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詩詞 > 正文內容

曾夫子哪里的(曾子是哪里的)

少年別多情2022-12-19 19:48詩詞60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曾夫子哪里的,以及曾子是哪里的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曾子的簡介上課用 急?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參,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有山東平邑縣和山東嘉祥縣兩說,尚無定論)人,是鄫國(繒國)太子巫的第五代孫。父親曾點(曾皙),母親上官氏。生于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魯定公五年),死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魯悼公三十二年),生于東魯,移居武城,十六歲拜孔子為師,他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積極推行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鬃拥膶O子孔伋(字子思)師從參公,又傳授給孟子。因之,曾參上承孔子之道,下啟思孟學派,對孔子的儒學學派思想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和建樹。他的修齊治平的政治觀,省身、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為本,孝道為先的孝道觀影響中國兩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寶貴的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是當今建立和諧社會的豐富思想道德營養。曾參是孔子學說的主要繼承人和傳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曾參以他的建樹,終于走進大儒殿堂,與孔子、孟子、顏子(顏回)、子思比肩共稱為五大圣人。 曾子性情沉靜,舉止穩重,為人謹慎,待人謙恭,以孝著稱。齊國欲聘之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辭而不就。曾提出“慎終(慎重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追遠(虔誠地追念祖先),民德歸厚(要注重人民的道德修養)”的主張。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即“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后世儒家尊他為“宗圣”。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郕伯”。宋大中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郕侯”(一作瑕丘侯)。元至順初年,加封為“郕國宗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宗圣”。在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南建有曾子廟、曾林(曾子墓),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建有曾點墓和曾參墓。 曾姓后裔均把曾參作為自己的開派祖先。 [編輯本段]曾子的思想 政治觀—孔子是以政治為軸心,以倫理道路為本位,來構筑其“仁”學體系的??组T弟子概莫能外。但也必須看到,即使同一學派,不僅在性格、經歷上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就是在思想上也有一定的差異性。曾參為孔子的后進弟子,入學時間上的延誤,魯鈍的天資,在其思想成熟的時間上落后于其它弟子,但另一方面,又具有更深邃、更有耐力的特點。特別是孔子去世后,曾參獨立生活實踐的幾十年間慢慢消化夫子教誨,結合自己的經驗所得,從而對孔子學說的某些方面予以推進。 1、不茍同權貴的君子品格? 《韓詩外傳》卷一記,曾參為養活父母仕于莒,曾當過“得粟三秉”的官職。雖有從政經歷,但綜觀其一生,仍然是一個孔子式的知識分子形象。其根源在于他那盡守禮約、躬守孝道、不茍同權貴的思想品格。他曾聲言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薄叭室詾榧喝?,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論語·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論語·泰伯》)? 這種“以仁為己任”、“臨大節而不可奪”的大丈夫氣概,實際上并不亞于日后的孟子,甚至從這一點看,似乎可以預示孟子精神的出現。以這種精神氣概為向導,便使人很難想象他會持有做官從政、茍合政治權勢的貪婪要求。與《莊子?讓王》篇中所述見義忘利,安貧樂道的形象是一致的:“曾子居衛,溫袍無表,顏色腫噲,手足胼胝,三日不舉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納履而踵決。曳縱而歌《商頌》,聲滿天地,若出金聲。