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元衡是什么朝代的,武元衡是什么朝代的
很多朋友對于武元衡是什么朝代的和武元衡是什么朝代的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楊柳陰陰細雨晴,作者是哪個朝代
春 興
武元衡
楊柳陰陰細雨晴, 殘花落盡見流鶯。
春風一夜吹鄉夢, 又逐春風到洛城。
注釋
⑴流鶯:即鶯。
⑵夢:一作“又”。洛城:洛陽,詩人家鄉緱氏在洛陽附近。
譯文:
在一個細雨初晴的春日,楊柳的顏色已經由初春的鵝黃嫩綠變得蒼翠濃郁,經過細雨的洗浴后,柳色變得更加深暗,枝頭的殘花也在雨中全都落盡,露出了在枝頭啼鳴的流鶯。昨天晚上一夜春風吹起了我的思鄉之夢,在夢中我再一次追逐著春風飛回了我的家鄉。
武元衡(公元758年―公元815年),唐代詩人、政治家,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武則天曾侄孫。建中四年,登進士第,累辟使府,至監察御史,后改華原縣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員外郎。歲內,三遷至右司郎中,尋擢御史中丞。順宗立,罷為右庶子。憲宗即位,復前官,進戶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尋出為劍南節度使。元和八年,征還秉政,早朝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遣刺客刺死。贈司徒,謚忠愍。《臨淮集》十卷,今編詩二卷。
參考資料:
我國最鼎盛的唐朝時期,都有哪些出名的名相?
一,“元和中興”第一功臣:裴度
裴度祖上基因不錯,出了很多宰相,他本人先后三次拜相,分別在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任職。晚唐宦官當道,人臣趨奉,元稹等輩奔走門下以求聞達,唯裴度敢于打擊這些惡勢力。在朋黨相爭時,他不拉幫結派,為將相二十多年,薦引過李德裕、韓愈等名士,重用過李光顏、李愬等名將,還保護過劉禹錫等詩人。正因為抑權宦,無朋黨,因此屢遭排擠,但他威望德業,一直為世所重,一身系天下安危數十年,時人論將相,皆“推度為首”,就連“四夷君長”,“見唐使,輒問度老少用舍”。
中唐某一天,長安城發生了一件史無前例的驚人大案。宰相武元衡在朱雀大街被刺客亂刀分尸,另一名宰相裴度也險遭不測。當裴度沿著通化街西行時,突遭一名刺客暗襲。刺客用劍刺了裴度三次:第一劍削斷了其靴帶,第二劍劃破了其上衣,第三劍朝著他的頭刺來,幸虧他頭戴厚氈帽,沒被擊中要害。裴度雖沒那么多衛士,但有一個義仆也就足夠了。王義護主心切,見刺客揮劍追殺不已,就從背后抱住刺客,大聲呼救。刺客回身,砍斷了王義的手臂,返身又追殺裴度。剛好這時裴度跌進溝中,刺客以為得手,裴度這才僥幸撿的一命。
二,布衣宰相:馬周
馬周是名相,更是賢相,即便如此,一度也曾淪為流氓,在山東老家混不下去,只得往西跑,于是,憤青變成了奮青。他投宿于長安一家旅店,要來一斗八升酒,狠狠炒作了回自己。對于這一鬧劇,后人不斷吹噓,馮夢龍在《喻世明言》中,馬周甚至要了五斗酒,三斗用來洗胃,二斗用來洗腳。岑文本還畫過一幅《馬周濯足圖》,寫過“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的唐代詩人張志和還在畫上題了一首詩:“世人尚口,吾獨尊足。口易興波,足能涉陸。處下不傾,千里可逐。勞重賞薄,無言忍辱。酬之以酒,慰爾仆仆。今爾忘憂,勝吾厭腹。”
