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明史列傳柳升如何斷句的信息
很多朋友對于明史列傳柳升如何斷句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明朝的三大營于永樂初年陸續建立,有怎樣的意義呢?
明朝軍事實力的巔峰時期應該是朱棣時期,他建立的京軍三大營應該就是明王朝軍事實力的巔峰。下我就來詳細說說朱棣時期的京軍三大營:
京軍三大營的編制
永樂初期,為加強京師的守備和強化精銳部隊建設,朱棣建立了居重馭輕的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等京軍三大營,成為朝廷直接指揮的“內衛京師、外備征戰”的戰略機動部隊。三大營各營編制的官員數額不完全相同,各級官員的名稱也與衛所制官員的名稱不同。
各營的主官稱大營坐營官或管操官,掛提督銜;各哨和掖的分管官稱坐營官或坐司官;他們都由兵部奏請朝廷,從公、侯、伯、都督、都指揮內推選,后兼用內臣;此外,神機營還增設監槍、掌號、把總、把司、把牌等官。
1、五軍營的編制
在“靖難之役”中,朱棣曾在會州將所部步騎兵分編為中、左、右、前、后五軍,可以說這是爾后編制五軍營的先導。
五軍營以其主要部分中軍、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個軍命名,還編有一個大營(似為五軍營的機關營)和執行各種專門任務的十二營、圍子手營、幼官舍人營、殫忠效義營等4個二級營。其中幼官舍人營和殫忠效義營又各分兩個三級營。
五軍營設提督內臣1員、武臣2員、掌號頭官2員;大營設坐營官1員、把總2員;中軍設坐營官1員、馬步隊把總各2員;左掖、右掖、左哨、右哨設官與中軍相同。
這些營的主要任務是管操練在京各衛、中都留守司,以及山東、河南、大寧都司所屬各衛輪班來京馬步軍的操練。十二營設把總2員,專管隨駕擺列馬隊官軍。
圍子手營設坐營官一員,下轄一司、二司、三司、四司4個司。每司各設把總2員。專管上直叉刀手和在京各衛隊官軍的操練。
幼官舍人營設坐營官1員,下轄幼官營和舍人營,幼官營設把總1員,舍人營下轄一司、二司、三司、四司,每司各設把總1員。專管在京各衛的幼官和應襲舍人的操練。
殫忠效義營設坐營官1員、把總1員,下轄殫忠營和效義營:殫忠營又稱舍人營,專管居京各衛應襲舍人的操練;效義營又稱余丁營,專管在京各衛報效余丁的操練。
2、三千營的編制
三千營以三千蒙古騎兵為骨干,實際人數不止三千,全部為騎兵。三千營是用邊外降丁編成,設提督內臣2員、武臣2員、掌號頭官2員。三千營下轄5個司, 設坐司官5員、見操把總34員、上直把總16員、明甲把總4員。
5司的任務各有不同:一司管執大駕龍旗、寶纛、勇字旗、負御寶及兵仗局什物等件上直官軍;二司管左右20隊勇字旗、大駕旗纛、金鼓等件上直官軍;三司管傳令營令旗令牌、御用監盔甲、尚冠、尚衣、尚履什物等件上直官軍;四司管執大駕勇字旗、五軍紅盔貼直官軍上直官軍;五司管殺虎手、馬轎及前哨馬營上直明甲官軍、隨侍營隨侍東宮官舍、遼東備御回還官軍。
3、神機營的編制
這是明軍中專門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隊。士兵使用的武器是火炮和火銃后期又添置火繩槍。火銃兵列隊為三行,發現敵騎兵前進后,第一行首先發射火銃,然后第二行、第三行繼續發射,在二三行發射時,第一列就可以從容裝好子彈,形成完備而持續的強大火力。
此一戰術最早為明初名將沐英所創制,是所有前填槍最核心的戰術,領先西方二百余年。
神機營設提督內臣2員、武臣2員、掌號頭官2員,下轄中軍、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軍;中軍設坐營內臣員、武臣1員,下轄4個司,每司設監槍內臣1員、把司官1員、把牌官2員;左掖、右掖、左哨、右哨的編制相同,各設坐營內臣1員、武臣1員,其下各轄3司,每司設監槍內臣1員、把司官1員、把牌官2員。
神機營專管操演神槍、神炮等火器。其后,又得都督譚廣馬5000匹,編為五千下營。營設坐營內臣1員、武臣1員,下轄4個司,每司設把司官2員。五千下營專管操演火器及隨駕護衛馬隊官軍。
全營兵力: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騎兵1000人;炮兵400人(管理野戰重炮及大連珠炮);共計官兵5000人。
裝備火器:霹靂炮3600桿(步兵火銃);合用藥9000斤;重八錢鉛子90萬個;大連珠炮200桿(多管火銃);合用藥675斤;手把口400桿(炮兵防身用手銃);盞口將軍160位(野戰重炮)。
4、三大營的兵力
三千營是有蒙古騎兵組成的騎兵突擊部隊,算是明朝版的雇傭軍。其實三千營并不是只有3000蒙古騎兵,總體來說,三千營大約有六七千蒙古騎兵。
至于神機營則是明朝專業的火器部隊,神機營總計有5000多人,負責對其他兄弟部隊進行火力掩護。規模最大的就是五軍營,五軍營是指五個不同的部隊。三千營和神機營都是幾千兵馬,五軍營則多得多。
經過計算,三大營加在一起有17萬軍隊。按照這個標準計算,五軍營的兵力應該在15萬以上。在明英宗朱祁鎮在位時期,明朝曾經大舉進攻瓦剌。當時,明朝軍隊號稱有50萬大軍,其實絕對沒有這個數字。當時,調動了京師三大營的主力,還有北直隸等地的一些衛所軍,總計也就20余萬軍隊。50萬這個數字明顯是嚇唬人的,中原王朝打仗最喜歡號稱多少多少。這些軍隊幾乎全軍覆沒,京師三大營一敗涂地。
京軍三大營對明朝的作用和意義
永樂前期建立的京軍三大營,是明初軍隊編制作戰訓練方式的一大改革,初步建立了步騎兵和神機槍炮兵進行協同作戰訓練的軍隊。平時,五軍營習營陣,三千營習巡哨,神機營習火器。
永樂時期,除按原制定的《教練軍事律》嚴格訓練各地官軍外,特別重視加強在京各營的軍事訓練。
首先,在京軍三大營中,專門編制管操官掌管軍事訓練。其中五軍營掌馬步官軍的訓練,神機營掌官軍使用神機槍炮的訓練。
其次,對京軍三大營下轄的二級和三級營的訓練,又作了具體的分工:如圍子手營專管上直叉刀手和京衛中的幼官和應襲舍人的訓練;殫忠效義營下轄的殫忠營和效義營,分別掌管京衛中的報效舍人和報效余丁的訓練。
第三,三大營除了分別訓練單兵的弓馬騎射、神機槍炮的射擊技術和戰術外,還要合練營陣和戰法。在此基礎上,再進行三大營之間協同作戰的陣法和戰法訓練。
在皇帝親征時,三大營護衛周圍,成為作戰主力。
其駐營有明確的層次:大營居中,營外分駐五軍,步卒居內,騎卒居外,神機營在騎卒之外,神機營外有長圍,周長20里。作戰時的布陣原則是:“神機銃居前,馬隊居后”,前鋒要疏,后隊要密,“鋒疏則達,陣密則固”,戰斗開始后,“首以銃摧其鋒,繼以騎沖其堅”,這樣就能取勝。
朱棣
這一作戰布陣原則,是朱棣在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八月,于第四次出兵漠北途中提出的,是對神機槍炮兵與步騎兵協同作戰陣形的高度概括。
其要義是:作戰開始后,三者要互相協同,發揮總體殺敵作用,神機槍炮兵列于全陣之前,各射手之間要有一定的間隔,以便裝填彈藥,實施輪番齊射,摧毀敵鋒;待敵陣潰亂時,后隊的密集騎兵,并氣積力,以排山倒海之勢,沖擊敵軍本隊,追殲敗殘逃敵;步兵隨馬隊后沖入敵陣,同敵拼殺,直至全殲敵軍為止。
因此,三大營的建立和神機槍炮的擴大使用,使古代以步騎兵為主的野戰方陣戰術,開始發生新的變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這種協同作戰模式就是近現代戰爭的發展方向。由于三大營具有較強的戰斗力,所以朱棣親握在手,在幾次親征漠北時,都命三大營隨同出征。
京軍三大營的建立年代
三大營建立的年代,在有關明代的史書中沒有明確的記載,如《續文獻通考·兵考·兵制》說:“三大營之立,史無歲月可考”。對三大營建立的年代之說,以神機營最為紛繁。
葉向高《京營兵制考》稱:“征交趾,得神槍火箭之法,立神機營。”《續文獻通考·兵考·兵志》說:“據王圻《續通考》云……五年初定交趾,神機營立于此時”。
《明會要·兵四·火器》征引了《世法錄》的記載:“永樂八年,征交趾,得神機槍炮法,特置神機營,肄習火器”。《明史·兵四》說“至明成祖平交趾,得神機槍炮法,特置神機營肄習”。趙士楨在萬歷二十六年(1588年)的《進神器疏》中說:“成祖文皇帝,三犁虜廷,建置神機諸營,專習槍炮”。
上述五條記載概括起來有二說:一為永樂五年(1407年)后,一為永樂八年(1410年)后或永樂八年(1410年),而它的創建同永樂時期的用兵交趾、漠北,以及神機槍炮的大量裝備和使用有關。
朱能
朱棣第一次用兵交趾是在永樂四年(1406年)七月決定的。其時,命成國公朱能為大將軍。西平侯沐晟、新城侯張輔為左右副將軍,統率步兵、騎兵、舟師,以及神機將軍程寬、朱貴所部的神機槍炮兵出征。
是年十月, 朱能病故于龍州 (今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州市),由張輔代領其眾,出師交趾,在作戰中已“翼置神機火器”。五年五月,交趾平。九月,張輔派遣的都督僉事柳升,送黎季犁、黎蒼、黎澄至京師。永樂六年(1408年)三月,張輔回朝,七月,以功升諸將軍,柳升被封為安遠伯。從明廷第一次用兵交險的過程看,柳升于五年九月回到北京,是不是當年就建置了神機營呢?看來似不大可能,因為籌劃創建神機營須費一定時日,諸如營官的選任、技術兵員的挑選、神機槍炮的準備等。
再從朱棣在交趾和漠北兩個用兵方向看,永樂七年(1409年)八月張輔再入交趾時,神機槍炮兵并未隨同出征,此后幾次用兵交趾時,也無神機槍炮兵的戰績。永樂八年(1410年)朱棣用兵漠北時,安遠伯柳升“將神機火器為前鋒”,大敗阿魯臺,進封為侯。
但此次出征沒有明確記載柳升率神機營,其時柳升為中軍的副將,“將神機火器為前鋒”這一記載雖然說明神機火器已配置在中軍中,但是尚難確定神機營是否已獨立成營。戰后,朱棣于永樂十一年(1413年)十月指示柳升說:“神機銃炮兵之利器,攻戰所不闕者,必操習精熟,然后臨機得用,爾提督不可不嚴。”
這說明柳升不僅在第一次北征中“將神機火器”,而且在第二次北征前提督京軍中的神機銃炮兵的訓練。可見這時神機銃炮兵已進行單獨訓練;進行單獨訓練的部隊,必須是一個獨立的編制單位,這個單位當是神機營,而且這個神機營至遲是在第二次北征前組建的。永樂十二年(1414年)二月第二次北征時,柳升領大營。《明史·柳升傳》說柳升“將大營兵戰忽蘭忽失溫,以火器破敵”,似乎這時的神機火器又配置在大營當中,還不是一個單獨的編制單位。
柳升
其實不然,這從永樂十九年(1421年)七月,朱棣北巡(即第二年的第三次北征)中的軍隊配置情況,可以得到佐證。當時,朱棣敕“安遠侯柳升率領中軍馬步隊及大營、圍子手并神機營”。這說明,第一,中軍可以統領神機營,因此永樂八年(1410年)柳升為中軍副將,將的神機火器就是神機營;第二,大營、圍子手、神機營是可以在一起的。也就是說,當有大營時,神機營配置在大營之中;當無大營時,神機營配置在中軍。
明史列傳一百五十五如何翻譯,
全文譯文:
明史卷二百六十七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馬從聘 耿蔭樓 張伯鯨 宋玫(族叔)應亨 陳顯際 趙七驥(等)范淑泰 高名衡 王漢 徐汧 楊廷樞 鹿善繼 薛一鶚
馬從聘
