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李白一共有多少,古風李白一共多少首
今天給各位分享古風李白一共有多少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古風李白一共多少首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李白的古風詩全部
據《全唐詩》李白古風詩共59首。
其一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王風委蔓草,戰國多荊榛。
龍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聲何微茫,哀怨起騷人。
揚馬激頹波,開流蕩無垠。廢興雖萬變,憲章亦已淪。
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圣代復元古,垂衣貴清真。
群才屬休明,乘運共躍鱗。文質相炳煥,眾星羅秋旻.
我志在刪述,垂輝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絕筆于獲麟。
其二
蟾蜍薄太清,蝕此瑤臺月。圓光虧中天,金魄遂淪沒。
螮蝀入紫微,大明夷朝暉。浮云隔兩曜,萬象昏陰霏。
蕭蕭長門宮,昔是今已非。桂蠹花不實,天霜下嚴威。
沈嘆終永夕,感我涕沾衣。
其三
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飛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
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
銘功會稽嶺,騁望瑯琊臺。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
額鼻象五岳,揚波噴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萊。
徐巿載秦女,樓船幾時回。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其四
鳳飛九千仞,五章備彩珍。銜書且虛歸,空入周與秦。
橫絕歷四海,所居未得鄰。吾營紫河車,千載落風塵。
藥物秘海岳,采鉛青溪濱。時登大樓山,舉手望仙真。
羽駕滅去影,飆車絕回輪。尚恐丹液遲,志愿不及申。
徒霜鏡中發,羞彼鶴上人。桃李何處開,此花非我春。
唯應清都境,長與韓眾親。
其五
太白何蒼蒼,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爾與世絕。
中有綠發翁,披云臥松雪。不笑亦不語,冥棲在巖穴。
我來逢真人,長跪問寶訣。粲然啟玉齒,授以煉藥說。
銘骨傳其語,竦身已電滅。仰望不可及,蒼然五情熱。
吾將營丹砂,永與世人別。
其六
代馬不思越,越禽不戀燕。情性有所習,土風固其然。
昔別雁門關,今戍龍庭前。驚沙亂海日,飛雪迷胡天。
蟣虱生虎鹖,心魂逐旌旃??鄳鸸Σ毁p,忠誠難可宣。
誰憐李飛將,白首沒三邊。
其七
五鶴西北來,飛飛凌太清。仙人綠云上,自道安期名。
兩兩白玉童,雙吹紫鸞笙。去影忽不見,回風送天聲。
我欲一問之,飄然若流星。愿餐金光草,壽與天齊傾。
其八
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綠幘誰家子,賣珠輕薄兒。
日暮醉酒歸,白馬驕且馳。意氣人所仰,冶游方及時。
子云不曉事,晚獻長楊辭。賦達身已老,草玄鬢若絲。
投閣良可嘆,但為此輩嗤。
其九
莊周夢胡蝶,胡蝶為莊周。一體更變易,萬事良悠悠。
乃知蓬萊水,復作清淺流。青門種瓜人,舊日東陵侯。
富貴故如此,營營何所求。
其十
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
卻秦振英聲,后世仰末照。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
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
其十一
黃河走東溟,白日落西海。逝川與流光,飄忽不相待。
春容舍我去,秋發已衰改。人生非寒松,年貌豈長在。
吾當乘云螭,吸景駐光彩。
其十二
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昭昭嚴子陵,垂釣滄波間。
身將客星隱,心與浮云閑。長揖萬乘君,還歸富春山。
清風灑六合,邈然不可攀。使我長嘆息,冥棲巖石間。
其十三
