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歸來尋舊壘出自哪里,燕子歸來依舊忙,是什么詩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燕子歸來尋舊壘出自哪里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燕子歸來依舊忙,是什么詩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燕子歸來尋舊壘啥意思啊?
意思是:燕子從南方歸來還在尋找去年的巢穴。
此句出自宋代無名氏的一首閨怨詞《魚游春水·秦樓東風里》,詩詞原文如下:
秦樓東風里,燕子還來尋舊壘。馀寒猶峭,紅日薄侵羅綺。嫩草方抽玉茵,媚柳輕_黃金蕊。鶯囀上林,魚游春水。
幾曲闌干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佳人應怪歸遲,梅妝淚洗。鳳簫聲絕沉孤雁,望斷清波無雙鯉。云山萬重,寸心千里。
譯文:
秦樓聳立在這寒冷的東風中,燕子從南方歸來還在尋找去年的巢穴。春天來了,剩下的寒意卻久久不愿離開,風還是一樣的尖厲,紅色的太陽懶懶的照耀著衣服,絲毫感受不到暖意。戶外的嫩草,剛剛抽出白色的小芽兒,嫵媚的柳樹也突然生出了金色的蕊。空中的黃鶯在林中歡唱,游魚也暢游在這春水之中。
唱著歌,寂寞的倚遍了秦樓的闌干,看桃李又換了一番新花新葉。佳人應該責怪遲遲未歸的意中人,涂了脂粉的臉上流下了眼淚。意中人離開之后,就渺無音訊,看這清澈的水中,也沒有一對恩愛的錦鯉。但是,即使男方相隔云山萬重,佳人的心還是神馳千里之外,縈繞在他的身邊。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關于此詞的來歷,在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從話》中,記載了兩種說法:
1、《復齋漫錄》云:政和中,一中貴人使越州回,得詞于古碑陰,無名無譜,不知何人作也。錄以進御,命大晟府填腔,因詞中語,賜名《魚游春水》
意思是:政和年間,一個宦官出使南越州回,得詞在古代石碑,沒有名字沒有譜,不知道是什么人做的。記錄并進御,命令大晨府填寫腔,通過詞中的話,賜名為《魚游春水》
2、《古今詞話》云:東都防河卒,于汴河上掘地得石刻,有詞一闋,不題其目,臣僚進上,上喜其藻思絢麗,欲命其名,遂摭同巾四字,名日《魚游春水》。
意思是:東都防河去世了,在汴河上挖地得到石刻,有一首詞,沒有名字沒有譜,臣僚進供給皇上,皇上他喜歡這首詞的詞絢麗藻,想給它起名字,于是找出同巾四字,書名叫《魚游春水》。
作者簡介
本詞并無署名,作者不等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這首詞是宋徽宗以前南方的作品,但至于確切的創作年代,則無從考證。
這是一首傷春懷舊之作。整首詞從觸覺、聽覺、視覺等方面寫作者對春天的獨特感受。上闋是傷春,春盡花殘,令人憂傷;下闋是懷舊,縈懷往事,竟與秋千有關,引人遐思,是神來之筆。詩人攝取四種景物,嫩草、垂柳、黃鶯和游魚,描寫出了一幅生機勃勃、絢麗明媚的春景圖。
這是又是一首閨怨詞,寫的是一位少婦春日懷念遠人的情態心理。“應怪歸遲”點明佳人盼望心上人歸來,“怪”字明顯地表現出其久盼未歸而生的悲怨之情。“梅妝淚洗”就是以淚洗面,表現出其相思盼歸的愁苦心情。
名家點評
近代文學家薛礪若《宋試通論》:此詞作得頗為婉麗,極秀美可愛,惜不知作者姓氏。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魚游春水·秦樓東風里
燕子歸來尋舊壘出自什么詞?