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故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在“志”與“道”面前,形、利、心皆可忘記,政權官位又算得了什么呢?《說苑?立節》載:“曾子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痹鴧⑥o而不受。為什么呢?他說:“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縱君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顯然,他在與政治權勢的交往中保持著無私無畏、議而不從的態度。難怪《韓詩外傳》說曾參五十歲時,“齊聘以相,楚迎以令尹,晉迎以上卿,皆不應命。”甚至對現實政治進行無情的揭露與鞭撻,孟氏使陽膚為師,問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易喜。”(《論語.子張》)“上失其道”,可以說是曾參對現實政治形勢總的批評性的看法。在當時“禮崩樂壞”的形勢面前,曾參的態度是“天下有道,則君子欣然以交同;天下無道,則衡言不革;諸侯不聽,則不干其士;聽而不賢,則不踐其朝”(《大戴禮記·解詁》)。不屈從、不茍合、剛直不阿清醒處世的君子品格—這基本上可以說是原始儒家對待政治權勢的正面態度與做人的基本原則。雖然不必一定卷入現實政治的漩渦,但一定清醒地保留著對專制政權的批評權力。? 2、修齊治本的政治理想? 被列為“四書”之首的《大學》,開宗明義提出了三綱(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肮胖髅鞯掠谔煜抡撸戎纹鋰?;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睒嫵闪艘惶淄暾姆饨▊惱淼赖碌恼握軐W體系。 “至善”既是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也是政治上的最終理想?!罢\意、正心、修身”是道德修養,“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政治實踐。通過道德修養實現政治抱負,道德與政治水乳交融,正是儒家思想以至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在描述“治國平天下”宏偉藍圖的時候,接著講得眾、慎德、生財、舉賢?!暗帽妱t得國,失眾則失國”,故“治國平天下”者,應做“民之父母”,以“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孕育著孟子“民本”思想的萌芽。要贏得民心,就必須“慎德”。“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因為“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但“生財”也很重要。生財之道能使“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生財的目的在于富民,得民,“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因此又必須反對“聚斂之臣”?!鞍俪酥?,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治國平天下者,不應“以利為利”,而應“以義為利也”?!爸螄教煜隆钡囊獎赵谟凇芭e賢”?!耙娰t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币e賢,首先要知賢、好賢、容賢,而后才能用賢。應該做到“人之有技,若已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實能容之”。而不應“人之有技,娼嫉以惡之;人之彥圣而違之;俾不通,實不能容”。絕不能讓妒賢嫉能的“小人”擔當治國平天下的重任?!靶∪酥篂閲?,災害并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 3、天人觀中的“人為貴”思想? 中國古代的宇宙觀,“蓋天說”出現最早。它從直觀出發對天地描述。認為天是圓形,好象傘蓋;地是方的,好似棋盤,即“天圓地方”說。曾參察覺到“天圓地方”說存在的矛盾,提出“如誠天圓地方,則是四角之掩也”(《曾子·天圓》)。是說如果真是天圓地方,那么半球形的天與方形的大地怎么能夠吻合呢?進而探索天地之規律,萬物之本源。《曾子·天圓》中指出:“陽之精氣曰神,陰之精氣曰靈,神靈者品物之本也。陰陽之氣各從其行則靜矣。偏則風,俱則雪,交則電,亂則霧,和則雨。陽氣勝,則散為雨露;陰氣勝,則凝為霜雪。陽之專氣為雹,陰之專氣為霰。霰雹者,一氣之化也?!? 《曾子·天圓》認為毛蟲羽蟲是陽氣化生的,介蟲、鱗蟲是陰氣化生的。人是倮生的,無羽毛鱗甲,乃是稟陰陽精氣而生。 這就明顯地突出人在萬物天地中的地位。這正是儒家思想的特點?!对印ご笮ⅰ氛f:“天之所生,地之所養,人為大矣?!闭J為人是天地間最偉大的,“天地之性為貴”(《孝經》)?!缎〈鞫Y記·禮運》中說:“人者五行之秀氣也。”荀子繼承并發展了這一思想,認為人不是順應自然,屈從于自然,而是能動的改造自然?!皬奶於鴥A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論》)。發現并重視人的作用,這是儒家思想的精華。? 在人類中又應該發現推舉聰明睿智的人,尊重人才?!对印ぬ靾A》講毛蟲中最突出的是鱗,羽蟲中最突出的鳳,介蟲中最突出的是黽,鱗蟲中最突出的是龍,倮蟲中最突出的是圣人,只有圣人才能役使鱗鳳黽龍。所以圣人是祭祀天地、山川、鬼神、宗廟的祭主,是人中之杰。進而倡導圣賢思想。 [編輯本段]歷代封贈、頌贊 曾參在孔學中的地位,很長時間以來未被人們所認識。上承孔子道統,下開思孟學派,這一學術地位,是唐、宋以后才為一些人所逐步承認。歷代對曾參的封贈與奉祀情況如下: 唐代 總章元年(公元668年)四月,唐高宗贈曾參為太子少保。此為對曾參贈官之始。 太極元年(公元712年),唐睿宗加贈曾參太子太保,配享孔子廟堂。此為曾參配享之始。 開元八年(公元720年),唐玄宗定曾參位次,詔曰:“曾子大孝,德冠群列,特為塑像,坐于十哲之次”。同年,唐玄宗勒禮部尚書蘇廷頁 撰《曾子贊》。 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八月,唐玄宗贈曾參為郕伯。此為曾參贈爵之始。 五代 后唐長興三年(公元932年),唐明宗罷二十一先儒,改以曾參與七十一子圖形四壁,世稱七十二賢,合計共八十二人。曾參名為七十二弟子之位,實為“文宣王廟,四壁英賢”,每逢祭祀,面前陳脯、鹽等物以祭。 宋代 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宋太祖命文臣時廷臣撰《曾參贊》。 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五月,宋真宗晉曾參為瑕丘侯。因犯孔子諱,于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六月,改瑕丘侯為武城侯。 紹興十四年(公元1144年)宋高宗御制《曾子像贊》。 咸淳三年(公元1267)二月,宋度宗升曾參為成阝 國公,配先圣,居正位之西,面東。至此顏、曾、思、孟四配始定。 元代 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元成宗頒降初獻成阝 國公樂章。成阝 國公酌獻、奏《成安之曲》。 初獻成阝 國公樂章內容是:“心傳忠恕,一以貫之;爰述大學,百世訓彝;惠我光明,遵聞行之;繼圣迪后,是享是宜?!?延?三年(公元1316年)七月,元仁宗降詔,春秋祭祀先圣,以顏子、曾子、子思子、孟子為配享。 至順元年(公元1330年)七月,元文宗加封曾參為成阝國宗圣公。此為曾參封圣之始。 至順二年(公元1331年),元文宗進封顏子為復圣公、曾子為宗圣公、子思子為述圣公、孟子為亞圣公。命詞臣為制,書一代為典,崇敬備至。 明代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太祖頒《釋奠儀節》,四配位前,每位羊一、豕一、登一、钅刑 一、籩豆各十、縛簋各一、爵三、帛一、篚一、口一。 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明孝宗派官祭祀曾參并頒發祭文。 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山東巡撫趙璜、巡按李璣奏準,照弘治四年例,春秋次丁有司,永遠致祭曾參專廟。嘉靖以后,嘉祥曾參專廟,每逢二、八月,翰博主祭上丁,地方官主祭次丁。明清兩代均遵循未改。 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禮部召集諸大臣議事,一致認為:人以圣人為至圣,圣人以孔子為至。宋真宗稱孔子為至圣,其意以備。今宜于孔子神位題“至圣先師孔子”,去其王號及“大成文宣”之稱。其四配稱,“復圣顏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亞圣孟子”。 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明世宗改為曾參為宗圣曾子,并敕封曾參之妻公羊氏為成阝 國一品夫人。 清代 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閏三月十六日,清圣祖頒發御制《宗圣贊》。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八月初五日,清世宗書贈宗圣殿匾額“道傳一貫”。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二月二十八日,清高宗親制《宗圣贊》(勒于碑石),并派官至嘉祥宗圣廟致祭曾參。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頒發元圣周公及復、宗、述、亞四圣祭器,以備陳設之用,當經山東巡撫專委東昌府同知陳王來 赴江南制造。賜宗圣曾子廟: 钅刑 一件、縛十件、簋十件、籩四十件、爵十一支、帛匣五件(竹籩、木匣、余皆銅器);宗圣:爵三、钅刑 一、縛二、簋二、籩八、豆八、帛匣一;兩配:各爵一、縛一、簋一、籩四、豆四、帛匣一;兩廡:各三壇、爵三、縛三、簋三、籩十二、豆十二、帛匣一;宗圣夫人殿、啟圣王殿、兩廡,祭器可調使用。 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三月四日、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三月七日、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三月二十七日,清高宗亦親制祭文,并派官至嘉祥宗圣廟祭祀曾參。 [編輯本段]曾子年譜 ? 魯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十月十二日,曾參生于魯國南武城。是年,孔子四十七歲,少孔子四十六歲。?? 魯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曾參十二歲。常隨父學詩書,有“伏案苦讀”之說。? 魯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曾參十四歲?!肮谔┥街拢龃笥暄┭詹坏脷w,因思父母,而作梁山之歌?!?