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門是哪里,夷門歌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夷門是哪里,以及夷門歌是什么意思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畎夷門在哪里
戰(zhàn)國魏都大梁城東門。在今河南省開封市東北隅。因在夷山上,故名。《史記·魏公子列傳》:魏隱士侯嬴“為大梁夷門監(jiān)”。后作為開封的別稱。
在今四川萬縣市西南。《水經(jīng)·江水注》:“北水出新浦縣北高梁山,分溪南流,徑其縣西,又南一百里入朐忍縣,南入于江,謂之北集渠口,別名班口,又曰分水口,朐忍尉治此。”
“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開封自古以來就是歷朝歷代國君建都的風水寶地。
出自金代李汾的《汴梁雜詩四首·其二》。
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
衣冠繁會文昌府,旌戟森羅部曲侯。
美酒名謳陳廣座,凝笳咽鼓送華辀。
秦川王粲何為者,憔悴囂塵坐白頭。
譯文:
開封自古以來就是歷朝歷代國君建都的風水寶地。金碧輝煌的宮殿,殿角飛檐凌空,直插云天,如同蒼穹之宮闕。龍亭大殿,有聊天下棋的,有開心喝酒的,應(yīng)有盡有。獨倚欄遠眺,開封市容盡收眼底,綠樹紅樓,朝氣蓬勃,分外明媚壯麗。下一代王朝不可知曉,憔悴的看著遠方的繁華喧囂,不惜感嘆自己已經(jīng)老去。
擴展資料
汴梁,即汴京,今河南開封市。金哀宗時期,成吉思汗大軍馳騁中原,金王朝風雨飄搖,國無寧日。身在汴京的李汾目睹社會動亂的情形,寫下了《汴梁雜詩》四首。
這首詩流露出了作者對國運維艱的深深憂慮,沉郁悲涼的氣氛使人感覺到山雨欲來。
李汾是金太原平晉人,字長源,為人跌宕不羈。他雖然是一介布衣,但祖先功業(yè)的影響,社會動亂的刺激,使他胸懷建功立業(yè)的抱負,刻苦力學,才識過人。出關(guān)東游,與元好問相交最深。二人身世均有特殊處,李汾是沙陀李唐皇族后裔,元好問是鮮卑元魏皇族后裔。雖然祖先功業(yè)已成陳跡,但對他們的胸襟氣度,卻不可能沒有影響。
他談兵論史,議論國事,策劃軍務(wù),然而當朝權(quán)貴不予理會。36歲時他曾參加科舉考試,但未能考中。因他詩名很大,受到推薦,被辟為國史館書寫,即抄寫員。以他的才情抱負,卻得到這樣一個職務(wù),心情可想而知。
而那些科舉出身的編修官們,很有些人不懂史學、甚至連史家體例也弄不清楚者。因而李汾看不起他們,這當然激怒了那些編修官們,雷淵和李獻能尤為切齒。他們給李汾加上謾罵長官的罪名,最后李汾被迫離開了史館。
對這件事,元好問、劉祁都相當同情李汾。劉祁對此看得深刻,指出官場風氣惡薄,做官者眼生于頂,連老朋友也不認。李汾對被逐一事不甚在意,因他的抱負本不在此。當時蒙古大兵日益進逼,金朝形勢每況愈下。李汾上書朝廷既不受理會,乃把眼光轉(zhuǎn)向握有軍權(quán)的實力人物。
當時封爵恒山公的武仙率兵駐扎豫西南的鄧州一帶,李汾想為武仙參謀軍事,解救時艱,武仙卻有擁兵自重觀望形勢的思想。另外,武仙與另一支軍事力量的首領(lǐng)完顏思烈又有矛盾,因而很害怕李汾的言論。
李汾眼光犀利、言辭銳利,在日常言談間容易揭穿武仙的意圖,于是武仙想除掉李汾。李汾發(fā)覺后,逃往泌陽,武仙派人抓住李汾予以關(guān)押。李汾死的具體情況,《金史·李汾傳》說是絕食而死;《中州集》說是被害;《歸潛志》說是被殺,李汾死時,年未四十。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汾
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出自哪里?