馬周和常何到底如何結識?后人已經很難考證,也不是那么重要了。不過,《貞觀長歌》里說是安樂公主引薦,純粹是瞎扯。據說,唐太宗一下午請了四次馬周,這禮遇比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牛逼多了(事實證明,他比諸葛亮的貢獻更大)。當然,馬周也算是知恩圖報,從監察御史開始,前后不過十五年,竟然干到了宰相這一重位。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從第一次見到唐太宗,馬周就再沒有任過地方官,也沒有受過絲毫處分。
三,東方的福爾摩斯:狄仁杰
狄仁杰這個名字,即使擱在西方人那里,也是婦孺皆知,他被稱為“東方的福爾摩斯”。就像很多老外通過李小龍知道了中國功夫一樣,很多人通過狄仁杰知道了中國式判案。在中國人眼中,他比黑臉的包公更具人情味,比法理學之父宋慈更神乎其技。從唐高宗到武則天,兩朝宰相共有百余,但要說那位最受歡迎,肯定是狄仁杰。武則天嗜殺成性,宰相殺了一籮筐,對狄仁杰卻另眼相看。她不僅稱狄仁杰為“國老”,而且言聽計從,視為股肱之臣。就連宋朝皇帝趙匡胤也說過,武則天后來還能被唐代供祭,應是歸功于沒有殺狄仁杰。為什么這么說,答案來自《新唐書》,武則天將大唐政權給滅了,而狄仁杰通過提拔張柬之等人,最終恢復了李唐神器。
說起狄仁杰這個人,還真得很傳奇,不僅是一個護國良相,而且是一個刑獄專家。從興修水利到統兵征戰,從為民請命到替主分憂,幾乎無所無能。在平民百姓看來,他不但智慧過人、明察秋毫,而且秉公辦案、直言敢諫。前幾年有一部電視劇專門講狄仁杰如何突破一些奇案,說他多么神奇。
其實,歷史上真正的狄仁杰更神奇。他在大理市做得相當好,第一年就處理前任積案無數,牽涉人命17000多,明察秋毫,循律準確,無一冤獄,被長安人比作戴胄,這是一個難得的殊榮。
四,才子宰相:岑文本
在《貞觀長歌》里,岑文本就像一位神話式人物,不過不是編劇想象。在正史中,無論是《新唐書》還是《資治通鑒》,岑文本確實是為官公正、辦事干練的能臣。在唐太宗治理國家的團隊中,岑文本是憑借過人文采得到重用的。岑文本14歲那年,因為父親被人誣陷,他到衙門伸冤辯屈,口若懸河,雄辯滔滔,父親沉冤昭雪。右仆射封德彝把他引薦到朝廷后,他根據唐太宗的活動,接連寫了《藉田》、《三元頌》兩篇文章,寫得很漂亮,得到了大將軍李靖賞識,很快推薦到李世民那里,提升為中書舍人,專門負責詔誥和軍國文書的書寫。
事實上,岑文本不僅是個寫文高手,同樣是個治世能臣。他重視軍隊建設,居安思危。在皇位繼承人選上,高瞻遠矚,上書封晉王李治為太子。當上中書令后,他憂患意識長存,生怕自己不能勝任,有所閃失,損害朝廷的百姓的利益。在家庭教育方面,他更是居功至偉,兒子岑長倩、堂侄岑羲也先后為相,“一門三相”傳為美談。特別是四世玄孫岑參,是盛唐著名邊塞詩人,中國人都知道他那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五,“救時宰相”:姚崇
姚崇是被李隆基在馬鞍上欽點的宰相,是“開元盛世”第一號功臣,也是唐朝唯一一位在影響力上不在房玄齡之下的宰相。二人很相似,比如擅于國家大政、勘定典章制度、撥亂反正是國家迅速恢復穩定等等。《新唐書》對姚崇的政績有如下總結:“崇尤長吏道,處決無淹思。三為宰相,常兼兵部,故屯戊斥候、士馬儲械,無不諳記.崇常先有司罷冗職,修制度,擇百官各當其材,請無廣釋道,無數移吏。繇是天子責成于下,而權歸于上矣。”最后一句是很重要,它表明了中央集權再度加強,這正是李隆基當時治國的初衷。
當然,姚崇是一個政治強人。盡管在后人看來,他的形象遠沒有房玄齡那么完美,因為他得罪了不少同僚,更多是一位救時宰相。房玄齡謙虛謹慎,一生“不以己長望人”。姚崇卻有些自負,最受后人詬病的是他對同僚采取的手段。姚崇和張說不和,這事人所共知。太平公主集團被粉碎后,張說先于姚崇入相,但是姚崇卻輕易扳倒了這個夙敵。他曾經引薦過魏知古,但很快就看不起魏了;劉幽求是當時首相,姚崇“素忌之”,向皇帝報告說劉幽求“郁怏散職,有怨言”,劉幽求被貶為睦州刺史;吏部尚書鐘紹京“不為姚崇所喜”,姚崇便借劉幽求一案,乘機貶鐘紹京為果州刺史。大概是因為姚崇權力太大,李隆基也有些不放心。在開元第四年姚崇辭職時,李隆基沒有挽留,讓他舉薦一人自代,姚崇舉薦了宋璟,飄然而去。
