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詩集中有哪些名篇 樂府詩集有哪些詩歌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樂府詩集中有哪些名篇,以及樂府詩集有哪些詩歌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樂府詩集中的名篇有哪些?
好多的哦~
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辭 是樂府雙壁
然后還有陌上桑、春江花月夜、游子吟、西洲曲等等~
目前就記得這么多~
《樂府詩集》有哪些著名詩歌?還要介紹.越多越好
《陌上桑》《孔雀東南飛》并稱為樂府雙璧。
《樂府詩集》的重要貢獻是把歷代歌曲按其曲調收集分類,使許多作品得以匯編成書。這對樂府詩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漢代一些優秀民歌如《陌上桑》見于《宋書·樂志》,《孔雀東南飛》見于《玉臺新詠》,還有一些則散見于《藝文類聚》等類書及其他典籍中,經編者收集加以著錄。特別是古代一些民間謠諺,大抵散見各種史書和某些學術著作,雜歌謠辭一類所收,多為前所忽視者。至于后來杜文瀾的《古謠諺》等著作,則遠比此書為晚,顯然是在它的基礎上編纂的。
【賞析】
這詩是漢樂府中的名篇,屬《相和歌辭》,寫采桑女秦羅敷拒絕一“使君”即太守之類官員調戲的故事,歌頌她的美貌與堅貞的情操。最早著錄于《宋書·樂志》,題名《艷歌羅敷行》,在《玉臺新詠》中,題為《日出東南隅行》。不過更早在晉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經提到這首詩,稱之為《陌上?!贰K稳斯弧稑犯娂费赜昧恕豆沤褡ⅰ返念}名,以后便成為習慣?!澳吧仙!保饧创舐愤叺纳A?,這是故事發生的場所。因為女主人公是在路邊采桑,才引起一連串的戲劇性情節。
《陌上?!饭适潞芎唵?,語言也相當淺近,但有個關鍵的問題卻不容易解釋:詩中的秦羅敷到底是什么身份?按照詩歌開場的交代是一個采桑女,然而其衣著打扮,卻是華貴無比;按照最后一段羅敷自述,她是一位太守夫人,但這位夫人怎會跑到路邊來采桑?蕭滌非先生《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是這樣看的:“末段為羅敷答詞當作海市蜃樓觀,不可泥定看殺!以二十尚不足之羅敷,而自去其夫已四十,知必無是事也。作者之意,只在令羅敷說得高興,則使君自然聽得掃興,更不必嚴詞拒絕?!币院笥腥俗髁诉M一步的申發,認為羅敷是一位勞動婦女,詩中關于她的衣飾的描寫,純出于夸張;最后一段,則是羅敷的計謀,以此來嚇退對方。這已經成為通行的觀點。
但這些其實都是一廂情愿的推測之辭,詩歌本身并沒有提供這樣的根據。以二十不足之女子嫁年已四十之丈夫,即在今日亦不足為奇,何以“必無是事”?況且文學本是虛構的產物,又何必“泥定看殺”其斷然不可?至于后一種引申之說,看來似乎天衣無縫,其實仍是矛盾重重:既然作者可以夸張地描寫羅敷的衣飾,而不認為這破壞了她的身分,為什么就不可以給她安排一個做官的丈夫?這是用不同的標準衡量同樣的情況,而曲成已說。其實《陌上桑》并不是一篇孤立的作品,以上的問題,要從產生這一作品的深遠的文化背景來解釋。