史記卷七十七·魏公子列傳第十七
【原文】
魏公子無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昭王薨,安釐(音同“希”)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是時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齊故,秦兵圍大梁,破魏華陽下軍,走芒卯。魏王及公子患之。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以此方數(shù)千里爭往歸之,致食客三千人。當是時,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馀年。
公子與魏王博,而北境傳舉烽,言“趙寇至,且入界”。魏王釋博,欲召大臣謀。公子止王曰:“趙王田獵耳,非為寇也。”復(fù)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居頃,復(fù)從北方來傳言曰:“趙王獵耳,非為寇也。”魏王大驚,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趙王陰事者,趙王所為,客輒以報臣,臣以此知之。”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賢能,不敢任公子以國政。魏有隱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貧,為大梁夷門監(jiān)者。公子聞之,往請,欲厚遺之。不肯受,曰:“臣脩身潔行數(shù)十年,終不以監(jiān)門困故而受公子財。”公子于是乃置酒大會賓客。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侯生攝敝衣冠,直上載公子上坐,不讓,欲以觀公子。公子執(zhí)轡(音同“配”)愈恭。侯生又謂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車騎過之。”公子引車入巿,侯生下見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與其客語,微察公子。公子顏色愈和。當是時,魏將相宗室賓客滿堂,待公子舉酒。巿人皆觀公子執(zhí)轡。從騎皆竊罵侯生。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贊賓客,賓客皆驚。酒酣,公子起,為壽侯生前。
侯生因謂公子曰:“今日嬴之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門抱關(guān)者也,而公子親枉車騎,自迎嬴于眾人廣坐之中,不宜有所過,今公子故過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車騎巿中,過客以觀公子,公子愈恭。巿人皆以嬴為小人,而以公子為長者能下士也。”于是罷酒,侯生遂為上客。侯生謂公子曰:“臣所過屠者朱亥,此子賢者,世莫能知,故隱屠間耳。”公子往數(shù)請之,朱亥故不復(fù)謝,公子怪之。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趙長平軍,又進兵圍邯鄲。公子姊為趙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數(shù)遺魏王及公子書,請救于魏。魏王使將軍晉鄙將十萬眾救趙。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魏王恐,使人止晉鄙,留軍壁鄴,名為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于魏,讓魏公子曰:“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今邯鄲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數(shù)請魏王,及賓客辯士說王萬端。魏王畏秦,終不聽公子。公子自度終不能得之于王,計不獨生而令趙亡,乃請賓客,約車騎百馀乘,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行過夷門,見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軍狀。辭決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從。”