君平既棄世,世亦棄君平。觀變窮太易,探元化群生。
寂寞綴道論,空簾閉幽情。騶虞不虛來,鸑鷟有時鳴。
安知天漢上,白日懸高名。??腿ヒ丫?,誰人測沉冥。
其十四
胡關饒風沙,蕭索竟終古。木落秋草黃,登高望戎虜。
荒城空大漠,邊邑無遺堵。白骨橫千霜,嵯峨蔽榛莽。
借問誰凌虐,天驕毒威武。赫怒我圣皇,勞師事鼙鼓。
陽和變殺氣,發卒騷中土。三十六萬人,哀哀淚如雨。
且悲就行役,安得營農圃。不見征戍兒,豈知關山苦。
李牧今不在,邊人飼豺虎。
其十五
燕昭延郭隗,遂筑黃金臺。劇辛方趙至,鄒衍復齊來。
奈何青云士,棄我如塵埃。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
方知黃鶴舉,千里獨裴回。
其十六
寶劍雙蛟龍,雪花照芙蓉。精光射天地,雷騰不可沖。
一去別金匣,飛沉失相從。風胡滅已久,所以潛其鋒。
吳水深萬丈,楚山邈千重。雌雄終不隔,神物會當逢。
其十七
金華牧羊兒,乃是紫煙客。我愿從之游,未去發已白。
不知繁華子,擾擾何所迫。昆山采瓊蕊,可以煉精魄。
其十八
天津三月時,千門桃與李。朝為斷腸花,暮逐東流水。
前水復后水,古今相續流。新人非舊人,年年橋上游。
雞鳴海色動,謁帝羅公侯。月落西上陽,馀輝半城樓。
衣冠照云日,朝下散皇州。鞍馬如飛龍,黃金絡馬頭。
行人皆辟易,志氣橫嵩丘。入門上高堂,列鼎錯珍羞。
香風引趙舞,清管隨齊謳。七十紫鴛鴦,雙雙戲庭幽。
行樂爭晝夜,自言度千秋。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
黃犬空嘆息,綠珠成釁仇。何如鴟夷子,散發棹扁舟。
其十九
西岳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邀我登云臺,高揖衛叔卿。
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
其二十
昔我游齊都,登華不注峰。茲山何峻秀,綠翠如芙蓉。
蕭颯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挾兩青龍。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從。泣與親友別,欲語再三咽。
勖君青松心,努力保霜雪。世路多險艱,白日欺紅顏。
分手各千里,去去何時還。在世復幾時,倏如飄風度。
空聞紫金經,白首愁相誤。撫己忽自笑,沉吟為誰故。
名利徒煎熬,安得閑余步。終留赤玉舄,東上蓬萊路。
秦帝如我求,蒼蒼但煙霧。
其二十一
郢客吟白雪,遺響飛青天。徒勞歌此曲,舉世誰為傳。
試為巴人唱,和者乃數千。吞聲何足道,嘆息空凄然。
其二十二
秦水別隴首,幽咽多悲聲。胡馬顧朔雪,躞蹀長嘶鳴。
感物動我心,緬然含歸情。昔視秋蛾飛,今見春蠶生。
裊裊桑柘葉,萋萋柳垂榮。急節謝流水,羈心搖懸旌。
揮涕且復去,惻愴何時平。
其二十三
秋露白如玉,團團下庭綠。我行忽見之,寒早悲歲促。
人生鳥過目,胡乃自結束。景公一何愚,牛山淚相續。
物苦不知足,得隴又望蜀。人心若波瀾,世路有屈曲。
三萬六千日,夜夜當秉燭。
其二十四
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中貴多黃金,連云開甲宅。
路逢斗雞者,冠蓋何輝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跖。
其二十五
世道日交喪,澆風散淳源。不采芳桂枝,反棲惡木根。
所以桃李樹,吐花竟不言。大運有興沒,群動爭飛奔。
歸來廣成子,去入無窮門。
其二十六
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
秀色空絕世,馨香竟誰傳。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
結根未得所,愿托華池邊。
其二十七
燕趙有秀色,綺樓青云端。眉目艷皎月,一笑傾城歡。
常恐碧草晚,坐泣秋風寒。纖手怨玉琴,清晨起長嘆。
焉得偶君子,共乘雙飛鸞。
其二十八
容顏若飛電,時景如飄風。草綠霜已白,日西月復東。
華鬢不耐秋,颯然成衰蓬。古來賢圣人,一一誰成功。
君子變猿鶴,小人為沙蟲。不及廣成子,乘云駕輕鴻。
其二十九
三季分戰國,七雄成亂麻。王風何怨怒,世道終紛拏。
至人洞玄象,高舉凌紫霞。仲尼欲浮海,吾祖之流沙。
圣賢共淪沒,臨歧胡咄嗟。
其三十
玄風變太古,道喪無時還。擾擾季葉人,雞鳴趨四關。
但識金馬門,誰知蓬萊山。白首死羅綺,笑歌無時閑。
綠酒哂丹液,青娥凋素顏。大儒揮金椎,琢之詩禮間。
蒼蒼三株樹,冥目焉能攀。
其三十一
鄭客西入關,行行未能已。白馬華山君,相逢平原里。