我們先從詩題《陌上桑》所設定的故事場所說起。中國古代,以男耕女織為分工?!芭棥睆膹V義上說,也包括采桑養蠶。桑林在野外,活動比較自由,桑葉茂盛,又容易隱蔽,所以在男女之大防還不很嚴厲的時代,桑林實是極好的幽會場所。在這里,誰知道發生過多少浪漫的故事?自然而然,桑林便不斷出現于愛情詩篇中。這在《詩經》中已經很普遍。《汾沮洳》是寫一個女子在采桑時愛上了一個男子:“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異乎公行!”《桑中》是寫男女的幽會:“云誰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乎上官,送我乎淇上矣!”可以說,在《詩經》的時代,桑林已經有了特殊的象征意味,或者說,已經有了一個文學的“桑林”。隨著時代的變化,這種自由自在的男女情愛遭到了否定。上述詩篇,也被儒家的經師解釋為譏刺“淫奔”的作品。
于是,在文學的“桑林”中,開始產生完全不同的故事。最有名的,便是秋胡戲妻故事。西漢劉向《列女傳》記載:魯國人秋胡,娶妻五日,離家游宦,身致高位,五年乃歸。將至家,見一美婦人采桑于路旁,便下車調戲,說是“力桑不如逢國卿”(采桑養蠶不如遇上個做大官的),遭到采桑女的斷然拒絕。回家后,與妻相見,發現原來就是那采桑女。其妻鄙夷丈夫的為人,竟投河而死。樂府中有《秋胡行》一題,就是后人有感于這一傳說而作。古辭佚,今存有西晉傳玄之擬作,內容與《列女傳》所載大體相同??梢韵氲剑吧A帧敝械墓适?,原來大多是男女相誘相親,而現在變成了女子拒絕男子的引誘。當然,人們也可以說,秋胡是一個“壞人”,這種故事與《詩經》所歌唱的純真愛情根本不是一回事。但不要忘記:在民間傳說文學故事中,虛設一個反面角色是很容易的。關鍵在于,通過虛設的人物活動,作者究竟要表現什么樣的生活態度、審美理想。這樣我們能得出結論:漢代的“桑林”,已經不同于《詩經》時代的“桑林”,文學中的道德主題,開始壓倒了愛情主題。
我們大概可以相信已經失傳的《秋胡行》古辭與《列女傳》所載故事并無大異。而《陌上?!凤@然是這一故事或直接從《秋胡行》演化而來的。試看兩個故事的基本結構--場所:大路邊的桑林;主人公:一位采桑的美婦人;主要情節:路過的大官調戲采桑女,遭到拒絕。所不同的是,在秋胡故事中,調戲者是采桑女之夫,故事最終以悲劇結束;在《陌上?!分校缮E碛幸晃蛔龉俚暮谜煞?,她拒絕了“使君”的調戲,并以自己丈夫壓倒對方,故事以喜劇結束。實際上,《陌上桑》是把《秋胡行》中的秋胡一劈為二:一個是過路的惡太守,一個是值得夸耀的好丈夫。但盡管《陌上桑》在很大程度上沿襲了《秋胡行》的故事,卻也作了重要改變,從而使詩的重心發生轉移。秋胡戲妻的故事,主旨是宣揚儒家道德,采桑女即秋胡妻的形象,也完全是一個道德形象。她即使是令人感動的,恐怕也很難說怎么可愛。故事中也提到她長得很美,但作為一個結構成分,這只是導致秋胡產生不良企圖的原因?!?/p>
而《陌上?!分械那亓_敷,除了拒絕太守的調戲這一表現道德性的情節外,作者還花了大量篇幅,描摹她的美貌,以及周圍人對她的愛慕。這一部分,實際是全詩中最精彩的。這盡管同《詩經》所寫男女相誘相親之情不同,但兩者具有共同的基點:即人類的普遍的愛美之心,和對理想的異性的向往,所以說,羅敷的形象,是美和情感的因素,同時代所要求的道德性的因素的結合;換言之,是《詩經》的“桑林”精神與《秋胡行》的“桑林”精神的結合。也正是因為羅敷不僅是、甚至主要不是一個道德形象,所以作者也沒有必要為她安排一個強烈的悲劇下場,而讓她在輕松的喜劇氣氛中變得更為可愛。