六,史上第一諫官:魏征
魏征這一輩子,就是專門挑別人刺的。先是出家當過道士,后來跟著李密聚眾造反,伴隨著瓦崗內訌,大魏政權被王世充推翻,他和李密等四人入關投降了李淵,被李建成引為東宮幕僚。當看到太子與秦王沖突加劇后,魏征多次勸李建成要先發制人。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膽識才能,非但沒有怪罪于他,而且還把他任為諫官之職,并經常引入內廷,詢問政事得失。
魏征一生進諫200多次,以直言敢諫著稱,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他告誡唐太宗“兼聽則明,偏聽則暗”,要以歷史教訓為鑒,勵精圖治,任賢納諫,本著“仁義”行事,無一不受到采納。長孫皇后想給皇帝納一位嬪妃,據說這位女子已經許配陸家,眾人皆不敢言,只有魏征冒死進諫皇帝收回了詔令。魏征經常犯顏直諫,即便是太宗大怒之際,他也敢面折廷爭,從不退讓,太宗皇帝有時對他也會有敬畏之心。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鷂鷹,很是得意。但當他看見魏征遠遠地向他走來時,便趕緊把鳥藏在懷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鷂子悶死在懷中。到了貞觀后期,唐太宗逐漸怠惰,懶于政事,追求奢靡,魏征便奏上著名的《十漸不克終疏》,在當時和后世都有重要影響。等到魏征離世,太宗在痛哭之余,對群臣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
七,“貞觀之治”締造者:房玄齡
不管是“秦府十八學士”,還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房玄齡都是榜上有名。在唐朝開國元勛中,他和杜如晦、侯君集、長孫無忌、尉遲敬德并功第一。在貞觀年間,他輔佐唐太宗,執掌政務長達二十余年,是“貞觀之治”直接締造者。參與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訂,又曾與魏征同修唐禮;調整政府機構,省并中央官員;善于用人,不求備取人,也不問貴賤,隨材授任;恪守職責,不自居功。后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的典范,合稱“房謀杜斷”。
唐太宗是一位開國君王,為房玄齡竟然三次賦詩,可見對房玄齡多么倚重。可就是這樣一個聰明人,拿自家老婆束手無策,據說是貞觀年間一樁趣事。唐太宗要賜美女給他,房玄齡再三推辭而不接受。長孫皇后召見房玄齡夫人,曉之以情,但這娘們并不買賬。太宗皇帝指著一杯毒酒讓她喝下去,誰知道她一飲而盡,事后才知道是一杯醋,“吃醋”就是這么來的。不過從歷朝歷代評價看,房玄齡絕對是史上第一賢相,在唐朝更不用多說,不是第一沒有人敢稱第一了。皮日休是晚唐詩人,早年志在立功名、佐王治,追蹤房玄齡、杜如晦的事業,他曾經寫過一首詩:“吾愛房與杜,貧賤共聯步。脫身拋亂世,策杖歸真主。縱橫握中算,左右天下務。骯臟無敵才,磊落不世遇。美矣名公卿,魁然真宰輔。”
八,被刺殺的大唐宰相:武元衡