公子行數(shù)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天下莫不聞,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我豈有所失哉?”復(fù)引車還,問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還也。”曰:“公子喜士,名聞天下。今有難,無他端而欲赴秦軍,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復(fù)返也。”公子再拜,因問。侯生乃屏人間語,曰:“嬴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臥內(nèi),而如姬最幸,出入王臥內(nèi),力能竊之。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如姬資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報其父仇,莫能得。如姬為公子泣,公子使客斬其仇頭,敬進如姬。如姬之欲為公子死,無所辭,顧未有路耳。公子誠一開口請如姬,如姬必許諾,則得虎符奪晉鄙軍,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從其計,請如姬。如姬果盜晉鄙兵符與公子。公子行,侯生曰:“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公子即合符,而晉鄙不授公子兵而復(fù)請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與俱,此人力士。晉鄙聽,大善;不聽,可使擊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晉鄙嚄唶宿將,往恐不聽,必當殺之,是以泣耳,豈畏死哉?”于是公子請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親數(shù)存之,所以不報謝者,以為小禮無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與公子俱。公子過謝侯生。侯生曰:“臣宜從,老不能。請數(shù)公子行日,以至晉鄙軍之日,北鄉(xiāng)自剄,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至鄴,矯魏王令代晉鄙。晉鄙合符,疑之,舉手視公子曰:“今吾擁十萬之眾,屯于境上,國之重任,今單車來代之,何如哉?”欲無聽。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公子遂將晉鄙軍。勒兵下令軍中曰:“父子俱在軍中,父歸;兄弟俱在軍中,兄歸;獨子無兄弟,歸養(yǎng)。”得選兵八萬人,進兵擊秦軍。秦軍解去,遂救邯鄲,存趙。趙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負韊矢為公子先引。趙王再拜曰:“自古賢人未有及公子者也。”當此之時,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公子與侯生決,至軍,侯生果北鄉(xiāng)自剄。
魏王怒公子之盜其兵符,矯殺晉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卻秦存趙,使將將其軍歸魏,而公子獨與客留趙。趙孝成王德公子之矯奪晉鄙兵而存趙,乃與平原君計,以五城封公子。公子聞之,意驕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說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矯魏王令,奪晉鄙兵以救趙,于趙則有功矣,于魏則未為忠臣也。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責,似若無所容者。趙王埽除自迎,執(zhí)主人之禮,引公子就西階。公子側(cè)行辭讓,從東階上。自言罪過,以負于魏,無功于趙。趙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獻五城,以公子退讓也。公子竟留趙。趙王以鄗為公子湯沐邑,魏亦復(fù)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趙。