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鄰有佳人是哪首詞,東鄰有佳人是哪首詞曲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東鄰有佳人是哪首詞,以及東鄰有佳人是哪首詞曲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北國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莫道傾城與傾國,美人難再得出自何處
出自漢代宮廷音樂家李延年創作的小詩《李延年歌》,原文為: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譯文:
北國有一位美人,姿容簡直是舉世無雙,她嫻雅之性超俗而出眾,不屑與眾女為伍,無人知己而獨立。
她只要對守城士卒瞧上一眼,便可令城垣失守;倘若再對君王秋波那么一轉,國家就要遭受滅亡的災禍。
但縱然是傾城、傾國,也不要失去獲得佳人的良機——美好的佳人,畢竟是世所難逢、不可再得的啊!
擴展資料
作者簡介:
李延年,漢代杰出音樂家,中山(今河北定縣)人,其父母兄弟皆為樂人。起初犯法,受腐刑,被拘監中。后因其妹李夫人得寵于漢武帝,故被赦,頗受寵,官協律都尉,后來被殺。
整體賞析:
其一,出語夸張,欲揚故抑。詩人將所詠美女贊為冠絕當代而獨此一人,其美貌的程度竟至看她一眼城邦就會傾覆,再看她一眼國家就會淪亡。
在《李延年歌》里,詩人極盡夸張之能事,危言聳聽,但絕不是以此來昭示君王,求鑒前史,而是反其意而用之,以其具有傾城傾國的巨大魅力來極言佳人之美,達到引動君王思美之心的目的。
其二,情真意切,溢于詩間。李延年歌詠的佳人是自己的胞妹。無論是出于對胞妹的深愛之情而望她有個輝煌的前途,還是出于利己之心而進獻胞妹,其詩中表現出的贊美都是熱切的。短短幾句的小詩,“傾城”、“傾國”的字眼二度出現,推薦美人的主旨非常鮮明。
先言有此絕美之人,再言美人的驚人魅力,然后向君王懇切呼告:您難道不知這具有傾城傾國之貌的佳人,一旦錯過就再難得到了!拳拳之心意,殷切的情感,在一詠三嘆之中掙到了充分的表達,產生了沁人心脾的感染力,撥動了漢武帝的心弦。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延年歌
關于日本晚櫻的有名詩句
1.日本關于櫻花的詩句
1、高砂の 尾の上の桜 咲きにけり 外山の霞 立たずもあらなむ
——前中納言匤房
翻譯:櫻花落在一座小山頂上。我希望你能站在山區附近的彩霞周圍。
2、もろともに あはれと思へ 山桜 花よりほかに 知る人もなし
——前大僧正行尊
翻譯:像我愛你一樣,一起思考愛。山櫻花,除了你,沒有人理解我的心。
3、やどりして 春の山べに寢(ね)たる夜(よ)は 夢のうちにも 花ぞ散りける
—— 紀貫之
翻譯:下榻山麓邊。慣看春來花枝展。夜深酣睡眠。夢中繁花猶再現。櫻瓣飄飄然。
4、世の中に たえて桜の なかりせば 春の心は のどけからまし
——在原業平
翻譯:世上若無櫻。心情寬暢多安寧。不盼花期訊。何地何時睹倩影?花落更傷神!
