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如何理解隔江 泊秦淮的理解
今天給各位分享泊秦淮如何理解隔江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泊秦淮的理解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既然是秦淮河為何后面還寫是隔江呢
既然是秦淮河為何后面還寫是隔江呢
因為詩人是隔著江水 看到歌女的
這首詩是唐朝著名詩人杜牧所寫的,詩名叫做《泊秦淮》。
此詩是作者乘著小舟泊在秦淮河畔臨近酒家時,聽到金陵秦淮河畔的歌女不知亡國之恨,吟唱著淫靡之曲《玉樹后庭花》,產生無限感慨所作的。
詩中所寫的“隔江”的“江”即是指南京(舊稱金陵)的“秦淮河”,舊時這一帶多是酒肆歌女聚集之地。
從詩名來看也說明這里的“江”指的就是秦淮河。秦淮河,它發源于江蘇溧水東北,橫貫金陵(今江蘇南京)入長江。六朝至唐代, 金陵秦淮河一帶一直是權貴富豪游宴取樂之地。這首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于六代興亡之地的感嘆中,寓含憂念現世之情懷。
怎么理解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這句話?
我們在高中語文書上經常會學習到一些中國古代的名著經典詩詞,這些詩詞中蘊含了古人的智慧,也表現了當時一些人對于社會,歷史,政治的看法。相信大家對杜牧的《泊秦淮》還記憶猶新,那么如何理解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這句話呢?這說的是商女不知亡國的怨恨依舊在唱歌,其實也反映了當時的人忘記了國仇家恨,只貪圖一時的享樂。
杜牧是唐朝時的大才子,我們我們根據他個人的經歷以及聯系唐朝當時的歷史背景,政治背景,就可以推測到杜牧在寫這首詩時的心境。杜牧看到周圍的人都貪于享樂,依舊聽見商女在歡樂的唱著歌,好似忘記了這個社會和國家是如何每況愈下的,因此心生感嘆,猶覺悲憫,不僅寫下了這首《泊秦淮》。
杜牧的這首詩抨擊了當時的統治階級,為君者和為官者不思進取,唐朝才日漸衰微。而且《泊秦淮》這首歌是非常具有典型意象的,他是來自于亡國之君,南朝的陳國皇帝,杜牧寫這種詩也是為了側面反映當時唐朝的社會狀況不太好,如果皇帝和官員再不作為的話,那么也免不了亡國的下場。杜牧作為一個底層人民對勞動人民的感受更深刻,這首詩是諷刺,抨擊,同時也是感慨,無奈。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這句詩寫盡了杜牧心中所想,寫盡了當時的社會狀況,也寫盡了當時的統治階級的無所作為。國家沒有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只懂得如何享樂,身邊圍繞著一群阿諛奉承的大臣,長此以往,國家不國。可是在這世間辨得清的總是少數人,大多數人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活,這首詩何嘗不是道盡了那些想要建功立業的人的不甘呢。
《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擾唱《后庭花》”這兩句詩,你是怎樣理解的?
詩人通過寫夜泊秦淮所見所聞,寄予自己深沉的感慨.同時揭露了晚唐統治集團中的上層人物沉溺聲色,醉生夢死的腐朽生活.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這兩句抒情,是全詩的重點所在,由‘酒家’引出‘商女’,由‘商女’引出唱《玉樹后庭花》的歌聲,由視覺到聽覺,抒情中議論.詩人鞭撻的不再是‘商女’,而是那些醉生夢死,不管天下安危的達官貴人,同時詩人的感時憂國之情也不言自明.
如何理解泊秦淮中隔江二字
隔江就是隔著秦淮河,隔著江水尚能聽到歌聲,體現了詩人對國事懷抱隱憂的心境
泊秦淮如何理解隔江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泊秦淮的理解、泊秦淮如何理解隔江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