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如何評價秦始皇,宋代如何評價秦始皇這個人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宋代如何評價秦始皇,以及宋代如何評價秦始皇這個人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怎么評價秦始皇這個歷史人物的功與過?
秦始皇帝有適應歷史要求的一面,因此他建立了許多功勛;也有違背歷史前進的一面,便造成了歷史的倒退。不過,從總的來說,秦始皇的成績是巨大的,因此可以說秦始皇是一位應該加以充分肯定的古代偉大的政治家。
一
不同階級評價歷史任務有不同的標準,秦始皇是秦朝開國皇帝,對秦始皇一生的功過評說不一,有的認為“好大喜功”、“暴虐無道”,也有的人認為“今陛下興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史記·秦始皇本紀》)。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科學以唯物主義觀為指導,樹立了評價歷史人物的正確標準,簡單地說,就是以對于社會歷史發展起的作用去評價歷史人物的歷史地位。
首先,戰國時期分裂割據的混亂局面給廣大人民帶來了嚴重的災難,亦嚴重阻礙著新興的封建經濟、文化的進一步發展,造就這一局面的根源正如秦始皇所說:“天下共苦戰斗不休,以有侯王”。(《史記·秦始皇本紀》)所以消滅封建割據政權,實行統一,就成為人民群眾和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迫切要求,實現統一的任務就在秦始皇的身上。
其次,秦始皇代表新興地主階級,順應歷史發展要求。由公元前230 年滅韓開始到公元前221 年滅齊,秦王政經過十年的吞并戰爭終于蕩平了六國,統一了天下。長期戰爭雖然使百姓付出了巨大代價,但畢竟順應了社會的發展,推動了歷史的前進。秦王政消滅割據稱雄的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二
偉大的歷史人物都曾為歷史的進步立過功勞,但是也曾經不可避免地犯過錯誤:
第一,廣筑宮室。《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他在咸陽仿建六國宮殿,又“關中計官三百,關外四百余”,建阿房宮。阿房宮的規模,唐人杜牧在《阿房宮賦》寫了它的宏麗。宋代邵博曾看過其舊址。他覺得看了阿房宮,則漢的“未漢、建章又不足道”。
第二,求仙藥,信巫士。秦始皇是貪權的。他一面要二世三世地傳位,但又舍不得丟位,想長生不死。他多次派人去東海求不死之藥,以致上當。只要能使自己常生,哪怕二世三世不能繼位,也在所不惜。
第三,焚書坑儒。這是被歷代集中譴責的一個劣跡。其手段也確實太毒辣,造成一代文人的厄運。焚書是李斯的建議。
李斯是個“阿意順昌,為利祿計”(《東園叢說》卷下)的沒氣節的人。
他看定了始皇帝獨斷的性格,投其所好。始皇“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后”。這是專斷和多疑性格的必然結果。
第四,用人失當。這是他事業上失敗的一個重要環節。章太炎先生在《秦政論》中認為“秦皇微點,獨在起阿房,反以童男女三千人資福諸巫食言,盡坑術士,以說百姓,其他無過”。這漏掉了一個重要環節,王夫之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他說:“秦始皇之宜短祚之手,而莫甚于不知人。非其不察也,惟其好諛也。論國予趙高之手,雖中主不足以存,況胡亥哉。”其實,這不光是好諛,主要是多疑而托病,尉繚走了,蒙恬長期在北邊,太子扶蘇被他趕走,趙高這個丑類因犯罪當誅,而他卻救了下來,并委以重任,留在身邊。李斯是個不堅定分子,以保官保位為目的,對國家沒有責任心。結果,沙丘之謀成功,胡亥襲位,秦的宗室及有功大臣一個一個被殺,終于導致了秦王朝大滅亡。
第五,修筑陵墓。秦始皇究竟還是一個比較清醒的人。他雖然千方百計地尋找長生不老藥,但還是承認自己最后是要死去的。他不但“養生泰奢”,而且“奉終泰厚”。《議書·谷永傳》、《史記》記他初繼位即修建陵墓,七十萬人修了四十年。
三
盡管秦始皇想“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但是,“秦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專任獄史,獄史得親本,……上樂以刑殺為威,天下畏罪持祿,莫敢盡忠。”“秦王雖已不問,遂過而不變。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禍。”秦政權雖然滅亡了,但是秦始皇所形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為后世所繼承和發展,開創了一個新時代,“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國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久合,執捶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王。”
對秦始皇的一生的功過,評說不一。他經過十年的兼并戰爭,結束了戰國時代諸侯割據的混亂局面,建立起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他改革了國家的政治體制,統一了文字、法律、交通和度量衡。同時秦始皇也是一個少見的暴君,他焚書坑儒,大造阿房宮和驪山墓穴等。殘酷的刑法,繁重的服役和賦稅,給廣大百姓帶來極大的災難。