在唐朝后期,藩鎮割據坐大,唐憲宗李純是唯一一位敢拿藩鎮開刀的皇帝。憲宗為什么這么強硬,就是因為他背后站著武元衡。武元衡是武則天曾侄孫,號稱“大唐第一美男子”,是憲宗皇帝股肱之臣。剛擔任宰相八個多月,李锜勢力就被他一鍋端,江南經濟得到了恢復。淮西是武元衡燒得第二把火,這使得淮西節度使吳元濟很惱火,這廝聯合李師道、王承宗等人,公開與朝廷叫板。這還不算,又一個卑鄙計劃也將實施——派人潛入長安,刺殺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他很清楚:如果這兩個人死了,其他朝臣就不會再言用兵之事了。
武元衡結局很悲壯,主張削藩惹怒了藩王,代價就是橫尸街頭。在元和十年六月三日,天剛蒙蒙亮,武元衡就趕著上朝,一隊人馬簇擁著出了靖安坊。突然黑暗中一聲“滅燭”,緊接著侍衛血肉橫飛。武元衡還在驚愕間,“嗖”得從樹上跳下一人,用一根狼牙棒擊中他的大腿,一時痛苦難忍。同時又有幾個人越樹提劍而下,個個都武功高強,一人抓住武元衡的馬韁,牽行十余步,舉燭看清是武元衡之后,才當胸一刀將他刺死,又將頭顱剁了去。可憐武元衡那匹坐騎,再也不能背負著主人,一直溜達到大明宮建福門。
九,理財大師:劉晏
說到唐朝宰相,劉晏名氣遠不如姚崇、房玄齡等人。不過翻開《三字經》,你就可以找到他:“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彼雖幼,身已仕。”7歲被地方選拔為“神童”。8歲被唐玄宗破格提拔,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年輕官員。10歲那一年,唐玄宗召集百官在勤政樓看王大娘表演雜耍,劉晏脫口成詩:“樓前百戲競爭新,唯有長桿妙入神。誰謂綺羅翻有力,猶自嫌輕更著人。”這首詩在唐朝很有名,被收藏在各種唐詩選本甚至是珍藏本,典故“樓前百戲”也就這么流傳下來。
更重要的是,劉晏還是一個理財能手。安史之亂后,劉晏在漕運、鹽政、常平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經濟改革。在接掌經濟大權后,陸續免除了農村一切不合理賦稅。對于城市工商業,也實行減稅政策。至于做好糧食儲備調劑工作,平衡物價,防止谷貴傷民和谷賤傷農,更是他著名的功績。就像亞當?斯密一樣,劉晏非常重視“看不見的手”。在鹽務活動中,他放棄了官產官銷,而是更多發揮私人和市場的作用。在漕運事業中,他不贊成強制性無償勞役,把雇用制引入到國家經濟事務當中,建立勞務市場,這在當時堪稱慧眼獨具。史學家將他和春秋的管仲、戰國的商鞅、西漢的桑弘羊、宋朝的王安石、明朝的張居正合稱為“中國古代六大經濟改革家”。
十,大唐第一傳奇宰相:李泌
唐朝名相都有很多,一般宰相那就更多了,但要說那位最傳奇,毫無疑問是李泌。說他很具傳奇色彩,主要表現在以下:一是他和神仙走得最近,自幼研習佛道,對易經、老子很有研究,學習神仙不死之術,經常不避諱大談神異之事。二是他精通黃老之術,但是懂得儒家出世之道。三是他當宰相也就兩年時間,一直到德宗時候,但是他行使宰相權力在肅宗時期就開始了。四是他歷經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四次被排擠出朝廷,又四次回到朝廷,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受重用,最后還是得到善終,這在歷史上是不多見的。著名啟蒙讀物《三字經》把李泌當成一個典范來啟發人們早學:“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
李泌一生為官,從不虛妄浮華,先后做了很多實事。肅宗時期,他是首席謀臣,史稱“兩京復,泌謀居多,其功乃大于魯連、范蠡云”;代宗即位后,他成了天子之師,力諫張延賞改革吏治弊端,避免了人事局面進一步惡化;到了德宗朝,他第一次成為真宰相,德宗以安西、北庭二都督府賄賂于吐蕃,以期吐蕃出兵協助鎮壓朱泚,幸得李泌極力反對作罷。
中國古代十大美男是哪些?