馬從聘,字起莘,靈壽人門萬歷十七年進士。授官青州推官,提升為御史。恩蔭錦衣衛的官員李宗城冊封平秀吉逃了回來,從聘說他的父親言恭不應當再督理軍政,不聽。出朝管理兩淮的鹽政,說近幾天泰山崩塌,斷裂的地方有一里多,是因為開礦挖斷地脈所造成的,應該迅速停止。沒有回答。好人田應璧請求抽驗鹽商販鹽的定額,將超額的沒收官府出賣,資助大的工程,皇上派遣宦官魯保督理這件事。從聘極力陳述欺騙蒙蔽的情況,不聽?;氐匠?,改巡按浙江,又巡按蘇、松,請求免除增加的蘇、松、常三鎮的稅收,也沒有回答。因為候補時間久了提升為太仆少卿,授官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因失職被削奪俸祿。隨即有搗毀賊巢的功勞,沒有論功,稱病回家,加官兵部右侍郎。在家住了共:二十多年,到熹宗一朝結束沒有出來。
崇禎十一年冬天,大清攻破靈壽。從聘年齡已八十二歲了,對他的三個兒子說:“我得到死的處所了。”又說:“我是朝廷大臣,從義上講不能活著,你們活著沒有妨害。”三個兒子不聽。從聘上吊,三個兒子也都上吊。贈官兵部尚書,謐介敏,任命他的一個兒子為官。
耿蔭樓
耿蔭樓,是與從聘同一個縣的人,字旋極。天啟年間,擔任臨淄知縣。天久旱,穿著囚犯的衣服在烈日中暴曬,在祭壇上哭,雨立刻降下。
代理壽光知縣,像在臨淄那樣禱雨。崇禎年間,入朝任兵部主事,調到吏部,升員外郎,請假回家。城被攻破,偕同兒子耿參一起死難。贈官光祿少卿。
張伯鯨
張伯鯨,字繩海,江都人.萬歷四十四年進士。先后任會稽、歸安、鄞三縣知縣。天啟年間,考核官員,調任盧氏。
崇禎二年稍稍提升為戶部主事,出朝督察延、寧兩鎮的軍用儲備物資。從黃甫川往西到寧夏一千二百里,不出產五谷,草料糧食靠內地供應。賀蘭山沿著黃河的漢、唐二渠,往東到花馬池,向來是肥沃的原野,也十分荒蕪。伯鯨上疏陳述那些情況,為此開放貿易優惠工業,轉運糧食。又仿效邊區商人運糧換取鹽引的主意,建立官市買賣的法令來招徠商人,軍民都稱方便。大盜在延綏起事,提升伯鯨為兵備愈事,管轄榆林中間一路。攻破賀思賢,斬殺一座城、金翅鵬,在長樂堡打敗河套的蒙古部落賊寇。巡撫陳奇瑜上報他的功勞,詔令晉升三級官階,任右參政,仍然負責兵備的事務。
七年春,奇瑜升總督,就提升伯鯨為右僉都御史來代替他。督率總兵王承恩等分路在雙山魚河二堡攻破插漢蒙古部落首領以及河套的賊寇,斬首三百級。次年,因考察官員時遭人彈劾而罷官。隨即論在延綏時的功勞,下詔起用,恩蔭兒子為錦衣千戶。
十年秋,楊嗣昌建議大舉征討賊寇,派遣產部的一個侍郎駐在池州,專門管理軍糧?;噬先蚊凳缬枴4文?,淑訓因遭逢親喪回家,就在家起用伯鯨代替他,官職和淑訓一樣。又次年,熊文燦招撫失敗,嗣昌親自出朝督率軍隊,把伯鯨調到襄陽。文燦被逮捕,說剿賊的餉銀有六十多萬沒有送到,伯鯨獲罪被降級。
十五年召入朝廷任兵部左侍郎。次年,尚書馮元飆請假,伯鯨代管部裏的事務。在萬歲山召對,病發,宦官扶他出去,於是請假。又次年,京城陷落,穿著便服逃回。福王在南京登基,伯鯨住在家裏不出來。過了很久,揚州被圍困,與
負責者分工守城。城被攻破,上吊自殺。
宋玫 宋應亨 陳顯際 趙士驥
宋玫,字文玉,萊陽人。父親繼登,是萬歷三十二年的進士,曾任陜西右參議。天啟五年考察官員遭貶謫。宋玫就在這一年與他的族叔應亨一起考中了進士。宋玫被授官虞城知縣,應亨得到的是清豐縣。
崇禎元年,宋玫的哥哥宋琮也考中進士,任祥符知縣,而宋玫因為有才能調到事務繁雜的杞縣。三人所在的地方互相接壤,同時有善於治理的名聲。應亨升禮部主事,宋玫也提升為吏科給事中。曾經上疏議論用人的事,說:“陛下求得天下治理的心意愈急迫,那麼浮薄喜歡多事的人都掩飾作偽并刻意尋求新奇。陛下破格用人的心意愈殷切,那麼花言巧語陰險狡詐的人都乘機賣弄機巧.”眾人都同意他的話.當時應亨已改任吏部,經多次升遷做到稽勛郎中,被革職回家。宋玫剛服母喪期滿,起任原官,升刑科都給事中。請求在全國普遍實行在熱天從輕發落囚犯。又說關押在獄中的囚犯滯留病死的,與受刑而死的幾乎相等,應當有所憐憫加以釋放?;噬喜杉{了。升太常少卿,先后任大理卿、工部右侍郎。宋玫的父親繼登遭廢棄已久,到這時任浙江右參政。大學士周延儒的門客盛順,為浙江巡撫熊奮渭鉆營召入朝廷任職,果然提升為南京戶部侍郎,繼登父子都信賴他。
十五年夏,朝廷會推合臣,盛順為宋玫營求會推很賣力。適逢詔令再次推舉,宋玫在其內。皇上已聽信流言,懷疑諸臣有私心。等到入朝應對,宋玫希望迎合皇上的心意,從容不迫地詳細陳述?;噬习l怒,呵斥他退下,與吏部尚書李日宣等人一同下獄。日宣等被發配戍守,宋玫被革除官籍,盛順則驚慌逃竄。
閏十一月,臨清被攻破,應亨與知縣陳顯際商量守城。應亨認為北面的城墻低矮單薄,捐出干金來建造大城門外的月城,十天完工。宋玫及同縣人趙士驥也捐出錢財治理守城的器具。不久,大清兵逼近城墻,城上火炮弓箭石塊齊發,
包圍於是解除。次年二月又來,城就被攻破,宋玫、應亨、顯際、士驥一起死難。顯際,真定人,士驥任中書舍人,都是進士出身。宋玫、應亨有文名。
沈迅
沈迅,也是萊陽人。崇禎四年中進士,先后任新城、蠡二縣知縣,與膠州張若麒是同一年的進士,互相關系很好。十一年召入京城任職?;噬弦驗槔舨靠己诉x拔官員徇私情,親自策試諸臣。沈迅、若麒都得到刑部主事的職位。兩人大為憤恨,交結楊嗣昌,得以改任兵部。那一年冬天,京郊遭受戰爭,沈迅請求在廣平、河間、定州,蠡縣各設兵備一入門又請求把天下的和尚與尼姑相配,編入戶籍,三個壯廠抽一個人,可以得到士兵數十萬。其他分條上奏的很多。奏章交給兵部,嗣昌極力稱贊沈迅的言論可以采用,就任命他為兵科給事中。
沈迅想巴結皇上,屢次上二言論事,都能符合皇上的旨意。當時,戰事興起正難於應付,朝廷大臣談論軍事的就認為通曉軍事,職務大的推舉為總督巡撫,小的推舉為兵備。一旦承擔了責任,罪罰危害立刻就來了。於是朝廷上下忌諱談論軍事,章奏沒有敢涉及的。沈迅極力論述那種情況的弊端,乞求皇上命令朝廷大臣在五天內陳述方針人計。皇上就聽從了他的話。沈迅在考核選拔官員時被負責河南道的御史王萬象所壓制,藉著事由彈劾罷免了萬象,勢力更襪,與若麒全部掌握了山東的事務。適逢順天府丞戴澳誣陷彈劾平遠知縣王凝命、嘉興推官文德翼貪污。沈迅上疏稱頌兩人清廉有才能,戴澳被交司法官審訊削去官籍。沈迅經多次遷升做到禮科都給事中。陳新甲豐張議和,沈迅當面指責他不對,在朝廷上辯論了很久。又說:“楊嗣昌死了也應當戮尸。卻藉著過了很久的陳案來邀取功勞,陳新甲負罪還來不及,卻搬取防守邊境的功勞來求得恩蔭,這不是論功議罪的辦法?!被噬贤馑脑?。沈迅本來通過嗣昌進身,隨著眾人詆毀嗣昌,當時的輿論非議鄙薄他。
不久因為保舉高斗光為鳳陽總督不合適,貶降為國子博士,請假回家。等到新甲被誅殺,命令追論兵科不檢舉揭發的罪名,吏部把沈迅的名字上報?;噬险f:“沈迅在朝中批駁議論陳新甲,朕還記得,可以恢復原官?!睕]有赴任而京城陷落。沈迅住在家裏,與弟沈迓設立寨子自衛。沈迓短小精悍,能在馬上揮舞百斤的鐵椎。兄弟率領家鄉的壯士,土寇大體上全部捉拿剿滅乾凈。大清兵到,攻破寨子,沈迅全家死難。
若麒以彈劾黃道周來討好嗣昌。曾任職方郎中,新甲派他到寧、錦督戰,傾覆了洪承疇等人的十余萬軍隊,獨自一人渡海逃回,被判死罪關在監獄。李自成攻陷都城,出來投降。
范淑泰
范淑泰,字通也,滋陽人。崇禎元年進士。授官行人。五年冬,提升為工科給事中。上疏陳述刑罰繁多,請求命令負責刑法的官員加以清理整頓,皇上褒獎采納了。流賊侵犯河南,追論前任巡撫樊尚璟的罪名,彈劾總兵鄧玘奸淫擄掠的罪狀。當時宦官張彝憲說天下拖欠的賦稅達到一千七百多萬,請派遣六科給事和十三道御史監督徵收。皇上大怒,責令巡撫巡按上奏答覆。淑泰說人民貧困盜賊起事,拖欠的賦稅難以督責催促,不聽。給事中莊鰲獻、章正宸因發表議論被交司法官審訊,上疏爭辯救援。
吏部張捷推薦逆黨呂純如,淑泰極力批評他的荒謬,同時批評大學士王應熊結黨營私,彈劾張捷順從應熊的意思,用他私下親近的人王維章巡撫四川。說:“維章在西寧做官,因追加徵收賦稅激起變亂而獲罪,丟掉官職在家閑住。張捷含混論事,明白地暴露出欺詐。”皇上責令張捷自己說明。張捷攻擊淑泰黨同伐異,皇上不追問。當時皇陵被焚毀,巡撫楊一鵬有罪。應熊因為他是自己會試的主考官,所以極力庇護他。淑泰揭發他扣壓藏匿章奏的情形,皇上也不追究。淑泰就收集應熊納賄幾件事上奏,應熊捐獻錢財資助修建陵墓的工程,淑泰又彈劾他召來賊寇庇護奸人?;噬铣庳熕麘延兴叫某褟姾脛?,終於沒有采納。
十一年冬,上疏說:“如今因為籌措糧餉的緣故,以至於搜括藉助。即使推行了而能得到糧餉,再有戰事,能再次推行嗎!治理天下不計劃能否長久,只是倉促地實行補救的辦法,這不是忠的作為。陛下正在用清廉節操教化天下,卻把百官徵收金錢的多寡作為考核選拔的標準,這是教他們貪婪。至於借貸的說法,尤其不可施行。京師是最重要的地方,近來物力貧困枯竭,富商大賈大半回去。內部不安定,怎麼能抵御外患,請求立即停止那樣的議論?!庇终f:“要使軍隊強大沒有比執行法令更重要的。如今的軍隊,索取軍餉就強,奔赴戰場與敵作戰就弱;殺戮良民假冒功勞就強,剪除暴虐救助人民就弱。請公布法令,諸將能拼命殺賊的,立刻提拔為大將,否則處死不饒恕。不要用降級戴罪辦事的方法,空做那些不關切身痛癢的事?!被噬贤馑脑挕?/p>
十五年調吏科,主持浙江鄉試,事畢回家。
十二月,大清的軍隊圍攻兗州,淑泰竭力固守。城被攻破,死難。詔令贈官太仆少卿,任命一個兒子為官。
高名衡
高名衡,字仲平,沂州人口崇禎四年進士。授官如皋知縣,因為有才能調到興化,徵召授官御史。十二年出朝巡按河南。次年任期滿,留下再巡按一年。
十四年正月,李自成攻陷洛陽,於是乘勝圍攻開封。巡撫李仙風當時在黃河北面,名衡召集眾人守城。周王恭枵調撥庫藏銀百萬兩,招募敢死勇士殺賊。蒸米碾麥,燒飯犒勞士兵,共七個晝夜。仙風奔馳回開封。副將陳永福依靠城墻而戰,斬首兩千。游擊高謙夾擊,斬首七百。賊寇解圍而去。仙風既已回來,與名衡互相上奏攻擊?;噬弦韵菔Ц7淖锩略t逮捕仙風,用襄陽兵備副使張克儉代替??藘€在此之前已死難,就提升名衡為右僉都御史代替。用永福任總兵官都督僉事,鎮守黃河以南。
當這個時候,賊寇接連攻陷南陽、鄧、汝十幾個州縣,唐、徽兩王遇害,名衡不能救援。開封周王府第的圖書文物的豐富超過其他藩王,士大夫聚斂財富,積蓄充足。自成攻打開封不能得手,然而非要占領此城才甘心。十二月末,賊寇再次圍困開封。永福放箭射自成,射中了他的左眼,放炮打死上天龍等人。自成大怒,加緊攻打。開封是原先宋代的汴京,金朝皇帝南遷后所重新建筑城墻,厚數丈,裏面堅密而外面疏松。賊寇用火藥爆炸,火點燃后就向外擊發,大磚塊飛鳴,賊寇的騎兵都被打得糜爛,自成大驚。適逢楊文岳的援兵也到了,於是賊寇解除包圍離去。西華、郾、襄、睢、陳、太康、商丘、寧陵、考城全部淪陷。
十五年四月賊寇再次到開封,圍城而不攻打,想不費力地困住此城。六月,皇上下詔從獄中釋放原尚書侯恂,命令他負責保定、山東、河北、湖北各地的軍務,并且管轄已經平定賊寇諸鎮前來增援剿賊的官兵。提拔知縣蘇京、王漢、王燮為御史。下詔命令蘇京監督延、寧、甘、固的軍隊,催促孫傳庭出關;王漢監督已平定賊寇的鎮標派來的楚、蜀軍隊,會同侯恂等人加緊攻擊;王燮監督陽、懷以束的晉軍,限定日期渡過黃河。總兵許定國把晉軍駐扎在沁水,一個晚上潰散離去,寧武的部隊也在懷慶潰散,下詔逮捕定國。七月,黃河上的部隊潰散。督師丁啟睿、保定總督楊文岳會合左良玉、虎大威、楊德政、方國安各軍,駐扎在朱仙鎮。良玉跑回襄陽,各路軍隊都潰散,啟睿、文岳逃奔到汝寧。下詔命令山東總兵官劉澤清增援開封。城中糧食吃光,名衡、永福偕同監察官員梁炳、蘇壯、吳士講,同知蘇茂灼,通判彭土奇,推官黃澍等人防守得更加堅固。澤清領兵來增援,諸軍全集結在黃河以北的朱家寨不敢前進。澤清說:“朱家寨離開封八里。我領五千名士兵渡河向南,靠著黃河結營,引河水圍住。按次序結八座營寨,一直通到大堤。修筑甬道運輸黃河以北的粟米,用來供應城中。賊寇的士兵已疲憊,可以一仗趕走他們?!备鬈姸颊f:“好?!膘妒怯萌讼榷珊恿I。賊寇攻擊營地,戰斗了三晝夜,各軍沒有跟上來的,甬道沒有筑成,澤清拔營回去。日夜盼望傳庭出關,沒有到來。
