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行是什么詩,隴西行是什么詩歌類型
大家好,關于隴西行是什么詩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隴西行是什么詩歌類型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隴西行四首原文|翻譯|賞析_原文作者簡介
隴西行四首
[作者] 陳陶 ? [朝代] 唐代
漢主東封報太平,無人金闕議邊兵。
縱饒奪得林胡塞,磧地桑麻種不生。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隴戍三看塞草青,樓煩新替護羌兵。
同來死者傷離別,一夜孤魂哭舊營。
黠虜生擒未有涯,黑山營陣識龍蛇。
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
《隴西行四首》賞析
《隴西行》是樂府《相和歌·瑟調曲》舊題,內容寫邊塞戰爭。隴西,即今甘肅寧夏隴山以西的地方。這首《隴西行》反映了唐代長期的邊塞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虛實相對,宛若電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詩情凄楚,吟來潸然淚下。詩人共寫了《隴西行四首》,此處賞析第二首。
首二句以精煉概括的語言,敘述了一個慷慨悲壯的激戰場面。唐軍誓死殺敵,奮不顧身,但結果五千將士全部喪身“胡塵”。“誓掃”、“不顧”,表現了唐軍將士忠勇敢戰的氣概和獻身精神。漢代羽林軍穿錦衣貂裘,這里借指精銳部隊。部隊如此精良,戰死者達五千之眾,足見戰斗之激烈和傷亡之慘重。
接著,筆鋒一轉,逼出正意:“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這里沒有直寫戰爭帶來的悲慘景象,也沒有渲染家人的悲傷情緒,而是匠心獨運,把“河邊骨”和“春閨夢”聯系起來,寫閨中妻子不知征人戰死,仍然在夢中想見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詩產生震撼心靈的悲劇力量。知道親人死去,固然會引起悲傷,但確知親人的下落,畢竟是一種告慰。而這里,長年音訊杳然,征人早已變成無定河邊的枯骨,妻子卻還在夢境之中盼他早日歸來團聚。災難和不幸降臨到身上,不但毫不覺察,反而滿懷著熱切美好的希望,這才是真正的悲劇明代楊慎《升庵詩話》認為,此詩化用了漢代賈捐之《議罷珠崖疏》“父戰死于前,子斗傷于后,女子乘亭鄣,孤兒號于道,老母、寡妻飲泣巷哭,遙設虛祭,想魂乎萬里之外”的文意,稱它“一變而妙,真奪胎換骨矣”。賈文著力渲染孤兒寡母遙祭追魂,痛哭于道的悲哀氣氛,寫得沉痛而富有情致。文中寫家人“設祭”、“想魂”,已知征人戰死。而陳陶詩中的 *** 則深信丈夫還活著,絲毫不疑其已經死去,幾番夢中相逢。詩意更深摯,情景更凄慘,因而也更能使人一灑同情之淚。
這詩的跌宕處全在三、四兩句。“可憐”句緊承前句,為題中之義;“猶是”句蕩開一筆,另辟新境。“無定河邊骨”和“春閨夢里人”,一邊是現實,一邊是夢境;一邊是悲哀凄涼的枯骨,一邊是年輕英俊的戰士,虛實相對,榮枯迥異,造成強烈的藝術效果。一個“可憐”,一個“猶是”,包含著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詩人對戰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明王世貞《藝苑卮言》贊賞此詩后二句“用意工妙”,但指責前二句“筋骨畢露”,后二句為其所累。其實,首句寫唐軍將士奮不顧身“誓掃匈奴”,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次句寫五千精良之兵,一旦之間喪身于“胡塵”,確實令人痛惜。征人戰死得悲壯, *** 的命運就更值得同情。所以這些描寫正是為后二句表現 *** 思念征人張本。可以說,若無前二句明白暢達的敘述描寫作鋪墊,想亦難見后二句“用意”之“工妙”。
