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死后多少年亡,宋真宗 死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宋真宗死后多少年亡,以及宋真宗 死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宋真宗趙恒簡介 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的一生
宋真宗簡介:宋真宗趙恒,膺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真宗,名趙恒(公元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原名趙德昌趙恒簡介,后又改名元休、元侃。宋太宗第3子。太宗病死后繼位。在位25年,病死,終年55歲,葬于永定陵(今河南省鞏縣東南蔡家莊)。
趙恒,先后受封為韓王、襄王、壽王。太宗晚年迷信相術,曾召一僧人入宮給子侄諸王看相。僧人看了幾個子侄,只有趙恒還在睡覺,沒有出來。僧人卻奏告說:“我遍觀諸王,命都不及壽王。”太宗說:“你還沒有見過他,怎么知道他的命最好?”僧人說:“我剛才見站在壽王門前的3個仆人,他們都具有日后成為將相的器度。仆人尚且如此,他們的主人自然更高貴了。”于是,太宗就立趙恒為太子。太宗于公元997年3月病死,他于同月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咸平”。趙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人為宰相,也能注意節儉,政治較為安定。
公元1004年秋,遼國蕭太后。圣宗親自率領20萬大軍南下,直逼黃河岸邊的澶州(今河南省濮陽縣)城下,威脅宋的都城。警報一夜五次傳到東京,趙恒問計于群臣。副宰相王欽若、陳堯叟主張逃跑,任職才一月的宰相寇準則厲聲反對說:“出這種主意的人應當斬首!”他說,如果放棄汴京南逃,勢必動搖人心,敵人會乘虛而入,國家就難以保全了;如果皇上親自出征,士氣定必大振,就一定能打退敵兵。趙恒同意御駕親征,由寇準隨同指揮。
到了韋城(今河南省滑縣東南),趙恒聽說遼兵勢大,又想退兵。寇準嚴肅地說:“如今敵軍逼近,情況危急,我們只能前進一尺,不能后退一寸。河北我軍正日夜盼望陛下駕到,進軍將使我河北諸軍的士氣百倍,后退則將使軍心渙散、百姓失望,敵人乘機進攻,陛下恐怕連金陵也保不住了。”趙恒才勉強同意繼續進軍,渡河進入澶州城。遠近各路宋軍見到皇上的黃龍大旗,都歡呼跳躍,高呼“萬歲”,士氣大振。寇準指揮宋軍出擊,個個奮勇沖殺,消滅了遼軍數千,射死了遼軍主將蕭達蘭。蕭太后見遼軍陷入被動,要求議和。經過寇準的堅持和使者曹利用到遼營一再討價還價,于12月正式議定由宋朝送給遼以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換得遼軍撤走。這就是歷史上的“澶淵之盟”。 這是宋朝向番方納歲幣換取和平的開始。
趙恒后又聽信王欽若的讒言,怨恨寇準迫使他親征,冒—了風險,撤掉了寇準的相位,信用王欽若、丁謂等奸人為相,偽造“天書”,封禪泰山,祀汾陽,提倡佛、道、儒教,大搞迷信活動,廣建宮觀,勞民傷財,政治腐敗,社會矛盾趨于尖銳。
公元1021年,趙恒起病。第二年2月,病重趙恒簡介,戊午日,命太子繼位,不久死于汴京宮中的延慶殿。趙恒死后的廟號為真宗。
真宗在位25年,宋真宗統治時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統治日益堅固,國家管理日益完善,社會經濟繁榮,北宋比較強盛。
宋真宗也是詩人,他比較著名的詩有《勵學篇》《勸學詩》等。
宋真宗是怎樣的一個人
宋真宗 趙恒(968-1022)
宋太宗第三子。以王欽若、丁謂為相,二人常以天書符瑞之說,熒惑朝野,帝亦淫于封禪之事,朝政因而不舉,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人所建之遼國入侵,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勸帝親征,雙方會戰距首都汴京三百里外之澶淵,宋戰勝遼國,但因真宗懼于遼的聲勢,不顧寇準的反對,以每年進貢遼大量金銀為"歲幣"于澶淵定盟和解。歷史上稱為澶淵之盟。在位二十五年崩。為守成之主,使北宋進入經濟繁榮期。
真宗趙恒咸平元年——乾興元年
真宗名恒,曾名德昌、元休、元侃。生于開寶元年(968)十二月二日,太宗第三子。淳化五年(995)被立為太子。至道二年真宗像(997)太宗去世,真宗登皇帝位。乾興元年(1022)二月二十日去世,享年55歲,在位26年,葬于永定陵。
真宗不是太宗的長子,母親也不是皇后,原本沒有資格繼承皇位。當大哥趙元佐發瘋、二哥趙元僖暴死之后,輪到了他繼位。真宗即位之初,勤于政事,分全國為15路,各路轉運使輪流進京述職,蠲免五代以來的欠稅。但是與久經沙場的太祖、太宗不同,從小生活在深宮中的趙恒性格較為懦弱,缺乏開拓創新的決心和勇氣,在他看來,堅持太宗晚年推崇的黃老無為思想,繼續守成的局面是最好的選擇。宋遼簽訂澶淵之盟后,真宗在政治上沒有什么作為,反而致力于封祀之事,粉飾太平,廣建宮觀,勞民傷財,使得宋王朝的“內憂外患”日趨嚴重。
澶淵之盟:和平降臨背后的故事
建于真宗時期的定州敵塔自雍熙北伐慘敗后,對遼朝就一直心存畏懼,逐漸由主動進攻轉為被動防御。相反,遼朝對宋朝卻是步步緊逼,不斷南下侵擾宋朝。自咸平二年(999)開始,遼朝陸續派兵在邊境挑釁,掠奪財物,屠殺百姓,給邊境地區的居民帶來了巨大災難。雖然宋軍在楊延朗(又名楊延昭,也就是人們熟知的楊六郎)、楊嗣等將領率領下,積極抵抗入侵,但遼朝騎兵進退速度極快,戰術靈活,給宋朝邊防帶來的壓力愈益增大。
真宗朝名相寇準,對宋遼關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寇準是華州下邽人,在很多文學作品中常被戲稱為“寇老西兒”。寇準19歲就考中進士,仕途比較順利,其人生性豪爽,不拘小節,是個很有個性的人。太宗時,有一次在大殿奏事,寇準的話很不合乎太宗的心意,太宗憤而離去,寇準居然不顧君臣之禮,扯著太宗的衣服不讓他離開,太宗被他搞得極為尷尬。或許正是因為寇準的直率,使太宗比較信任他.