賊寇謀取開封有三次,人馬損傷很多,積蓄著憤恨,發誓一定要攻克它。圍困了半年,部隊疲憊糧食匱乏,想要扒開黃河堤岸引水灌城,因為考慮到城中男女財寶,猶豫不決。聽說陜西的軍隊正向東來,害怕各鎮的部隊夾擊,想要改變計劃。適逢有人向巡按御史嚴云京獻計,請開挖黃河堤岸引水灌賊。云京告訴名衡、澍,名衡、澍認為這意見是對的。周王恭枵招募民工修筑羊馬墻,堅固厚實如高大的堤岸。賊寇的營地直接依附大堤,黃河決口賊寇就全完,城中沒有憂慮。我部正在鑿朱家寨的河口,賊寇知道了,把營地移到高丘,準備了戰船大木筏來應付,同時擄掠驅趕民夫數萬人反過來在馬家口開口子灌城。九月癸未望日,半夜時分,二個口子一起決開。天上連著十天下大雨,黃河的水流猛地上漲,水聲在百里外也能聽見??钢z頭的壯丁民夫,順著河堤被淹沒漂走十幾萬,賊寇也沉沒了一萬人。黃河從北門流入,貫穿東南門而出,流入渦水。名衡、永福乘小船到城頭,周王率領宮中的眷屬以及寧鄉各郡王棲息城樓避水,坐在雨中絕食七天。王燮用船接周王,王從城上駕船出城,名衡等人也都出城。茂灼、士奇餓久了不能起身,一同溺死。賊寇駕戰艦入城,留下的百姓全完了,於是拔營向西去。城剛被圍困時有百萬戶居民,后來餓死病死的有十分之二、三。汴梁的繁華居中州之首,群盜心裏羨慕,到這時全部淹沒水中?;噬下犝f,十分悲痛。還念著諸臣守衛的辛勞,命令給他們記功。給名衡加官兵部右侍郎,名衡以有病推辭。隨即提升王漠為右僉都御史,代替名衡巡撫河南。名衡回家不久,大清兵攻破沂州,名衡夫婦殉難。
王漢
王漢,字子房,掖縣人。崇禎十年進士。授宮產堊知縣。調往回邊,擒獲大盜玉壇山劉二。又乘著雪夜打敗妖僧智善。半夜渡河,打敗賊寇楊六郎。李自成圍困開封,王漢在金龍中柳林點火作疑兵,派遣敢死的勇士到賊寇中間,聲言“各鎮的軍隊來增援,各有數十萬人到了”。賊寇聽到就驚慌逃走。
王漢為人憑恃意氣不肯屈居人下,愛惜人才。別人有一點長處,便贊嘆不絕LI。下屬官吏紳士陳述民間疾苦,或說自己的過錯,就驚視下拜。打仗時與士卒同甘共苦,人都樂意為他拼命。喜歡使用間諜,賊中的虛實沒有不知道的。攻打天壇山賊寇,山勢陡峭險峻,登山的人用布條互相牽拉。王漢提刀直上,人們都佩服他的勇敢。當時賊寇的氣焰日益囂張,皇上每當臨朝就贊嘆王漢前后破賊的功勞,降旨優先補官。
十五年春,因為削減俸祿被召入京城,與蘇京、王燮一同召見應對,符合皇上的旨意。命令三臣都以試任御史的身份監軍。王漢監督已經平定賊寇鎮標的楚、蜀部隊,與督臣侯恂往南支援開封。
當時兵部奏請增援剿賊的軍隊十萬,十分之四屬於蘇京、王燮,以十分之六屬於王漢。王漢所監督的軍隊共五萬九千,然而大半已經潰散,兵部使用空名額。王漢就請求自己建立標下的營兵千人,騎兵二百,回答可以。於是選拔保護營地的士兵一百多人,招募邯鄲、鉅鹿的壯士三百人,又收取原先任河內知縣時訓練的義兵以及修武、濟源一向跟隨征剿賊寇的士兵五百人,以及親戚故友的子弟,加起來共一千人。八月朔日半夜,在范家灘襲擊賊寇,斬殺一個穿著紅甲的賊寇頭目。發文令諸將會合征剿。親自走到襄陽,督促左良玉的部隊救援開封。到潼關,有詔書命令王漢巡按河南。當時賊寇水灌開封,王漢聽說,催促諸將在半夜從柳園渡過黃河,在西岸埋伏士兵,發文命令卜從善等人夾攻賊寇,斬首九十多級,於是進入開封。大張旗鼓作疑兵,追趕賊寇到朱仙鎮,接連戰斗都獲勝利。巡撫高名衡稱有病,就提升王漢為右僉都御史代替他。王漢就廣派間諜,收捕土豪,商議屯田,計謀剿賊的辦法。
沒有多久,劉超在永城造反。劉超,永城人,腳跛而狡猾,任貴州總兵,因獲罪被罷免。上疏議論軍事計策,陳新甲任用他為河南總兵。因為私仇殺死在家鄉閑居的官員御史魏景琦一家三十多人,懼怕得罪,就占據城市造反。王漢上
疏請求征討,這話泄露出去,劉超得以作好準備。次年正月,王漢進入永城,聲言招撫他們,被賊寇所殺。參將陳治邦、游擊將軍連光耀父子都戰死。游擊將軍馬魁背負王漢的尸體出城,王漢的面目和活著的時候一樣。詔令贈官兵部尚書,恩蔭錦衣衛世襲百戶,建造祠堂祭祀。不久劉超被殺,把他的首級傳送到邊境號令示眾。
徐汧 楊廷樞
徐汧,字九一,長洲人.生下未滿一歲就成了孤兒。稍為長大后磨煉德行,在當時有名聲,與同鄉楊廷樞相親近。廷樞,就是復社的生員所稱為維斗先生的那個人。天啟五年,魏大中被逮捕路過蘇州,徐淠借錢資助他上路。周順昌被逮捕,錦衣衛追捕犯人的官員蠻橫地索討錢財,徐汧與廷樞籌集錢財經營這件事。當時,徐汧、廷樞的名聲傳遍天下。
崇禎元年,徐汧成為進士,改為庶吉士,授官檢討。三年,廷樞考中應天府鄉試第一。中允黃道周因為救援錢龍錫遭貶職。倪元璐,是道周的同榜進士,請求讓自己代替道周受貶謫的處分,皇上不允許。徐汧上疏稱頌道周、元璐賢良,并且自己請求免退,皇上責問徐汧。徐汧說:“推舉賢才讓位給能人,這是忠臣所做的事;進身慎重退位容易,這是儒者的風度。近來陛下很少對外面的朝廷大臣寄予信任,防范監察的權力總是交給宦官,他們默默地窺測圣上的心思。已逐漸萌生對朝廷大臣的猜疑。萬一士大夫的風氣日益低下,皇上心意所向日益改變,盛明時代帶來的憂患更大?!被噬喜宦牎P熹碾S即請假回家?;氐匠?,升右庶子,擔任日講官。
十四年奉命出使益王府,順路回家。當時,復社生員的氣勢很盛,徐汧與廷樞、顧杲、華允誠等人來往尤其密切。在家住了很久,京師陷落。福王徵召徐汧為少詹事。徐淠認為國破君亡,臣子不應當貪圖職位。又痛惜國家淪亡,是由於朋黨互相傾軋,寫信給當權的人,勸他們努力破除黨同伐異的成見。既已就職,陳述當前的政務七件事,懇切地把化解恩仇、破除私黨作為直言??墒前策h侯柳祚昌上疏攻擊徐汧,說:
“穿著朝服在京口拜見潞王,自己仗著是束林的重要首領,與復社的楊廷樞、顧杲等奸人狼狽為奸互相依賴。陛下在金陵立國.,他們作《討金陵檄》,所說‘中原逐鹿,南國指馬,是什麼話?請求把徐汧關入監獄,革除廷樞、顧呆的名籍,其余的黨徒,容許臣依次糾察彈劾?!碑敃r國家的事務正艱難,這件事最后擱下了。徐汧稱病請假回家。
次年,南京失守,蘇、常相繼被攻下。徐汧感慨地嘆息,寫信告誡兩個兒子,投身虎丘新塘橋下而死。同府的人趕來哭吊的有幾千人。當時又有一個人戴著儒冠穿著藍衫而來,跳入虎丘劍池中,當地人可憐他并把他埋葬了,最終不知道是什麼人。
這時廷樞聽說事變,逃走躲避到鄧尉山中。過了很久,四方輕率動兵的人紛紛起事,廷樞身負重名,眾人都矚目廷樞。當政的人抓住廷樞,好言安慰他。廷樞饅罵不停,在蘆墟泅洲寺殺了他。頭已掉下,聲音從頭頸中發出,更加嚴厲。他的門人迮紹原買來尸體埋葬了。
徐汧的兒子徐枋,字昭法,考中十五年鄉試。徐枋依違於政事與隱居之間,游樂於人間,有高潔的行為。
鹿善繼
鹿善繼,字伯順,定興人。祖父久徵,萬歷時考十進士,授官息縣知縣。當時詔令天下度量土地,各自題署上中下三等田地,息縣只把下等田地上報,說:“度量土地是要解除人民的危難,難道要損害人民嗎!”調任襄垣,提升御史,因為議事貶謫澤州判官,調榮澤知縣,沒有到任而死。父親鹿正,苦修志節自我磨煉??h令某人想要見他,正在田裏澆糞,扔下鐵鍬就去。熱心地幫助別人擺脫危難,蕩盡家產不顧惜,遠近稱他為鹿太公。
善繼端正誠篤。由萬歷四十一年進士,授官戶部主事。服母喪期滿,起任原官。遼左糧餉中斷,朝廷大臣數次請求發放內庫金銀,沒有回答。適逢廣東上繳金花銀,善繼查核原先的制度,金花銀貯存府庫,備作各邊防的應用。就寫
簡帖給尚書李汝華說:“與其請求不肯發放的內庫金銀,不如留下沒有進獻的金銀?!比耆A同意了?;噬习l怒,削奪善繼一年的俸祿,催促補繳。善繼堅持反對,以死相爭。於是削奪汝華兩個月的俸祿,降善繼一級官階,調往外地。汝華懼怕,最后補足銀兩上繳。泰昌更改年號,恢復原官,主持徵收新增的糧餉。接連上疏請求發放百萬內庫金銀,不回答。
天啟元年,遼陽陷落,因為有才能改任兵部職方主事。大學士孫承宗管理兵部的事務,真心信任他。等到檢閱關門,讓善繼隨從。外出督察部隊,又上表讓他做贊畫。穿著布衣騎著瘦馬,出入在堡壘之間,接見將領士兵進行慰勞,開拓土地四百里,收復城堡幾十座,承宗倚靠他像左右手。在關上四年,逐步晉升到員外郎、郎中。承宗辭去官職,善繼亦請假回家。
起先,楊、左的案子發生,魏大中的兒子學洢、左光斗的弟弟光明,先后投靠鹿太公家中。太公把他們當客人接待,與所交好的義士容城舉人孫奇逢計謀,帶著書信走到關門,把他們的危難告訴承宗。承宗、善繼商量藉巡視薊門的機會,請求入朝見皇上。閹黨大為喧嘩,說內閣大臣將領兵清除皇上身邊的人,下旨嚴厲地阻止。案情更加緊急,五日追臟一次,拷打十分殘酷。太公急切籌集到數百兩銀子送去,可是兩人都已經斃命了。到這時善繼回家,而周順昌的案子又發生。順昌,與善繼是同榜進士,善繼又為他籌集到數百兩銀子,錢送進去順昌卻又斃命了。閹黨住在善繼家附近,受難人家的子弟仆人來往不斷。太公說:“我不怕?!背绲澰辏\逆的太監已被誅殺,善繼起任尚寶卿,升太常少卿,管理光祿丞的事情,再次請假回家。
九年七月,大清兵攻打定興。善繼家在江村,告訴太公請求入城守衛,太公同意了,與住在家的知州薛一鶚等人共同防守。守衛了六日而城被攻破,善繼死。家人奔走告訴太公,太公說:“哎喲,我的兒子早已把自己交給了國家,現在果然死了,我還有什麼遺憾!”事情上報,贈善繼官大理卿,謐忠節,敕令有關部門建造祠堂。兒子化麟,考中天啟元年鄉試的第一名,拜伏在宮殿之下申訴父親的忠義。過了一年亦死去。
薛一鶚,字百當,由貢生為黃州通判。荊王的姬妾誣陷別的姬妾毒死世子,一鶚辯明她是受誣陷的。太監傳太妃的命令,要就此結案,一鶉最后為她伸了冤。升蘭州知州。州的北邊有些田地被少數民族占領,胥吏把這些田地的賦稅分派到其他人家頭上,后來田地又歸還了,被衛所的士兵所占據,但百姓出了三十年的田賦,一鶚核實后革除了這個弊害。到這時協助善繼守城,就一同死去。
贊曰:士人夫歸還政務在家閑居,沒有守衛疆土人民的職責,可以隱藏行跡保全自己,不是以非要去死為勇敢。然而慷慨捐軀,冒著銳利的刀鋒而不后悔,使宗廟沉淪家族傾覆,君子為他們感到悲哀。難道不是名分大義在此,有比活命更重要的啊!要做到氣節凜然,關鍵在於順著自己的志向去行事。他們杰出的氣概義烈的行為,必定不會在宇宙間消失。
明史循吏傳文言文閱讀理解
1. 明史章正宸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章正宸,字羽侯,會稽人。從學同里劉宗周,有學行。崇禎四年進士。由庶吉士改禮科給事中。勸帝法周、孔,黜管、商,崇仁義,賤富強。
禮部侍郎王應熊者,溫體仁私人也,廷推閣臣,望輕不得與。體仁引為助,為營入閣。正宸上言:“應熊強愎自張,何緣特簡。事因多擾,變以刻成,綜核傷察,宜存渾厚。奈何使很傲之人,與贊平明之治哉?”帝大怒,下獄拷訊,竟削籍歸。
九年冬,召為戶科給事中,遷吏科都給事中。周延儒再相,帝尊禮之特重。正宸出其門,與搘拄。歲旦朝會,帝隆師傅禮,進延儒等而揖之曰:“朕以天下聽先生。”正宸曰:“陛下隆禮閣臣,愿閣臣積誠以格君心。毋緣中官,毋修恩怨,毋以寵利居成功,毋以爵祿私親昵?!闭Z皆風刺延儒。延儒欲用宣府巡撫江禹緒為宣大總督,正宸持不可,吏部希延儒指,用之。延儒欲起江陵知縣史調元,正宸止之。延儒以罪輔馮銓力得再召,欲假守涿功復銓冠帶,正宸爭之,事遂寢。其不肯阿徇如此。未幾,會推閣臣,救李日宣,謫戍均州。