浣溪紗
阮逸女(北宋)
新葉初發淡無痕,春山交映綠為魂。輕煙半籠小黃昏。
燕子歸來尋舊壘,風華盡處是離人。花隨柳絮落紛紛。
鄭振鐸的《海燕》的原文
《海燕》——鄭振鐸
烏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積伶積俐,加上一雙剪刀似的尾巴,一對勁俊輕快的翅膀,湊成了那樣可愛的活潑的一只小燕子。當春間二三月,輕飔微微地吹拂著,如毛的細雨無因的由天上灑落著,千條萬條的柔柳,齊舒了它們的黃綠的眼。
紅的白的黃的花,綠的草,綠的樹葉,皆如趕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來,形成了爛漫無比的春天時,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愛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飛來,加入了這個雋妙無比的春景的圖畫中,為春光平添了許多的生趣。
小燕子帶了它的雙剪似的尾,在微風細雨中,或在陽光滿地時,斜飛于曠亮無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聲,已由這里稻田上,飛到了那邊的高柳之下了。再幾只卻雋逸的在粼粼如縠紋的湖面橫掠著,小燕子的剪尾或翼尖,偶沾了水面一下,那小圓暈便一圈一圈地蕩漾開去。
那邊還有飛倦了的幾對,閑散的憩息于纖細的電線上——嫩藍的春天,幾支木桿,幾痕細線連于桿與桿間,線上停著幾個粗而有致的小黑點,那便是燕子。那是多么有趣的一幅圖畫呀!
還有一個個的快樂家庭,他們還特地為我們的小燕子備了一個兩個小巢,放在廳梁的最高處,假如這家有了一個匾額,那匾后便是小燕子最好的安巢之所。第一年,小燕子來住了,第二年,我們的小燕子,就是去年的一對,它們還要來住。
“燕子歸來尋舊壘。”
還是去年的主,還是去年的賓,他們賓主間是如何的融融泄泄呀!偶然的有幾家,小燕子卻不來光顧,那便很使主人憂戚,他們邀召不到那么雋逸的嘉賓,每以為自己運命的蹇劣呢。
這便是我們故鄉的小燕子,可愛的活潑的小燕子,曾使幾多的孩子們歡呼著,注意著,沉醉著,曾使幾多的農人、市民們憂戚著,或舒懷的指點著,且曾平添了幾多的春色,幾多的生趣于我們的春天的小燕子!
如今,離家是幾千里!離國是幾千里!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馳于萬頃海濤之間,不料卻見著我們的小燕子。
這小燕子,便是我們故鄉的那一對,兩對么?便是我們今春在故鄉所見的那一對,兩對么?
見了它們,游子們能不引起了,至少是輕煙似的,一縷兩縷的鄉愁么?
海水是皎潔無比的蔚藍色,海波平穩得如春晨的西湖一樣,偶有微風,只吹起了絕細絕細的千萬個粼粼的小皺紋,這更使照曬于初夏之太陽光之下的、金光燦爛的水面顯得溫秀可喜。我沒有見過那么美的海!
天上也是皎潔無比的蔚藍色,只有幾片薄紗似的輕云,平貼于空中,就如一個女郎,穿了絕美的藍色夏衣,而頸間卻圍繞了一段絕細絕輕的白紗巾。我沒有見過那么美的天空!我們倚在青色的船欄上,默默地望著這絕美的海天;我們一點雜念也沒有,我們是被沉醉了,我們是被帶入晶瑩的天空中了。
就在這時,我們的小燕子,二只,三只,四只,在海上出現了。它們仍是雋逸的從容的在海面上斜掠著,如在小湖面上一樣;海水被它的似剪的尾與翼尖一打,也仍是連漾了好幾圈圓暈。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飛著飛著,不會覺得倦么?不會遇著暴風疾雨么?我們真替它們擔心呢!