中國歷史上十大美男:潘安 衛玠 蘭陵王 子都 嵇康 呂布 韓子高 宋文公
宋玉 鄒忌
中國歷代美男籍貫全單
桓玄:安徽懷遠人。桓玄是東晉權臣桓溫之子,他是中國歷史上野心最大的一位美男,他妄圖奪取東晉江山,后為東晉大將劉裕所敗。懷遠縣現在隸屬蚌埠市。
丁期:江蘇南京人。丁期是桓玄的絕色男寵,桓玄兵敗時他用身體替桓玄擋刀劍,慷慨赴死,史書記載:“期婉孌有容采,桓玄寵嬖之。玄臨命之日,斯乃以身捍刃。”
慕容沖:河北臨漳人。慕容沖是西燕皇帝,他是十六國時期前燕景帝慕容儁之子,前燕滅亡后他被前秦皇帝苻堅所俘,由于慕容沖相貌俊美,苻堅遂納其為男寵,史書記載:“秦主苻堅之滅燕,沖姊為清河公主,年十四,有殊色,堅納之,寵后庭。沖年十二,亦有龍陽之姿,堅又幸之。”苻堅在淝水之戰中為東晉所敗,慕容沖乘機起兵成為西燕的皇帝,后在段隨篡奪西燕之亂中為亂兵所殺。臨漳縣現在隸屬邯鄲市。
謝靈運:浙江上虞人。謝靈運是南朝著名的美男詩人,祖籍河南太康,后被宋文帝劉義隆以叛逆罪名殺害。謝靈運臨死前親手剪下胡須贈給一名僧人,到了唐中宗時期他的胡須落到了安樂公主手上,被安樂公主視為珍寶收藏。上虞市現在隸屬紹興市。
褚淵:河南禹州人。褚淵是南朝宋齊間的大臣,他年輕時非常英俊,當時劉宋的山陰公主劉楚玉擁有三十個面首,但她仍不滿足,山陰公主又將目標鎖定了褚淵。褚淵奉宋帝劉子業之命進了山陰公主府中,但他碰都不碰公主一下,還以自殺來威脅,山陰公主沒有辦法,只好放他走。禹州市現在隸屬許昌市。
鄭儼:河南滎陽人。鄭儼是北魏太后胡充華的絕色男寵,他與舍人徐紇勾結把持朝政,爾朱榮起兵推翻胡充華的統治,鄭儼在兵亂中被殺。滎陽市現在隸屬鄭州市。
楊華:甘肅隴南人。楊華是北魏猛將楊大眼之子,他英俊魁梧,太后胡充華非常喜歡他,為了擺脫胡充華的糾纏,他投奔了南方的梁朝。
蕭韶:湖南長沙人。蕭韶是梁朝長沙王蕭懿之孫,祖籍江蘇常州,詩人庾信非常喜歡他,史書記載:“韶昔為幼童,庾開府信愛之,有斷袖之歡,衣食所資,皆信所給。”
暨季江:浙江杭州人。暨季江是梁朝湘東王蕭繹的幕僚,他也是王妃徐昭佩的地下情人,他曾評價徐昭佩是“徐娘雖老,猶尚多情”。
高長恭(蘭陵王):內蒙古固陽人。高長恭是北齊文宣帝高洋的弟弟,祖籍河北景縣,他驍勇善戰,由于他面相太過柔美不足以威嚇敵人,所以每次打仗他都不得不戴上猙獰的面具,高長恭后來在北齊內亂中被殺。固陽縣現在隸屬包頭市。
和士開:河北臨漳人。和士開是北齊武成帝高湛的幕僚,祖上是西域人,他風流俊美,由于高湛漸漸厭倦了胡皇后,便把和士開介紹給胡皇后作情人。高湛死后和士開把持朝政,齊后主高緯遂聯合瑯琊王高儼將其捕殺。臨漳縣現在隸屬邯鄲市。
韓子高:浙江紹興人。韓子高是陳文帝陳蒨的絕色男寵,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男皇后,但史學界還沒有定論,明代雜劇《男皇后》就是講述韓子高的故事,在江蘇的陳文帝陵前立有兩尊雄麒麟,而其它南朝帝陵均為一雄一雌,可見韓子高在陳文帝心中的地位。
獨孤信:內蒙古武川人。獨孤信是西魏的猛將,祖籍山西大同,他相貌英武,在軍中人稱“獨孤郎”。某日獨孤信到郊外打獵,策馬回城時一陣大風吹過,他的帽子偏到了一邊,第二天他發現全城的人都效仿他側戴帽子。獨孤信有三位女兒都成為了皇后,長女為北周明敬皇后,四女為唐元貞太后,七女為隋文帝文獻皇后獨孤伽羅,隋煬帝楊廣和唐高祖李淵全是獨孤信的外孫。武川縣現在隸屬呼和浩特市。
隋唐時期:
李靖:陜西三原人。李靖是唐朝名將,他儀表魁偉,《舊唐書》記載了李靖與紅拂女張初塵的愛情故事,后世把李靖、紅拂女、虬髯客并稱為“風塵三俠”。三原縣現在隸屬咸陽市。
薛懷義(馮小寶):陜西戶縣人。薛懷義原名馮小寶,他是武周女皇武則天的第一個男寵,為了能讓馮小寶合乎情理地往來后宮,武則天先把他變為僧人,讓他出任洛陽白馬寺的住持,之后賜名薛懷義。薛懷義得勢后日益驕橫,武則天終于無法忍受,派人將其暗殺。戶縣現在隸屬西安市。
張易之、張昌宗:兩人均為河北安國人。張易之、張昌宗是女皇武則天的絕色男寵,尤其是張昌宗人稱“面如蓮花”,二張兄弟得勢后奢侈貪婪、敗壞朝政,宰相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迎唐中宗復位,二張兄弟被亂兵所殺。安國市現在隸屬保定市。
駱賓王:浙江義烏人。駱賓王是“初唐四杰”之一,他相貌英俊、才華橫溢,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駱賓王為徐敬業撰寫討武檄文,連武則天看完檄文都對駱賓王的才華大為驚嘆,徐敬業兵敗后駱賓王不知所終。義烏市現在隸屬金華市。
郭曖:陜西華縣人。郭曖是唐朝名將郭子儀之子,他風流俊美,娶了唐代宗的女兒升平公主為妻,郭曖就是典故“醉打金枝”的男主角。華縣現在隸屬渭南市。
武元衡:河南偃師人。武元衡是唐朝著名的美男詩人,《新唐書》說他“雅性莊重,然淡于接物”,由于他力主削藩,最終被藩鎮主帥李師道派刺客暗殺。偃師市現在隸屬洛陽市。
溫庭筠:山西祁縣人。溫庭筠是唐朝著名詩人,他風流俊美,所作詩詞多寫女子閨情、風格濃艷。溫庭筠也是唐朝豪放女詩人魚玄機的老師兼初戀情人。祁縣現在隸屬晉中市。
五代宋元明清時期:
歸守明:福建福州人。歸守明是五代十國時期閩國著名的美男子,他既是閩國國君王延鈞的男寵,又是皇后陳金鳳的情人,由于他獨霸閩國后宮,閩國有人作詩云“誰謂九龍帳,只貯一歸郎”。后來王延鈞之子王昶發動兵變,歸守明被亂兵所殺。
韓德讓(耶律隆運):河北玉田人。韓德讓是遼國的權臣,他英俊魁梧、才華橫溢,深受遼國太后蕭燕燕的寵信,蕭燕燕還賜他契丹名耶律隆運。野史記載韓德讓還是蕭燕燕的地下情人,后人懷疑遼圣宗耶律隆緒就是韓德讓之子。玉田縣現在隸屬唐山市。
柳永:福建武夷山人。柳永是北宋著名的美男詞人,由于仕途坎坷,他只能在“倚紅偎翠”“淺斟低唱”中尋找寄托,當時青樓女子之間流傳著“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柳永病逝時已經一貧如洗,還是由幾名青樓姐妹集資才將他安葬。武夷山市現在隸屬南平市。
蔡襄、蔡京:兩人均為福建仙游人。蔡京是蔡襄的堂弟,兩人都是北宋時期聲名顯赫的美男書法家,宋四家“蘇黃米蔡”中的“蔡”原指蔡京,但蔡京是宋徽宗時期的大奸臣,后世厭惡蔡京的為人,就用蔡襄將其取代。仙游縣現在隸屬莆田市。
周邦彥:浙江杭州人。周邦彥是北宋著名的美男詞人,他與當時的青樓花魁李師師往來密切。有一次周邦彥與李師師幽會,突然遇上宋徽宗微服私訪李師師,周邦彥嚇得趕緊躲到床底。歷史上有記載敢跟皇帝爭搶美女芳心的文人,只有周邦彥一人。
賈似道:浙江天臺人。賈似道是南宋著名的美男宰相,他酷愛促織,被后世戲稱為“蟋蟀宰相”。天臺縣現在隸屬臺州市。
唐寅(唐伯虎):江蘇蘇州人。唐寅是明代著名的美男畫家,他自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