公子聞趙有處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賣漿家,公子欲見兩人,兩人自匿不肯見公子。公子聞所在,乃間步往從此兩人游,甚歡。平原君聞之,謂其夫人曰:“始吾聞夫人弟公子天下無雙,今吾聞之,乃妄從博徒賣漿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謝夫人去,曰:“始吾聞平原君賢,故負魏王而救趙,以稱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舉耳,不求士也。無忌自在大梁時,常聞此兩人賢,至趙,恐不得見。以無忌從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為羞,其不足從游。”乃裝為去。夫人具以語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謝,固留公子。平原君門下聞之,半去平原君歸公子,天下士復(fù)往歸公子,公子傾平原君客。公子留趙十年不歸。秦聞公子在趙,日夜出兵東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請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誡門下:“有敢為魏王使通者,死。”賓客皆背魏之趙,莫敢勸公子歸。毛公、薛公兩人往見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趙,名聞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廟,公子當何面目立天下乎?”語未及卒,公子立變色,告車趣駕歸救魏。魏王見公子,相與泣,而以上將軍印授公子,公子遂將。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諸侯。諸侯聞公子將,各遣將將兵救魏。公子率五國之兵破秦軍于河外,走蒙驁。遂乘勝逐秦軍至函谷關(guān),抑秦兵,秦兵不敢出。當是時,公子威振天下,諸侯之客進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稱魏公子兵法。秦王患之,乃行金萬斤于魏,求晉鄙客,令毀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為魏將,諸侯將皆屬,諸侯徒聞魏公子,不聞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時定南面而王,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數(shù)使反間,偽賀公子得立為魏王未也。魏王日聞其毀,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將。公子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為樂飲者四歲,竟病酒而卒。其歲,魏安釐王亦薨。秦聞公子死,使蒙驁攻魏,拔二十城,初置東郡。其后秦稍蠶食魏,十八歲而虜魏王,屠大梁。
高祖始微少時,數(shù)聞公子賢。及即天子位,每過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從擊黥布還,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歲以四時奉祠公子。
太史公曰:吾過大梁之墟,求問其所謂夷門。夷門者,城之東門也。天下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巖穴隱者,不恥下交,有以也。名冠諸侯,不虛耳。高祖每過之而令民奉祠不絕也。
【譯文】
魏公子叫無忌,是魏昭王的小兒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弟。昭王去世后,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當時范睢從魏國逃出到秦國任秦相,因為怨恨魏相魏齊屈打自己幾乎致死 信陵君
的緣故,就派秦軍圍攻大梁,擊敗了魏國駐扎在華陽的部隊,使魏將芒卯戰(zhàn)敗而逃。魏王和公子對這件事十分焦慮。
公子的為人仁愛寬厚禮賢下士,士人無論有無才能或才能大小,他都謙恭有禮地同他們交往,從來不敢因為自己富貴而輕慢士人。因此方圓幾千里的士人都爭相歸附于他,招來食客三千人。當時,諸侯各國因公子賢德,賓客眾多,連續(xù)十幾年不敢動兵謀犯魏國。