見《淮南子》)? 魯哀公五年(公元前490年)曾參十六歲。奉父命至楚,從學孔子。? 魯哀公七年(公元前488年)曾參十八歲。隨孔子離楚去衛。? ?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曾參二十二歲。隨孔子自衛返魯?!犊鬃蛹艺Z》記有,他“敝衣而耕,常日不舉火”。魯國君要贈其“食邑”,辭而不受。? ?魯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曾參二十四歲??鬃拥母卟诺茏宇伝夭」?,曾參就成了孔子學說的主要繼承人。? ?魯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曾參二十六歲。孔子呼而告之,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痹釉唬骸拔?,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論語?里仁》孔子親以《大學》授曾參。? 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曾參二十七歲。是年,孔子卒,終年七十三歲??鬃优R終將其孫孔鯉之遺孤子思托付于曾參。曾參若父喪而無服,守孔子墓。? 魯哀公十九年(公元前476年)曾參三十歲。三年守墓過后,孔門弟子子夏、子游、子張認為有若面貌很象孔子,要把有若當孔子來事奉,強叫曾參同意。曾參拒絕說:“這樣做不可。老師的德行象長江的水洗過,象秋天的陽光曬過,清凈潔白,無以復加,怎么只求面貌象似呢?”(見《孟子.滕文公上》)? 魯哀公二十年(公元前475年)曾參三十一歲。父病故時,曾參“淚如涌泉,水漿不入口者七日”,以后“每讀喪禮則泣下沾襟”(見《禮記》)? 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曾參三十八歲。武城大夫聘曾參為賓師,設教于武城(今山東平邑城南40公里曾子山下)? 魯悼公元年(公元前466年)曾參四十歲。離魯去衛。? 魯悼公十一年(公元前456年)曾參五十歲。時齊聘以相,楚迎以令尹,晉迎以上卿,曾子皆不應命。? 魯悼公十二年(公元前455年)曾參五十一歲。? 魯悼公十三年(公元前454年)曾參五十二歲。? 魯悼公二十一年(公元前446年)曾參六十歲。與子夏、段干木等設教于西河一帶。? 魯悼公三十一年(公元前436年)曾參七十歲。是年,曾參有病臥床不起,把弟子們叫到跟前說:你們掀開被子,看看我的腳和手,都保全得很好吧!我一生正象《詩經》上 說的:“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毙⌒闹斏?,以保其身。從今以后,我知道身體能夠免于毀傷了。小子們,要記住啊!并且他自言自語地說,君子修養之道貴在三條:“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這三條我能做到嗎?始終不忘修養功夫(《論語?泰伯》)? 魯悼公三十二年(公元前435年)曾參七十一歲。一天夜里,病危中的曾參,突然想起身下鋪著一領華美的席子,是魯大夫季孫氏送給他的。他認為,自己一生沒做到大夫,不應鋪大夫的席子,于是就招呼兒子們把席子換下來。沒等換上的席子鋪好,他就死了,終年七十一歲。 [編輯本段]曾子的典故 二十四孝記載了曾子嚙指痛心的佳話:曾子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于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 曾子烹豬 曾子烹彘 【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逼捱m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痹釉唬骸皨雰悍桥c戲也。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彼炫脲橐病#ā俄n非子.外儲說左上》) 【譯文】: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兒子哭著鬧著要跟著去。他的母親對他說:“你先回家呆著,待會兒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剛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要捉豬去殺。她就勸止說:“只不過是跟孩子開玩笑罷了?!痹诱f:“妻子,可不能跟他開玩笑??!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要向父母親學習,聽從父母親給予的正確的教導?,F在你欺騙他,這是教孩子騙人??!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親了,這不是實現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殺豬煮肉給孩子吃。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圣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么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里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在這里,“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后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曾子的名言:吾日三省吾身 《論語》中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翻成白話是這樣:“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謀事有沒有不盡心盡力的地方?