璧遺鎬池君,明年祖龍死。秦人相謂曰,吾屬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其三十二
蓐收肅金氣,西陸弦海月。秋蟬號階軒,感物憂不歇。
良辰竟何許,大運有淪忽。天寒悲風生,夜久眾星沒。
惻惻不忍言,哀歌逮明發。
其三十三
北溟有巨魚,身長數千里。仰噴三山雪,橫吞百川水。
憑陵隨海運,燀赫因風起。吾觀摩天飛,九萬方未已。
其三十四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專城。喧呼救邊急,群鳥皆夜鳴。
白日曜紫微,三公運權衡。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借問此何為,答言楚征兵。渡瀘及五月,將赴云南征。
怯卒非戰士,炎方難遠行。長號別嚴親,日月慘光晶。
泣盡繼以血,心摧兩無聲。困獸當猛虎,窮魚餌奔鯨。
千去不一回,投軀豈全生。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
其三十五
丑女來效顰,還家驚四鄰。壽陵失本步,笑殺邯鄲人。
一曲斐然子,雕蟲喪天真。棘刺造沐猴,三年費精神。
功成無所用,楚楚且華身。大雅思文王,頌聲久崩淪。
安得郢中質,一揮成斧斤。
其三十六
抱玉入楚國,見疑古所聞。良寶終見棄,徒勞三獻君。
直木忌先伐,芳蘭哀自焚。盈滿天所損,沉冥道為群。
東海沉碧水,西關乘紫云。魯連及柱史,可以躡清芬。
其三十七
燕臣昔慟哭,五月飛秋霜。庶女號蒼天,震風擊齊堂。
精誠有所感,造化為悲傷。而我竟何辜,遠身金殿傍。
浮云蔽紫闥,白日難回光。群沙穢明珠,眾草凌孤芳。
古來共嘆息,流淚空沾裳。
其三十八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其三十九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風飄大荒寒。
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白日掩徂輝,浮云無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鸞。且復歸去來,劍歌行路難。
其四十
鳳饑不啄粟,所食唯瑯玕。焉能與群雞,刺蹙爭一餐。
朝鳴昆丘樹,夕飲砥柱湍。歸飛海路遠,獨宿天霜寒。
幸遇王子晉,結交青云端。懷恩未得報,感別空長嘆。
其四十一
朝弄紫沂海,夕披丹霞裳。揮手折若木,拂此西日光。
云臥游八極,玉顏已千霜。飄飄入無倪,稽首祈上皇。
呼我游太素,玉杯賜瓊漿。一餐歷萬歲,何用還故鄉。
永隨長風去,天外恣飄揚。
其四十二
搖裔雙白鷗,鳴飛滄江流。宜與海人狎,豈伊云鶴儔。
寄形宿沙月,沿芳戲春洲。吾亦洗心者,忘機從爾游。
其四十三
周穆八荒意,漢皇萬乘尊。淫樂心不極,雄豪安足論。
西海宴王母,北宮邀上元。瑤水聞遺歌,玉懷竟空言。
靈跡成蔓草,徒悲千載魂。
其四十四
綠蘿紛葳蕤,繚繞松柏枝。草木有所托,歲寒尚不移。
奈何夭桃色,坐嘆葑菲詩。玉顏艷紅彩,云發非素絲。
君子恩已畢,賤妾將何為。
其四十五
八荒馳驚飆,萬物盡凋落。浮云蔽頹陽,洪波振大壑。
龍鳳脫罔罟,飄搖將安托。去去乘白駒,空山詠場藿。
其四十六
一百四十年,國容何赫然。隱隱五鳳樓,峨峨橫三川。
王侯象星月,賓客如云煙。斗雞金宮里,蹴踘瑤臺邊。
舉動搖白日,指揮回青天。當途何翕忽,失路長棄捐。
獨有揚執戟,閉關草太玄。
其四十七
桃花開東園,含笑夸白日。偶蒙東風榮,生此艷陽質。
豈無佳人色,但恐花不實。宛轉龍火飛,零落早相失。
詎知南山松,獨立自蕭飋。
其四十八
秦皇按寶劍,赫怒震威神。逐日巡海右,驅石駕滄津。
征卒空九宇,作橋傷萬人。但求蓬島藥,豈思農鳸春。
力盡功不贍,千載為悲辛。
其四十九
美人出南國,灼灼芙蓉姿。皓齒終不發,芳心空自持。
由來紫宮女,共妒青蛾眉。歸去瀟湘沚,沉吟何足悲。
其五十
宋國梧臺東,野人得燕石??渥魈煜抡?,卻哂趙王璧。
趙璧無緇磷,燕石非貞真。流俗多錯誤,豈知玉與珉。
其五十一
殷后亂天紀,楚懷亦已昏。夷羊滿中野,菉葹盈高門。
比干諫而死,屈平竄湘源?;⒖诤瓮駥D,女媭空嬋媛。
彭咸久淪沒,此意與誰論。
其五十二
青春流驚湍,朱明驟回薄。不忍看秋蓬,飄揚竟何托。
光風滅蘭蕙,白露灑葵藿。美人不我期,草木日零落。
其五十三
戰國何紛紛,兵戈亂浮云。趙倚兩虎斗,晉為六卿分。
奸臣欲竊位,樹黨自相群。果然田成子,一旦殺齊君。
其五十四
倚劍登高臺,悠悠送春目。蒼榛蔽層丘,瓊草隱深谷。
鳳鳥鳴西海,欲集無珍木。鸒斯得所居,蒿下盈萬族。
晉風日已頹,窮途方慟哭。
其五十五
齊瑟彈東吟,秦弦弄西音。慷慨動顏魄,使人成荒淫。
彼美佞邪子,婉孌來相尋。一笑雙白璧,再歌千黃金。