《隴西行四首》作者陳陶簡介
字嵩伯,自號三教布衣。《全唐詩》卷七百四十五“陳陶”傳作“嶺南)人”。詩人早年游學長安,善天文歷象,尤工詩。舉進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宋大中時,隱居洪州西山,后不知所終。有詩十卷,已散佚,后人輯有《陳嵩伯詩集》一卷。其《隴西行》四首之二:“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把殘酷現實與 *** 美夢交替在一起,造成強烈的藝術效果,至今仍膾炙人口。然而,鮮為人知的是,他漫游浙江、福建、廣東時,曾路過今閩東地區,并留下了《旅次銅山途中先寄溫州韓使君》等詩。
陳陶的其它作品
○ 隴西行四首·其二
○ 游子吟
○ 將進酒·金尊莫倚青春健
○ 竹十一首
○ 陳陶更多作品
陳陶《隴西行》全文及賞析
《隴西行》其二是晚唐陳陶著七言絕句詩七言絕句;《隴西行》是樂府《相和歌·瑟調曲》舊題,內容寫邊塞戰爭。
《隴西行》
作者: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里人。
【注解】:
1、隴西行:古代歌曲名。
2、貂錦:這里指戰士。
3、無定河:在陜西北部。
4、深閨:這里指戰死者的妻子。
【韻譯】:
唐軍將士誓死橫掃匈奴奮不顧身;
五千身穿錦袍的精兵戰死在胡塵。
真可憐呵那無定河邊成堆的白骨,
還是少婦們夢中相依相伴的戀人。
【評析】:
《隴西行》共四首,這是第二首。首二句寫將士忠勇,喪亡甚眾;末二句寫犧牲
者是春閨少婦日夜盼望歸來團聚的情人。全詩反映了唐代長期征戰帶給人民的痛苦和
災難,表達了非戰情緒。三、四兩句,以“無定河邊骨”與“春閨夢里人”比照,虛
實相對,宛若電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詩情凄楚,吟來潸然淚下。
更多相關熱門文章推薦閱讀:
1. 杜甫《哀王孫》全文及賞析
2. 王維《老將行》全文及賞析
3.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全文及賞析
4. 王昌齡《春宮曲》全文及賞析
5. 常建《宿王昌齡隱居》全文及賞析
6. 崔顥《行經華陰》全文及賞析
7. 王維《桃源行》全文及賞析
8. 盧綸《晚次鄂州》全文及賞析
9. 柳中庸《征人怨》全文及賞析
陳陶《隴西行》全文及賞析
耿湋《隴西行》原文及翻譯賞析
原文
《隴西行》/耿湋
雪下陽關路,人稀隴戍頭。
封狐猶未翦,邊將豈無羞。
白草三冬色,黃云萬里愁。
因思李都尉,畢竟不封侯。
賞析
首聯“雪下陽關路,人稀隴戍頭” 。大雪紛飛,鋪滿了陽關路上,邊關城頭上,人影稀少。詩人開篇即勾畫出一幅蒼涼曠遠的邊塞風雪圖。
頷聯“封狐猶未剪,邊將豈無羞”。塞外的強虜仍然沒有掃平,這些駐守邊關的將士難道不感到羞恥嗎?
頸聯“白草三冬色,黃云萬里愁”。塞外的邊草覆蓋著大雪,白茫茫的一片,讓人感覺寒冷;黃沙遮天蔽日,綿延萬里,讓人心愁。“白草、黃云”皆是塞外特有的景色。“三冬、萬里”從時間、空間的不同角度來寫。
尾聯“因思李都尉,畢竟不封侯”。我因而愈發地懷念李都尉,雖然他身經百戰、功勛卓著,卻終生未得封侯。這里作者為李都尉的不幸遭遇憤憤不平,其實是在暗指朝廷的昏庸無能,賞罰不公。
這里也呼應“邊將豈無羞”。朝廷的昏庸,賞罰不公;而邊關將士也對強虜未滅,不感到羞恥。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也消極怠工。
這首詩,表現了作者作為一名中下層的官吏,在唐朝由盛轉衰基本上對邊疆失去了控制的時候,憂國憂民、深切的關注著社會現實的情懷。全詩用字凝練,意境蒼涼、壯闊,發人深思,可以媲美盛唐時的邊塞作品。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