5、苦の娑婆や 櫻が咲けば さいたとて
——小林一茶
翻譯:婆娑紅塵苦,櫻花自綻放。
2.尋找有關日本櫻花的詩詞
以下都是櫻花的詩作:
【櫻花花下作】 仙云昨夜墜庭柯,化作翩躚萬玉娥。映日橫陳酣國色,倚風小舞蕩天魔。春來惆悵誰人見,醉后風懷奈汝何。坐對名花應笑我,陋幫流俗似東坡。 嫣然欲笑媚東墻,綽約終疑勝海棠。顏色不辭污脂粉,風神偏帶綺羅香。園林盡日開圖畫,絲管含情趁艷陽。怪底近來渾自醉,一尊難發少年狂。 蘇曼殊 【櫻花落】 十日櫻花作意開,繞花豈惜日千回?昨宵風雨偏相厄,誰向人天訴此哀? 忍見胡沙埋艷骨,空將清淚滴深懷。多情漫作他年憶,一寸春心早已灰。 黃季剛 【向島觀櫻】 春風被廣堤,復值蠻花開。丹 映陽輝,媚此都人來。仙云既空靈,修路清氛埃。客心忌曛云,欲與春徘徊。燈繁葩杳冥,霞漾波縈回。豈謂俄頃歡,翻令羈思哀。故宇多芳華,何必棲蓬萊。 鄧(溥)爾雅 【櫻花】 昨日雪如花。今日花如雪。山櫻如美人,紅顏易消歇。 郁華
3.有關于櫻花的日本漢詩
夜櫻 玄齋 (下平聲十一尤韻)
良 辰 一 夜 送 孤 舟 良辰一夜 孤舟を送り
朧 月 櫻 云 不 少 留 朧月 桜云 少くも留まらず
吹 面 香 塵 空 落 盡 面を吹いて 香塵 空しく落盡し
芳 心 其 奈 水 悠 悠 芳心 其れ水の悠悠たるを奈んせん
少年游?賞櫻花覓句
2002. 3.24 石倉 秀樹 (鮟鱇)
山櫻云涌,吾頭霜降,白髪兩如仙。重年卻老,乗風飛雪,舞態益飄然。
誰憂春日嘆貧困,覓句不須錢。賞景舒情,低吟高古,無酒醉花間。
4.關于櫻花的詩句有哪些
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
三百年來的詩人,最愛是曼殊。曼殊的作品,最愛是此篇。此篇于曼殊而言,正如《錦瑟》之于義山——都是壓卷之作,都是身世之感,都是言有盡而意無窮。
此詩易解,四句不過是兩層意思:前二句寫思鄉之情,后二句寫身世之感。而故國之思與飄零之感,又渾然交織,全無半點隔斷。
起首一句,七個字是三種意象:春雨;樓頭;尺八簫。三種意象,簡簡單單的陳列,譬如三面墻,圍起一個空間,留給人無限的想象。這三種意象乃是最好的詩料——春雨朦朧,不知是誰家的樓頭,吹起了一片簫聲。春雨易讓人惆悵,簫聲入耳,撩撥起的便是無邊的鄉愁了。
果不其然,接下來的一句,詩人便說起鄉愁。當時,詩人流落在異國他鄉的日本。尺八是日本的簫,櫻花是日本的國花,這兩樣都是對處境的點明。日本的簫,在式樣上與中國的不盡相同,但一樣是作詩的好材料。簫與笛,在中國詩歌里有著神奇的魔力,它們是鄉愁的催生劑。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詩云:“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云:“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曼殊寫此篇的時候,潛意識里或許受他們的影響。由簫聲而及鄉愁,是舊詩常見的模式,但本篇并不因此減色。玫瑰和玫瑰總是相類,我們并不因此減少一分愛。
關于“春雨”、“尺八簫”和“浙江潮”,尚有幾句可以交代。《燕子龕隨筆》(二九則)云:“日本尺八,狀類中土洞簫,聞傳自金人。其曲有名《春雨》,陰深凄惘。余《春雨》絕句云:……”。相傳,日本僧人乞食,常吹尺八簫。曼殊流宕異國,心境近于乞食之僧。乞食簫中,最凄惘者,莫過于《春雨》一曲,故曼殊于此曲最是縈懷。“春雨”固然是曲名,但在篇中,毋寧解作實景。若于篇中,拘泥“春雨”只是曲名,則神色頓減。讀此詩,當知《春雨》是何種曲子,又不可拘泥其只是曲子。