有一次,公子跟魏王正在下棋,不想北邊邊境傳來警報,說“趙國發(fā)兵進犯,將進入邊境。”魏王立即放下棋子,就要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公子勸阻魏王說:“是趙王打獵罷了,不是進犯邊境。”又接著跟魏王下棋如同沒發(fā)生什么事一樣。可是魏王驚恐,心思全沒放在下棋上。過了一會兒,又從北邊傳來消息說:“是趙王打獵罷了,不是進犯邊境。”魏王聽后大感驚詫,問道:“公子是怎么知道的?”公子回答說:“我的食客中有個人能深入底里探到趙王的秘密,趙王有什么行動,他就會立即報告我,我因此知道這件事。”從此以后,魏王畏懼公子賢能,不敢任用公子處理國家大事。
魏國有個隱士叫侯嬴,已經(jīng)七十歲了,家境貧寒,是大梁城東門的看門人。公子聽說了這個人,就派人去拜見,并想送給他一份厚禮。但是侯嬴不肯接受,說:“我?guī)资陙硇摒B(yǎng)品德,堅持操守,終究不能因我看門貧困的緣故而接受公子的財禮。”公子于是就大擺酒席,宴飲賓客。大家來齊坐定之后,公子就帶著車馬以及隨從人員,空出車子上的左位,親自到東城門去迎接侯先生。侯先生整理了一下破舊的衣帽,就徑直上了車子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貴座位,絲毫沒有謙讓的意思,想借此觀察一下公子的態(tài)度。可是公子手握馬韁繩更加恭敬。侯先生又對公子說:“我有個朋友在街市的屠宰場,希望勞駕一下車馬載我去拜訪他。”公子立即駕車前往進入街市,侯先生下車去會見他的朋友朱亥,他斜瞇縫著眼看公子,故意久久地站在那里,同他的朋友聊天,同時暗暗地觀察公子。公子的面色更加和悅。在這個時候,魏國的將軍、宰相、宗室大臣以及高朋貴賓坐滿堂上,正等著公子舉杯開宴。街市上的人都看到公子手握韁繩替侯先生駕車。公子的隨從人員都暗自責罵侯先生。侯先生看到公子面色始終不變,才告別了朋友上了車。到家后,公子領(lǐng)著侯先生坐到上位上,并向全體賓客贊揚地介紹了侯先生,滿堂賓客無不驚異。大家酒興正濃時,公子站起來,走到侯先生面前舉杯祝他健康。侯先生趁機對公子說:“今天我侯嬴為公子盡力也夠了。我只是個城東門抱門插關(guān)的人,可是公子委屈車馬,親自在大庭廣眾之中迎接我,我本不該再去拜訪朋友,今天公子竟屈尊陪我拜訪他。可我也想成就公子的名聲,故意讓公子車馬久久地停在街市中,借拜訪朋友來觀察公子,結(jié)果公子更加謙恭。街市上的人都以為我是小人,而認為公子是個高尚的人能禮賢下士啊。”在這次宴會散了后,侯先生便成了公子的貴客。
侯先生對公子說:“我所拜訪的屠夫朱亥,是個賢能的人,只是人們都不了解他,所以隱沒在屠夫中罷了。”公子曾多次前往拜見朱亥,朱亥故意不回拜答謝,公子覺得這個人很奇怪。
魏安釐王二十年(前257),秦昭王已經(jīng)在長平大敗趙國軍隊,接著進兵圍攻邯鄲。公子的姐姐是趙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給魏王和公子送信來,向魏國請求救兵。魏王派將軍晉鄙帶領(lǐng)十萬之眾的部隊去救趙國。秦昭王得知這個消息后就派使臣告誡魏王說:“我就要攻下趙國了,這只是早晚的事,諸侯中有誰敢救趙國的,拿下趙國后,一定調(diào)兵先攻打它。”魏王很害怕,就派人阻止晉鄙進軍,把軍隊留在鄴城扎營駐守,名義上是救趙國,實際上是采取兩面倒的策略來觀望形勢的發(fā)展。平原君使臣的車子連續(xù)不斷地到魏國來,頻頻告急,責備魏公子說:“我趙勝之所以自愿依托魏國跟魏國聯(lián)姻結(jié)親,就是因為公子的道義高尚,能熱心幫助別人擺脫危難。如今邯鄲危在旦夕,早晚就要投降秦國,可是魏國救兵至今不來,公子能幫助別人擺脫危難又表現(xiàn)在哪里!再說公子即使不把我趙勝看在眼里,拋棄我讓我投降秦國,難道就不可憐你的姐姐嗎?”公子為這件事憂慮萬分,屢次請求魏王趕快出兵,又讓賓客辯士們千方百計地勸說魏王。魏王由于害怕秦國,始終不肯聽從公子的意見。公子估計終究不能征得魏王同意出兵了,就決計不能自己活著而讓趙國滅亡,于是請來賓客,湊集了戰(zhàn)車一百多輛,打算帶著賓客趕到 信陵君
戰(zhàn)場上去同秦軍拼一死命,與趙國人一起死難。