由此可見,《陌上?!返墓适?,并不是一個生活中具體事件的記載或改寫,而是漫長的文化變遷的產物,羅敷這個人物,也是綜合了各種因素才形成的。她年輕、美麗、高貴、富有、幸福、堅貞、純潔,寄托著那些民間無名作者的人生理想。也因為她是理想化的,所以她并不嚴格遵循現實生活的邏輯。她既是一個貴婦人,又是一個采桑女。其實這并不是什么難以理解的事情,民間故事中的人物,常常有這樣的情況。那些公主、王子,實際是代表著普通民眾的心愿。一定要拿后世僵化得莫名其妙的政治觀念去穿鑿附會,反而是荒廖混亂的。
然后回到詩歌本身。這詩原來按音樂分為三解,其文字內容,也相應地分為三段。第一段著重寫羅敷的美貌和人們對她的喜愛。起首四句,從大處說到小外,從虛處說到實處,是典型的民間故事式的開場白。同時,這四句也奠了全詩的氣氛:明郎的陽光照耀著絢麗的樓閣,樓閣中住了一位漂亮的女子,色彩鮮明,光彩流溢,好像中國年畫的味道?!罢瘴仪厥蠘恰?,既是親切的口氣,也表明詩人是站在羅敷的立場上說話,并由此把讀者引入到這種關系中去。而后羅敷就正式登場了:她提著一只精美的桑籃,絡繩是用青絲編成,提把是用桂樹枝做就。這里器物的精致華美,是為了襯托人物的高貴和美好。再看她的打扮,頭上梳的是斜倚一側、似墮非墮的“倭墮髻”(東漢時一種流行發式),耳朵上掛著晶瑩閃亮、價值連城的明月珠,上身穿一件紫紅綾子短襖,下身圍一條杏黃色綺羅裙。一切都是鮮艷的、明麗的、珍貴的、動人的。這好像是一個采桑的農婦,其實是一個理想中的美女。
照說,接下來應該寫羅敷的身體與面目之美。但這很困難。因為詩人所要表達的,是絕對的、最高的美,而這種美無法加以具體的描繪。誰能說出什么樣的身材、體態、眉目、唇齒算是達到了完善無缺的程度?作者也不可能滿足所有讀者的各具標準的審美要求。于是筆勢一蕩,作者不直接寫羅敷本身,而去用周圍的人為羅敷所吸引的神態:過路人放下了擔子,佇立凝視。他好像年歲較大,性格也沉穩些,所以只是手捋著胡須,流露出贊嘆的神氣。那一幫小伙子便沉不住氣,有的脫下帽子,整理著頭巾,像是在賣弄,又像是在逗引;至少賺得美人流波一轉,便可得意多時。種田的農人更糟,看得失了神,活也不干了;回家還故意找碴,摔盆砸碗。-因為看了羅敷,嫌老婆長得丑。這些都是詼諧的夸張之筆,令人讀來不禁失笑,好像拿不準自己在那場合會是什么模樣。其效果,一是增添了詩歌的戲劇性,使得場面、氣氛都活躍起來;更重要的是,通過從虛處落筆,無中生有,表達了不可描摹的完美。反正,你愛怎么想像就怎么想像,羅敷總是天下最美的。這實在是絕妙之筆。
觀羅敷的一節,也最近于“桑林”文學的本來面目。它所表現的,是異性間的吸引,是人類愛美的天性。但它又不同于《詩經》中的作品,而是有分寸有限制的。那些觀者,都只是遠遠地伸長了頭頸看羅敷,卻不敢走近搭話,更不敢有越規之舉;而羅敷好像同他們并不發生關系,旁若無人。這就在男女雙方之間,設下了一道無形的墻。這便是“發乎情而止乎禮義?!蓖瑫r也有另一種分寸:盡管有那么多人在圍觀,那些小伙子幾乎就在沖破防線,作者也沒有讓羅敷給他們來一通義正辭嚴的斥責。要不然,就太教人掃興,太沒有味道了。因為這詩原有雙重的主題,作者都要照顧到。當然,整個第一段,是為了完成美和情感的主題,只是限制它,不讓它破壞道德的主題。