與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誠信之處?師長的傳授有沒有復習?”這才是曾子所說的“三省”。這“三省”說了兩個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對人。對人要誠信,誠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現,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謀事要盡心,盡心才能不茍且,不敷衍,這是為人的基本德性。修己不能一時一事,修己要貫穿整個人生,要時時溫習舊經驗,求取新知識,不能停下來,一停下來,就會僵化。 曾子 曾子居衛,缊袍無表,顏色腫噲,手足胼胝,三日不舉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襟而肘見,納屨而踵決。曳縱而歌《商頌》,聲滿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故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1居,居住 2表,面 3噲,憔悴 4胼胝(pianzhi)動詞,磨出繭子 5制,制作 6,襟,衣服胸前的部分,這里指衣領 7 滿,充滿 8形,形體身體 封贈 曾子自唐高宗始有封贈,宋有追加,宋度宗時升列四配。明正統時重建專廟。明嘉靖時,訪求曾子后裔,授以世職。 其歷代主要的封贈如下: ? 178年(漢靈帝光和元年),敕畫曾子像于七十二子之中。 ? 668年(唐高宗總章元年),贈曾子為太子少保(1)。 ? 712年(唐睿宗太極元年),加贈為太子太保。 ? 720年(唐玄宗開元八年),特塑曾子像坐于十哲之次并諧御制曾子贊。 ? 739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贈曾子為郕國伯(2)。 ? 1009年(北宋大宗祥符二年),晉升為瑕邱侯(3)。 ? 1111年(北宋徽宗政和元年),改封為武城侯。 ? 1267年(南宋度宗咸淳三年),升郕國公。 ? 1330年(元文宗至順元年),加封為郕國宗圣公。 ? 1539年(明世宋嘉靖十八年),敕封曾子為宗圣公。 世系 西漢 第十五世孫曾據 明嘉靖三十七世孫曾慶長子曾偉之后, 曾子五十九世嫡孫曾潮瑤因久住南方,不愿回山東,其近支子弟亦不愿北返。于是曾慶次子曾駢之后 曾子五十九世孫曾質粹以小宗挑大宗 清嘉慶年間,曾偉的后裔曾衍泳稟報朝廷,請準建家廟于湖南寧鄉縣,由長房后裔增襲翰林院五經博士一名,在南方分承宗祀。從此,曾氏山東翰林院五經博士的世系叫做東宗,在南方奉祀曾子的翰林院五經博士世系叫南宗。 曾氏從六十三代開始,用與孔、孟統一的字輩,即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紀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 第59代 曾質粹,字南武,世居吉安永豐。生于明弘治五年(1492年)二月初一日,卒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二月十六日。 ? 第60代 曾昊,早卒未襲。 ? 第61代 曾繼祖,字繩之 ? 第62代 曾承業,字洪福,萬歷五年襲 ? 第63代 曾弘毅,字泰東,崇禎元年 ? 第64代 曾聞達,字象輿,崇禎十四年襲 ? 第65代 曾貞豫,字麟楚,康熙七年襲 ? 第66代 曾尚溶,字匯伯,康熙二十九年襲 ? 第67代 曾衍肅,字雍若,雍正二年襲 ? 第68代 曾興烈,字起祚,乾隆四年襲 ? 第69代 曾毓尊,字注瀛,乾隆二十六年襲 ? 第70代 曾傳鎮,字巨山,嘉慶元年襲 ? 第71代 曾紀璉,字仲魯,襲不久,因事革職,并不準其后承襲。 曾紀瑚,字六華,嘉慶十八年襲,傳鎮弟傳錫之長子 ? 第72代 曾廣芳,字汝徙,早卒未得承襲。 ? 第73代 曾昭嗣,字伯續,系曾紀瑚次子曾廣莆長子,過繼于曾廣芳。早卒未得承襲。 ? 第74代 曾憲祏,字奉遠,清光緒十二年襲。 ? 第75代 曾倩源,字養泉,原名慶源,因“慶”字與37代祖諱,故改作倩。 ? 第76代 曾繁山,字靜齋,民國廿四年改封宗圣奉祀官。 ? 第77代 曾祥符,曾繁山過繼子,其世襲為紀瑚-廣莆-昭吉-憲祜-慶潼-繁琪-祥符。生于一九四六年,幼年承襲宗圣奉祀官 ? 第78代 曾令光,曾祥符長子 ? 第78代 曾德宗,曾令光之子 曾子廟 嘉祥縣城南23公里的曾子故里--風景秀麗的南武山南麓,有一處歷史悠久、氣勢輝宏的古建筑群體--曾廟。 曾廟,又稱曾子廟、宗圣廟,是歷代祭祀孔子著名高足曾參的專廟。 曾廟始建于周考王十五年(公元前426年),原名“忠孝祠”。明正統九年(公元14444元)重建后改稱“宗圣廟”,重建后的曾廟當時僅有正殿、寢展、東西廡、戟門各三間。次年,又于廟右創建萊蕪侯祠三間。明宏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山東巡按金洪因廟制簡陋,秦請擴修,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完工。明嘉靖、隆慶年間,曾廟兩次毀于戰火。明萬歷七年(公元1579年)曾子六十二代孫五經博士曾承業秦請重修,當年九月動工,年底竣工。這次重修,奠定了現在的布局和規模。清順治、康熙、乾隆、光緒等年間多次進行修繕。

