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馬嵬一詩中提到哪些人 袁枚在馬嵬寫的四首詩
大家好,關于袁枚馬嵬一詩中提到哪些人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袁枚在馬嵬寫的四首詩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袁枚馬嵬詩中提到的作家
袁枚馬嵬詩中提到的作家是關漢卿。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清乾隆十七年作者赴陜西任職途中,同時創作下了另外三首同名作品。唐代天寶十四載發生安史之亂,唐玄宗自京都長安逃往四川經過馬嵬坡時,禁軍嘩變,殺死宰相楊國忠,并迫使唐玄宗命楊貴妃自縊。歷代詩人對這一歷史事件多有題詩,其中最著名者為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詩人緬懷歷史,自然想到《長恨歌》,創作此詩,抒發感慨。
此詩借吟詠馬嵬抒情,提倡詩歌要多反映人民苦難生活的主張,表現作者進步的文學創作觀點。此詩雖為抒情之作,實為議論之詩。前兩句借馬嵬為題提出論點,后面兩句借用典故論證上述觀點。論點論據的材料本來都是舊的,但作者化陳腐為新奇,使其為自己提出新觀點服務,舊變為新,頗有點鐵成金之妙。正如作者自己所云:“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懷抱”。
詩人生平: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 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詩人、散文家、文學批評家和美食家。
袁枚少有才名,擅長寫詩文。乾隆四年,進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調江蘇,先后于溧水、江寧、江浦、沭陽共任縣令七年,為官政治勤政頗有聲望,但仕途不順,無意吏祿。 乾隆十四年,辭官隱居于南京小倉山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嘉慶二年,袁枚去世,享年82歲,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稱“隨園先生”。
袁牧馬嵬中的詩句中含有的3位文人的詩句是?
馬嵬
——袁枚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莫唱當年長恨歌:長恨歌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寫的一首關于唐
玄宗、楊貴妃愛情悲劇的敘事長詩.
石壕村里夫妻別: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篇《石壕吏》
淚比長生殿上多:長生殿
清·洪升
著
袁枚的《馬嵬》相關人物、地點和事件
馬嵬
清 袁 枚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馬嵬,地名,即馬嵬坡,在陜西省興平縣西。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逃到這里,在隨軍將士的脅迫下,勒死楊貴妃。
石壕,石壕村,地名,唐代詩人杜甫《石壕吏》詩,寫在安史之亂中,官吏征兵征役,造成石壕村中一對老年夫妻慘別的情形。
長生殿,地名,長生殿舊址在陜西驪山華清宮內。
長恨歌,詩名,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之詩,寫的是唐玄宗寵幸楊貴妃而造成的政治悲劇與愛情悲劇。
石壕吏,詩名,見上石壕村。
長生殿,洪升是清初著名的戲曲作家,他的《長生殿》是一部古典愛情悲劇。講的是唐天寶十年,唐朝明皇唐玄宗李隆基和貴妃楊玉環長生殿中七夕乞巧,對天盟誓,愿永世結為夫妻。由于唐玄宗終日和楊玉環游樂,不理政事,導致安祿山造反。唐明皇攜楊貴妃避難蜀中的途中,將士們高呼“不殺貴妃,誓不護駕”。無奈之下,唐明皇賜楊貴妃自縊于梨花樹下。叛亂平復后,又是一年的七夕夜,唐明皇夢中與楊貴妃重逢,陰陽相隔,更加思念。
唐朝白居易作長恨歌,
唐朝杜甫作石壕吏,清洪升作長生殿。
寫作背景:這首詩作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作者赴陜西任職途中。唐代天寶十四載(756年)發生安史之亂,唐玄宗自京都長安逃往四川經過馬嵬坡時,禁軍嘩變,迫使唐玄宗命楊貴妃自縊。歷代詩人對這一歷史事件多有題味。其中最著名者為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詩人緬懷歷史,自然想到《長恨歌》,創作此詩,抒發感慨。
袁枚馬嵬一詩中提到哪些人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袁枚在馬嵬寫的四首詩、袁枚馬嵬一詩中提到哪些人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