《斷鴻零雁記》(第二十章)云:“……更二日,抵上海。余即入城,購僧衣一著易之,蕭然向武林去,以余素慕圣湖之美,今應順道酬吾夙愿也。既至西子湖邊,盈眸寂樂,迥絕塵寰。余復泛瓜皮舟,之茅家埠。既至,余舍舟,肩挑被席數事,投靈隱寺,即宋之問‘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處也。”“浙江潮”,即自宋之問詩中來。《斷鴻零雁記》是曼殊帶有自傳性質的作品,寫于日本歸來之后。武林是自古靈秀地,更兼有宋之問佳句添采,曼殊何日能忘之?故自異國歸來,第一站便奔此地。《斷鴻零雁記》是記已歸之事,《春雨》詩則寫未歸之思。總而言之,“浙江潮”于曼殊而言,是夢繞魂牽的埋骨地。“歸看浙江潮”,正是狐死必首丘之意。而“浙江潮”者,乃名震天下的錢塘潮,是激情和力量的象征。故“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是壯語,“歸看浙江潮”亦是壯語。全詩之悲,不掩此句之壯;此句之壯,更增全詩之悲。
三四句,則由故國之思轉入身世之感。芒鞋破缽是點明自家的僧人身份。僧人自然只能是一雙草鞋、一個破缽,走千村、求萬戶地討生活。“踏過櫻花第幾橋?”究竟走過了多少橋梁道路,記不清了。當然,詩人未必如此凄慘,以至于要化緣乞討。這兩句只是極力渲染身世的凄楚而已。“芒鞋破缽”與漫天櫻花之間又是何其的不相稱!一片絢爛美麗的背景里,走來的便是這樣一個地老天荒無人識的行腳僧。背景的絢爛,將主人公的潦倒反襯得異樣的顯目。
“踏過櫻花第幾橋?”又似從小山詞中來。小山《鷓鴣天》詞云:“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楊花”換成了“櫻花”,不變的是夢境和詩情。幾百年前的詞人小晏,是個多愁多病多情種;幾百年后的詩人蘇曼殊,亦復如是。小晏《臨江仙》詞又云:“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詩人總是敏感于飛雨落花交織成的夢境,該篇首句的“春雨”、末句的“落花”不正透漏出這一信息么?漫天花雨中,走來一個芒鞋破缽的詩僧,正是夢幻一般的意境呀!
櫻花是極美麗絢爛的一種花,但花期卻太短暫,不消半個月的時間,便在風雨中凋零了。我們震驚于她的絢爛,痛心于她的凋零。她是美的極至,卻不能永駐,一如我們美好的青春、美好的人生。生命一如飛雨落花的夢境,美麗,然而短暫。短得觸目驚心。以至于讓我們懷疑她的存在,以為她只是夢境,不曾真實。為我們留下這美麗篇章的詩人,也只在人間度過三十五個春秋,便在貧病之中永遠的走了。曼殊是詩人中的詩人,他用詩篇來抒寫生命,亦用生命來詮釋詩篇。詩人的詩篇與生命,相互應證。
記得曾問朋友:櫻花是什么樣的一種感覺?朋友回答:繁花如夢綴浮生。真是感動極了。
忽然想起北島的兩句詩:“路啊路,飄滿紅罌粟。”
5.關于櫻花的詩句古詩
1 李商隱 唐
無題(其四)
何處哀箏隨急管,櫻花永巷垂楊岸。
東家老女嫁不售,白日當天三月半。
溧陽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墻看。
歸來展轉到五更,梁間燕子聞長嘆。
2「折枝花贈行」元稹 唐
櫻桃花下送君時,一寸春心逐折枝。
別后相思最多處,千株萬片繞林垂。
3雜曲歌辭·久別離 李白 唐
別來幾春未還家,玉窗五見櫻桃花。
況有錦字書,開緘使人嗟。
至此腸斷彼心絕,云鬟綠鬢罷攬結,
愁如回飆亂白雪。
去年寄書報陽臺,今年寄書重相催。
胡為東風為我吹行云,使西來;
待來竟不來,落花寂寂委青苔。
4【謝新恩】 李煜 晚唐五代
櫻花落盡階前月,象床愁倚熏籠。
遠似去年今日,恨還同。
雙鬟不整云憔悴,淚沾紅抹胸。
何處相思苦?紗窗醉夢中。
5 櫻花落 蘇曼殊 近代
十日櫻花作意開,繞花豈惜日千回?
