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江項王廟在哪里 烏江項王廟古詩
很多朋友對于烏江項王廟在哪里和烏江項王廟古詩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項羽自刎烏江在哪個省
項羽自刎烏江在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烏江鎮東南側的鳳凰山。霸王祠位于和縣烏江鎮東南側的鳳凰山上,左瀕滔滔長江,乃西楚霸王項羽垓下兵敗,潰退至烏江自刎處。霸王祠也稱項亭、項王亭、楚廟、項羽廟宴枯。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于此。
拓展資料:
項羽勇猛好武,跟隨叔父項梁發動吳中起義,反抗秦朝。復立楚王后,冊封魯公。項梁陣亡后,援救趙王趙歇。破釜沉舟,擊破章邯和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贏得巨鹿之戰。率軍攻破關中,舉辦鴻門宴,火燒秦王宮,殺死秦王嬴子嬰。分封滅秦功臣將領,擁立六國貴族后代為王。自稱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此后,與漢王劉邦爭奪天下,史稱楚漢之爭。自恃武力,剛愎自用,弒殺楚義帝,猜疑亞父范增,終為劉邦所敗。
項羽軍在垓下,不但兵少,而且糧草不夠,又被劉邦幾十萬大軍包圍,于是率領八百騎兵趁夜突圍。到達東城的一座山上,只剩下了二十八騎,而追擊的漢軍卻有數千人。項羽一路逃到烏江,遇見烏江亭長,亭長勸項羽可以回到江東以圖東山再起,但項羽以無顏見晌搜洞江東父老為由拒絕,并將自己坐下馬賜予亭長。于是,項羽下馬步戰,一口氣殺了漢兵幾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幾處的傷。而后漏坦揮刀自刎。
項羽實在哪里自殺的?埋葬于何處?
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今安徽靈璧縣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邊自刎而死。
五哪缺泉莊墓,俗稱“霸隱緩迅王墳”,位于曲阜西周魯國故城東北角之東約100米處,原封土直徑約50─60米,現存封土直徑30多米、斜高20多米。乾隆版《曲阜縣志》記載:“在魯城東里許,俗稱為霸王冢,”也就是當地傳說的“古城大冢”。乾隆27年孔灶此子六十九代孫孔繼汾編纂的《闕里文獻考》記載:“曲阜城東北有古冢,俗名霸王頭,相傳為項羽首處云。”當地也有霸王故事的傳說,也有名人記詩,如清代顏光猷《贊霸王墳》詩:“四面楚歌霸業移,烏江戰敗有誰知,魯人尚自終臣節,閉戶弦誦拒漢師”。
霸王祠位于安徽省和縣烏江鎮鳳凰山,也稱項亭、項王亭、楚廟、項羽廟,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于此。當時就墓葬了項羽的“分裂之余”即殘骸和血衣,故稱“衣冠冢”。后人于此建亭祭祀,人稱“項亭”。唐初建祠,上元三年(762年),書法家李陽冰篆額曰:“西楚霸王靈祠”。唐會昌元年(841年),宰相李德裕撰寫《項王亭賦并序》內稱:“自湯武以干戈企業,后之英雄莫高項氏,感其伏劍此地,因此,賦以吊之。“南唐文學家徐鉉撰寫《項王亭碑》,南宋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命名烏江項羽廟為“英惠廟”。歷代屢經修葺與擴建,有正殿、青龍宮、行宮、水靈宮等共99間半。傳說皇帝方可建祠百間,項羽雖功高業偉,但終未成帝業,故少建半間。殿內有項羽、虞姬、范增等人塑像并有石獅、旱船、鐘、鼎碑等文物。
烏江鎮的風景名勝
西楚霸王靈祠:霸王祠也稱項亭、項王亭、楚廟、項羽廟,在和縣烏江鎮東南約一公里的鳳凰山上,離縣城20公里。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于此。當時就墓葬了項羽的“分裂之余”即殘骸和血衣,故稱“衣冠冢”。后人于此建亭祭祀,人稱“項亭”。唐初建祠,上元三年(762),書法家李燃灶陽冰篆額曰:“西楚霸王靈祠”。唐會昌元年(841),宰相李德裕撰寫《項王亭賦并序》內稱:“虧段臘自湯武以干戈企業,后之英雄莫高項氏,感其伏劍此地,因此,賦以吊之。“南唐文學家徐鉉撰寫《項王亭碑》,南宋紹興二十九年(1159),命名烏江項羽廟為“英惠廟”。歷代屢經修葺與擴建,有正殿、青龍宮、行宮、水靈宮等共99間半。傳說皇帝方可建祠百間,項羽雖功高業偉,但終未成帝業,故少建半間。殿內有項羽、虞姬、范增等人塑像并有石獅、旱船、鐘、鼎碑等文物。唐宋詩人孟郊、杜牧、蘇舜欽、陸游、王安石、李清照等均有題詩。后屢遭兵燹,大部建筑物被毀。清同治七年(1868),重塑霸王像。懸“拔山蓋世”匾額,并有楹聯曰“山襟水帶,虎嘯龍吟”。
建國后,祠內仍有塑像數尊。“文化大革命”中,塑像、墓地被毀,僅存正殿三間與兩側廂房,改為烏江農業中學校址。1984年6月,經上級批準撥款10.7萬元,拆除舊存正殿,重建享殿五間,面積188平方米。同年11月,重建工程結束,殿中塑立仿青銅霸王像一尊,高達2.66米。上懸書法家田原手跡“叱咤風云”橫匾,殿旁并掛有銷滑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朱丹書寫的對聯。大門木柱上有著名書法家林散之書寫的對聯:“猶聽叱喀之聲外黃未坑能存孺念壯哉心鄙秦皇帝;忍見風云變色虞姬自刎專為報恩敗已頭拋呂馬童”。與此聯并列還有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書寫的對聯:“彼可取而代也,白眼視秦皇,一時氣蓋人間世;漢皆已得楚乎,烏騅嗟不逝,千古風悲垓下歌。”門匾“霸王祠”三字為原國防部長張愛萍所題。殿內刻有女書法家李圣和書寫的杜牧《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和王安石《題烏江項王廟》:“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猶在,肯為君王卷土來。”兩塊詩碑。
霸王墓,又稱“衣冠冢”,建于霸王祠后面,原墓隆起,砌以青石,呈橢圓形。宋烏江令龔相《項王亭賦》云:“墓四周古松數百章,怒濤洶洶常如大風雨至。”清盧潤九《讀史偶評、項王墓》詩:“帝業方看垂手成,何來四面楚歌聲;興亡瞬息同兒戲,從此英雄不愿生。”墓前有明萬歷和州譚之鳳題“西楚霸王之墓碑”。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