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來自哪里翻譯 水來自雨的英語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水來自哪里翻譯,以及水來自雨的英語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水源的英文
水源的英文?water source,?water supply,?headwaters of a river。
基本解釋
水源?shuǐyuán
(1) [waterhead]∶ 水道的源頭或上游
(2) [fountain]∶河流的發源地或源頭
(3) [water]∶民用水、工業用水或灌溉用水的來源
威脅要切斷水源
英文翻譯
(河流發源的地方) headwaters; waterhead
(水的來源) source of water
詳細解釋
(1).江河發源的地方。《史記·大宛列傳》:“﹝貳師﹞乃先至 宛 ,決其水源,移之,則 宛 固已憂困。” 晉?陶潛?《桃花源記》:“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宋?歐陽修?《晉祠》詩:“行人望祠下馬謁,退即祠下窺水源。”?臧克家?《今昔吟·忠烈篇》:“河山光輝照人眼,木本水源想從前。”
(2).指民用水、工業用水或灌溉用水的來源。《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九回:“府上的地……水源又好,出水的路又好。”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四二章:“賊軍如追趕前去,即在 睢 杞 一帶決戰,不至于今日斷絕水源。”
水來自哪里?
水(H2O)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 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水是最常見的物質之一, 是包括人類在內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資源, 也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人類很早就開始對水產生了認識, 東西方古代樸素的物質觀中都把水視為一種基本的組成元素, 水是中國古代五行之一;西方古代的四元素說中也有水。 水的性質 水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在自然界,純水是罕見的, 水通常多是酸、堿、鹽等物質的溶液, 習慣上仍然把這種水溶液稱為水。 純水可以用鉑或石英器皿經過幾次蒸餾取得,當然, 這也是相對意義上純水,不可能絕對沒有雜質。 水是一種可以在液態、氣態和固態之間轉化的物質。 固態的水稱為冰;氣態叫水蒸汽。水汽溫度高于374.2℃時, 氣態水便不能通過加壓轉化為液態水。 在20℃時,水的熱導率為0.006 J/scmK,冰的熱導率為0.023 J/scmK,在雪的密度為0.1103 kg/m3時,雪的熱導率為0.00029 J/scmK。水的密度在3.98℃時最大,為1103kg/ m3,溫度高于3.98℃時,水的密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 ,在0~3.98℃時,水不服從熱脹冷縮的規律, 密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水在0℃時,密度為0. 99987103 kg/m3,冰在0℃時,密度為0.9167103 kg/m3。因此冰可以浮在水面上。 水的熱穩定性很強,水蒸氣加熱到2000K以上, 也只有極少量離解為氫和氧, 但水在通電的條件下會離解為氫和氧水。 具有很大的內聚力和表面張力,除汞以外,水的表面張力最大, 并能產生較明顯的毛細現象和吸附現象。純水有極微弱的導電能力, 但普通的水含有少量電解質而有導電能力。 水本身也是良好的溶劑,大部分無機化合物可溶于水。 在-213.16℃,水分子會表現出現厭水性。[1] 水的來源 地球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中唯一被液態水所覆蓋的星球。 地球上水的起源在學術上存在很大的分歧, 目前有幾十種不同的水形成學說。有觀點認為在地球形成初期, 原始大氣中的氫、氧化合成水,水蒸氣逐步凝結下來并形成海洋; 也有觀點認為,形成地球的星云物質中原先就存在水的成分。 另外的觀點認為,原始地殼中硅酸鹽等物質受火山影響而發生反映、 析出水分。也有觀點認為, 被地球吸引的彗星和隕石是地球上水的主要來源, 甚至現在地球上的水還在不停增加。 水和水體的作用 對氣候的影響 水對氣候具有調節作用。大氣中的水汽能阻擋地球輻射量的60%, 保護地球不致冷卻。海洋和陸地水體在夏季能吸收和積累熱量, 使氣溫不致過高;在冬季則能緩慢地釋放熱量,使氣溫不致過低。 海洋和地表中的水蒸發到天空中形成了云, 云中的水通過降水落下來變成雨,冬天則變成雪。 落于地表上的水滲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從地層里冒出來, 形成泉水,經過小溪、江河匯入大海。形成一個水循環。 雨雪等降水活動對氣候形成重要的影響。在溫帶季風性氣候中, 季風帶來了豐富的水氣,形成明顯的干濕兩季。 此外,在自然界中,由于不同的氣候條件,水還會以冰雹、霧、 露水、霜等形態出現并影響氣候和人類的活動。 對地理的影響 地球表面有71%被水覆蓋,從空中來看,地球是個藍色的星球。 水侵蝕巖石土壤,沖淤河道,搬運泥沙,營造平原,改變地表形態。 地球表層水體構成了水圈,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澤、冰川、 積雪、地下水和大氣中的水。由于注入海洋的水帶有一定的鹽分, 加上常年的積累和蒸發作用,海和大洋里的水都是咸水, 不能被直接飲用。某些湖泊的水也是含鹽水。 世界上最大的水體是太平洋。北美的五大湖是最大的淡水水系。 歐亞大陸上的里海是最大的咸水湖。 地球上水的體積大約有 1 360 000 000 立方公里. 當中 海洋占了的1 320 000 000立方公里(或97.2%)。 冰川和冰蓋占了25 000 000立方公里(或1.8%)。 地下水占了13 000 000立方公里(或者0.9%)。 湖泊,內陸海,和河里的淡水占了250 000 立方公里(或0.02%)。 大氣中的水蒸氣在任何已知的時候都占了13 000立方公里(或0.001%)。 對生命的影響 地球上的生命最初是在水中出現的。 水是所有生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體中水占70%; 而水母中98%都是水。水中生活著大量的水生植被等水生生物。 水有利于體內化學反應的進行,在生物體內還起到運輸物質的作用。 水對于維持生物體溫度的穩定起很大作用。
水從哪里來
水的來源有兩種說法:
1、外源說:外源說認為地球上的水來自地球外部。而外來水源的候選者之一便是彗星和富含水的小行星。被譽為“臟雪球”的彗星,其成分是水和星際塵埃,彗星撞擊地球會帶來大量的水。而有些富含水的小行星降落到地球上成為隕石,也含有一定量的水,一般為0.5%-5%,有的可達10%以上,其中碳質球粒隕石含水更多。
2、自源說:自源說認為地球上的水來自于地球本身。地球是由原始的太陽星云氣體和塵埃經過分餾、坍縮、凝聚而形成的。凝聚后的這些星子繼續聚集形成行星的胚胎,然后進一步增大生長而形成原始地球。地球起源時,形成地球的物質里面就含有水。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