海外名氣最大的中國現代畫家,到底是誰呢?

趙少昂:

前段時間和一個從美國歸來的華人藝術家聊天,向他問及在歐美等西方國家,哪位中國現代畫家的名氣最大。他不假思索地說了一個名字,不是齊白石,不是徐悲鴻,也不是吳冠中,而是趙少昂(1905—1998)。

這到底是不是他的一孔之見呢?帶著這份疑慮,又問及了幾位在西方生活的藝術家朋友,雖然答案并不統一,但趙氏盛名的的確確不讓我們所更熟悉的白石、賓虹等諸大師,尤其在華人聚集區,更是如此。但在國內,趙少昂這樣一位飽染嶺南風格的“地域性”畫家,聲名并不顯赫。尤其是在北方主流畫壇對嶺南畫派的認知仍然存在諸多偏見與誤讀的大背景中,趙氏畫藝仍躲在美術史的幽暗角落,等待更多的人去發現、去認識。

趙氏繪畫“很嶺南”,這不只是說他對嶺南物象矢志不渝地描繪、對嶺南風格的獨特發揚,還有他對嶺南畫脈的精心呵護與承傳。著名評論家陳傳席先生在評述嶺南畫派的歷史光景時,曾下了一個此派“最重師生情誼與藝術承傳”的論斷,從趙少昂與高奇峰的關系便可見一斑。

他16歲時便師事嶺南派先賢高奇峰,成為著名的“天風七子”之一,由此打上了嶺南畫派的深刻烙印。趙氏謹聽師言,樂觀師行,雖然侍奉恩師左右的時間不過半年,但感念之心從未懈怠。他在晚年的時候曾如是回憶:“老師最偉大的地方是點燃你心里的美感火焰,我在美學館的半年,有充沛的激情去臨摹和創作,高師(高奇峰)的精神一直教導著我,心中有師、筆下有師,這比身邊有師更加重要,師門教的如果就是技法,你沒有融會創新的話,一輩子你也離不開老師的?!彼罱K也的確在“融會創新”的路上“離開了老師”,但師恩念茲在茲。