珍色不貴道,詎惜飛光沉。安識紫霞客,瑤臺鳴素琴。
其五十六
越客采明珠,提攜出南隅。清輝照海月,美價傾皇都。
獻君君按劍,懷寶空長吁。魚目復相哂,寸心增煩紆。
其五十七
羽族稟萬化,小大各有依。周周亦何辜,六翮掩不揮。
愿銜眾禽翼,一向黃河飛。飛者莫我顧,嘆息將安歸。
其五十八
我到巫山渚,尋古登陽臺。天空彩云滅,地遠清風來。
神女去已久,襄王安在哉?;囊箿S替,樵牧徒悲哀
其五十九
惻惻泣路歧,哀哀悲素絲。路歧有南北,素絲易變移。
萬事固如此,人生無定期。田竇相傾奪,賓客互盈虧。
世途多翻覆,交道方嶮巇.斗酒強然諾,寸心終自疑。
張陳竟火滅,蕭朱亦星離。眾鳥集榮柯,窮魚守枯池。
嗟嗟失權客,勤問何所規。
古代詩人李白一共寫了多少的詩詞?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揚奮發的典型音調.李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多次以大鵬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博搖直上九萬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長安三年失意而歸,使他激昂的政治熱情,再受到現實的沖撞時,便轉化為懷才不遇的悲憤狂歌,從胸中噴涌而出:「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狗賭梨栗,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李白還以痛快淋漓的飲酒詩,來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愁.《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與這種豪放奔涌,無所掩抑的感情氣勢相適應,李白的詩歌在藝術手法方面的顯著特點是:想象神奇,變化無端,結構縱橫跳躍,句式長短錯落,形成了雄奇飄逸的風格.詩人終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謳歌理想的人生,無論何時何地,總以滿腔熱情去擁抱整個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對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銳的感受,把握現實而又不滿足于現實,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難的憂患,在高揚亢奮的精神狀態中去實現自身的價值.如果說,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詩風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時代的前沿. 李白的詩歌的題材是多種多樣的.代表作有:七言古詩(《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詩(《古風》59首);有句漢魏六朝樂府民歌風味的《長干行》,《子夜吳歌》等,七言絕句(《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等都成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經享有盛名.他的詩作「集無定卷,家家有之」.為中華詩壇第一人. 李白的詩歌豐富和發展了盛唐詩歌中英雄主義的藝術主題.他和同時代的其他文士一樣,具有恢宏的功業抱負,所謂“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大定,??h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就是他最執著的人生信念.李白是否具有在復雜的權力結構中從事政治活動的實際能力,也許是很可疑的,但作為詩人,這種信念更多地成為他追求和歌頌壯麗人生的出發點.他從無數古代英雄的風度、氣派中吸取力量,把現實的理想投影到歷史中去,從而在詩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畫廊.他歌頌崛起草澤、際會風云的英雄,如《梁甫吟》寫太公望:“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寧羞白發照清水,逢時壯氣思經綸.廣張三千八百釣,風期暗與文王親.