在立太子等敏感問題上也征求他的意見。寇準支持太宗立時為襄王的元侃為太子,又打消太宗立太子后的疑慮,所以說起來真宗能順利登上皇位也有寇準的一份功勞。這樣,真宗也很信任寇準,后任命他為宰相。
宋真宗趙恒死的時候是多少歲?他死后把皇位傳給了誰?
趙恒去世之時享年五十五歲,他的繼任者為宋仁宗。趙恒在宋太宗一眾子嗣當中排行第三,比他年長的兩位皇子分別是趙元佐和趙元僖。身為第三子的趙恒之所以能夠繼承皇位,是因為身為皇長子的趙元佐因發瘋被廢,身為二皇子的趙元僖則于992年英年早逝。后來在995年的時候宋太宗因意識到自己的身體日漸虛弱而決定立儲,于是在剩余皇子中最為年長的趙恒便成為了皇太子。
趙恒原名趙德昌,出生之后因聰慧而頗得宋太祖喜愛,還因此被養在宮中。隨著年紀的增長,趙恒曾先后更名為趙元休,趙元侃。等到了994年,趙恒受封成為壽王,同時還擔任開封府尹一職。擔任這一職位期間,趙恒因對獄訟十分留心且裁決輕重得當,故而多次受到宋太宗的褒獎。待被立為太子之后,趙恒這一名字正式開始使用。身份的轉變并沒有讓趙恒變得驕縱,他在面對輔佐他的太子賓客時始終以禮相待,對待東宮僚屬也一直十分禮遇。
997年宋太宗因病逝世,當時明德皇后伙同太監王繼恩等人試圖趁機謀奪皇位,但是并未得逞。而趙恒之所以能夠有驚無險地度過這個危機則是主要仰賴宰相呂端的幫助。登基之后,宋真宗一直兢兢業業地處理政務。在對內事務上,宋真宗削減賦稅,提倡節儉,大力發展農業、手工業等。宋真宗統治之下的宋朝不僅發展速度快,經濟也十分地繁榮,為此這一時期被稱為“咸平之治”。在對外事務上,宋真宗曾御駕親征,因此士氣大增的宋軍成功戰勝遼軍。得益于此次勝戰,遼宋雙方簽訂《澶淵之盟》,而這一盟約的締結則為宋朝帶來了長達百年的和平。
進入在位后期之后,宋真宗患上頭風癥。再加之,他還開始寵信王欽若、丁謂等奸臣,縱容皇后劉娥插手朝政。除此之外,他還日漸沉迷于封禪之事,還因此下令修建了諸多宮觀。基于這樣的行事作風,宋朝朝局在宋真宗在位晚期開始有所崩壞,社會矛盾也開始日漸加深。1022年享年五十五歲的宋真宗與世長辭,而他在1018年時便已下詔將趙禎立為皇太子。趙禎即位之后,由于早前宋真宗放任劉娥干預朝政的行為,仁宗在位初期的朝政大權皆掌控在劉娥手中。
宋朝一共多少年
宋朝從960年至1279年,共經歷319年。
960年,后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
1125年金國大舉南侵,導致靖康之恥,靖康二年即1127年,北宋滅亡。
1127年康王趙構于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
1235年爆發宋元戰爭,1276年元朝攻占臨安,崖山海戰后,南宋滅亡。
宋朝立國三百余年,二度傾覆,皆緣外患,是唯獨沒有亡于內亂的王朝。
擴展資料:
在元軍猛攻下,雷州失守。小朝廷遷往崖山。元軍在漢人將領張弘范領軍緊追在后,對崖山發動總攻,宋軍全線潰敗。趙昺隨陸秀夫及趙宋皇族八百余人集體跳海自盡。
張世杰率領水軍余部突圍而出來到海陵山腳下,聽說陸秀夫背負帝昺共同殉國的噩耗。張世杰悲痛不已,墮身入海,愛國軍民紛紛投海自盡。至此(1279年),宋朝至此宣告徹底滅亡。張弘范特于此立“張弘范滅宋于此”碑。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宋朝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