昨來風雨偏相厄,誰向人天訴此哀?
忍見胡沙埋艷骨,休將清淚滴深杯。
多情漫向他年憶,一寸春心早巳灰
6 七絕·本事詩 蘇曼殊
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
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
7攤破浣溪沙·櫻花贊
冬宿寒天魄未眠,一朝春雨洗塵煙。
風暖熏開花萬朵,醉人寰。
似錦嫣紅盈媚眼,幽香淡淡逗蜂癲。
夢臥花叢何所處,富士山!
8酬韓侍郎張博士雨后游曲江見寄 白居易 唐
小園新種紅櫻樹,閑繞花行便當游。
何必更隨鞍馬隊,沖泥蹋雨曲江頭。
9和裴仆射看櫻桃花 張籍 唐
昨日南園新雨后,櫻桃花發舊枝柯。
天明不待人同看,繞樹重重履跡多。
10雨中寄元宗簡 張籍
東風漸暖滿城春,獨占幽居養病身。
莫說櫻桃花已發,今年不作看花人。
11【宮詞】張籍
黃金捍撥紫檀槽,弦索初張調更高。
盡理昨來新上曲,內官簾外送櫻桃。
12【吳楚歌詞】張籍
庭前春鳥啄林聲,紅夾羅襦縫未成。
今 朝社日停針線,起向朱櫻樹下行。
13【病中酬元宗簡】張籍
東風漸暖滿城春,獨占幽居養病身。
莫說櫻桃花已發,今年不作看花人。
14《清東曲》 張籍
櫻桃花參差,香雨紅霏霏。
含笑競攀折,美人濕羅衣。
采采清東曲,明眸艷 玉。
青巾艑上郎,上下看不足。
南陽公首詞,編入新樂錄。
15 日本民歌《櫻花》
生命中最美麗的海,
一簇簇的歌聲,一朵朵的期待。
花開時來,花落時也要來。
因為,
有許多故事,
開始動人,結局更可愛。
16 春日偶成【近代】周恩來
櫻花紅陌上,楊柳綠池邊;
燕子聲聲里,相思又一年。
17 唐 李商隱
櫻花爛漫幾多時?柳綠桃紅兩未知。
勸君莫問芳菲節,故園風雨正凄其。
18 贈歌者【唐】薛能
一字新聲一顆珠,轉喉疑是擊珊瑚。
聽時坐部音中有,唱后櫻花葉里無。
漢浦蔑聞虛解佩,臨邛焉用枉當壚。
誰人得向青樓宿,便是仙郎不是夫。
19 離別難 鴛鴦篇 李德裕(唐)
君不見昔時同心人,化作鴛鴦鳥。
和鳴一夕不暫離,交頸千年尚為少。
二月草菲菲,山櫻花未稀。
金塘風日好,何處不相依。
既逢解佩游女,更值凌波宓妃。
精光搖翠蓋,麗色映珠璣。
雙影相伴,雙心莫違。
淹留碧沙上,蕩漾洗紅衣。
春光兮宛轉,嬉游兮未反。
宿莫近天泉池,飛莫近長洲苑。
爾愿歡愛不相忘,須去人間羅網遠。
南有瀟湘洲,且為千里游。
洞庭無苦寒,沅江多碧流。
6.日本關于櫻花的短句
1、一個人站在櫻花樹下,抬頭、凝望。忽然看到花瓣漫天飛舞,還伴隨著什么東西碎掉的聲音。
2、曾有人告訴我,櫻花最美的時候,不是開得如火如荼時,而是即將死去,那一朵花細碎的花瓣凋零在空中,紛紛揚揚。
