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行杜牧在詩中如何體現的,早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早行杜牧在詩中如何體現的,以及早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早行》古詩原文及賞析
早行
唐代:杜牧
垂鞭信馬行,數里未雞鳴。
林下帶殘夢,葉飛時忽驚。
霜凝孤鶴迥,月曉遠山橫。
僮仆休辭險,時平路復平。
賞析
前四句寫早行所感。起早趕路,詩人沒有明說早到什么時候,他只說自己上馬啟程以后,無力地垂著馬鞭,而讓馬自己自由地前進;走過了數里,在這么長的時間里,還未聽見雞鳴。“林下帶殘夢”使人意會到詩人是由夢鄉中被喚起來上路的。以致出發以后,依然夢思縷縷,睡意綿綿,足見其趕路之早。“葉飛時忽驚”,是對上一句詩的承接和申述,進一步強調出“早行”來。“林下”和“葉飛”互文,只有在林下路過,才會被落葉所驚醒。這就把行旅者早行時的情景,十分真切地描摹了出來。
第五、六句是詩人通過自己身處的環境來寫早行。“霜凝孤鶴迥,月曉遠山橫”正反映出晚唐時期動亂的`社會現實中,詩人早行時的心理狀態。此刻天時尚早,天宇大地還籠罩于一片迷蒙的夜色之中。這種情景,對于一個野旅行役者來說,是會產生一種孤獨寂寞之感的。前路漫漫,思緒紛亂,各種各樣的操心也就油然而生。“孤鶴”與其說是真實之景,還不如說是作者的自況。詩人的心緒不寧、心神不定,不言而喻。因此,這兩句詩明顯地表達出詩人早行時的那種特有的悲愴、孤度寂莫的心理感受。至此,早行時的凄清氣氛、早行者的孤苦情緒,情景交融地表現了出來。
后兩句寫作者和僮仆的交流和行為。“僮仆休辭險”,當僮仆抱怨路途艱險,漫漫無際的時候,作者回答說“時平路復平”,當然,此“平”非彼“平”,作者結尾用這種與僮仆之間近乎玩笑般的對話作結,也正反映出了自己對于時局的憂慮和擔憂。作為晚唐的一位詩人,杜牧對于晚唐的時局有著較為深切的了解和關切,他的許多詩歌反映了這方面的內容。
《早行》此詩主要用了哪種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蟲草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的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獨寂寞。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清靜寂寥(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表達了內心孤獨寂寞之情(步驟三)。
解析:注意講清,為什么不是以動襯靜,或以聲襯寂,為什么也不是融情于景。
商山早行題目中的“早行”,在詩中是如何體現的?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雞剛打鳴就上路,道路上的霜痕還在。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一路上的落葉還文絲未動,明亮的月光還照在驛站的墻壁上。
這兩聯都是緊扣“早行”來寫的。
關于早行杜牧在詩中如何體現的和早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