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中有哪些成語 菜根譚這三個字是什么意思
今天給各位分享菜根譚中有哪些成語的知識,其中也會對菜根譚這三個字是什么意思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菜根譚6】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大家好!
今天繼續分享《菜根譚》中的第六句話,這句話的意思是:
如果我們每天聽到的話都是順耳的,每件事都能讓我們稱心如意的話,那么我們就像生活在充滿瘴氣的劇毒之地。
1
我們的生活是多樣化的,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與社會產生聯結,同時人也是社會的人。
同樣,我們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與事情產生聯結,人的一生也是和各種事情結緣的一生。
正是因為這種“各種各樣”的聯結,才讓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人生也充滿了各種不可預知的驚喜和挑戰。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受到他人的贊許,或是來自長輩,或是來自師長,或是來自老板和同事,這些贊美可以讓我們的心情感到異常愉悅。
在愉悅的同時,我們想到的應該是將這些話作為自己未來持續進步的動力,而不是躺在功勞簿上,停滯不前。這樣的功勞簿恰恰是五毒俱全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遇到各種順心的事情,或是在特別的時間遇到合適的人,或是在職場生涯中的某個階段中,遇到最為合適的平臺,或是在執行一個任務的過程中沒有遇到任何困難,順利完成任務。
在感到幸運的同時,我們想到的應該是好好復盤,看看在這些“順心”中,哪些是必然的成分,哪些是偶然的成分,哪些是有自己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成分在內,哪些是有他人幫忙或者其他外部因素的成分在內。
2
原本我覺得,用“泥潭”這個詞作為比喻的載體已足夠恰當,但看到《菜根譚》作者寫的這句之后,再次拜服,因為“鴆毒”兩字更為確切。
古有“飲鴆止渴”這句成語,描述的是用錯誤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猶如用劇毒的鴆酒解渴。
雖然這句成語的寓意與本句不同,但其實我們也能看到一定的關聯,因為能夠被各種瘴氣或毒物乘虛而入的話,必然有自己的原因。
“飲鴆止渴”的本質是沒有深入理解問題的本質,倉促開始自己的工作,結果事與愿違,連性命都難保。
“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的本質其實也是沒有深入理解本質,思考那些順耳的話和稱心的事對我們意味著什么,需要我們如何應對。
任何時候,我們都需要本著為自己負責的態度,深入思考這些話和這些事的本質。
3
在生活中,其實我們每時每刻都能離開瘴毒之地,周圍有很多人其實都在拉我們一把,就看我們能否抓住這樣的機會。
機會雖然很多,但如果視而不見的話,機會就會漸漸消逝,最后的救命稻草也會枯萎。
我們會聽到不那么舒服的話語,但是這樣的話語卻是我們的成長加速引擎,每一句話都蘊藏著成長的真理,值得我們剝去那些表層的東西,直接洞穿其本質,“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讓我們走出劇毒之地。
我們會遇到不那么稱心的事情,但這同樣是我們的成長加速引擎,特別是在這些事情中所遇到的各種障礙和挫折,我們在主動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會習得一些方法,這些方法不僅能夠使我們有效解決問題,并第一時間從不稱心中脫離,還能積累到人生經驗,解決未來人生中所可能遇到的任何失敗或是挫折。
誠善者悟菜根譚:天理路上寬,人欲路上窄《菜根譚》
《菜根譚》:天理路上寬,人欲路上窄。
原文:天理路上甚寬,稍游心,胸中使覺廣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跡,眼前俱是荊棘泥涂。
譯文:真理大道十分寬廣,只要人們能在這上面稍微用些心思,就會覺得心胸開闊、光明敞亮。欲望之路十分狹窄,人剛踏出一步,就會覺得面前都是荊棘與泥濘,簡直是寸步難行。
《拔苗助長》是有名的成語故事,說明了人不能偷懶。把苗拔起,幫助其生長,比喻不管事物的發展規律,強求速成,而壞了事,損失了自己的利益。
《守株待兔》的故事是人人皆知,人不作主觀努力,只存在僥幸心理,想獲得意外成功。比喻一個人欲望大,妄想不勞而獲,死守狹隘的經驗,還不變通。
天理路上寬,人欲路上窄。天理指的是天地萬物運行的法則,人欲就是人過度貪婪的欲望。天理是一條通往幸福成功的大道,人欲是一條通向痛苦失敗的小路。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有付出就會有收獲,一份勞力就得一分收益。你多做一些事,只有更多收益,絕對不會吃虧。
常言道:“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辛勤的努力的耕耘,就不會有豐富的收獲。
“夜眠入靜后,早起鳥啼先”是北宋的哲學家張載曾經寫的一副楹聯。張載這么刻苦學習,寫出了《正蒙》等許多著作。
儒家有云:“存天理,滅人欲”。
儒家大師朱熹舉例解釋說:“餓了想事物是天理,想吃得好就是人欲”。天有春夏秋冬,地有金木水火,人有仁義禮智,皆以四者相為用也。
天理是公,是大善,是人的仁愛之心。人欲是私,是小惡,是人的自私之情。存天理是存善,追行天理,循道而行;滅人欲是去惡,克己省身,修身養性。
做人就要向善去惡,要防范個人欲望的過度膨脹,追尋維護社會、道德的和諧與穩定發展。