3、我隱約聽到星舊蒼涼而悲愴的歌唱回蕩在高高的蒼穹上,無數的飛鳥聚攏又散開,櫻花如同傷逝一樣,殘忍地降臨。
4、再見櫻花,又是在雨中。那日,雨蘊春意,飄飄灑灑,珞珈山也就顯得格外的空靈。
5、韻華,那片我們不期而遇的櫻樹林,如今,又是細雨蒙蒙。雨謝櫻花,凋落的不只是眼淚。花瓣紛紛繁繁,默默地隨風飄散,淹沒的也不僅是迷茫的眼睛,還有被淋得濕淋淋的心情。久久的,人也僵硬地枯木一樣站在那里。
7.關于描寫櫻花的詩詞
【櫻花花下作】 仙云昨夜墜庭柯,化作翩躚萬玉娥。
映日橫陳酣國色,倚風小舞蕩天魔。春來惆悵誰人見,醉后風懷奈汝何。
坐對名花應笑我,陋幫流俗似東坡。 嫣然欲笑媚東墻,綽約終疑勝海棠。
顏色不辭污脂粉,風神偏帶綺羅香。園林盡日開圖畫,絲管含情趁艷陽。
怪底近來渾自醉,一尊難發少年狂。 蘇曼殊 【櫻花落】 十日櫻花作意開,繞花豈惜日千回?昨宵風雨偏相厄,誰向人天訴此哀? 忍見胡沙埋艷骨,空將清淚滴深懷。
多情漫作他年憶,一寸春心早已灰。 黃季剛 【向島觀櫻】 春風被廣堤,復值蠻花開。
丹 映陽輝,媚此都人來。仙云既空靈,修路清氛埃。
客心忌曛云,欲與春徘徊。燈繁葩杳冥,霞漾波縈回。
豈謂俄頃歡,翻令羈思哀。故宇多芳華,何必棲蓬萊。
鄧(溥)爾雅 【櫻花】 昨日雪如花。今日花如雪。
山櫻如美人,紅顏易消歇。 郁華 【東京雜事詩】 樹底迷樓畫里人,金釵沽酒醉余春。
鞭絲車影匆匆去,十里櫻花十里塵。 萬家井爨綠楊煙。
櫻筍春開四月天。十里隅田川上路,春風細雨看花船。
(隅田川上有堤長十里,滿植櫻桃,花時游人成市,路為之塞。其懦夫弱女,懼傾跌者,買舟堤下,溯岸觀之。)
呂貞白 【櫻花】 東鄰有佳人,雅致異凡俗。層層圍珠璣,團團錦繡簇。
堪并桃李顏,爭向東風逐。恍如萼綠華,伶俜步芳躅。
霧綃曳輕裾,神光乍離合。今年花更繁,照海明朝旭。
人間有芝田,卻勝蓬山曲。千里泛仙槎,弱水茫茫綠。
范叔寒 【櫻花】六首 來看陽明山上花,紅云一抹泛朝霞。笑他命薄憐他瘦,浪逐東風故著葩。
誰吹蘭氣上高枝,綴綠凝脂斗艷姿。九十春光留不住,故裁風雨及芳時。
開遍山隈與水隈,胭脂和淚伴成堆。縱然博得時人賞,不禁狂飚一夜摧。
又見繁英放滿枝,濃桃艷李斗芳姿。平生知己知誰是,合有扶桑木屐兒。
媚骨姍姍帶醉妍,攜云拖雨過前川。飄茵墮溷嬌慵甚,半化春泥半化煙。
輕煙冉冉絳初勻,斗艷爭妍著意春。自是東皇妝點巧,無端忙煞看花人。
詞 況周頤 【沁園春·綠櫻花第三詠】 東都妙姬,南都石黛,傾國傾城。恁宜笑宜顰,盈盈晚翠,如煙如夢,冉冉春青。
妒煞鸚哥,誤它鳳子,照影前池澹不勝。芳菲節,倩碧云捧出,天外飛瓊。
多情。更惜殘英,只點上、蒼苔辨未曾。
算何必成蔭,總然蔥茜,忍教結子,如此娉婷。淺暈鄉愁,濃分海色,回首東風第幾町。