下面第二段,就開始轉向了?!笆咕龔哪蟻?,五馬立踟躕?!焙么髿馀桑 笆咕笔翘?、刺史一類官員的尊稱,他們執掌一個地區的全權,漢人比之于古代的諸侯。官做得大,氣派自然大,膽子跟著大。別人見了羅敷,只是遠遠地看著,這位使君就不甘心于此了。于是派了手下人去問:這是誰家的漂亮女子?多少年紀了?羅敷不動聲色,一一作答。這都是為了充分地展開情節,使矛盾沖突有一個醞釀的過程。若是一上來就劍拔弩張,文學趣味就少了。順帶,又寫出羅敷的年紀:十五至二十之間。中國古人認為這是女子一生中最美妙的時光。
而后進入矛盾沖突的高潮。使君問道:你可愿意坐上我的車,跟我回去?羅敷的回答猶如當頭一棒:“使君一何愚!”有了“一何”二字,語氣十分強烈。理由是很簡單:你有你的妻,我有我的夫。各安其家室,乃是禮教之大義,豈可逾越?這一節是從秋胡戲妻故事中繼承來的,表現了詩歌的道德主題。而道德主題,總是在善與惡的沖突中才能表現得鮮明強烈。
第三段緊接上一段的未句“羅敷自有夫”,由主人公全面鋪展地夸耀丈夫。羅敷到底有沒有那么一個丈夫?這問題本來很簡單:詩中說有,我們只好承認有。盡管在一般讀者的心理中,都不喜歡文學作品里的漂亮女子早早嫁人,那也無可奈何。這問題還可從二方面來證明:其一,《陌上?!返墓适聛碓从谇锖鷳蚱薰适?,秋胡妻本是出嫁了的美婦人;其二,作者在這里是要彰揚忠貞的道德,總得先有丈夫才有忠貞。
但第三段也并不完全是從道德主題著眼的。不然,完全可以讓羅敷來一通說教。但如果真是那樣,就糟糕了,這個美女馬上就變得干巴巴的,教人喜歡不起來。所以作者也是適可而止,道德大義在第二段用結末二句話點明之后,到第三段就轉向一層富有喜劇色彩、詼諧的情節,使讀者依然能夠享受到文學的趣味。羅敷夸婿,完全是有針對性的。使君出巡,自然很有威勢,于是她先夸丈夫的威勢:丈夫騎馬出門,后面跟著上千人的僚屬、差役;他騎一匹大白馬,隨人都騎黑色小馬,更顯得出眾超群;他的劍,他的馬匹,全都裝飾得華貴無比。使君官做得大,她就再夸丈夫的權位:丈夫官運亨通,十五歲做小吏,二十歲就入朝作大夫,三十歲成了天子的親隨侍中郎,如今四十歲,已經做到專權一方的太守。言下之意,目前他和你使君雖然是同等官職位,將來的前程,恐怕是難以相提并論了!最后是夸丈夫的相貌風采:丈夫皮膚潔白,長著稀稀的美髯,走起路來氣度非凡,用這些來反襯使君的委瑣丑陋。這么一層層下來,羅敷越說越神氣,越說越得意,使君卻是越聽越晦氣,終了必然是灰溜溜逃之夭夭。讀者自然也跟著高興,直到故事結束。
需要說明的是,羅敷的這位丈夫,也是童話中白馬王子式的人物,不可拿生活的邏輯去查考。蕭滌非先生說,對這一節不可泥定看殺,不可求其句句實在,原是說得很對,但這個人物在故事里卻是合理的存在,這是要注意到的?!?/p>
前面說了,《陌上桑》其實有雙重主題,但作者處理得很好,并沒有彼此分離。從道德主題來說,至少在本詩范圍內,作者所要求的道德是合理的。在這里,堅貞并不是一個抽象的、違背人性的教樣,而是同確實可愛的丈夫及幸福的家庭生活聯系在起的。從美的情感的主題來說,也沒有因為道德約束的存在而受到過分的削弱。羅敷的美貌,在作者神妙的筆下表現得動人心魄,取得了以前文學作品所未有的效果。對于常人出于愛美之心而略有失態的行為,作者只是稍作揶揄,始終不失人情味。愛慕美色,其實是人的天性。但這種天性在生活中不能不受到約制,所以文學作品常常在這方面提供安全無害的補償。《陌上?!吩谶@方面的意義恐怕比它的道德意味更重要一些,或至少說更受人喜歡。所以在《陌上?!烦霈F以后,魏晉南北朝產生了大量的模擬之作,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變化的詩篇。至于它的獨特的表現手法,直到元明清的戲曲小說中,還不斷有人效仿。如《西廂記》寫鶯鶯出場時,便先寫周圍人看得失魂落魄的神態,正是從此中來。