鄭芝龍:福建南安人。鄭芝龍是明朝末年海盜的首領,史書記載鄭芝龍年輕時依靠俊美的容貌而受寵于其他海盜首領,并以此逐漸發跡,成就了顯赫一時的海上霸業。鄭芝龍的兒子鄭成功和曾孫鄭克塽也都是儀表堂堂的美男子,可見鄭芝龍的俊美基因有多么強大。南安市現在隸屬泉州市。
李二哇:湖北谷城人。李二哇是明末農民軍首領張獻忠的絕色男寵,張獻忠在攻占谷城后得到了絕世美男李二哇,張獻忠一生殺人如麻,唯獨對李二哇畢恭畢敬。后來李二哇被明將黃得功生擒,黃得功對他勸說“聞賊夜臥汝腹上,本鎮亦能撫汝,何不速降”,李二哇堅決不答應黃得功的無理要求,遂絕食而死。谷城縣現在隸屬襄樊市。
侯方域:河南商丘人。侯方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風流才子,孔尚任所著戲劇《桃花扇》記述了他和青樓女子李香君之間的愛恨糾葛。
和珅:北京人。和珅祖上是滿洲正紅旗人,他相貌俊美、善于逢迎獻媚,因而深受乾隆皇帝的寵信。當代的電視劇把和珅丑化成了一個大胖子,那完全是一種誤導。
畢沅:江蘇太倉人。畢沅是清代著名學者,官位上做到了湖廣總督。畢沅在未第時生活拮據,京中男伶李桂官看中了他英俊的容貌,于是出錢資助他,且“病則秤藥量水,出則授轡隨車”。畢沅發跡后沒有忘記李桂官的恩情,一生都把李桂官帶在身邊。太倉市現在隸屬蘇州市。
各位看官注意,既然是歷代美男的籍貫,那么首先必須是男人,因此一些史書上記載的相貌俊美的宦官就不予列入,如西漢的李延年、東漢的張讓、蜀漢的黃皓、明代的鄭和等。其次關于男人美的標準那真是眾說紛紜,有些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壇巨匠,也可稱他們為美男,但本人的排行僅列史書和后世流傳中公認的美男。中國歷史上十大美男的籍貫:韓子高(浙江)、潘岳(河南)、宋玉(湖北)、高長恭(內蒙)、周小史(河南),董賢(陜西)、衛玠(山西)、嵇康(安徽)、慕容沖(河北)、獨孤信(內蒙)。這十大美男的說法來自清代陳森所著《品花寶鑒》,其它網絡流傳說法均不正確。
我所知的美男子有衛玠、潘安。中國第一美男子要屬潘安了。
武元衡是哪個朝代
武元衡是武則天的曾侄孫,是唐代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擔任過朝廷宰相。最后死于政治刺殺。隨著他的死亡唐代最后的余暉也逐漸消散了。
武元衡是哪個朝代的
武元衡(758~815) 唐代詩人。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武則天曾侄孫。德宗建中四年 (783)登進士第。歷官監察御史、華原縣令、禮部員外郎、右司郎中、御史中丞。元和二年(807)正月,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十月封臨淮郡公,充劍南西川節度使。元和八年召還,復為相。因力主削藩,遭藩鎮忌恨。元和十年六月三日早朝,為淄青藩帥李師道遣刺客暗殺。
《春興》(唐 武元衡)的賞析
春興
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
春風一夜吹香夢,夢逐春風到洛城。
【作者】:武元衡
【朝代】:唐
【體裁】:七言絕句
--------------------------------------------------------------
