹中所見, “鳥”在檐上,“云”從窗出,這樣,就不同與尋常的寫山嵐、落日、鳥和云,而帶上了詩人山居所見的主觀色彩,并有了典型的意義。就象是攝影,攝取同一物象,卻各人有各人的角度。
而一幀成功的作品,總是能取新穎巧妙的角度,攝出景物的特征與情趣,吳均的摹山范 作者: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 *** 數百年。
簡評:寫出了后人繼承前人,“長江后浪推前浪”便是出自此詩。語言直白,但寓意深刻。
論詩 作者:趙翼 只眼須憑自主張,紛紛藝苑漫雌黃。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
趙翼寫有五首《論詩》,提出了自己的文學創作主張。 只眼:獨到的見解,眼力出眾。
藝苑:藝壇,藝術領域。 雌黃:即雞冠石,黃赤色,可作顏料。
古人寫字用黃紙,寫錯了用雌黃涂掉再寫。后用信口雌黃喻隨口亂說。
這是一首作者表白自己的藝術主張的詩。指出文藝批評應提倡有獨到的見解,不可鸚鵡學舌,人云亦云。
前二句點出在紛紛的藝苑里各種說法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對錯互見,深淺不一,對同一問題的看法有時也五花八門。這時需要的是獨具慧眼,有自己的視角和觀點。
當然這是相當不容易的,需要自己有深厚的學養和閱歷,成為“高人”。 后二句作一形象的比喻,用矮人看戲作比,矮人看戲時被前邊的人擋住目光,哪里能看到戲臺上的場景?戲散大家一起談起來時,只能是附和人家的說法。
請問劉伶恒縱酒放達出自哪里?
原文:
劉伶恒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衣,諸君何為入我中?”
譯文:
劉伶經常不加節制地喝酒,任性放縱,有時在家里赤身露體,有人看見了就責備他。劉伶說:“我把天地當作我的房子,把屋子當作我的衣褲,諸位為什么跑進我褲子里來!”
出處: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
擴展資料:
劉伶曾任魏建威將軍,晉武帝泰始初(265),對朝廷策問,強調“無為而治”,以“無用”被黜免。性嗜酒,放浪形骸,蔑視禮法,在這段《世說新語》的記錄中可見一斑。
他主張放達的人生哲學,嘗乘鹿東,攜一壺酒,使人荷鍤相隨,說“死便埋我”。所著《酒德頌》頗著名,宣揚老莊思想和縱酒放蕩的生活,對禮法表示了蔑視,載《文選》。生動形象地反映了魏晉名士崇尚玄虛、消極頹廢的精神面貌,也表現了對“名教”禮法的鄙視以及對“自然”的向往。
竹林七賢劉伶為什么舍命縱酒
中國歷史上愛喝酒的名人不少,比如李白、杜康、陶淵明、蘇軾、歐陽修等,但終生“泡”在酒里,為了酒可以荒廢事業和生計,甚至故意糟蹋自己身體的名人,只有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作為一個文學家,又有政治身份和地位,劉伶如此縱酒而不能自拔,既影響政治前途,又耽誤了文學才華的發揮,常常讓人感到惋惜。其實劉伶如此迷酒這只是個表面現象,他“唯酒是務”是有原因的。
(一)
南北朝時期宋國人劉義慶寫了一本《世說新語》,可能是最早提到劉伶形象的一本書。該書“容止”門說:“劉伶身長六尺,貌甚丑顇,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如此矮個,五官結構又不好,再加面容極度憔悴,可見其形象實在難看。
和“竹林七賢”其他人相比,尤其是和身高七尺八寸、“風姿特秀,高而徐引”的美男子嵇康站在一起,劉伶外貌上與他們的反差實在不小。好在他們都是名人高士,重在思想見解和志向情操,不會如常人般以貌取人。所以,外貌之差并不妨礙他們互相引為朋友,一塊兒聚會,或攜手到竹林里去玩兒。
從干事業來說,作為男人長得丑點這也不能算是什么問題。只要你有本事,能建功立業,你就是個人才。只是,他劉伶當時的職務是建威參軍,是協助治理“領軍都督幕府”事務的高級官員。身處統轄千軍萬馬的總指揮部機關,需要給全軍做表率的人,他卻天天蓬頭垢面不講衛生,衣服也不好好穿,行為還吊兒郎當。
這還不算,此時的他竟然還終日沉湎在酒中,天天喝得暈暈忽忽,走起路來晃晃悠悠,東倒西歪。作為一個高官,這表現絕對是說不過去的。
(二)
《晉書·劉伶傳》說,劉伶平時不管因公因私,愛坐鹿車出門,車上總是帶著許多酒。他常常是一邊坐在車上趕鹿前行,一邊手不離壺地大口喝酒,地地道道的“酒后駕車”。出門時他還常帶著一名童子扛著一把鐵鍬在后邊跟著,并不時囑咐童子說:“如果我喝死了,你就隨便找個地方挖個坑把我埋了,知道了嗎?”跟著這樣一個醒醉難分的主子,想必這童子當時表情一定很尷尬。
別看劉伶個兒矮,瘦弱,終日醉醺醺的,但他還愛逗個樂。一次他“工作時間”喝酒,喝醉了就跟另一個醉鬼為事爭吵起來。不一會矛盾激化,那位一蹦老高上去就要揍他。劉伶知道自己瘦小干癟,單挑不是對手,便趕緊自己圓場說:“你看我這像雞肋一樣的身體,怎能安放你那尊貴的拳頭呢?”那人一聽噗哧笑了,架也沒打成站起來就走了,劉伶則免了一頓暴揍。
《世說新語》“任誕”門說:“劉伶恒縱酒放達。”是說他只要一喝了酒,行為舉止就沒了準。他任建威參軍期間,有一次他忽然來了興致,竟然在辦公室 *** 了衣服 *** 地飲酒。有幾個客人來訪,他也不趕緊把衣服穿上,還繼續光著身子喝。客人見他如此不雅,就譏笑他。他卻一本正經地反駁說:“天地就是我的房子,房子就是我的衣褲,你們進我的房子就是鉆到我褲襠里來了,誰讓你們鉆進來的?”