對于秦始皇的描述
1、“關于秦始皇的評價”問題之起源與沿襲
對秦始皇的評價,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問題。自秦亡直到今天,仍然是眾說紛紜。持“暴君”說者起源于漢初,陸賈、賈誼、晁錯、董仲舒等漢儒從立國的角度普均堅持此說。有人統計,《史記》中評論秦亡的文字多達八十余處, 其中談及秦始皇本人的就有六十余次,且多為批評之詞。劉勰《文心雕龍》表示,秦始皇“焚書”導致“法家少文”,秦始皇視文學為“用進廢退”的工具。《貞觀政要》反映,在唐太宗君臣眼里,秦始皇有勞民傷財、迷信神仙方士之逆行,視秦始皇與隋煬帝為同類型。宋代,蘇洵等文學家依然視秦始皇為暴君。
但歷史上對秦始皇的贊譽也不少。秦滅六國之初,大臣王綰等就稱頌秦始皇功過三皇五帝。唐代柳宗元《封建論》雖指出秦始皇苛政導致亡國,但卻大為肯定郡縣制之作用。明清學者李贄《史綱評要》稱秦始皇為“千古一帝”。章太炎《秦政記》說秦始皇“雖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他們都肯定了秦始皇的功績,承認秦始皇是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
建國以來,史學界對秦始皇的評價爭論很激烈。從不同的出發點,立足于不同的角度,對秦始皇的評價依然有很大的分歧。
2、秦始皇與焚書坑儒
如何認識“焚書坑儒”是評價秦始皇的一個關鍵。學界有三種看法。第一,焚書坑儒問題具有進步意義。翦伯贊《秦漢歷史上的幾個問題》(1979年)認為,秦始皇用粗暴手段對待思想文化問題,使先秦文獻受到大損失。但這不是秦始皇個人的沖動,而是執行新興地主階級的使命而已。林甘泉《論秦始皇》(1979年)也認為:秦始皇為鞏固政權,實行焚書坑儒,是有進步意義的。第二種看法,焚書坑儒是是文化專制。孫培青《論“焚書坑儒”》(l980年)認為,焚書坑儒從出發點到立腳點都是野蠻的、反動的,極惡劣地開了中固文化專制的先例。第三、焚書坑儒僅僅是統治著內部矛盾。金立人《評秦始皇》(1979年)認為:秦始皇所焚之書,所坑之儒,與當時秦民關系不大,只是統治者內部分封與集權之爭。痛罵固然不必,稱頌更沒依據
3、對秦始皇總體的評價
對秦始皇的總體評價有三種看法。第一,功大于過,秦始皇是一個杰出人物。翦伯贊《秦漢歷史上的幾個問題》(1979年)認為,秦始皇是封建統治階級中一個杰出人物。他充當了新興地主階級的開路先鋒,開創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主義的新歷史時代。他所制定的各種制度都是開創性的歷史活動。應該受到譴責的是大修宮殿和墳墓。第二,秦始皇是一個暴君,不值得肯定。劉澤華、王連升《論秦始皇的是非功過》(1979年)認為:秦的統一是經過長期封建兼并戰爭后形成的,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反而顯得更為殘暴。秦始皇統一后所實行的一系列措施,就單項而論似乎無可非議。但他統治下的秦王朝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恐怖世界,根本無法推行那些措施。第三種,秦始皇有功也有過,是有巨大貢獻的暴君。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一書(1964年)認為,秦始皇統一度量衡、貨幣、文字,修馳道、興水利等都有利于統一國家的形成,因之是那個偉大時代的代表人物。但“他又做了許多民不堪命的壞事”,“秦始皇是暴虐的皇帝,但又是對歷史有巨大貢獻的皇帝”。林劍鳴《秦漢史》一書(1991年)認為,秦始皇既是一個有巨大貢獻的政治家,也是一個暴君。張傳璽(1994年)在《關于秦始皇功過是非的對話》中也認為,秦始皇“有功也有過”。
4、“關于秦始皇的評價”之認識
對秦始皇的評價持續了兩千多年,在今天看來,依然難有定論。對秦始皇的評價,可以說毀譽參半。其中有兩個方面需要注意。
一是時代不同,立足點各異,評價也不同。如修筑長城被視為秦始皇的暴政之首,“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更是演化出了“哭倒長城罵倒秦”的歷史影響。雖然故事由春秋齊國大夫杞梁之妻路邊哭悼陣亡丈夫之事演變而成,但影響不能不考慮。此說屬于民意之放大。另外,王子今《毛澤東論析秦始皇》(2003年)分析認為,毛澤東對秦始皇的分析經過了“暴君”、“恢復名譽”、“一分為二地評論”三個階段。毛澤東的評價對當時史學界的討論有引導作用,如郭沫若在對秦始皇的評價方面就出現過幾次明顯變化。這種看法屬于特殊時期的非常之作。
二是將新的方法、角度用于評價歷史人物。對秦始皇等歷史人物的評價還需要考慮評價的方法和標準,但統一的方法和標準很難產生。因此,一些學者嘗試從新的角度認識秦始皇。如:徐為華《秦始皇二重性格的心理試探》(1990年)認為,秦始皇是具有偉人與暴君雙重性格的人。當然,郭沫若很早就對秦始皇進行過心理的分析。黃中業《重評秦始皇帝》(2001年)認為,評價秦始皇,應分為前后兩期。統一六國之前為一期,之后又為一期。秦始皇和二世的各有罪過,焚書坑儒與暴政之不同。宋紋縯《關于秦始皇評價中一些問題的再認識》(1995年)認為,對李贄“千古一帝”的評價、長城的“國防作用”、嚴酷的刑律是否稱得上“法治”、秦始皇在滅六國中的歷史作用等舊有問題的均提出新的認識。
宋代 秦始皇 評價
宋代文教興盛,商業發達,富有,但武備松懈。秦始皇,千古一帝,功業非凡。
關于宋代如何評價秦始皇和宋代如何評價秦始皇這個人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