公子帶著車隊走過東門時,去見侯先生,把打算同秦軍拼一死命的情況全都告訴了侯先生。然后向侯先生訣別準備上路,行前侯先生說:“公子努力干吧,老臣我不能隨行。”公子走了幾里路,心里不痛快,自語道:“我對待侯先生算是夠周到的了,天下無人不曉,如今我將要死難可是侯先生竟沒有一言半語來送我,我難道對待他有閃失嗎?”于是又趕著車子返回來,想問問侯先生。侯先生一見公子便笑著說:“我本來就知道公子會回來的。”又接著說:“公子好客愛士,聞名天下。如今有了危難,想要去到秦的軍隊(同他作戰(zhàn))就像把肉扔給饑餓的老虎,有什么作用呢?如果這樣的話,還用我們這些賓客干什么呢?公子待我情深意厚,公子前往可是我不送行,因此知道公子惱恨我會返回來的。”公子連著兩次向侯先生拜禮,進而問對策。侯先生就讓旁人離開,同公子秘密交談,說:“我聽說晉鄙的兵符經(jīng)常放在魏王的臥室內(nèi),在妻妾中如姬最受寵愛,她出入魏王的臥室很隨便,只要盡力是能偷出兵符來的。我還聽說如姬的父親被人殺死,如姬報仇雪恨的心志積蓄了三年之久,從魏王以下的群臣左右都想為如姬報仇,但沒能如愿。為此,如姬曾對公子哭訴,公子派門客斬了那個仇人的頭,恭敬地獻給如姬。如姬要為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辭的,只是沒有行動的機會罷了。公子果真一開口請求如姬幫忙,如姬必定答應(yīng),那么就能得到虎符而奪了晉鄙的軍權(quán),北邊可救趙國,西邊能抵御秦國,這是春秋五霸的功業(yè)啊。”公子聽從了侯嬴的計策,請求如姬幫忙。如姬果然盜出晉鄙的兵符交給了公子。
公子拿到了兵符準備上路,侯先生說:“將帥在外作戰(zhàn)時,有機斷處置的權(quán)力,國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以有利于國家。公子到那里即使兩符相合,驗明無誤,可是晉鄙仍不交給公子兵權(quán)反而再請示魏王,那么事情就危險了。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以跟您一起前往,這個人是個大力士。如果晉鄙聽從,那是再好不過了;如果他不聽從,可以讓朱亥擊殺他。”公子聽了這些話后,便哭了。侯先生見狀便問道:“公子害怕死呀?為什么哭呢?”公子回答說:“晉鄙是魏國勇猛強悍、富有經(jīng)驗的老將,我去他那里恐怕他不會聽從命令,必定要殺死他,因此我難過地哭了,哪里是怕死呢?”于是公子去請求朱亥一同前往。朱亥笑著說:“我只是個市場上擊刀殺生的屠夫,可是公子竟多次登門問候我,我之所以不回拜答謝您,是因為我認為小禮小節(jié)沒什么用處。如今公子有了急難,這就是我為公子殺身效命的時候了。”就與公子一起上路了。公子去向侯先生辭行。侯先生說:“我本應(yīng)隨您一起去,可是老了心有余力不足不能成行。請允許我計算您行程的日期,您到達晉鄙軍部的那一天,我面向北刎頸而死,來表達我為公子送行的一片忠心。”公子于是上路出發(fā)。
到了鄴城,公子拿出兵符假傳魏王命令代替晉鄙擔任將領(lǐng)。晉鄙合了兵符,驗證無誤,但還是懷疑這件事,就舉著手盯著公子說:“如今我統(tǒng)帥著十萬之眾的大軍,駐扎在邊境上,這是關(guān)系到國家命運的重任,今天你只身一人來代替我,這是怎么回事呢?”正要拒絕接受命令。這時朱亥取出藏在衣袖里的四十斤鐵椎,一椎擊死了晉鄙,公子于是統(tǒng)帥了晉鄙的軍隊。然后整頓部隊,向軍中下令說:“父子都在軍隊里的,父親回家;兄弟同在軍隊里的,長兄回家;沒有兄弟的獨生子,回家去奉養(yǎng)雙親。”經(jīng)過整頓選拔,得到精兵八萬人。開跋前線攻擊秦軍。秦軍解圍撤離而去,于是邯鄲得救,保住了趙國。趙王和平原君到郊界來迎接公子。平原君替公子背著盛滿箭支的囊袋走在前面引路。趙王連著兩次拜謝說:“自古以來的賢人沒有一個趕上公子的。”在這個時候,平原君不敢再拿自己跟別人相比了。公子與侯先生訣別之后,在到達鄴城軍營的那一天,侯先生果然面向北刎頸而死。
魏王惱怒公子盜出了他的兵符,假傳君令擊殺晉鄙,這一點公子也是明知的。所以在打退秦軍拯救趙國之后,就讓部將帶著部隊返回魏國去,而公子自己和他的門客就留在了趙國。趙孝成王感激公子假托君命奪取晉鄙軍權(quán)從而保住了趙國這一義舉,就與平原君商量,把五座城邑封賞給公子。公子聽到這個消息后,產(chǎn)生了驕傲自大的情緒,露出了居功自滿的神色。門客中有個人勸說公子道:“事物有不可以忘記的,也有不可以不忘記的。別人對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記;公子對別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掉它。況且假托魏王命令,奪取晉鄙兵權(quán)去救趙國,這對趙國來說算是有功勞了,但對魏國來說那就不算忠臣了。公子卻因此自以為有功,覺得了不起,我私下認為公子實在不應(yīng)該。”公子聽后,立刻責備自己,好像無地自容一樣。趙國召開盛大歡迎宴會,趙王打掃了殿堂臺階,親自到門口迎接貴客,并執(zhí)行主人的禮節(jié),領(lǐng)著公子走進殿堂的西邊臺階。公子則側(cè)著身子走一再推辭謙讓,并主動從東邊的臺階升堂。宴會上,公子稱說自己有罪,對不起魏國,于趙國也無功勞可言。趙王陪著公子飲酒直到傍晚,始終不好意思開口談封獻五座城邑的事,因為公子總是在謙讓自責。公子終于留在了趙國。趙王把鄗(hao,耗)邑封賞給公子,這時魏王也把信陵邑又奉還給公子。公子仍留在趙國。