大賢虎變愚不測,當年頗似尋常人.”歌頌視功名富貴如草芥的義士,如《古風》其十寫魯仲連:“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卻秦振英聲,后世仰末照.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歌頌愛才若渴、禮賢下士的英主,如《行路難》其二中的:“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彗折節無嫌猜.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贊美傲岸不馴、堅持布衣尊嚴的名臣,如《梁甫吟》中的酈食其:“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入門不拜騁雄辯,兩女輟洗來趨風.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況壯士當群雄!”他筆下的英雄大多是在動蕩變亂的非常時期在歷史舞臺上叱咤風云的人物,而且和抒情主人公打成一片,渾然而不可分.例如他在贈酬友朋的詩中說:“風水如見資,投竿佐皇極.”(《酬坊州王司馬與閻正字對雪見贈》)“自言管、葛竟誰許,長吁莫錯還閉關.”(《駕去溫泉宮后贈楊山人》)在醉醒后自抒其志云:“傅說板筑臣,李斯鷹犬人.欻起匡社稷,寧復長艱辛.”(《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安史之亂起,李白視形勢如楚漢相爭,并以張良、韓信自況:“頗似楚漢時,翻覆無定止.朝過博浪沙,暮入淮陰市.張良未遇韓信貧,劉項存亡在兩臣.暫到下邳受兵略,來投漂母作主人.”(《猛虎行》)他入永王璘幕府后,又以謝安自比:“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永王東巡歌》其二)直至他六十歲投軍時,還以西漢大俠劇孟自許:“半道謝病還,無因東南征.亞夫未見顧,劇孟阻先行.”(《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生在盛世的李白而對亂世英雄致以禮贊,當然不僅僅是發思古之幽情.因為通過這類人物,詩人更能夠抒發自己“心雄萬夫”的氣概和熱情,表現在歷史中建立輝煌功業、積極創造自我價值的人生愿望. 李白把排難解紛的濟世理想和縱放不羈的個性自由統一起來,以求得圓滿的人生.他對人生道路的設計是分兩步進行的:首先是建立奇功偉業,如云:“茍無濟代心,獨善亦何益?”(《贈韋秘書子春》)“兩龍爭斗時,天地動風云.酒酣舞長劍,倉卒解漢紛.”(《送張秀才謁高中丞》)而功成之后,卻又不貪戀富貴名位,而以“五湖”、“滄州”為家,向往自由的生活.他早年在干謁求仕期間不諱言這一點:“功成拂衣去,搖曳滄州旁.”(《玉真公主館苦雨》)在仕途最得意時不放棄這一點:“功成謝人間,從此一投釣.”(《翰林讀書言懷》)“待吾盡節報明主,然后相攜臥白云.”(《駕去溫泉宮后贈楊山人》)直到晚年,他仍矢志不移:“終與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贈韋秘書子春》)這種人生理想集中表現了詩人“羞伐其德”和熱愛自由的意識:“我以一箭書,能取聊城功.終然不受賞,羞與時人同.”(《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 “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黃金籠下生.”(《設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辭》)這些詩句都是詩人心跡的自我表白.由于他的自由意識是如此強烈,當遇到現實生活中丑惡力量的阻梗時,他的憤怒和抗爭也表現得格外強烈
李白共有多少首詩?
一、共1166首。
二、李白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作品,流傳至今的有九百多首,現在李白全集收錄1010首
《李白全集》加上一些據說是李白的,但目前既無法佐證,又無法否認,成為爭議的詩歌,一共是1166首。
三、李白簡介
1、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2、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3、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李白一共寫了多少首詩?