花知否,念荷衣慚綠,似我飄零。 【戚氏·詠櫻花】 倚珍叢,落日掩首海云東。
錦織鸞情,粉含蛾笑,總愁儂。玲瓏。
占春工。酥搓蕊破一重重。
綠華舊日吟賞,駐馬何似少從容。閬苑環佩,瓊林冠冕,后塵五等花封。
算神州載得,西指槎遠,何處相逢。 說與俊約仙蓬。
江樹玉秀,綺綰岸雙通。餐英侶,飯抄霞起,餅擘脂融。
吊驚鴻。畫舸淚雨,繁花燭轉,記省番風。
殢鶯浪蝶,島日町煙,眼底著意妍濃。 舜水祠環繞,憑香艷絕,映帶貞松。
怪底星幡未改,付花狂、絮舞暗塵中。劇憐畫省翹冠,翠娥軃鬢,春好人知重。
甚醉鄉、容易韶華送。風雨橫,多少殘紅。
剩倦吟、暮色簾櫳。又芳節,茜雪照春空。
作神山夢,瓊枝在手,俯瞰魚龍。 【減字浣溪沙】 余賦櫻花詞屢矣率羌無故實偶閱黃公度日本雜事詩注及日人原善公道先哲叢談再占此九調時乙卯大暑前一日 (一) 爛漫枝頭見八重。
倚云和露占春工。十分矝寵壓芳叢。
鬢影衣香滄海外,花時人事夢魂中。去年吟賞忒匆匆。
(二) 萬里移春海亦香。五云扶艦渡花王。
從教彩筆費平章。 萼綠華尤標俊賞,藐姑射不競濃妝。
遍翻芳譜只尋常。 (三) 不分群芳首盡低。
海棠文杏也肩齊。東風萬一尚能西。
見說墨江江上路,綠云紅雪繡雙堤。梅兒冢畔惜香泥。
(四) 何止神州無此花。西方為問美人家。
也應惆悵望云涯。 風味斯聞櫻飯好,天臺容易戀胡麻。
一春香夢逐浮槎。 (五) 畫省三休佇玉珂。
峨冠寶帶惹香多。錦云仙路簇青娥。
似此春華能愛惜,有人芳節付蹉跎。隔花猶唱定風波。
(六) 舜水祠堂璨云霞。廣平鐵石賦梅花。
葛薇身世一枯槎。 紅樹仙源仍世外,彩幡春色換鄰家。
過墻風蝶近紛挐。 (七) 何處樓臺罨畫中。
瑤林瓊樹絢春空。但論香國亦仙蓬。
未必移根成悵惆,至今顧影越妍濃。怕無芳意與人同。
(八) 且駐尋春油壁車。東風薄劣不關花。
當花莫惜醉流霞。 總為情深翻怨極,殘陽偏近茜云斜。
啼鵑說與各天涯。 (九) 剪綠裁紅十四詞。
迷花我合署櫻癡。花能惹淚怕花知。
安得躡云飛綺夢,盡教浥露折繁枝。三山立馬艷陽時。
朱祖謀 【花犯·巢園櫻花周海泉索賦】 軃輕陰,娥娥怨粉,東風殢沉醉。萬姝嬌睇。
渾未譜群芳,催賦多麗。倚天照海搖花氣。
仙云臨鏡起。問島客、移根何許,闌干心萬里。
南飛寄棲一枝安,藏春處最好、玉窗閑地。香夢穩,渾不羨、絳都芳事。
愁心拖、晚鶯細語,遮莫到、東鄰妍睞里。要障取、十圍宮錦,金鈴從料理。
王(蘊章)西神 【瑤華詞】 玲瓏梅雪,蔥倩梨云,試鸞綃紅浣。亭亭小立,妝竟也、一角水晶簾卷。
露寒仙袂,好淡掃、華清嬌面。似那時、珠箔銀屏,喚題九華人懶。
絲絲綠繭低垂,伴姹紫嫣紅,不勝清怨。移根何處,只恨望、三島蓬萊春遠。
明光舊曲,早換了、。
北方有佳人,出自哪首詩?