如此沒有節制地喝酒,必然影響家庭關系,引起家人憂慮。據《世說新語》記載,一天,劉伶酒癮又上來了,便向夫人要酒。夫人見他總是這樣喝很生氣,就賭氣把桌上的酒倒在地上,還把酒壺也摔碎,哭著勸劉伶道:“夫君喝酒太多,不是養生之道,實在對身體不利,你替家人想想,下決心把酒戒了吧。”劉伶很認真地說:“對,你說得有道理,只是看來靠我自己是戒不了了,我還是求求神仙幫忙吧,這樣吧,你準備點酒肉當供品,我馬上在神仙面前禱告發誓戒酒。”夫人聽了非常高興,趕緊準備了酒菜,放在神案上,請劉伶來禱告。劉伶遂跪在神案前,突然大聲說道:“老天生了我劉伶,因為愛酒出了名,一次要喝一斛,五斗哪里夠用?婦道人家的話,可千萬不能聽啊!”說罷,拿起酒肉,一陣猛吃猛喝,隨即爛醉如泥。此時站在旁邊的夫人其心情可想而知。
(三)
作為一個堂堂的建威參軍,如此重要的職務在身,為什么喝酒竟然要喝到幾乎是在糟蹋自己的程度呢?宋人葉夢得說:“晉人多言飲酒,至于沉醉,未必真在乎酒。蓋時方艱難惟托于酒,可以疏遠世故而已。傳至劉伶之徒,遂欲全然用此,以為保身之計,飲者未必劇飲,醉者未必真醉耳!”這說明劉伶不是為喝酒而喝酒,而是“時方艱難”以此避世所致。
文言文的原文和翻譯
一、原文:南朝 劉義慶《劉伶病酒》
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婦曰:“敬聞命。”供酒肉于神前,請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二、譯文:劉伶喝酒過多害了酒病,非常口渴想喝酒,于是向妻子要酒。他夫人把酒倒掉,摔碎了裝酒的瓶子,夫人哭著規勸劉伶說:“您喝酒太多,不是養生的方法,一定要戒掉啊!”
劉伶說道:“那好吧,我自己戒不了,只有在神面前禱告發誓才可以把酒戒掉,請你準備酒肉吧!”夫人說:“就遵從你的意思辦。”于是,她把酒肉放在神案上,請劉伶來禱告。
劉伶跪在神案前,大聲說道:“老天生了我劉伶,認為酒是自己的命根子,一次要喝一斛,喝五斗才能解除酒醒后神志不清猶如患病的感覺。婦道人家的話,可千萬不能聽!”說罷,拿起酒肉,大吃大喝起來,不一會兒便醉醺醺的了。
擴展資料
一、劉伶的思想
劉伶好老莊之學,在生活上不拘禮法,以飲酒為常,甚至達到了“病酒”的境地。與同樣是借酒避世卻“半醉半醒”的嵇康、阮籍等人相比更為驚世駭俗。他的好酒,他的以酒言悲,完全是通過自己的行為表現出來。
晉武帝泰始初,對朝廷策問,強調無為而治,讓執政者覺得自己百無一用。表面上看來,他如同酒鬼,骨子里是他崇尚自然,都是他獨立人格和反抗精神的一種表達,后世以劉伶為蔑視禮法﹑縱酒避世的典型。
二、個人作品
劉伶的存世作品只有《北芒客舍》和《酒德頌》。《北芒客舍》是一首古體詩,全詩前半寫景,景中含情;后半抒情,情因景發,可謂層次清晰,裁剪恰當,于平淡曉暢之中透出一股散淡意韻。
《酒德頌》是一篇駢文,文章行文輕靈,筆意恣肆,刻畫生動,語言幽默,不見雕琢之跡。
劉伶的作品生動的反映了魏晉名士崇尚玄虛、消極頹廢的心態,也表現出對“名教”禮法的蔑視及對自然的向往。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