公子聽說趙國有兩個有才有德而沒有從政的人,一個是毛公藏身于賭徒中,一個是薛公藏身在酒店里,公子很想見見這兩個人,可是這兩個人躲了起來不肯見公子。公子打聽到他們的藏身地址,就悄悄地步行去同這兩個交往,彼此都以相識為樂事,很是高興。平原君知道了這個情況,就對他的夫人說:“當初我聽說夫人的弟弟魏公子是個舉世無雙的大賢人,如今我聽說他竟然胡來,跟那伙賭徒、酒店伙計交往,公子只是個無知妄為的人罷了。”平原君的夫人把這些話告訴了公子。公子聽后就向夫人告辭準備離開這里,說:“以前我聽說平原君賢德,所以背棄魏王而救趙國,滿足了平原君的要求。現(xiàn)在才知道平原君與人交往,只是顯示富貴的豪放舉動罷了,他不是求取賢士人才啊。我從在大梁時,就常常聽說這兩個人賢能有才,到了趙國,我惟恐不能見到他們。拿我這個人跟他們交往,還怕他們不要我呢,現(xiàn)在平原君竟然把跟他們交往看作是羞辱,平原君這個人不值得結(jié)交。”于是就整理行裝準備離去。夫人把公子的話全都告訴了平原君,平原君聽了自感慚愧便去向公子脫帽謝罪,堅決地把公子挽留下來。平原君門下的賓客們聽到這件事,有一半人離開了平原君歸附于公子,天下的士人也都去投靠公子,歸附在他的門下。公子的為人使平原君的賓客仰慕而盡都到公子的門下來。
公子留在趙國十年不回魏國。秦國聽說公子留在趙國,就日夜不停地發(fā)兵向東進攻魏國。魏王為此事焦慮萬分,就派使臣去請公子回國。公子仍擔心魏王惱怒自己,就告誡門下賓客說:“有敢替魏王使臣通報傳達的,處死。”由于賓客們都是背棄魏國來到趙國的,所以沒誰敢勸公子回魏國。這時,毛公和薛公兩人去見公子說:“公子所以在趙國受到尊重,名揚諸侯,只是因為有魏國的存在啊。現(xiàn)在秦國進攻魏國,魏國危急而公子毫不顧念,假使秦國攻破大梁而把您先祖的宗廟夷平,公子還有什么臉面活在世上呢?”話還沒說完,公子臉色立即變了,囑咐車夫趕快套車回去救魏國。
魏王見到公子,兩人不禁相對落淚,魏王把上將軍大印授給公子,公子便正式擔任了上將軍這個統(tǒng)帥軍隊的最高職務(wù)。
魏安釐王三十年(前247),公子派使臣把自己擔任上將軍職務(wù)一事通報給各個諸侯國。諸侯們得知公子擔任了上將軍,都各自調(diào)兵遣將救援魏國。公子率領(lǐng)五個諸侯國的軍隊在黃河以南地區(qū)把秦軍打得大敗,使秦將蒙驁敗逃。進而乘勝追擊直到函谷關(guān),把秦軍壓在函谷關(guān)內(nèi),使他們不敢再出關(guān)。當時,公子的聲威震動天下,各諸侯國來的賓客都進獻兵法,公子把它們合在一起簽上自己的名字,所以世上俗稱《魏公子兵法》。
秦王擔憂公子將進一步威脅秦國,就使用了萬斤黃金到魏行賄,尋找晉鄙原來的那些門客,讓他們在魏王面前進讒言說:“公子流亡在外十年了,現(xiàn)在擔任魏國大將,諸侯國的將領(lǐng)都歸他指揮,諸侯們只知道魏國有個魏公子,不知道還有個魏王。公子也要乘這個時機決定稱王。諸侯們害怕公子的權(quán)勢聲威,正打算共同出面擁立他為王呢。”秦國又多次實行反間,利用在秦國的魏國間諜,假裝不知情地請他們向公子祝賀問是否已經(jīng)立為魏王了。魏王天天聽到這些毀謗公子的話,不能不信以為真,后來果然派人代替公子擔任上將軍。公子自己明知這是又一次因毀謗而被廢黜,于是就推托有病不上朝了,他在家里與賓客們通宵達旦地宴飲,痛飲烈性酒,常跟女人廝混,這樣日日夜夜尋歡作樂度過了四年,終于因飲酒無度患病死亡,這一年,魏安釐王也去世了。
秦王得到公子已死的消息,就派蒙驁進攻魏國,攻占了二十座城邑,開始設(shè)立東郡。從此以后,秦國逐漸地像蠶食桑葉一樣侵占魏國領(lǐng)土,過了十八年便俘虜了魏王假,屠殺大梁軍民,毀掉了這座都城。
漢高祖當初地位低賤時,就多次聽別人說魏公子賢德有才。等到他即位做了皇帝后,每次經(jīng)過大梁,常常去祭祀公子。漢高祖十二年(前195),他從擊敗叛將黥布的前線歸來,經(jīng)過大梁時為公子安置了五戶人家,專門看守他的墳?zāi)梗屗麄兪朗来磕臧此募炯漓牍印?/p>
太史公說:我經(jīng)過大梁廢墟時,曾尋訪那個所謂的夷門。原來夷門就是大梁城的東門。天下諸多公子中也確有好客喜士的,但只有信陵君能夠交結(jié)那些隱沒在社會各個角落的人物,他不以交結(jié)下層賤民為恥辱,是很有道理的。他的名聲遠遠超過諸侯,的確不是虛傳。因此,高祖每次經(jīng)過大梁便命令百姓祭祀他不能斷絕。
END,本文到此結(jié)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guān)注本站哦!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