福王立,召復正宸故官。正宸痛舉朝無討賊心,上疏曰:“比者河北、山左各結營寨,擒殺偽官,為朝廷效死力。忠義所激,四方響應。宜亟檄江北四鎮,分渡河、淮,聯絡諸路,一心齊力,互為聲援。兩京血脈通,而后塞井陘,絕孟津,據武關以攻隴右。陛下縞素,親率六師,駐蹕淮上,聲靈震動,人切同仇,勇氣將自倍。簡車徒,選將帥,繕城塹,進寸則寸,進尺則尺,據險處要,以規中原。天下大矣,渠無人應運而出哉?”魏國公徐弘基薦逆案張捷,部議并起用鄒之麟、張孫振、劉光斗,安遠侯柳祚昌等薦起阮大鋮,正宸并疏諫,不納。改大理丞,正宸請假歸。魯王監國,署舊官。事敗,棄家為僧。
以下答案供參考:
4.A.望輕不得與 與:給予
B。遷吏科給事中 遷:升官
C。正宸爭之,事遂寢 寢:止息
D。宜亟檄江北四鎮 亟:緊急 答案:A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章正宸“有學行”的一組是:
①從學同里劉宗周②體仁引為助,為營入閣③應熊強愎自張,何緣特簡④奈何使很傲之人,與贊平明之治哉⑤召復正宸故官⑥正宸痛舉朝無討賊心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⑤⑥ 答案:C
6.下列對原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章正宸上言阻止王應熊“入閣”,結果惹怒了皇上,被送入監獄拷打審訊。
B 周延儒再次任宰相,章正宸在周延儒門下做事,他們倆的關系不好,章正宸與周延儒意見常不合。
C 章正宸說“陛下隆禮閣臣,愿閣臣積誠以格君心。毋緣中官,毋修恩怨……”這些話,是在諷刺皇上。
D 章正宸向福王上疏時,陛下應親率六軍駐扎在淮上,人人齊心同仇敵愾,勇氣自然會倍增。 答案:C
2. 明史.王邦瑞傳文言文答案
王邦瑞,字惟賢,宜陽人。早有器度見識。當學生,山東盜賊興起,上圍剿賊寇十四策略在知府。正德十二年成進士。改為庶吉士。與王府有牽連,出為廣德州知州。嘉靖初年,祖父去世,離開。補滁州。多次升任南京吏部郎中,出任陜西提學愈事。因每年進貢不合格五名以上,貶濱州知州。再次升任固原兵備副使。涇、郇大盜李孟春,搶劫河東、西,剿平的。因為祖母服喪離去。服喪期滿,再提學陜西,轉任參政。母親去世離職。起升為右愈都御史,巡撫寧夏。敵人乘冰入侵,設被打敗的。改任南京大理卿。不上,召回任兵部右侍郎。知道
改任吏改任吏部,晉升為左。俺答侵犯都城,命令國瑞總督九門。國瑞在禁軍城外,以巡捕軍營東、西長安街,大開城門,納四郊躲避賊寇的。兵部尚書丁汝夔入獄,命令國瑞提起這件事,兼提督團營。敵寇撤退,請各位將領中功勞罪研究,并且疏通九門壕溝,都答復許可。國瑞見營制時間放松,陳述其弊端。于是罷除十二團營,全部歸三大營,以咸寧侯仇鸞統的。國瑞也改任兵部左侍郎,專門督京營事務。又陳述興利除弊六件事。中說宦官主管軍隊,古往今來的大災難,請全部撤除提督監槍的?;实刍貜鸵缽牡?。又舉前編修趙時春、工部主事日知道戰爭,并改任兵部,分管理京營事務。不久,皇帝召來兵部尚書翁萬達還未到,遲的,于是命令國瑞代。條上怎么偷十二件事。主
仇鸞仇鸞陷害邦瑞在皇帝,上帝眷顧漸移。在蕭鸞奏革除薊州總兵官李鳳鳴、大同總兵官徐甘玨任,而推薦京營副將成勛代鳳凰鳴叫,密云副將徐仁代替轂。主要從中、下。國瑞說:“朝廷調換將帥,必須采取的公卿,由陛下決定,因此謹慎防杜漸,給我看下不敢決定的。而且京營大將與列鎮將互不統轄,為什么京營,于是升降各鎮?,F在曲徇鸞請,我恐怕九邊將帥全都逃走依附,這不是國家的福分啊。“皇帝不高興,下旨譴責。蕭鸞又想節制邊將,停止修筑薊鎮邊墻。國瑞都認為不可。蕭鸞大遺憾,更加肆意讒言。在國瑞又陳述怎么偷大計,于是嚴令解職,以文明辦事。過了幾天,大計劃陳述。最終被除名,以趙錦代。國瑞離開,蕭鸞更加驕橫。第二年被處死,錦繡也因黨比派遣戍守,于是皇帝漸漸想到的。過了十年,京營缺人,皇帝說:“非邦瑞不可。”于是起來所以官。知道
到達之后已經到達,疏便宜幾件事,全部允行。遇了一年去世。贈太子少保,謐號襄毅,派使者護送回鄉安葬。齋
國瑞國瑞嚴厲剛毅而有見識度量。歷官四十年,以廉潔聞名。
3. 閱讀北史.循吏傳文言文公孫景茂翻譯
1、【譯文】
公孫景茂是河間阜城人。他的容貌魁梧,少年時好學,博覽經史書籍。在魏國時,考察孝廉,射策科甲,后來升為太常博士(掌祭祀禮樂之官),做了不少好事。當時人對他的博學稱贊他為"書庫"。他做過高唐令,大理正等官,都非常勝任。齊國滅后,周武帝聽說了他的大名,就召見他與他談話,非常器重他。任命他為濟北太守,后來他因擔心母親沒人照管而辭職。
開皇(隋文帝年號)初年,武帝下召任命他為汝南太守,又升任息州刺史。他在任職期間,法令制度清明,社會風氣良好。在平陳之役時,行軍路上見兵士生病,他就減少自己的俸祿為兵士們買湯買藥治病,于是百姓都來接濟支持他,因此活下來的人有上千之眾。
皇帝聽說后非常贊賞他,下令將他的事跡昭示給天下百姓。他做道州刺史時,把自己的俸祿都拿來買牛犢雞豬,分給孤寡老弱不能養活自己的人。他喜歡單獨騎馬巡視百姓生活狀況,親至每戶人家,看到有德才的,就會在大眾面前當面褒獎;如有過錯行惡的,馬上訓斥教導,但并不大肆宣揚。從此后民眾都相互幫助,互通有無,男的相互幫助耕耘田地,婦女們就一起紡織。大村或數百戶人家就好象一家人一樣。后來朝廷任命官員時,皇帝優先招用他。他擔任仁壽中時,上明公楊紀出使河北,看到景茂精神風采依舊,回去后上奏給朝廷,于是他又被升官任命為臨淄刺史,賜給他車馬轎子,便于他上任去。
他前后數任職位時,都是政績斐然,評論的人都稱他為良牧(好官)。大業(隋煬帝年號)初年,他在任職當中去世,享年八十七歲,謚號日康。
下葬那天,各地奔喪的人有上千人。有人參加不了葬禮,都向著他的墳墓的方向痛哭,路祭而去。
2、【原文】
公孫景茂,河間阜城人也。容貌魁梧,少好學,博涉經史。在魏察孝廉,射策甲科。稍遷太常博士(掌祭祀禮樂之官),多所損益,時人稱為"書庫"。歷高唐令,大理正俱有能名。齊滅,周武帝聞而召見。與語,器之。授濟北太守,后以母憂辭。
開皇(隋文帝年號)初,召拜汝南太守,遷息州刺史,法令清靜,德化大行。屬平陳之役,征人在路病者,景茂減俸祿為湯藥,多方振濟之,賴全活者千數。上聞嘉之,詔宣示天下。轉道州刺史、悉以秩俸買牛犢雞豬,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好單騎巡人,家至戶人,閱視百姓產業。有修理者,于都會時,乃褒揚稱述;如有過惡,隨即訓導,而不彰也。由是人行義讓,有無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婦女相從紡績,大村或數百戶,皆如一家之務。其后請致仕,上優詔聽之。仁壽中,上明公楊紀出使河北,見景茂神力不衰,還以狀奏,于是就拜臨淄刺史,賜以馬輿,便道之官。前后歷職,皆有德政,論者稱為良牧。
大業(隋煬帝年號)初,卒官,年八十七,謚日康,身死之日,諸州人吏赴喪者數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墳慟哭,野祭而去。
3、“循吏”的說法最早見于司馬遷所作《史記》的《循吏列傳》,后為《漢書》、《后漢書》直至《清史稿》所承襲,成為正史中記述那些重農宣教、清正廉潔、所居民富、所去見思的州縣級地方官的固定體例。
循吏是奉公守法的官吏,說白了就是好官。一個真正的好官,其受百姓欽敬的程度非常使人羨慕。
4. 明史·曾同亨傳閱讀答案
曾同亨,字于野,吉水縣人。父親曾存仁,為云南布政使。曾同亨考取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進士。授職為刑部主事。改任禮部,調任吏部文選主事。先例,丞、簿以下的官員,聽任胥吏選拔,曾同亨卻全都親自挑選。他與陸光祖、李世達齊名。隆慶初年,任文選郎中,幾乎將舊臣舉薦任用完了。晉升為太常少卿,因急事請假離去。
萬歷初年,出任大理少卿。歷任順天府尹,任右副都御史管轄貴州。御史劉臺觸犯了張居正。曾同亨是劉臺sLkj.ORg的姐夫,給事中陳三謨想將他們一起驅逐,上奏曾同亨羸弱不勝職。詔令調他到南京,于是稱病回鄉。萬歷九年(1581),京城考核糾察官,給事中秦燦、御史錢岱等人又秉承張居正旨意,列上曾同亨的姓名。張居正勒令他休息。
張居正死后,他出任南京太常卿?;实壅偎麚未罄砬?,調任工部右侍郎。負責督促營建皇帝逝世后的寢宮,節省三十多萬兩白銀。由左侍郎升為尚書。軍事器械都從外地輸送來,全都不合乎標準,他奏請以半價簽收,又請求減少一半的織造額?;实鄱即饛涂梢?。汝安王妃請求征收橋稅,曾同亨拒絕了。皇帝最終應允了王妃的請求。內府的工匠,隆慶初年人數達到一萬五千八百人,不久淘汰了兩千五百人,但是宦官卻不斷增加。曾同亨上奏請求清理、整治。已經得到圣旨,宦官又上奏壓制了此事。給事中楊其休上奏爭辯,皇帝不接納。曾同亨的弟弟曾乾亨奏請裁減冗員使經費寬裕些,京城衛戍部隊的諸位武臣聲稱減少了自己的月薪,一片嘩然,窺伺著曾同亨走出朝房就圍著他叫嚷。曾同亨再次請求退休,沒有結果。九門的工程完工,他被加封為太子少保。極力請求離去,皇帝下詔令他乘驛車回鄉。啟用他任南京吏部尚書,他推辭了。此后很久,再度起用他任原職,他多次推辭之后才就職。稅使在當地肆虐百姓,曾同亨極力勸諫。
萬歷三十三年(1605),全面考核京官,他與考功郎徐必達正直不徇私情。當年,北都考核拂逆了當政者的意愿,宮中傳旨保留給事中錢夢皋等人;南都的考核和曾同亨自己的奏疏,也很久不下發。曾同亨恰好因事進京,于是稱病。詔令加封他為太子太保,而后退休。
曾同亨初次進入吏部,嚴嵩是他的同鄉,尚書吳鵬與他父親同年進士,曾同亨沒有做私下拜訪。曾在署舍住食,整月不回家。一向與羅汝芳、耿定向相好。尚書楊博痛罵偽儒,曾同亨說:“他們中間多愚昧者,不可以一概斥責。即使表面上借儒學名義,這與賣身進取,恬不知恥的人相比,誰更可惡呢?”他在七十五歲去世。被贈封為少保,謚號恭端。
5. 明史列傳第一百六十九循吏翻譯
吳履,字德基,蘭溪人。
少年從師于名士夢吉,熟讀《春秋》諸部史書。李文忠鎮守浙東,聘請他為郡里學正。
過了一段時間,被推薦給朝廷,朝廷任命他為南康縣縣丞。南康一帶民風兇悍,認為縣丞是個文人,都輕視他。
過了幾個月,吳履像老獄吏一樣破案抓奸,大家都很吃驚,(奸人)相繼收斂形跡。吳履于是放寬政策,讓百姓休生養息。
知縣周以中巡視田野,被村民所罵,逮捕不著,一怒之下拘捕了許多鄉鄰。吳履查案問清緣故后,立即釋放了百姓,并告訴以中。
周以中更怒,說:“縣丞怠慢我?!眳锹恼f:“觸犯大人的只有一個人,他的鄰居有什么罪?現在抓起來的人很多而犯人未捕住,如果把老百姓逼急了,將會發生變故,怎么辦呢?”周以中的怒氣這才緩和下來。
縣里有不合禮制的廟堂,每次祭祀就有一條蛇溜出門,百姓都指著蛇說,神出來了。吳履將巫師捆綁起來責罰,把神像沉到江里,于是胡亂祭祀鬼神的現象就絕跡了。
吳履當縣丞六年,百姓都擁戴他。后來升遷到安化當知縣,一個姓易的豪強大戶憑借險要地勢把守關口,江陰侯吳良將要攻打他,召集吳履商量這件事。
吳履說:“姓易的是為了逃避死難而已,并非謀反。招安他他應該來歸順,不來歸順殺他也不晚?!?/p>
吳良聽從他的計謀,易氏果然歸順了。吳良想對原先當過兵的農民登記編冊,老百姓十分恐慌,吳履說:“當今社會清明,老百姓安心務農。
請您將那些愿意當兵的登記一下,不愿的人,您就不要勉強?!焙髞韰锹纳w濰州知州。