讀“天理路上寬,人欲路上窄”的感悟。讓我們明白了一些道理:不要為了貪圖私欲,而走偷奸耍滑、坑蒙溜須的捷徑。我們懷著開闊的心胸,在平坦寬廣的大道上,大步向前。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誠善者聶風。我們凡事要懂得謙卑退讓,舍財不貪,克己利人。
虛心萬事順心,自滿十事九空。對于謙德善行之人,人人恭敬歡喜;對于驕滿惡行之人,人人怨怒隱恨。
誠善者閑言慧語,交志同道合朋友。
藏拙于巧 什么意思
意思是:將自己的缺點隱藏起來,不暴露出來。或指故意不露鋒芒,使外表看起來笨拙愚魯,用于形容人謙遜、有意不冒尖。
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
原文:藏拙于巧,用晦而明,寓清于濁,以屈為伸。真涉世之一壺,藏身之三窟也。
譯文:人再聰明也不宜鋒芒畢露,不妨裝得笨拙一點;即使非常清楚明白也不宜過于表現,寧可用謙虛來收斂自己;志節很高也不要孤芳自賞,寧可隨和一點也不要自命清高。
在有能力時也不宜過于激進,寧可以退為進,也不要太過于冒進。這才是立身處世最有用的救命法寶,這才是明哲保身最有用的狡兔三窟。
擴展資料:
《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于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其文字簡煉明雋,兼采雅俗。似語錄,而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而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而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靜鐘聲,點染其間,其所言清霏有味,風月無邊。
《菜根譚》的內容是儒家通俗讀物,采儒、釋、道三家之精髓,以心學、禪學為核心,擁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大道,同時由于它融處世哲學,生活藝術,審美情趣這些特色,它也是一部使人奮發向上的中國文學作品。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菜根譚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藏拙
誠善者悟菜根譚:養性即立命,盡人自回天《菜根譚》
《菜根譚》養性即立命,盡人自回天。
原文:執拗者福輕,而圓融之人其祿必厚;操切者壽夭,而寬厚之士其年必長。故君子不言命,養性即所以立命;亦不言天,盡人自可以回天。
譯文:性格過于偏執任性的人福氣少,性格圓通不固執的人福祿多;性格急躁嚴厲的人壽命短,性格寬厚溫和的人壽命必然長。所以君子不說命,修身養性就是立命;君子也不談論天,做好自己責任內的事情,就可以挽回天命。
讀“養性即立命,盡人自回天”的感悟。
我們每個人都要擁有陽光心態,懂得修身養性。要力戒權力、金錢、美色等各種誘惑,不斷完善自身素質,加強個人修養,提高道德品質,同時保持一份健康平和的心態。
古人云:氣大傷身。生氣是人類負面情緒中的一種,一個人如果經常生氣,就會使身心受到損害。尤其對肝臟損傷嚴重,實際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因為自卑可以輕而易舉地摧毀一個人,要努力豐富自己,自強而后崛起。暴怒容易使人失去理智,所以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靜坐當思自己過,閑談莫論他人非。
能受苦乃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癡人。
敬君子方顯有德,避小人不算無能。
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
自處超然,處人藹然;
有事斬然,無事修然;
得之淡然,失之泰然;
思之坦然,為之善然。
不妄求,則心安;不妄做,則身安。
做事不必與俗同,亦不宜與俗異。
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一身浩然氣,二袖清白風,
三分傲霜骨,四時讀寫勤,
五谷吃得香,六神常安定,
七情有節制,八方廣結緣,
九有凌云志,十足和善心。
上善若水,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老子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于幾道”。也就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于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
中國古代成語:“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有的人,才智很高而不露鋒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同樣意思的還有大巧若拙。老子曰: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致都是一個意思,只是更能表現被形容者偉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
滴水穿石,貴在堅持。泰山之溜穿石,單極之綆斷干。水非石之鉆,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
誠善者閑言慧語:
海納百川,大道至簡,淳樸自然。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