結構縝密 蘊涵深刻
——《孔雀東南飛》賞析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第一首長篇敘事詩,也是我國古代民間文學中的光輝詩篇之一。千百年來,吸引了許多讀者。其動人的魅力主要表現在:
一、情節波瀾曲折,跌宕起伏。作者在故事的開頭設置了尖銳的矛盾沖突:聰明能干、心靈手巧的劉蘭芝和焦仲卿兩人感情深厚,但為婆婆不容,一定要趕其回家。在這種矛盾沖突中,仲卿希望能夠緩解矛盾,于是百般求告,但矛盾不僅未得到絲毫緩解,反遭母親搥床痛罵。仲卿迫于無奈,只得讓蘭芝暫回家門。話別之時,兩人相約誓不相負。蘭芝回家后,母親見到不請自歸的女兒,十分震驚,后經蘭芝解釋,這才諒解。但不久,縣令、太守相繼為兒子求婚,蘭芝不為所動,一一回絕。但其兄為了攀結權貴,步步相逼,這樣使矛盾進一步激化。蘭芝被迫之下選擇允婚,其實已作了以死抗爭的打算。仲卿聞訊,責問蘭芝,蘭芝道出真情,許下諾言,并約定黃泉相見。結婚當晚蘭芝投河自盡,仲卿聽后也吊死樹下。他們以死抗爭的方式將矛盾推向了最高峰。最后兩家求得合葬,葬后兩人雙雙化鳥,告誡世人。
二、敘事雙線交替,縝密緊湊。采用雙線交替推進的方式。第一條線索圍繞劉焦兩家的家庭矛盾沖突展開。仲卿求母,是焦母的專橫和仲卿的軟弱的第一次沖突;蘭芝辭婆,是焦母的無情和蘭芝的斗爭的第二次沖突;蘭芝拒婚,是蘭芝的忠貞與其兄的虛榮的第三次沖突;仲卿別母,是焦母的頑固與仲卿守約的第四次沖突。這四次沖突,實際是一場迫害與反迫害的斗爭,且演繹得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雙雙殉情。第二條線索是圍繞蘭芝與仲卿矢志不渝的愛情鋪展的。這條線索建立在上述矛盾沖突的基礎上。第一次是仲卿求母失敗后,與蘭芝的臨別,反映了兩人濃厚深切的戀情;第二次是蘭芝辭婆后,與仲卿的話別,抒寫了他們真摯堅定的感情;第三次是蘭芝拒婚后,與仲卿的訣別,刻畫了他們生死相依的愛情。這兩條線索,交替發展,完整緊湊地完成了故事的敘述及人物命運的交代。另外,結構上呼應映襯。如不同場合中兩次出現的蒲葦磐石的比喻,加深了讀者對劉焦夫婦愛情堅貞的認識。又如蘭芝分別時對其兄“性行暴如雷”的擔憂,焦母“東家美女”的引誘,在詩中也暗伏、照應,顯示了結構的縝密。
三、主題鉤深致遠,蘊藉寬廣。從蘭芝和仲卿兩人的角度看,這是性格的悲劇。蘭芝不僅美麗善良,而且外柔內剛,所以當她面對獨斷專行的婆婆,性行暴戾的哥哥也決不屈服。仲卿官宦世家,從小生活在母親的淫威之中,養成了懦弱無能的性格,所以當他面對母親的威逼,就決定了他不可能主動爭取婚姻的幸福。從焦母和劉兄兩人的角度看,這是社會的悲劇。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東漢,儒家經義中的“孝”充當著捍衛封建禮教,維護封建家長權威的堅實堤壩。所以焦母能用高壓政策對待兒媳,劉兄能用威逼手段脅迫蘭芝,將他們雙雙推向了婚姻的墳墓。從這個角度看,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教實質充當了殺害他們的劊子手,它們不僅摧殘了美滿幸福的婚姻,更是扼殺了善良純樸的天性。從蘭芝和仲卿死后雙雙化鳥的這一角度看,故事帶有神話色彩,它寄托了人民群眾追求戀愛自由、生活幸福美好的強烈愿望。
《樂府詩集》中的名篇有哪些?