小燕子卻從容的憩著了。它們展開了雙翼,身子一落,落在海面上了,雙翼如浮圈似的支持著體重,活是一只烏黑的小水禽,在隨波上下的浮著,又安閑,又舒適。海是它們那么安好的家,我們真是想不到。
在故鄉,我們還會想象得到我們的小燕子是這樣的一個海上英雄么?
海水仍是平貼無波,許多絕小絕小的海魚,為我們的船所驚動,群向遠處竄去;隨了它們飛竄著,水面起了一條條的長痕,正如我們當孩子時之用瓦片打水漂在水面所劃起的長痕。這小魚是我們小燕子的糧食么?
小燕子在海面上斜掠著,浮憩著。它們果是我們故鄉的小燕子么?
啊,鄉愁呀,如輕煙似的鄉愁呀!
擴展資料
1、《海燕》創作背景
1927年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迫害進步人士。鄭振鐸被迫遠走歐洲,于5月21日只身乘船前往法國巴黎。途中見到海燕,引發綿綿鄉思,他擷取了途中的一個生活片斷,寫成這篇文章。
2、《海燕》作者介紹
鄭振鐸(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7日),字西諦,筆名有郭源新、落雪、ct等,出生于浙江溫州,原籍福建長樂。中國現代杰出的愛國主義者和社會活動家、作家、詩人、學者、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翻譯家、藝術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訓詁家。
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并開始發表作品。1949年任全國文聯福利部部長,全國文協研究部長,人民政協文教組長,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長,民間文學研究室副主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文化部副部長。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文聯全委、主席團委員,全國文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理事。195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鄭振鐸對中國的文化學術事業作出了多方面的杰出貢獻。在文學理論方面,他是文學革命初期"為人生"的文學的重要倡導者之一。1921年6月,他進一步提出需要“血和淚的文學”的口號(《血和淚的文學》),要求進步作家創作出“帶著血淚的紅色的作品”(《我們的雜記》)。
鄭振鐸堅持革命的現實主義文學理論,強調文學在社會改革中的功能,提倡文學為人民服務。在文學研究方面,提倡和從事中外古今文學綜合的比較研究,用新的觀點、方法整理和研究中國文學史,特別是一貫重視民間文學和小說、戲曲的資料收集和研究,作了很多屬于開拓性的工作。
鄭振鐸的一生是純真高尚的一生,艱苦奮斗的一生,以書為友的一生,是愛其所愛,恨其所恨的一生。他的一生作為及其高尚品格,應該是我們后來者最好的楷模。
“燕子還來尋舊壘”這句話出自哪里?求大神幫助
北宋 阮逸女 浣溪紗 新葉初發淡無痕, 春山交映綠為魂。 輕煙半籠小黃昏。 燕子歸來尋舊壘, 風華盡處是離人。 花隨柳絮落紛紛。 壘:燕窩
記得采納啊
"燕子歸來尋舊壘"是誰的詩句?
出自宋代阮逸女的《魚游春水詞》,
秦樓東風里,燕子還來尋舊壘。馀寒猶峭,紅日薄侵羅綺。嫩草方抽碧玉茵,媚柳輕窣黃金縷。鶯轉上林,魚游春水。zF
幾曲闌干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佳人應怪歸遲,梅妝淚洗。
鳳簫聲絕沉孤雁,望斷清波無雙鯉。云山萬重,寸心千里。
燕子歸來尋舊壘出自什么詞?。懸賞50,謝謝
來自北宋時期的阮逸女譜的《浣溪紗
》,全詞為:
新葉初發淡無痕,
春山交映綠為魂。
輕煙半籠小黃昏。
燕子歸來尋舊壘,
風華盡處是離人。
花隨柳絮落紛紛。
壘:燕窩
新葉初發淡無痕,
春山交映綠為魂。
輕煙半籠小黃昏。
燕子歸來尋舊壘,
風華盡處是離人。
花隨柳絮落紛紛。
關于燕子歸來尋舊壘出自哪里和燕子歸來依舊忙,是什么詩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