李白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作品,流傳至今的有九百多首,現在李白全集收錄1010首 《李白全集》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又號“謫仙人”。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詩俠”之稱。漢族,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南),出生于蜀郡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另有說法稱出生于西域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有《李太白集》傳世,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一共1010首
李白全集
第一集(古詩五十九首)
第二集(樂府三十首)
第三集(樂府三十七首)
第四集(樂府四十四首)
第五集(樂府三十八首)
第六集(古近體詩二十八首)
第七集(古近體詩五十三首)
第八集(古近體詩四十三首)
第九集(古近體詩二十四首)
第十集(古近體詩三十二首)
第十一集(古近體詩二十五首)
第十二集(古近體詩二十五首)
第十三集(古近體詩二十六首)
第十四集(古近體詩三十四首)
第十五集(古近體詩二十一首)
第十六集(古近體詩四十四首)
第十七集(古近體詩三十三首)
第十八集(古近體詩三十二首)
第十九集(古近體詩六十首)
第二十集(古近體詩三十六首)
第二十一集(古近體詩五十八首)
第二十二集(古近體詩四十七首)
第二十三集(古近體詩六十三首)
第二十四集(古近體詩八十八首)
第二十五集(補遺三十首)白帝城》等多首。
具體的范文模板
鏈接:
?pwd=99xw 提取碼: 99xw ?
李白一共有多少首詩
李白一生的詩作具體數目不可知,但就現存的看,有兩種說法:
一說:李白存詩九百九十多首.
一、李白(701—762)是中國繼屈原之后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是盛唐時代 思想文化哺育出來的時代驕子,他的思想和詩歌具有典型的盛唐時代特征.中國人幾乎沒人不知道李白的,因為李白是站在盛唐詩壇高峰之巔的為大詩人,在中國詩歌的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堪稱中國詩壇第一人.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甘肅秦安西北)人,其先祖於隋末戰亂逃至碎葉(今吉而吉斯共和國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於此.李白少年時代就「觀奇書」,「游神仙」,「好劍術」,有多方面的才能和興趣,唐中宗神龍元年(705)舉家遷居四川綿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稱「李翰林」.賀之張譽為「天上謫仙人」,后人又稱「李謫仙」.然而唐玄宗只讓李白待詔翰林,作文學侍從之臣,李白的大志無法實現.李白性格傲岸不,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生活.三年后李白因遭讒毀,自請還山,離開長安.他只能游山訪仙,痛飲狂歌,以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憤.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建立偉業,成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亂爆發后,李白曾應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為獲得了建功立業的機會.,詠出「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的豪邁詩句.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陽奮發的典型音調.李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 李白的詩歌的題材是多種多樣的.他的七言古詩(《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詩(《古風》59首); 有句漢魏六朝樂府民歌風味的《長干行》,《子夜吳歌》等,七言絕句(《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等)都成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經享有盛名.他的詩作「集無定卷,家家有之」.為中華詩壇第一人.
第二種說法 一共1010首
李白全集:第一集(古詩五十九首) 第二集(樂府三十首) 第三集(樂府三十七首) 第四集(樂府四十四首) 第五集(樂府三十八首) 第六集(古近體詩二十八首) 第七集(古近體詩五十三首) 第八集(古近體詩四十三首) 第九集(古近體詩二十四首) 第十集(古近體詩三十二首) 第十一集(古近體詩二十五首) 第十二集(古近體詩二十五首) 第十三集(古近體詩二十六首) 第十四集(古近體詩三十四首) 第十五集(古近體詩二十一首) 第十六集(古近體詩四十四首) 第十七集(古近體詩三十三首) 第十八集(古近體詩三十二首) 第十九集(古近體詩六十首) 第二十集(古近體詩三十六首) 第二十一集(古近體詩五十八首) 第二十二集(古近體詩四十七首) 第二十三集(古近體詩六十三首) 第二十四集(古近體詩八十八首) 第二十五集(補遺三十首)
李白的詩全集有多少詩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
李白的詩歌的題材是多種多樣的。他的七言古詩(《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詩(《古風》59首)。
有句漢魏六朝樂府民歌風味的《長干行》,《子夜吳歌》等,七言絕句(《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等)都成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經享有盛名。他的詩作「集無定卷,家家有之」。為中華詩壇第一人。
擴展資料: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于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統一。
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
李白的詩富于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他與杜甫并稱為“大李杜”,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白詩全集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