編輯本段古詩詞(漢·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對佳人的戀戀不舍和惋惜
作者鏈接
李延年,漢代音樂家。中山(今河北定州市)人,樂工出身,父母兄弟亦均為樂工。善歌,有善創造新聲。武帝時。在樂府中任協律都尉。為《漢郊祀歌》十九章配樂,又仿張蹇傳自西域的《摩訶兜勒》曲,作“新聲二十八解,用于軍中,稱“橫吹曲”,使用于笛簫鳴奏,二胡,巴烏等輔助伴奏。
相關典故
在武帝寵愛的眾多后妃中,最生死難忘的,要數妙麗善舞的李夫人;而李夫人的得幸,則是靠了她哥哥李延年這首名動京師的佳人歌:初,(李)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愛之。每為新聲變曲,聞者莫不感動。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上嘆息曰:“善!世豈有此人乎?”平陽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見之,實妙麗善舞,由是得幸。(《漢書·外戚傳·孝武李夫人列傳》) 一闋短短的歌,居然能使雄才大略的武帝聞之而動心,立時生出一見伊人的向往之情。這在我國古代詩歌史上,恐怕是絕無僅有之例。它何心具有如此動人的魅力呢? 初看起來,這首歌的起句平平,對“佳人”的夸贊開門見山,一無渲染鋪墊。但其意蘊,卻非同凡俗。南國秀麗,其佳人多杏目柳腰、清艷嫵媚;北國蒼莽,其仕女多雪膚冰姿、妝淡情深。此歌以“北方”二字領起,開筆就給所歌佳人,帶來了一種與南方?異的晶瑩素潔的風神。北方的佳人何止千萬,而此歌所矚意的,則是萬千佳人中“絕世獨立”的一人而已,“絕世”夸其姿容出落之美,簡直是并世無雙;“獨立”狀其幽處嫻雅之性,更見得超俗而出眾。不僅如此,“絕世而獨立”還隱隱透露出,這位佳人不屑與眾女靈伍,無人知已而獨立欄桿的的淡淡哀愁-那就不僅是超世脫俗,而且更楚楚可憐了。這就是平中孕奇,只開篇兩句,恐怕就令武帝企足引領,生出對佳人的心向神往之情了。 北方佳人既如此脫俗可愛,當其顧盼之間,又該有怎樣美好的風姿呢?要表現這一點,就不太容易了。何況在李延年之前,許多詩、賦中就已有過精妙的描摹。《衛鳳·碩人》表現后宮麗人,有“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之句,曾被清人姚際恒嘆為“千古頌美人者無了其右,是為絕唱”(《詩經通論》)。風流儒雅的宋玉吟詠東鄰女子,亦有“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之賦,更見其綽約之姿、流盼之美(《登徒子好色賦》)。在這種情況下,李延年欲贊北方佳人,倘若沒有非常之辭,恐怕就只能罷舞輟歌了。然而,這位富于才情的音樂家,卻出人意外地唱出了“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奇句-她只要對守衛城垣的士卒瞧上一眼,便可令士卒棄械、墻垣失守;倘若再對駕臨天下的人君“秋波那么一轉”,亡國滅宗的災禍,可就要降臨其身了!表現佳人的顧盼之美,竟然發為令人生畏的“傾城”、“傾國”之語,真是匪夷所思!但如果不是這樣夸張,又何以顯出這位佳人驚世駭俗的美好風姿?而正因為這風姿美得令人生畏,才更讓人心馳神往、倍加牽懷。如果美好的事物都那么可近而易得,恐怕就沒有這樣攝人心魄的吸引力了。這就是“不可畏也?伊可懷也”(《豳風·東山》)的人生哲理。 此歌的結尾也耐人咀嚼。