【格律】:○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
○●○○●●△,○○●●●○△
春風一夜吹香夢,夢逐春風到洛城。
○○●●○○●,●⊙○○●●△
--------------------------------------------------------------
【簡析】:
“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這是一個細雨初晴的春日。楊柳的顏色已經由初春的鵝黃嫩綠轉為一片翠綠,枝頭的殘花已經在雨中落盡,露出了在樹上啼鳴的流鶯。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圖畫。兩句中雨晴與柳暗、花盡與鶯見之間又存在著因果聯系
“柳色雨中深”,細雨的灑洗,使柳色變得深暗了;“鶯語花底滑”,落盡殘花,方露出流鶯的身姿,從中透露出一種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將消逝的意象。異鄉的春天已經在柳暗花殘中悄然逝去,故鄉的春色此時想必也凋零闌珊了吧。那漂蕩流轉的流鶯,更容易觸動羈泊異鄉的情懷。觸景生情,悠悠鄉思便不可抑止地產生了。
“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這是兩個出語平易自然,而想象卻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的詩句。上句寫春風吹夢,下句寫夢逐春風,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現力。它使人聯想到,那和煦的春風,象是給入眠的思鄉者不斷吹送故鄉春天的信息,這才釀就了一夜的思鄉之夢。而這一夜的思鄉之夢,又隨著春風的蹤跡,飄飄蕩蕩,越過千里關山,來到日思夜想的故鄉。在詩人筆下,春風變得特別多情,它仿佛理解詩人的鄉思,特意來殷勤吹送鄉夢,為鄉夢作伴引路;而無形的鄉夢,也似乎變成了有形的縷縷絲絮,抽象的主觀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
【簡評】:
不難發現,在整首詩中,“春”扮演了一個貫串始終的角色。它觸發鄉思,引動鄉夢,吹送歸夢,無往不在。由于春色春風的熏染,這本來不免帶有傷感悵惘情調的鄉思鄉夢,也似乎滲透了春的溫馨明麗色彩,而略無沉重悲傷之感了。詩人的想象是新奇的。在詩人的意念中,這種隨春風而生、逐春風而歸的夢,是一種心靈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鄉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詩人對美好夢境的欣喜愉悅。
唐代詩人寫過許多出色的思鄉之作。悠悠鄉思,常因特定的情景所觸發;又往往進一步發展成為悠悠歸夢。武元衡這首《春興》,就是春景、鄉思、歸夢三位一體的佳作。這首詩所寫的情事本極平常:看到暮春景色,觸動了鄉思,在一夜春風的吹拂下,做了一個還鄉之夢。而詩人卻在這平常的生活中提煉出一首美好的詩來,在這里,藝術的想象無疑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