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樂正軒轅令狐出自哪里 公孫樂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公孫樂正軒轅令狐出自哪里,以及公孫樂是什么意思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公孫樂正軒轅令狐出自哪里
公孫、樂正、軒轅、令狐都是出自《百家姓》,部分詞語解釋:
1、公孫
公孫姓:漢族復(fù)姓之一。據(jù)傳,源于5000多年前的華夏時代,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28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春秋時期埋喊圓,各國諸侯不論爵位大小,多喜歡稱公。按照周朝制度,國君一般由嫡長子繼位,即位前稱為太子,其他的兒子便稱為公子,公子的兒子則稱公孫。他們的后代便有不少人便以公孫為姓。
2、樂正姓
樂正,是古代在宮廷中負責(zé)管理音樂滲昌的官名,后代便以其祖先的官名為姓氏,遂稱樂正姓。樂正復(fù)姓人口總數(shù)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3、令狐姓
中華姓氏,源出于姬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432位。現(xiàn)主要分布在山西省臨猗縣、平陸縣、運城市、太原市以及貴州省桐梓縣等,姓氏人口排名第541位,人口4.2萬人。
擴展資料
復(fù)姓的來源較多,例如官名、封邑、職業(yè)等,有些則源于少數(shù)民族改姓。
1、由封邑而來
令狐氏,《百家姓》中記述為:周朝時有個名叫魏顆的人屢立戰(zhàn)功,受封于令狐邑,后人遂以“令狐”為姓;段干氏,老子裔孫李宗受封于段干,其后人遂以“段干”為姓。此外,還有梁丘、上官、羊舌等復(fù)姓,都屬這種情況。
2、因居地而來
東郭氏,周朝時齊國公族大夫有居住在國都臨淄東郭的,后人遂以“東郭”為姓;閭丘氏,齊國有位名嬰的大夫居住在閭丘,時稱閭丘嬰,后人遂以“閭丘”為姓。
楚懷王的小兒子名子蘭,被封為上官大夫。上官,地名 ,在今河南滑縣東南。子蘭的后裔世彎塌世代代定居在這里,便以上官作了姓氏。
夏侯諸葛,聞人東方,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都是出自《百家姓》嗎?
夏侯諸葛、聞人東方、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都是出自《百家姓》。
1、夏侯(Xià hóu)
夏侯,漢族復(fù)姓之一。運穗帶
公元前445年楚國滅杞,杞簡公的弟弟佗逃往魯國,魯?shù)抗驗樗窍挠淼暮蟠艹踝嫦扔址鉃楹罹簦谑欠Q他為夏侯氏,其后代子孫因以夏侯為氏,稱夏侯氏。夏侯姓姓氏人口排名第560位,人口2萬人。分布于山東曲阜、泗水、江蘇南京一帶。夏侯姓以后多省文簡化為夏姓、侯姓,故此已相當(dāng)少見。
2、諸葛
諸葛氏是中國的一個復(fù)姓,大部分諸葛姓由葛姓衍化而來。諸葛姓的杰出代表人物有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吳國大將軍諸葛瑾等。諸葛氏的起源單一。早在商朝,伯益的后裔葛伯,被封為諸侯,滅亡后,后世有一支遷居諸城(今山東省諸城),后遷至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當(dāng)?shù)匾延懈鹦眨屎髞淼母鹦杖 爸T葛”二字為他們的姓氏。
3、聞人
聞人是源自于中國的一個復(fù)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少正氏,屬于以世稱名號為氏。魯國的孔子和少正卯兩個人都在開班講學(xué),旁蘆聽少正卯講學(xué)的人越來越多,其中包括孔子的學(xué)生也來了一部分,孔門出現(xiàn)了“三盈三虛”,孔子稱少正卯是“小人之桀雄”。少正卯在講學(xué)中很快成為了當(dāng)時文人學(xué)士公認的“聞人”(名人)。后來,孔子當(dāng)上了魯國的司寇,代行宰相職務(wù),傳說他捕殺了少正卯,并把他的尸族橋體示眾三天。
4、東方
東方,漢族的傳統(tǒng)復(fù)姓之一。以地為氏。伏羲氏“出于震,位主東方”,子孫遂以東方為氏,但已無從查考。西漢文學(xué)家東方朔后代以東方為姓,奉其為始祖。到了唐朝,東方姓已經(jīng)成為平原郡的大姓望族之一。歷史上的東方姓名人還有東方虬、東方顯等。
5、公孫
公孫姓:漢族復(fù)姓之一。據(jù)傳,源于5000多年前的華夏時代,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28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春秋時期,各國諸侯不論爵位大小,多喜歡稱公。按照周朝制度,國君一般由嫡長子繼位,即位前稱為太子,其他的兒子便稱為公子,公子的兒子則稱公孫。他們的后代便有不少人便以公孫為姓。
6、仲孫
仲孫姓,出自姬姓,仲孫氏復(fù)姓或是一個古老的漢族姓氏。仲孫氏復(fù)姓或是一個古老的漢族姓氏,但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三十位門閥,望族居高陽郡(今山東臨淄)。仲孫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公孫樂正軒轅令狐出自哪里?
1、公孫,一是出自兩周時期各諸侯國王族的后裔,屬于以貴胄身份稱謂為氏。二是出自姬姓,黃帝姬軒轅的后裔有公孫氏。
2、樂正,源于官位,出自兩周王朝歷代樂正之后,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在諸多樂正的后代子孫中,多有以祖先的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樂正氏,后有省文簡改為單姓樂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由于春秋以后各諸侯國多有樂正之官,因此樂正氏姓源繁復(fù),不可一論。
3、軒轅,為了讓人們永遠記住皇帝發(fā)明車的功勞,倉頡和各位大臣商議;命車為“軒轅”。因黃帝當(dāng)時還沒有一個正式名字,就以“軒轅”命名,作為黃帝正式名字。這就是“軒轅”的來歷。
4、令狐
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君主給周文王后裔的封地,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上古時,周文王有個兒子叫畢公高,畢公高有個孫子叫畢萬,因功受封魏邑(今山西垣曲、榮河、河南濟源一帶),成為后世龐大的魏氏家族之鼻祖。
擴展資料
唐朝時期胡氏族人,屬于附望冒姓為氏。唐朝時期,有姓源繁復(fù)的胡氏族人,后仰慕當(dāng)朝趙國公令狐綯,而改稱令狐氏。由于令狐氏在全國也沒有多少人,凡是有姓令狐的人來投奔令狐綯,他都像對待自家人一樣,盡心盡力地照顧,幫助解決困難,那時有人還為自己不姓令狐還感到遺憾。
于是就有人冒姓令狐氏,前去攀高。著名詩人溫庭筠知道了這件事后,就寫詩譏諷這種人:“自從元老登庸后,天下諸胡悉帶令”,生動地反映了當(dāng)時胡氏改令狐氏的現(xiàn)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令狐姓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黃帝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公孫姓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樂正姓
END,本文到此結(jié)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guān)注本站哦!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