山東常用牛羊代替秋季賦稅,吳履跟百姓商量說:“(送交途中)牛羊有生病死去的隱患,不如交納糧食方便?!庇幸惶?,上級官員讓百姓送牛羊到陜西,其他縣百姓多傾家蕩產,濰州百姓獨自保全。
恰逢改州為縣,朝廷召吳履回去,濰州百姓都哭泣著跑來送行。吳履向朝廷請求退休,回到家中。
6. 明史循吏列傳中 方克勤 的翻譯
原文: 方克勤,字去矜,寧海人。
元末,臺州盜起,吳江同知金剛奴奉行省命,募水兵御之。克勤獻策弗納,逃之山中。
洪武二年辟縣訓導,母老辭歸。四年征至京師,吏部試第二,特授濟寧知府。
時始詔民墾荒,閱三歲乃稅。吏征率不俟期,民謂詔旨不信,輒棄去,田復荒。
克勤與民約,稅如期。區田為九等,以差等征發,吏不得為奸,野以日辟。
又立社學數百區,葺孔子廟堂,教化興起。盛夏,守將督民夫筑城,克勤曰:“民方耕耘不暇,奈何重困之畚鍤。”
請之中書省,得罷役。先是久旱,遂大澍。
濟寧人歌之曰:“孰罷我役?使君之力。孰活我黍?使君之雨。
使君勿去,我民父母?!币暿氯?,戶口增數倍,一郡饒足。
克勤為治,以德化為本,不喜近名,嘗曰:“近名必立威,立威必殃民,吾不忍也。”自奉簡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
太祖用法嚴,士大夫多被謫,過濟寧者,克勤輒周恤之。永嘉侯朱亮祖嘗率舟師赴北平,水涸,役夫五千浚河。
克勤不能止,泣禱于天。忽大雨,水深數尺,舟遂達,民以為神。
八年入朝,太祖嘉其績,賜宴,遣還郡。尋為屬吏程貢所誣,謫役江浦,復以空印事連,逮死。
子孝聞、孝孺。孝聞,十三喪母,蔬食終制。
孝孺,自有傳。譯文: 方克勤,字去矜,寧海人。
元朝末年,臺州盜賊興起,吳江縣知府金剛奴奉行省府之命招募水兵來抵抗盜賊。方克勤前往獻計獻策沒被采納,于是就被迫逃到山里面加入盜賊隊伍。
洪武(年號)皇帝第二年重新劃分設置縣郡,(方克勤)因為母親年邁就辭別回家了。四年后他來到京都,參加吏部考試獲第二名,特此被授予濟寧知府的官位。
恰逢此時開始(皇帝)下詔號召百姓開墾荒地,過三年后就要開始交稅。然而當地官吏征收稅率不等到三年的期限(就要征稅),百姓都說(皇帝)的詔旨不可 信,于是就棄田離去,田地又再次荒廢。
方克勤就與百姓互相約好,交稅的事情一定按期限(三年后)交納。區分田地為九等,以差等的田地征收稅率,官吏不得耍奷,如有違反當日就罷免他的官位。
同時(方克勤)又設立學堂幾百個,修繕孔子廟堂,興起教學文化的風尚。在十分炎熱的時節里,守城將領督使百姓修筑城池,方克勤說:“百姓這個時候正在耕耘田地都忙不過來,怎么能夠承受這么重的工程。”
就寫信到中書省去為百姓請命,得到停止服役的意見。由于當時久遇干旱,而(在此時)濟寧卻五谷豐登。
濟寧人歌頌他說:“是誰免去我們的勞役?使君(指方克勤)出了力氣。是誰讓我們有了糧食吃?蒙受使君的甘霖之雨。
使君不異于我們百姓的父母?!保ǚ娇饲冢┰谶@里做事三年,人丁興旺了幾倍多,整個縣郡都豐衣足食。
方克勤以德治理作為根本,不貪圖功利名譽。(他)曾經說:“靠近名利必定會耀武揚威,耀武揚威必定會禍害百姓,我不忍心啊?!?/p>
他自巳生活簡潔樸素,一件布袍穿了十年也不更換,每天也不再吃肉。太祖皇帝使用法律很嚴厲,士大夫(指朝庭大臣) 被貶,凡路過濟寧的,方克勤都周到地安撫招待他們。
永嘉候朱亮祖曾經率領船隊開赴北平,河水干涸,準備使用勞役五千多人清理河道。方克勤不同意,哭泣地向天祈禱。
忽然天降大雨,水深達幾尺,船隊才得以通過,百姓認為(方克勤)是神。過了八年(方克勤)進入朝庭,太祖皇帝嘉獎他的功績,賜宴席款待,送他回濟寧。
后來(方克勤)受到下屬的官員呈遞奏章誣陷他,(于是方克勤)被貶到江浦服勞役。后來死了。
他的兒子方孝孺為其守孝。方孝孺作有傳記記載。
7. 幫忙翻譯一段選自《漢書.循吏傳》的文言文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郡壽春(今安徽壽縣)人。生卒年不詳,活躍于西漢初元至竟寧年間(公元前48—前33年)。召信臣以明經甲科(漢代考試取士,分甲、乙、丙三科)出身任職郎中,后出補谷陽長,又舉高第(考核優秀者稱高第)遷上蔡長。他在任期間愛護人民,得到百姓稱頌。升任零陵太守,因病歸家。病愈后征為諫議大夫,又遷任南陽太守。他和在谷陽、上蔡時一樣,一心為民。
他工作勤奮,又很有方略?!昂脼槊衽d利,務在富之”(為人民辦實事,設法幫助人民致富)。他經常深入鄉村,鼓勵農民發展生產。出入田間,有時就在野外休息,難得有安居之時。他巡視郡中各處水泉,組織開挖渠道,興建了幾十處水門堤堰,灌溉面積逐年增加,最后多達3萬頃。百姓因之富足,戶戶有存糧。召信臣還大力提倡勤儉辦理婚喪嫁娶,明禁鋪張。對于有些游手好閑、不務農作的府縣官員和富家子弟,則嚴加約束。使南陽郡社會風氣極好,人人勤于農耕。以前流亡在外的百姓紛紛回鄉,戶口倍增。而盜賊絕跡,訟案也幾乎沒有??ぶ邪傩諏φ傩啪薹浅鄞?,稱召信臣為“召父”。荊州刺史(當時南陽郡歸屬荊州刺史部)上報召信臣為民興利,全郡殷富。朝廷賜金獎勵,遷召信臣為河南太守(河南郡治今洛陽市東20公里)。召信臣一如既往,治行考核常常都是第一等,又多次升級受獎。
8. 明史馬芳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明史馬芳傳譯文供參考: 馬芳,字德馨,蔚州人。
十歲時被北方少數民族擄掠去,讓他放牧。馬芳暗中用曲木做箭弓,削箭矢習射。
俺答打獵,猛虎在他前面怒吼,馬芳一箭將老虎射死。于是俺答授予馬芳上等弓矢和好馬,讓他在左右侍候。
馬芳明里為他所用,而暗地從小路逃回。周尚文鎮守大同,對馬芳從敵方逃回感到驚奇,安排他任隊長。
馬芳多次防御敵寇有功,應該被封官,因他的父親貧窮,都改為受賞來供養他父親。 嘉靖二十九年(1550)秋天,敵寇侵犯懷柔、順義。
馬芳馳馬斬敵將,授職為陽和衛總旗官。敵寇曾經進入威遠,在鹽場埋伏驍勇騎兵,而用二十騎兵挑戰。
馬芳知敵人有詐,用百騎迫近埋伏的地方,將作戰部隊分成三部分,依次輪番攻擊敵人。馬芳軍奮勇跳躍,敵人騎兵驚退十里,馬芳軍共斬敵人首級九十多。
其后,又在新平抵御敵人。敵寇扎營在野馬川,約定作戰日期。
馬芳估計敵寇要逃遁,緊急追逐他們,斬敵更多。部隊正在慶賀,馬芳急忙策馬說:“賊寇來了。”
命人趕快守住險要,而自己斷后。過了不一會兒,敵寇果然成群到達。
馬芳戰斗得更加盡力,敵寇才退去。不久,在泥河進行戰斗,又大破敵寇。
馬芳逐漸升遷為指揮僉事。因功,馬芳晉為都指揮僉事,充任宣府游擊將軍。
又因功,破格升遷為都督僉事,隸屬總督為參將。在鎮山墩作戰失利,馬芳被奪去俸祿。
之后,襲擊敵寇有功,他又被加俸二級,任右都督。不久因功晉為左都督,賜給蟒袍。
偏將被加封左都督,是從馬芳開始的。 三十六年(1557)馬芳遷為薊鎮副總兵,分守建昌。
土蠻十萬騎兵逼近界嶺口,馬芳和總兵官歐陽安殲敵數十人,俘獲驍騎猛克兔等六人。敵寇不知道馬芳在,馬芳去掉頭盔給敵寇知道,敵寇大驚說“:是馬太師!”于是敵寇退去。
捷報傳到朝廷,朝廷賜蔭庇馬芳后代為總旗官。不久,辛愛把都兒大舉侵入,蹂躪遵化、玉田。
馬芳追到金山寺作戰有功,但州縣破殘得不少,總督王忄予以下都獲罪,馬芳也被貶為都督僉事。 不久移調馬芳鎮守宣府。
敵寇大舉入侵山西,馬芳一晝夜急馳五百里追上敵人,七次戰斗都取得了勝利。稍后,他又遷為左都督,就地被提升為總兵官,因功進二級俸祿。
敵寇迫近通州、馬芳入衛,下令專護京師。敵寇退去,馬芳再晉俸一級。
不久馬芳與故總兵劉漢出北沙灘,搗毀敵巢。不久,坐寇入侵之罪,令馬芳戴罪立功。
四十五年(1566)七月,辛愛以十萬騎兵入侵西路,馬芳在馬蓮堡迎擊他們。堡坍塌,軍眾人請求將這個地方堵塞起來,馬芳不同意。
眾人又請求登臺,馬芳也不同意。馬芳下令開堡四門,偃旗息鼓,寂靜得就像沒有人一樣。
等到日暮,野燒燭天,囂呼達旦。馬芳臥睡,太陽當中還不起來,敵人騎兵窺探者不斷,不知馬芳要干什么。
第二天,馬芳一跳而起,登城,指示軍眾說:“敵軍多回頭看,將要離去。”他勒兵追擊,大破敵人。
隆慶初年,有人為辛愛出謀,用五萬騎兵侵犯蔚州,引誘馬芳出來,再用五萬騎兵襲擊宣府城,可以獲得成功。馬芳預先伐木護城,敵寇到達后不能登上城,于是解散退去。
不大一會兒,馬芳率參將劉潭等人出獨石塞外二百里,襲擊敵人軍帳于長水海。馬芳回到塞,敵人追趕的人到達鞍子山。
馬芳迎戰,又大敗敵軍。馬芳又被蔭子千戶。
馬芳有膽有智,了解敵情,所到的地方都是身先士卒。一年之中多次出師搗毀敵巢。
或者親自督戰,或者派遣裨將督戰。馬芳得家蓄健兒的死力。
他曾經命令三十人出塞四百里,殲俘敵人甚多,敵寇大震。馬芳于是率師到大松林,駐扎在興和衛,登高四望,耀兵而還。
當時大同遭敵寇侵略,較宣府更加厲害??偠疥惼鋵W恐敵寇侵擾畿輔,下令總兵官趙岢扼守紫荊關。
敵寇于是縱掠懷仁、山陰等地,趙岢坐罪被貶俸三級,于是調馬芳與趙岢易換鎮守。俺答,轉而侵犯威遠,幾乎攻破,正巧陳其學率領胡鎮等來救援,而馬芳軍也到達了,相拒十多日,敵寇才退走。
馬芳對諸將說:“大同不比宣府,大同敵我之間只有一墻之隔。敵寇不時到來,非大受創傷不可?!?/p>
于是將兵出右衛,戰威寧海子,并攻破他們。這一年,明朝招撫了俺答,塞上于是相安無事。
萬歷元年(1573),閱視侍郎吳百朋揭發馬芳行賄之事,馬芳被勒令閑住。之后,馬芳被起用為僉書前軍都督府。
順義王要賞,聲言要背棄盟約,又用馬芳鎮守宣府。七年馬芳因病請求回到家鄉。
又過了兩年馬芳死去。 馬芳出身行伍,十多年后成為大帥。
在膳房堡、朔州、登鷹巢、鴿子堂、龍門、萬金右衛、東嶺、孤山、土木、乾莊、岔道、張家堡、得勝堡、大沙灘等地作戰,身經大小戰斗百十次,受傷數十次,他以少擊多,未嘗不獲大勝。他擒獲敵人部長數十人,斬敵首級無數,威名震邊陲,是一時將帥之冠。
石州城被敵寇攻陷,副將田世威、參將劉宣被判論死罪,馬芳乞求放棄自己的蔭子之賞賜,來贖二將之罪,被御史所參劾,皇帝下敕誡諭他。后來田世威又作將,對待馬芳很刻薄,馬芳不與他計較,有識之士以此贊賞馬芳。
馬芳有兩個兒子,馬棟、馬林。馬棟官到都督,沒有什么突出事跡。
馬林,由父蔭累官大同參將。萬歷二十年(1592),順義王扌奢力克縶拘獻史、車二部。
明史高谷傳文言文答案
1. 古文翻譯器 明史高谷傳的全文翻譯
原文:
高谷,字世用,揚州興化人。永樂十三年進士,選庶吉土,授中書舍人。仁宗即位,改春坊司直郎,尋遷翰林侍講。英宗即位,開經筵,楊士奇薦谷及苗衷、馬愉、曹鼐四人侍講讀。正統十年由侍講學士進工部右侍郎,入內閣典機務。 景泰初,進尚書,兼翰林學士,掌閣務如故。英宗將還,奉迎禮薄,千戶龔遂榮投書于谷,具言禮宜從厚,援唐肅宗迎上皇故事。谷袖之入朝,遍示廷臣曰:“武夫尚知禮,況儒臣乎!”眾善其言。胡濙、王直欲以聞。谷曰:“迎復議上,上意久不決。若進此書,使上知朝野同心,亦一助也?!倍加吠跷牟豢?。已而言官奏之。詰所從得,谷對曰:“自臣所?!币蚩拐聭┱埲缢鞓s言。帝雖不從,亦不之罪。 二年進少保、東閣大學士。易儲,加太子太傅,給二俸。應天、鳳陽災,命祀三陵,振貧民。七年進謹身殿大學士,仍兼東閣。內閣七人,言論多齟齬。谷清直,持議正。王文由谷薦,數擠谷。谷屢請解機務,不許。都給事中林聰忤權要論死,谷力救,得薄譴。陳循及文構考官劉儼、黃諫,帝命禮部會谷復閱試卷。谷力言儼等無私,且曰:“貴胄與寒士競進,已不可。況不安義命,欲因此構考官乎?”帝乃賜循、文子中式,惟黜林挺一人,事得已。 英宗復位,循、文等皆誅竄,谷謝病。英宗謂谷長者,語廷臣曰:“谷在內閣議迎駕及南內事,嘗左右朕。其賜金帛襲衣,給驛舟以歸?!睂唾n敕獎諭。 谷既去位,杜門絕賓客。有問景泰、天順間事,輒不應。天順四年正月卒,年七十。 谷美豐儀,樂儉素,位至臺司,敝廬瘠田而已。成化初,贈太保,謚文義。