《樂府詩集》,樂府詩總集,南宋郭茂倩編,共100卷,是收羅樂府歌辭最完備的一部總集。樂府原意是掌管音樂的官署。漢魏、兩晉的中央政府常常設有音樂機關,制定樂譜,采寫歌辭,訓練樂工。后來凡由樂府機關采寫、配樂并演唱的歌辭就稱樂府詩,也叫樂府。
樂府詩來源有二:一是從民間觀風采集而來的歌謠;二是文人依曲譜創作的作品。《樂府詩集》收錄了漢代到唐五代的歷代樂府詩,以及漢以前的古歌謠。分為12類:(1)郊廟歌辭12卷;(2)燕射歌辭3卷;(3)鼓吹曲辭5卷;(4)橫吹曲辭5卷;(5)相和歌辭18卷;(6)清商曲辭8卷;(7)舞曲歌辭5卷;(8)琴曲歌辭4卷;(9)雜曲歌辭18卷;(10)近代曲辭4卷;(11)雜歌謠辭7卷;(12)新樂府11卷。每一類又分若干小類。
《樂府詩集》所收集的詩歌,大多是優秀的民歌和文人因樂府舊題創作的詩歌。特別是漢樂府民歌,“感于哀樂,緣事而發”,廣泛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現實苦難和思想感情,如《陌上?!?、《東門行》、《戰城南》、《孔雀東南飛》等,具有高度的現實主義精神,其藝術成就、表現方法、語言形象等都成為中國詩歌藝術的楷模和淵源。
全書各類有總序,每一曲有題解,對各種曲調及歌辭的起源和發展,做了考訂,“征引浩博,援據精審,宋以來考樂府者,無能出其范圍”(《四庫全書總目》)。每一題以古辭居前,歷代仿作依次列后,對研究樂府詩的源流和發展有極大的參考價值?,F有宋《四部備要》本、《四部叢刊》影印本、1955年文學古籍刊行社據宋本出版的影印本。1979年中華書局重加??闭?,標點重印,書后附有作者索引和篇名索引。
具體的范文模板
鏈接:
?提取碼:?pbwn
南朝樂府詩歌中有哪些名篇
一、南朝樂府詩歌中的名篇:《孔雀東南飛》、《西洲曲》、《東飛伯勞歌》、《蘇小小歌》,《子夜歌》、《子夜四時歌》、《華山畿》、《讀曲歌》,《碧玉歌》,《襄陽樂》,《懊儂歌》,《白石郎》,《青溪小姑》。其中《孔雀東南飛》最為著名。
二、擴展知識:
1、南朝樂府民歌簡介:今天所能見到的南朝樂府民歌約近500首,全部錄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中,其中絕大多數歸入“清商曲辭”,僅《西洲曲》、《東飛伯勞歌》、《蘇小小歌》等不足10首(不計民謠)分別歸入“雜曲歌辭”和“雜歌謠辭”中。東晉至陳末的樂曲歌辭,包括民歌和文人作品兩類。在現代的研究著作中,南朝樂府一般指這一時期的民歌。
2、南朝樂府民歌內容與特點:南朝樂府民歌起東吳,屺于陳,今傳五百余首。多輯于郭茂倩《樂府詩集》中的《清商曲辭》,少數在《雜曲歌辭》《雜歌謠辭》中。其中“吳歌”三百余首,“西曲”一百余首。
格調清新明快,不但再現了南方的自然風光之美,也表現出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懷。語言清新流麗,多用雙關比喻,來自于南方女子特有的俏巧聰慧。行制多五言四句,語短情長。
3、《孔雀東南飛》簡介:《孔雀東南飛》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也是樂府詩發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稱它與北朝的《木蘭詩》為“樂府雙璧”。
《孔雀東南飛》取材于東漢獻帝年間發生在廬江郡的一樁婚姻悲劇。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因詩的首句為“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全詩350余句,1700余字。主要講述了焦仲卿、劉蘭芝夫婦被迫分離并雙雙自殺的故事,控訴了封建禮教的殘酷無情,歌頌了焦劉夫婦的真摯感情和反抗精神。
作為古代史上最長的一部敘事詩,《孔雀東南飛》故事繁簡剪裁得當,人物刻畫栩栩如生,不僅塑造了焦劉夫婦心心相印、堅貞不屈的形象,也把焦母的頑固和劉兄的蠻橫刻畫得入木三分。篇尾構思了劉蘭芝和焦仲卿死后雙雙化為孔雀的神話,寄托了人民群眾追求戀愛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
樂府詩集有哪些作品
樂府詩集有:
1、《木蘭詩》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2、《孔雀東南飛》漢朝序曰: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時人傷之,為詩云爾??兹笘|南飛,五里一徘徊。
3、《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4、《敕勒歌》南北朝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5、《陌上?!窛h朝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善)蠶桑,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6、《琵琶行》唐朝·白居易(詩前小序)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
7、《十五從軍征》漢朝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8、《春思》唐朝·李白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9、《折楊柳歌辭》南北朝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腹中愁不樂,愿作郎馬鞭。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邊。放馬兩泉澤,忘不著連羈。擔鞍逐馬走,何見得馬騎。
10、《東門行》漢朝出東門,不顧歸。來入門,悵欲悲。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拔劍東門去,舍中兒母牽衣啼:“他家但愿富貴,賤妾與君共哺糜。
關于樂府詩集中有哪些名篇和樂府詩集有哪些詩歌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