上文對佳人的美好作了極度的夸張,結尾則突然一轉,化為深切的惋惜之語:“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美好的佳人,常常給人君帶來“傾城”“傾國”的災難。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見得還少嗎?這似乎是要告誡人君,記取傾城、傾國的古鑒,不可為“佳人”所誤。但接著一句則又緊攝一層?縱然是傾城、傾國,也別失去獲得佳人的良機-美好的佳人,畢竟是世所難逢、不可再得的呵!這二句故作取舍兩難之語,實有“欲擒故縱”之妙:愈是強調佳人之不可近,便愈見其美;而愈是惋惜佳人之難得,就愈能促人趕快去獲取。作者的用意,正是要以深切的惋惜之辭,牽動武帝那難獲絕世佳人的失落之感,從而迅速作出抉擇。這樣收束,可謂一唱三嘆、余音裊裊,令人聞之而悵然不已。難怪琥帝聽完此歌,不禁發出“世豈有此人乎”的喟然嘆息了-李夫人在這樣的時刻被薦舉、召見,正適合于李延年這首非同凡響之歌所造成的情感氛圍。 由此可見,這首歌表現佳人之美,不像《衛風·碩人》那樣,以形象的比喻、生動的肖像描繪見長,而以驚人的夸張和反襯,顯示了自己的特色。在表現方法上,倒是更接近于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賦》。如果兩者有什么不同的話,那就是此歌在動用夸張、反襯時,又緊緊抓住了人們常有的那種“畏”而可“懷”、“難”而愈“求”的微妙心理,終于產生出不同尋常的效果,打動了一代雄主的心弦。這就是它的藝術魅力之所在。這首歌還有一點注意得,就是采用了大體整齊的五言體式(第五句“寧不知”三字實際上可以刪除)。這種體式,當時還只在民間的“俚歌俗曲”中流行。李延年將其引入上層宮廷,配以美妙動人的“新聲變曲”。這對于漢代文人五言詩的萌芽和生長,無疑起了某種催化作用。 成語“傾國傾城”,點出于此。
司馬相如的《美人賦》原文是什么?
美人賦 司馬相如美麗閑都,游于梁王,梁王悅之。鄒陽譖之于王曰:“相如美則美矣,然服色容冶,妖麗不忠,將欲媚辭取悅,游王后宮,王不察之乎?”王問,曰:“子好色乎?”相如曰:“臣不好色也。”王曰:“子不好色,何若孔墨乎?”相如曰:“古之避色,孔墨之徒,聞齊饋女而遐逝,望朝歌而回車。譬于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見其可欲,何以明不好色乎。“若臣者,少長西土,鰥處獨居。室宇遼廓,莫與為娛。臣之東鄰,有一女子,云發豐艷,蛾眉皓齒,顏盛色茂,景曜光起,恒翹翹而西顧,欲留臣而共止。登垣而望臣三年于茲矣,臣棄而不許。“竊慕大王之高義,命駕東來。途出鄭衛,道由桑中,朝發溱洧,暮宿上宮。上宮閑館,寂寞云虛,門閣晝掩,噯若神居。臣排其戶而造其堂,芳香芬烈,黼帳高張。有女獨處,宛然在床,奇葩逸麗,淑質艷光,睹臣遷延,微笑而言,曰:‘上客何國之公子,所從來無乃遠乎?’遂設旨酒,進鳴琴。臣遂撫弦,為《幽蘭》、《白雪》之曲。女乃歌曰:‘獨處室兮廓無依,思佳人兮情傷悲,有美人兮來何遲,日既暮兮華色衰,敢托身兮長自私。’玉釵掛臣冠,羅袖拂臣衣。“時日西夕,玄陰晦冥,流風慘冽,素雪飄零。閑房寂謐,不聞人聲。于是寢具既設,服玩珍奇,金鉔薰香,黼帳低垂。裀襦重陳,角枕橫施。女乃弛其上服,表其褻衣,皓體呈露,弱骨豐肌。時來親臣,柔滑如脂。臣乃氣服于內,心正于懷,信誓旦旦,秉志不回,翻然高舉,與彼長辭。”
關于東鄰有佳人是哪首詞和東鄰有佳人是哪首詞曲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