譯文:
高谷,字世用,揚州興化人士。永樂士十三考中進士,被選為庶吉士(是中國明、清兩朝時翰林院內的短期職位。由科舉進士中選擇有潛質者擔任,目的是讓他們可以先在翰林院內學習,之后再授各種官職。情況有如今天的見習生或研究生)。授于中書舍人(官名,從七品)。宋仁宗做皇帝,改做春坊(官署名)司直郎(官名),不久升為翰林侍講。宋英宗做皇帝,開設御前講席,楊士奇推薦高谷和苗衷、馬愉、曹鼐等四人做侍講讀。正統十年,由侍講學士升為工部右侍郎,加入內閣主持機要事務。景泰年初,升為尚書,兼任翰林學士,掌管內閣事務和原來一樣。宋英宗要回來(英宗朱祁鎮被蒙古瓦剌部所擒,后贖還)迎接的儀禮不夠隆重,一位叫龔遂榮的千戶,寫信給高谷,詳細地說明了禮儀應該隆重(的原因),援引唐肅宗迎回玄宗的故事。高谷遂將此信藏在袖中上朝,把書信遍傳朝臣說:“一介武夫尚知道禮儀,何況王公大臣乎嗎?”眾人都認為他的話是對的。胡濙、王直想要聽聽他的想法。高谷說:“迎接英宗的事,再傳給代宗皇上決斷,代宗皇上意愿好久沒有決斷。如果將這書信傳給代宗皇上看,使得代宗皇上知道朝廷和民間一條心,也是一個很大的幫助。”都御史王文不認可這件事。不久,負責上諫的官員奏告代宗皇上,代宗皇上追問這件事。高谷回答說:“從我這里引出的?!钡惨驗檫`背皇帝意愿(皇帝代宗主張的不愿張揚,具禮甚?。埱蟀待徦鞓s的辦法(主張厚禮迎駕),皇帝雖然不批準,但是也沒有加罪他。代宗二年升為太子少保(正二品),東閣大學士。改換太子后,升太子太傅(正一品),給他二人的俸祿。應天、鳳陽大災,受命代替皇上祭祀三皇的陵墓,振濟貧民百姓。代宗七年,升為謹身殿大學士,仍然兼做東閣的官職。內閣共有七人,政見多有不相投合,高谷清廉正直,堅持正確的政見。王文是由高谷推薦的,多次排擠高谷。高谷多次請求解除機要事務的職務,皇上都沒有答應。都給事中(官名)林聰不順從皇帝權威,當處死,高谷竭力營救,只獲得輕微的責罰。陳循追查考官劉儼、黃諫(閱卷不公),皇上命令禮部會同高谷復查試卷。高谷竭力說明劉儼等人沒有什么私心。并且說:“貴族的后裔和百姓的后代一起考試,已經不可以。何況不按照義命,要由此追查考官嗎?皇上于是賜于陳循、王文的兒子參加中試,只罷了林挺一人的官職,事情得已了結。英宗再次做皇帝,陳循、王文等都受到誅連,高谷請求病退。英宗說高谷是個有名望的人,又對朝廷大臣說:“高谷在內閣主張迎架禮宜從厚等事不審正直的,過去又曾做過我的經師,在我身邊做官。我要賞賜他金錢絲綢成套衣服,安排驛站小船(送他回去),不久以后還會送去獎賜的文書。高谷已經離開官場,謝絕客人朋友上門拜訪。有人詢問景泰、天順年間的事情,都不回答。天順四年(1460年)正月病逝。高谷俊美儀表堂堂,喜歡節儉樸素,位高至三公宰輔大臣,(家中僅有)破舊的房子、貧瘠的土地罷了。成化初年,被賜為太保,謚號文義。
沒什么參考,把原文也貼上了,望同仁指正。
花了我幾小時加煙一包,幸不辱使命。
2. 古詩文翻譯 何景明傳—— 明史 卷二八六
何景明,字字仲默,是河南信陽人。
他八歲的時候就能作詩,仿寫古文。弘治十一年,在鄉試中考中了舉人。
年紀剛剛滿十五歲,何家的宗族之中富貴的人家便爭相資助他前去參加考試。到他家門口的人都聚在一起,就像一堵墻一樣。
弘治十五年,何景明進士及第,被授予了中書舍人的官職。他和李夢陽等一干人等倡導寫作古代風格的詩文,李夢陽寫的最為雄峻,景明稍落后一點,兩人基本不相上下。
正德元年,宦官劉瑾竊取了皇帝的權柄。何景明便上書吏部尚書許進,規勸劉瑾不要干預朝政,言辭十分激烈。
之后,便稱病回家了。第二年,劉瑾把所有狀告他的官員都免職了,何景明也因此躲過一劫。
等待劉瑾被誅殺,皇帝聽從了李東陽的舉薦,恢復了以前的官員秩序,何景明也當值內閣制敕房。后來,李夢陽因罪下獄,大家都不敢為他求情。
何景明上書給吏部尚書楊一清救了他。崇禎九年,乾清宮遭到了災禍。
何景明上書說皇帝不應該收養義子,不應該留著邊防軍隊,不應該寵幸和尚,不應該任用宦官。很久以后,進官為吏部員外郎,但是仍然和以前一樣之言上書。
錢寧想和他結交關系,拿來古話給他,請求他題字。何景明說:“這畫是名家的手筆,不要污染了人家的手?!?/p>
最后,把畫扔在地上還給了他。不久,何景明被提拔為陜西提學副使(教育廳副廳長)。
廖鵬的弟弟太監鑾鎮守關中,為人十分驕橫,遇見了三司使的官員了不下馬迎接。何景明便拿著鞭子鞭打他。
何景明教育學生,專門以經學世務。把其中優秀學生的挑選到正學書院,親自給他們說經,不選用諸位大家的訓詁學,知識分子們才知道有經學。
嘉靖初年,何景明因為疾病辭官回家,沒過多久便死去了,活了三十九歲。 何景明的志向和節操都十分耿直,為人崇尚氣節和義氣,鄙視榮華富貴和爭名逐利,和李夢陽都有國士的風范。
兩個人寫的詩歌和散文,一開始的時候互相都十分喜歡,名成之后,互相批評、批駁。李夢陽主要提倡摹仿,何景明則主要崇尚個人的創造,各自堅持觀點不相上下,兩人出去走路也分別走左右兩邊。
有的人說何景明的才能本來不如李夢陽,而其詩秀逸穩稱,視夢陽反為過之。然而天下間的詩文又以何、李并稱,又與邊貢、徐禎卿并稱四杰。
其持論,謂:“詩溺于陶,謝力振之,古詩之法亡于謝。文靡于隋,韓力振之,古文之法亡于韓?!?/p>
錢謙益撰《列朝詩》,力詆之。
3. 古詩文翻譯 何景明傳—— 明史 卷二八六
何景明,字字仲默,是河南信陽人。他八歲的時候就能作詩,仿寫古文。弘治十一年,在鄉試中考中了舉人。年紀剛剛滿十五歲,何家的宗族之中富貴的人家便爭相資助他前去參加考試。到他家門口的人都聚在一起,就像一堵墻一樣。弘治十五年,何景明進士及第,被授予了中書舍人的官職。他和李夢陽等一干人等倡導寫作古代風格的詩文,李夢陽寫的最為雄峻,景明稍落后一點,兩人基本不相上下。正德元年,宦官劉瑾竊取了皇帝的權柄。何景明便上書吏部尚書許進,規勸劉瑾不要干預朝政,言辭十分激烈。之后,便稱病回家了。第二年,劉瑾把所有狀告他的官員都免職了,何景明也因此躲過一劫。等待劉瑾被誅殺,皇帝聽從了李東陽的舉薦,恢復了以前的官員秩序,何景明也當值內閣制敕房。后來,李夢陽因罪下獄,大家都不敢為他求情。何景明上書給吏部尚書楊一清救了他。崇禎九年,乾清宮遭到了災禍。何景明上書說皇帝不應該收養義子,不應該留著邊防軍隊,不應該寵幸和尚,不應該任用宦官。很久以后,進官為吏部員外郎,但是仍然和以前一樣之言上書。錢寧想和他結交關系,拿來古話給他,請求他題字。何景明說:“這畫是名家的手筆,不要污染了人家的手。”最后,把畫扔在地上還給了他。不久,何景明被提拔為陜西提學副使(教育廳副廳長)。廖鵬的弟弟太監鑾鎮守關中,為人十分驕橫,遇見了三司使的官員了不下馬迎接。何景明便拿著鞭子鞭打他。何景明教育學生,專門以經學世務。把其中優秀學生的挑選到正學書院,親自給他們說經,不選用諸位大家的訓詁學,知識分子們才知道有經學。嘉靖初年,何景明因為疾病辭官回家,沒過多久便死去了,活了三十九歲。
何景明的志向和節操都十分耿直,為人崇尚氣節和義氣,鄙視榮華富貴和爭名逐利,和李夢陽都有國士的風范。兩個人寫的詩歌和散文,一開始的時候互相都十分喜歡,名成之后,互相批評、批駁。李夢陽主要提倡摹仿,何景明則主要崇尚個人的創造,各自堅持觀點不相上下,兩人出去走路也分別走左右兩邊。有的人說何景明的才能本來不如李夢陽,而其詩秀逸穩稱,視夢陽反為過之。然而天下間的詩文又以何、李并稱,又與邊貢、徐禎卿并稱四杰。其持論,謂:“詩溺于陶,謝力振之,古詩之法亡于謝。文靡于隋,韓力振之,古文之法亡于韓?!卞X謙益撰《列朝詩》,力詆之。
4. 【節選自《明史·毛紀傳》的文言文答案
明史毛紀傳【參考答案】4、A簡:選拔,選任.5、D6、C 毛紀要離職的根本原因是皇帝指責他“結朋奸,背君報私”.7、⑴那些趴在宮殿上哭著抗爭的大臣,全都被逮捕拘押起來,毛紀就分條陳述(擬寫奏疏)請求皇帝原諒他們.譯出大意2分,重點詞語“闕”、“系”、“原”的翻譯各1分.⑵(如果)一個臣子憑借俸祿官位來讓自己感到榮耀,卻不能匡正補救(您的錯誤),這表明他只是竊取名號來為自己謀私利.譯出大意2分,重點詞語“自榮”、“救正”、“私”的翻譯各1分.【參考譯文】毛紀,字維之,掖縣人.成化末年,參加科舉考試取得鄉試第一,考中進士,被選拔作了庶吉士.弘治初年,升任修撰,充當經筵講官,被選拔擔任侍東宮講讀.等到《會典》編成,升為侍讀.武宗即位,改任左諭德.因為《會典》中小錯誤,降為侍讀.正德五年晉職學士,升為戶部右侍郎.正德十年,烏思藏進貢,他們的使者說有活佛能預測禍福.皇帝派遣幾千人前去迎接,糧草車船費用用百萬來計算.毛紀上書說:“從京師到烏思藏二萬多里,所需公私費用,不可計算.一切費用取自四川,四川連年用兵,兵力疲憊,財力枯竭,再加上如此負擔,恐怕會滋生意外變故.”奏疏兩次呈上,皇帝沒有答復.世宗即位,記錄毛紀擁立皇帝的功勞,加封伯爵,毛紀兩次上疏推辭請求免除.嘉靖初年,皇帝想要追加尊奉父親為興獻帝,朝中大臣堅持上奏,抗拒圣旨.嘉靖三年,毛紀擔任首輔大臣,又像當初一樣堅持原則.皇帝想要去掉加在父母名號前的本生稱謂,毛紀與石珤聯合上疏抗爭.皇帝在平臺召見毛紀,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毛紀始終沒有順從.那些趴在宮殿上哭著抗爭的大臣,全都被逮捕拘押起來,毛紀就分條陳述(擬寫奏疏)請求皇帝原諒他們.皇帝大怒,傳出圣旨責備毛紀與奸人結成朋黨,違背皇帝傳達私情.毛紀于是上疏說:“以往大臣們接受皇上的旨意,對國家政事都要商討是否可行,然后再貫徹施行.這本來是內閣臣子的本職工作啊,我愚笨不能對上稱職完成圣意.最近,關于去本生的問題,皇上在平臺召見問話,司禮官員傳出旨意,我不知這里有多少好像是可以商榷的,卻都是由皇上一個人決斷的.既然我的話沒有被您接受采納,還有什么探討行不行的必要.皇上召見我們次數是很多,但嚴厲的責罰還跟以前一樣.我雖然有體諒國家的心意,但不能自己充分的表達.宋代司馬光告訴神宗說:陛下之所以重用大臣,是看出他的耿直,或許對國家有幫助,如果只是用官位讓他榮耀卻不采納他的意見,這是使用官位來謀私情而否定這個人.(如果)一個臣子憑借俸祿官位來讓自己感到榮耀,卻不能糾正補救(您的錯誤),這表明他只是竊取名號來為自己謀私利.我在您面前,請允許我把這些話說給您.至于勾結奸人結成朋黨,背叛您謀私利,正是我平時最痛恨的事.如果我有一條這樣的情況,我的罪行何止是要罷官.如果您用這樣的罪行懷疑我,我還能一天到晚腆著臉在朝廷里呆著嗎.我請求退休回家,來保全自己的生命.特別希望您能夠學習祖先的典章常識,任用賢才接受諫議,來秉養和平的福分.”皇帝忌恨(嫌惡)毛紀正直剛強,允許他離開,交通和飲食保障按著舊例.毛紀有學識,做官時清廉沉靜莊嚴持重.后來《明倫大典》編成,皇上下詔判定大禮之議中各位大臣的罪,追查論罪奪去官爵.嘉靖二十一年,八十歲時,毛紀因為皇帝降恩復職,皇帝又下詔派官員慰問他,又賞賜一些俸祿.又經過三年去世了.附錄:《明史?卷一百九十?列傳第七十八?毛紀傳》原文毛紀,字維之,掖縣人.成化末,舉鄉試第一,登進士,選庶吉士.弘治初,授檢討,進修撰,充經筵講官,簡侍東宮講讀.《會典》成,遷侍讀.武宗立,改左諭德.坐《會典》小誤,降侍讀.《孝宗實錄》成,擢侍講學士,為講官.正德五年進學士,遷戶部右侍郎.十年,由吏部左侍郎拜禮部尚書.烏思藏入貢,其使言有活佛能前知禍福.帝遣中官劉允迎之.攜錦衣官百三十,衛卒及私仆隸數千人,芻糧、舟車費以百萬計.紀等上言:“自京師至烏思藏二萬余里,公私煩費,不可勝言.且自四川雅州出境,過長河西行數月而后至.無有郵驛、村市.一切資費,取辦四川.四川連歲用兵,流賊甫平,蠻寇復起.困竭之余,重加此累,恐生意外變.”疏再上,內閣梁儲、靳貴、楊一清皆切諫,不報.郊祀畢,請勤朝講,又以儲嗣未建,乞早定大計,亦不聽.尋改理誥敕,掌詹事府.十二年兼東閣大學士入預機務.其秋加太子太保,改文淵閣.帝南征,紀佐楊廷和居守.駕旋,晉少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世宗即位,錄定策功,加伯爵,再疏辭免.嘉靖初,帝欲追尊興獻帝,閣臣執奏,忤旨.三年,廷和、冕相繼去國.紀為首輔,復執如初.帝欲去本生之稱,紀與石珤合疏爭之.帝召見平臺,委曲諭意,紀終不從.朝臣伏闕哭爭者,俱逮系,紀具疏乞原.帝怒,傳旨責紀要結朋奸,背君報私.紀乃上言曰:“曩蒙圣諭,國家政事商榷可否,然后施行.此誠內閣職業也,臣愚不能仰副明命.邇者大禮之議,平臺召對,司禮傳諭,不知其幾似乎商榷矣.而皆斷自圣心,不蒙允納,何可否之有.至于笞罰廷臣,動至數百,乃祖宗來所未有者,亦皆出自中旨,臣等不得與聞.宣召徒勤,捍格如故.慰留雖切,詰。
5. 明史章正宸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章正宸,字羽侯,會稽人。從學同里劉宗周,有學行。崇禎四年進士。由庶吉士改禮科給事中。勸帝法周、孔,黜管、商,崇仁義,賤富強。
禮部侍郎王應熊者,溫體仁私人也,廷推閣臣,望輕不得與。體仁引為助,為營入閣。正宸上言:“應熊強愎自張,何緣特簡。事因多擾,變以刻成,綜核傷察,宜存渾厚。奈何使很傲之人,與贊平明之治哉?”帝大怒,下獄拷訊,竟削籍歸。
九年冬,召為戶科給事中,遷吏科都給事中。周延儒再相,帝尊禮之特重。正宸出其門,與搘拄。歲旦朝會,帝隆師傅禮,進延儒等而揖之曰:“朕以天下聽先生。”正宸曰:“陛下隆禮閣臣,愿閣臣積誠以格君心。毋緣中官,毋修恩怨,毋以寵利居成功,毋以爵祿私親昵。”語皆風刺延儒。延儒欲用宣府巡撫江禹緒為宣大總督,正宸持不可,吏部希延儒指,用之。延儒欲起江陵知縣史調元,正宸止之。延儒以罪輔馮銓力得再召,欲假守涿功復銓冠帶,正宸爭之,事遂寢。其不肯阿徇如此。未幾,會推閣臣,救李日宣,謫戍均州。
福王立,召復正宸故官。正宸痛舉朝無討賊心,上疏曰:“比者河北、山左各結營寨,擒殺偽官,為朝廷效死力。忠義所激,四方響應。宜亟檄江北四鎮,分渡河、淮,聯絡諸路,一心齊力,互為聲援。兩京血脈通,而后塞井陘,絕孟津,據武關以攻隴右。陛下縞素,親率六師,駐蹕淮上,聲靈震動,人切同仇,勇氣將自倍。簡車徒,選將帥,繕城塹,進寸則寸,進尺則尺,據險處要,以規中原。天下大矣,渠無人應運而出哉?”魏國公徐弘基薦逆案張捷,部議并起用鄒之麟、張孫振、劉光斗,安遠侯柳祚昌等薦起阮大鋮,正宸并疏諫,不納。改大理丞,正宸請假歸。魯王監國,署舊官。事敗,棄家為僧。
以下答案供參考:
4.A.望輕不得與 與:給予
B。遷吏科給事中 遷:升官
C。正宸爭之,事遂寢 寢:止息
D。宜亟檄江北四鎮 亟:緊急 答案:A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章正宸“有學行”的一組是:
①從學同里劉宗周②體仁引為助,為營入閣③應熊強愎自張,何緣特簡④奈何使很傲之人,與贊平明之治哉⑤召復正宸故官⑥正宸痛舉朝無討賊心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⑤⑥ 答案:C
6.下列對原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章正宸上言阻止王應熊“入閣”,結果惹怒了皇上,被送入監獄拷打審訊。
B 周延儒再次任宰相,章正宸在周延儒門下做事,他們倆的關系不好,章正宸與周延儒意見常不合。
C 章正宸說“陛下隆禮閣臣,愿閣臣積誠以格君心。毋緣中官,毋修恩怨……”這些話,是在諷刺皇上。
D 章正宸向福王上疏時,陛下應親率六軍駐扎在淮上,人人齊心同仇敵愾,勇氣自然會倍增。 答案:C
明史 列傳第一百一十一的翻譯
吳桂芳,字子實,新建人。嘉靖二十三年進士。做了刑部主事。有個叫崔鑒的人,當時十三歲,因為不滿于他爹的小妾欺負他媽,就把小妾砍了。吳桂芳就為崔鑒寫了文章打算赦免他。尚書聞淵說:“這就像是董仲舒根據《春秋》來斷獄,柳宗元駁《復讎議》一樣?!庇谑谴掼b就得到寬恕。等到聞淵進了吏部,想給吳桂芳個言官當當。正趕上吳桂芳聽說自己的繼母病了,就請求回家,挽留他也沒有用。吳桂芳再被啟用時,進了禮部,先后升遷至揚州知府。他因為抗倭有功,拿了一級俸祿。他又建議加筑外城,揚州有兩城,就是從吳桂芳開始的。他又當了浙江左布政使,升右僉都御史,巡撫福建。他爹死的時候他回家治喪。再啟用時還是原來的官位,治理鄖陽。不久又升任右副都御史,總管河道治理,但是他沒去。兩廣總督張臬因為被認為不是個軍事人才,所以被彈劾,中央決定罷免這個總督,改由吳桂芳擔任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提督兩廣軍務兼理巡撫。
注:董仲舒和柳宗元那兩個事例,都是說要根據正常的人倫事理來斷案。
文言文明史·列傳第三十三的翻譯
明史 列傳·卷三十三 姚廣孝 張玉(子輗軏 從子信) 朱能 邱福(李遠 王忠 王聰 火真)譚淵 王真 陳亨 (子懋 徐理 房寬 劉才)
姚廣孝,長洲人,本是醫家子弟。十四歲時,他出家為僧,法號道衍,字斯道,奉事道士席應真,獲得其陰陽術數之學。道衍曾游歷嵩山寺,有一名叫袁珙的相士見到他后說“:這是何等僧人,三角眼,形如病虎,必定嗜殺成性,是劉秉忠之流?!钡姥苈牶蟠笙?。
洪武年中,太祖詔令精通儒書的僧人到禮部應試。道衍不受官,被賜僧服而歸。途經北固山,賦懷古。其同輩宗泐問道“:這難道是僧人該說的話嗎?”道衍笑而不答。高皇后去世后,太祖要挑選高僧陪侍諸王,為他們誦經祝福。宗泐當時為左善世,于是舉薦道衍。燕王與他交談,十分投合,便奏請讓道衍跟隨自己。到北平后,道衍住持慶壽寺。他出入燕王府中,行蹤十分隱密,經常與燕王避人而語。太祖去世后,惠帝即位,依次削除諸王,周、湘、代、齊、岷諸王相繼獲罪,道衍于是密勸成祖舉兵。成祖說“:民心向著他,怎么辦?”道衍回答說:“臣知天道,何必去理會民心呢?”然后向成祖推薦袁珙及卜者金忠。于是成祖主意更加堅定,暗地里挑選將校,聚集軍隊,收納才勇異能之士。燕王宮邸是以前元朝的王宮,宮內十分深邃。道衍在后苑中練兵。穴地建造層疊的房屋,又以厚墻環繞,暗中用磚將瓶子瓦器砌在其中,日夜在屋內鑄造兵器,并畜養鵝、鴨來掩蓋所發出的聲響。
建文元年(1399)六月,燕府護衛百戶倪諒上奏告變。皇上詔令逮捕府中官屬。都指揮張信向成祖獻納誠心,成祖于是決意起兵。適逢大風雨突至,屋上的瓦片墜落下地,成祖見此色變。道衍卻說“:這是祥兆。飛龍在天,風雨相隨。瓦片墜地,意味著將換成黃色了?!背勺孢@才起兵,以誅殺齊泰、黃子澄為名,其軍隊號稱“靖難之師”。道衍輔佐世子留守。這年十月,成祖率軍襲擊大寧,李景隆乘機圍攻北平。道衍防守十分嚴密,擊退來攻者。又在夜間派壯士,縋城而出擊傷南兵。援軍趕到,內外合擊,斬首無數。李景隆、平安等先后敗逃。成祖圍攻濟南達三個月,未能攻克,道衍馬上去信說“:我軍已經疲憊了,請班師回來吧?!背勺嬉蚨奋姺祷?。又攻東昌,戰敗,損失大將張玉,又返回。成祖意欲稍微休整一下,道衍卻極力催促他,更抓緊招募勇士,擊敗盛庸,攻破房昭西水寨。道衍對成祖說:“不要去攻城邑,而要迅速直趨京城。京城兵力單薄,一定能攻克?!背勺娌杉{了他的建議。于是連敗諸將于氵肥水、靈璧,渡江進入京城。
成祖即帝位后,授道衍為僧錄司左善世?;噬显诜r,所接觸的都是武人,唯獨道衍定策起兵。當皇上轉戰山東、黃河之北時,在軍中三年,或去或歸,戰守機宜都由道衍決定。道衍雖未曾臨陣作戰,但是皇上用兵得天下,道衍出力最多,論功時名列第一。永樂二年(1404)四月,皇上授道衍為資善大夫、太子少師,恢復其姓,賜名廣孝,追贈其祖父以同樣的官職?;噬吓c他交談時,稱他為少師而不叫他的名字。命他蓄發,他不肯。又賜給府邸及兩名宮女,他都不接受。姚廣孝常住僧寺,去朝見皇上時便穿著冠服,佩上腰帶,退朝之后則仍換回僧服。他曾去賑濟蘇、湖,到長洲時,將所賜的黃金、布帛全都分發給宗族鄉人。朝廷重新編修《太祖實錄》,姚廣孝為監修。他又與解縉等纂修《永樂大典》。書成之后,皇上褒獎了他?;噬贤鶃碛趦啥?,出塞北征時,姚廣孝都留在南京輔佐太子。五年四月,皇長孫出門就學,姚廣孝陪同講解書籍。
十六年(1418)三月,姚廣孝入朝覲見,這時他已八十四歲,病得很重,此后再也不能去朝見了,仍住在慶壽寺?;噬蟽纱纬塑嚽叭ヌ揭?,兩人談得十分高興?;噬腺n給他金唾壺,并問他有什么要求。姚廣孝說道“:僧人溥洽被關在牢里已經很久了,希望能赦免他?!变咔⑹墙ㄎ牡鄣闹麂浬?。當初,皇上進入南京,有人說建文帝裝成僧人逃走了,溥洽知道這件事,有人則說建文帝藏在溥洽家里。皇上便以他事為由禁錮溥洽,而命給事中胡氵熒等到處尋找建文帝,一直都找不到,溥洽被下獄已有十余年。直到這時,皇上因姚廣孝的請求,馬上下令將他放出來。姚廣孝叩首拜謝。不久便去世了?;噬蠟橹饎颖?,輟朝二日,并命有關官員治喪,以僧禮安葬。追贈他為推誠輔國協謀宣力文臣、特進榮祿大夫、上柱國、榮國公,謚號恭靖。賜葬于房山縣東北?;噬嫌H自書寫神道碑文以記述他的功勞,并授給其養子姚繼尚寶少卿的官職。
姚廣孝年少好學,擅長作詩。他與王賓、高啟、楊孟載是好友。宋濂、蘇伯衡也都推舉他。晚年著有《道余錄》,詆毀以往的儒者,知道這本書的人都開始輕視他。他到長洲去問候同胞姐姐,其姐竟不讓他進門。去拜訪朋友王賓,王賓也不見他,只是遠遠地對他說:“和尚錯了,和尚錯了?!庇衷偃ヒ娝憬?,其姐罵他。姚廣孝十分惘然。
張玉,字世美,祥符人。元朝時任樞密知院。元朝滅亡后,他跟隨逃往漠北。洪武十八年(1385),前來歸附太祖。他隨大軍出塞,到達捕魚兒海,因功被授為濟南衛副千戶,升為安慶衛指揮僉事。又隨征遠順、散毛諸洞,北逐騷擾邊境的元朝人,追至鴉寒山而返,調任燕山左護衛。他隨燕王出塞,到達黑松林。又跟隨征討野人諸部,因為他驍勇果敢,善于謀劃,而被燕王重用。
建文元年(1399),成祖起兵。張玉率軍奪取北平九門,安撫城中內外,三日遂定。軍隊將往南,張玉獻計,派朱能東攻薊州,殺死馬宣,降服遵化,分兵攻下永平、密云,每到一處,都將所獲精銳充實軍中。張玉因而被提升為都指揮僉事。
這時朝廷派大軍伐燕,都督徐凱駐扎河間,潘忠、楊松駐扎莫阝州,長興侯耿炳文率三十萬軍隊駐扎真定。張玉勸說道“:潘、楊二人有勇無謀,可以前去襲擊,俘獲他們。”成祖便命張玉率領親兵為前鋒,直抵樓桑。恰好是中秋節,南軍正在設宴。夜半時分,張玉軍迅速攻破雄縣。當潘忠、楊松前來救援時,便在月漾橋進行攔擊,生擒他倆,遂克莫阝州。張玉親率輕騎窺探耿炳文軍?;貋砗笳f耿炳文軍毫無紀律,在當官的中間有失敗氣氛,應當迅速進擊。成祖遂引兵往西,到達無極時,回頭與諸將商量該往何處。諸將認為南軍盛多,請求駐扎新樂。張玉則說“:他們人雖多,但都是新招集的。我軍乘勝直趨真定,一定能攻克它。”成祖高興地說“:我有了張玉便足以成大事了?!钡诙毂愕诌_真定,大破耿炳文軍,俘獲副將李堅、寧忠,都督顧成等,斬首三萬,又擊敗安陸侯吳杰軍,燕兵從此大振。
江陰侯吳高率遼東兵圍攻永平。曹國公李景隆則率數十萬大軍將攻北平。成祖與張玉商量,決定先援永平。燕兵一到,吳高便逃走了,張玉追斬甚多。然后抄小道襲擊大寧,俘虜多人而返。駐扎會州。開始設立五軍,張玉統領中軍。當時李景隆已圍攻北平,成祖回師,雙方大戰于鄭村壩。李景隆戰敗,成祖乘勝直抵城下。城中守軍吶喊而出,內外夾攻,南軍大潰。
第二年,張玉隨軍進攻廣昌、蔚州、大同。探子報告說李景隆收集潰兵,號稱百萬,即將來到。張玉說:“兵貴神速,我們要先占白溝河,以逸待勞?!毖嘬婑v扎河上三日后,李景隆才到,燕兵以精銳騎兵迅速進擊,又大敗之。并進拔德州,追趕到濟南,圍攻三月后,解圍而返。隨后再次出兵,破滄州,擒徐凱,進攻東昌,與盛庸軍相遇。成祖率數十名騎兵繞到其后。盛庸將他們層層包圍起來,成祖奮擊才得以沖出重圍。張玉不知成祖在何處,便突入陣中拼力而戰,格殺數十人,自己也受傷而死。終年五十八歲。
燕兵興起以來,轉戰三年,兵鋒極銳?,F在損失大將,全軍氣餒。回師北平后,諸將叩首請罪。成祖說:“勝敗乃是常事,不必在意,只可惜失去了張玉。正是艱難之際,我卻失去了一位好幫手?!背勺鏈I流不止,諸將也都哭了。此后譚淵死于夾河,王真死于氵肥河,成祖雖然悲悼痛惜,卻都不如當初對張玉。建文四年(1402)六月,成祖稱帝,追贈張玉為都指揮同知。九月初四日,又追贈他為榮國公,謚號忠顯。洪熙元年(1425)三月,張玉被加封河間王,改謚忠武,與東平王朱能、金鄉侯王真、榮國公姚廣孝一起配享成祖廟庭。
朱能,字士弘,懷遠人。父親朱亮,跟隨太祖渡江,積功升至燕山護衛副千戶。朱能承襲父職,在成祖藩邸奉事。曾隨軍北征,降服元太尉乃兒不花。
燕王起兵后,朱能與張玉謀劃殺死張籨、謝貴,奪取九門。朱能被授為指揮同知。他率軍拔薊州,殺馬宣,下遵化。又隨軍破雄縣,戰月漾橋,捉拿楊松、潘忠,在莫阝州降服其部眾。長驅直入真定,大敗耿炳文軍。朱能獨自與三十名騎兵敢死隊追奔至滹沱河,躍馬大呼沖向南軍。南軍數萬人望風披靡,被踩死者甚多,三千人投降。成祖親自寫信慰勞朱能,并進升他為都指揮僉事。朱能隨軍支援永平,趕走吳高,攻克大寧。返回后,統領左軍。在鄭村壩打敗李景隆。又隨軍進攻廣昌、蔚州、大同,戰于白溝河,朱能為前鋒,再敗平安軍。進攻濟南,駐扎鏵山。南軍居高列陣,朱能以奇兵繞到其后,擊敗之,降服萬余人。又隨攻滄州,斬殺萬余人。
東昌之戰,成祖陷入盛庸、鐵鉉軍的重重包圍之中,張玉戰死。情況十分危急,朱能率周長等殊死作戰,幫助成祖突圍而出。又隨軍戰于夾河,譚淵戰死,燕軍受挫。朱能趕到,再戰再捷,使燕軍重新振作起來。又與平安戰于藁城,擊敗之,追奔至真定,奪取彰德、定州,攻破西水寨。朱能率輕騎千人奪取衡水,俘獲指揮賈榮,攻克東阿、東平,盡克汶上諸寨。
不久,王真在氵肥河戰死,燕軍屢屢戰敗,諸將建議回師。唯獨朱能按劍說道:“漢高祖開始十戰九敗,最終卻獲得了天下。而今舉兵連連得勝,遇上小挫動輒就歸,豈能因此而北面事人耶?”成祖也大聲呵斥諸將說“:你們想怎么辦都行。”諸將遂不再敢言。于是引兵往南,擊敗平安的銀牌軍。都督陳暉來援,又敗之。然后擊敗靈璧軍隊,擒獲平安等,降服十萬人。朱能累升至右軍都督僉事。又進克泗州,渡過淮河,擊敗盛庸軍。然后拔盱眙,下揚州,渡長江,入金川門。
九月初四日,論功時,朱能僅次于邱福,被授為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封為成國公,食祿二千二百石,并被授予世襲憑證。永樂二年(1404),朱能兼任太子太傅,加祿一千石。四年七月,皇上下詔命朱能佩征夷將軍印,西平侯沐晟為左副將軍,由廣西、云南分道征討安南,皇上親自送到龍江。十月,朱能行至龍州,死于軍中。年僅三十七歲。
朱能在諸將中年紀最輕,十分善戰,張玉則善于謀略,皇上將他倆當作左右手。張玉死后,關于軍中進退之事全都找朱能商量。朱能身高八尺,雄毅豁達,孝敬友愛。雖位列上公,卻不曾因富貴而放縱自己。他善于安撫士卒,他死的時候,將校們都為之悲痛流淚?;噬蠈⑺n葬于昌平,追封為東平王,謚號武烈。洪熙時,朱能配享成祖廟庭。
邱福,鳳陽人。出身于行伍,在成祖藩邸奉事。積多年功勞,被授為燕山中護衛千戶。燕王起兵后,邱福與朱能、張玉一起率先攻奪九門。大戰真定,突入子城。戰于白溝河,他率勁卒直搗敵軍中堅。夾河、滄州、靈璧諸場大戰,邱福都為前鋒。盛庸軍扼守淮河,數千艘戰艦排列淮河岸邊。邱福與朱能率領數百人,西行二十里,從上游悄悄渡過淮河,突然進逼南軍。盛庸大驚而逃,燕軍奪取全部戰艦,使大軍得以渡河。邱福累升至中軍都督同知。
邱福為人樸實憨厚,十分勇猛,出謀劃策不如張玉,敢沖敢戰卻與朱能相同。每打勝仗諸將都爭相獻上所俘獲的東西,邱福卻獨落其后。成祖每次都嘆道:“丘將軍之功,我心里明白。”即位后,大封功臣,將邱福排在首位。授為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封為淇國公,食祿二千五百石,并被授予世襲憑證,成祖下令商議諸功臣的封賞,及每次奉命議政,邱福均排在首位。
漢王高煦多次率軍有功,成祖很疼愛他。邱福是個武人,與高煦關系很好,多次勸皇上立他為太子?;噬溪q豫再三,最終立仁宗為太子,命邱福為太子太師。六年(1408),邱福增加食祿一千石。隨即受命與蹇義、金忠等輔導皇長孫。第二年七月,邱福率大軍出塞,至臚朐河,邱福戰敗而死。
在此之前,本雅失里處死使臣郭驥,皇上大怒,發兵聲討。命邱福佩征虜大將軍印,充任總兵官,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為左、右副將,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為左、右參將,率十萬騎兵前往?;噬蠐那窀]p敵,囑咐道:“兵事必須慎重。自開平以北,即使未見賊寇,也應時時如臨敵兵,相機進退,不可固執一見。一戰未捷,可圖再舉。”出發之后,又接連賜詔,說軍中如果有人認為敵兵容易攻取,千萬不要相信。
邱福出塞后,率千余人先至臚朐河之南。遇上敵軍游騎,擊敗之,遂渡河。俘獲其一名尚書,給他酒喝,并詢問本雅失里現在何處。尚書說:“聽說大軍來到,他惶恐北逃,現在大概離這三十里?!鼻窀4笙驳馈埃簯旕R上去將他擒獲?!敝T將請求等諸軍齊集,并偵察虛實后再出兵。邱福不聽。以尚書為向導,直逼敵營。交戰二日,每次作戰,敵軍總是佯裝戰敗退去,邱福急于想乘機取之。李遠勸道“:將軍輕信敵人之言,毫無把握地率軍轉戰,敵人故意示弱引誘我軍深入,我軍前進必然不利,后退則恐怕為敵所乘,所以只能結營自固。白天揚旗擊鼓,出奇兵向敵人挑戰;夜里則燃炬鳴炮,聲張軍勢,使敵人摸不著頭腦。待我軍全部趕到,合力而攻,必定獲勝,否則也可以全軍而返。當初皇上對將軍說了些什么,你難道都忘了嗎?”王聰也力言不可。邱福都聽不進去,并厲聲說道:“違命者斬!”隨即率先驅馬前進,命士卒隨行。騎馬的人都哭了。諸將不得已與他同行。不久,敵軍大至,將他們重重包圍起來,王聰戰死,邱福及諸將都被俘遇害,邱福當時六十歲,全軍覆沒。消息傳至朝廷,成祖為之震怒,因為諸將中無人能承擔此任,決定親征。并剝奪邱福的世襲爵位,將其家遷徙海南。
李遠,懷遠人。承襲父職為蔚州衛指揮僉事。燕兵進攻蔚州時,李遠舉城投降。南軍駐扎德州,運送糧餉時途經徐、沛之間。李遠率輕兵六千,假裝南軍官兵,每人在背上插一支柳條,經濟寧、沙河至沛無人發覺。他們焚毀南軍數萬糧船,河水全被燒熱,連魚鱉都被燙死,浮于水面。南軍將領袁宇率領三萬騎兵來追,李遠伏兵擊敗之。建文四年(1402)正月,燕軍駐扎蠡縣。李遠巡哨至藁城,恰遇德州守將葛進率步騎萬余,乘結冰時渡過滹沱河。李遠迎擊之。葛進將馬系在樹林中,率步兵接戰。李遠佯裝后退,暗中分兵抄至其后,解開系著的馬匹,然后再戰。葛進引兵退卻,卻失去了戰馬,于是大敗。李遠斬首四千,獲馬千匹。成祖因歲首大捷,賜信嘉獎、慰勞道“:將軍以輕騎八百,破敵數萬,出奇應變,即使古之名將也不過如此?!崩钸h又奉命巡哨淮河上,擊敗守淮將士,斬殺千余人。他積功升為都督僉事,被封為安平侯,食祿一千石,并被授予世襲伯爵憑證。永樂元年(1403)李遠偕同武安侯鄭亨守備宣府。
李遠沉毅有膽略,言談慷慨。他隨邱福出塞,至臚朐河。勸諫邱福,邱福不聽。兵敗后,李遠率五百名騎兵突圍,殺死數百人,因戰馬摔倒被俘,罵不絕口而死。年僅四十六歲。李遠被追封為莒國公,謚號忠壯。
譚淵,清流人。承襲父職為燕山右護衛副千戶。燕王起兵時,他隨軍攻奪九門,攻取雄縣。潘忠、楊松自莫阝州來援。譚淵率壯士千余人,埋伏于月漾橋下的水里,每人持一束茭草,將頭蒙在水中以茭草通氣息。南軍過后,便馬上出來占據此橋。潘忠等戰敗,過不了橋,因而被擒。譚淵累升至都指揮同知。
譚淵驍勇善戰,能張開兩石弓,百發百中。但是卻嗜殺成性。攻克滄州后,成祖下令遣散降兵。還未遣散的三千余人,待第二天再給予憑證遣散。譚淵卻一夜之間將他們全部殺了。燕王大怒。譚淵則說“:這些人都是壯士,放了他們,將成為后患?!毖嗤跽f道:“如你所說,應當將敵人全部殺掉。敵人殺得完嗎?”譚淵慚愧而退。
夾河之戰,南軍齊軍上陣。譚淵迅速向前沖殺,馬倒被殺。成祖為之悲悼痛惜。即位之后,追贈他為都指揮使,追封為崇安侯,謚號壯節,并立祠祭祀。
王真,咸寧人。洪武年間,起于行伍。積功升至燕山右護衛百戶。燕王興兵,攻奪九門。戰于永平、真定,攻下廣昌,攻戰于雁門。王真隨軍攻克滄州,追擊南軍至滑口,俘獲七千余人。累升至都指揮使。
氵肥河之戰,王真與白義、劉江各帥百名騎兵前去引誘平安軍,將草綁起來放置袋中成束帛狀。平安軍追擊,王真等佯裝棄袋逃走,平安軍紛紛去搶他們扔下的袋子。這時伏兵趁機出擊,兩軍鏖戰。王真率領壯士直沖向前,斬首無數。可是后軍不繼,平安軍將他們包圍數層。王真身受重傷,還接連格殺數十人,對左右說道“:我決不死于敵人之手?!庇谑亲载囟?。成祖即位后,追封他為金鄉侯,謚號真壯。
王真強健勇敢,富有智謀。成祖每當追悼他時便說“:如果都能像王真那么勇猛,還有什么功業不能實現的呢?他不死的話,功勞應當居諸將之首?!比首跁r,追封王真為寧國公,加封號為效忠。
陳亨,壽州人,元末揚州萬戶。在濠州跟隨太祖,為鐵甲長,后提升為千戶。他隨大將軍北征,駐守東昌。數萬敵軍突至,陳亨固守,派出奇兵引誘敵軍,將其擊敗。又隨軍攻奪,未下諸城。洪武二年(1369),陳亨駐守大同。積功升至燕山左衛指揮僉事。他多次隨軍出塞。升為北平都指揮使。惠帝即位后,陳亨被提升為都督僉事。
燕王起兵時,陳亨與劉真、卜萬駐守大寧。他移兵出松亭關,駐扎沙河,謀攻遵化。燕兵到后,陳亨退兵保關。當時,李景隆率五十萬大軍將攻北平。北平兵力虛弱,而大寧行都司所統領的興州、營州二十余衛,都是西北精銳。朵顏、泰寧、福馀三衛,元降將所統的番騎弓廣卒,尤其驍勇。卜萬將與李景隆軍會合,成祖很擔心,便設計哄騙陳亨拘禁卜萬,然后從劉家口抄小路進攻大寧。陳亨及劉真自松亭回救,途中獲悉大寧已陷,便與指揮徐理、陳文等商量投降燕軍。夜里二更時分,襲擊劉真營壘。劉真獨自騎馬逃往廣寧,陳亨等率眾投降。成祖盡拔諸軍及三衛騎兵,挾持寧王而歸。從此為成祖沖鋒陷陣的大多是三衛兵。成祖獲取天下,即自大寧開始。
陳亨、徐理投降后,屢屢隨軍擊敗南軍。白溝河之戰,陳亨受傷,幾乎喪命,不久進攻濟南,陳亨與平安戰于鏵山,大敗。他傷勢極重,乘車返回北平。進升為都督同知。成祖率軍返回后,親自到陳亨的府邸慰勞問候。這年十月,陳亨去世。成祖親自寫文章祭祀。即位之后,追封他為涇國公,謚號襄敏。
明史列傳柳升如何斷句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明史列傳柳升如何斷句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