趙少昂畫作:《嶺南獨秀》

趙少昂一生專注藝術,與世無爭,他的作品中經常用的一方閑章“此生只愿做閑人”就足以表明其心態。他曾經說:“因為我寫話,所以此生只愿做閑人?!彼麑W⒒B畫,對蟬題材有開拓之功,甚至齊白石也曾托人“請少昂君畫蟬寄來”。對此,他曾解釋:“蟬是最好的,它只是靠飲露養大,其他東西也不用吃,因為露水是最清潔的,撇開所有的東西,都是為了清潔,所以我借蟬作比托?;仡?0多年來,尤其是經過這么多的戰亂,真好像發了場大夢,哪會再希望什么呢?”或許,能讓這樣的老先生聊以自娛的便是畫畫了。

一個藝術家與一座城

“我將乘風歸去,折柳揖別。過庾嶺,香云千里,一山春色……”

1986年元月,賴少其(1915—2000)舉家離開安徽遷回廣州定居,寫下了這首《相見歡》,心中對新的生活滿懷期待。但闊別故土五十載,時過境遷之后,賴少其在廣州的生活與藝術交往到底是怎樣的場景?這是一個頗為玩味的話題。對此,彼時幾乎天天跑到賴少其家,幾成“父子”關系的莊小尖(1949—),揭開了賴少其晚年在廣州的諸多細節。

且看莊小尖的山水繪畫,就可以找到他與賴少其的精神性關聯。莊小尖說,結識賴少其是“命中注定”。莊小尖讀小學的時候,就得以相遇賴少其。其時,莊小尖在繪畫上顯示出過人才華,常被地方領導叫去相陪造訪的藝術家。

有一次,賴少其偕同畫家唐云、周懷民回故鄉,其時,唐云的名號要遠遠高過賴少其,只酷愛國畫的莊小尖對賴少其反而沒有留下太深的印象。

賴少其山水畫。

賴少其舉家回到廣州后,最早住在環市路的華僑新村。彼時,莊小尖正在白云賓館附近上班,兩地相距不過兩三百米。已近不惑之年的他,早已知道賴少其在版畫、國畫領域的高深造詣,禁不住內心的崇仰,不時登門求教。

當時,莊小尖正在為一些報紙雜志做美編,就常找賴少其給報紙寫欄頭與題簽,平日也多有書畫探討,長此以往,兩人便熟絡起來,直至賴家把他當作自家人。

賴少其,畫作。

1990年,賴少其將家搬到水蔭路,莊小尖的單位也恰巧搬到了附近,兩處只相隔一條街。每天一早去單位,處理完事務之后,他就趕往賴少其家里去,一待便是一中午。“保姆看到我來,就主動在鍋里多加一把米?!鼻f小尖與賴家關系可見一斑,莊小尖的父親將他們親密無間的關系比作“父子關系”。

正是這種特殊的“父子關系”,讓莊小尖掌握了大量賴少其其人其藝的諸多“秘密”。比如,賴少其寫書法從來都是積極向上的內容,表達一種入世的樂觀精神,而極少寫歸隱、出世等消極精神。有一次,有人找他寫陶淵明的一個詩句,他并未應允。

再比如,賴少其沒有錢財概念,更沒有存私房錢的心思,而家中事無巨細以及他的藝術活動,都由其夫人曾菲女士操持,兩人性情可謂一靜一動。有一次,莊小尖將一筆稿費交給了賴少其,曾菲女士發現后就叮囑老伴“下不為例”,而賴少其的一句“有點錢也不錯嘛”的調侃,就惹來夫人一頓嘮叨,“柴米油鹽醬醋茶大小開銷都要錢,以后有錢要及時交給我?!痹婆咳ナ篮?,莊小尖送去一副挽聯,“共赴國難,義無反顧真戰士;齊臻藝德,事無巨細女丈夫”,熟識賴家的人都深以為然。

但最能引起莊小尖注意的是,賴少其與嶺南同道的復雜關系。他的客廳里懸掛著一副自書對聯“欲佩三尺劍,獨彈一張琴”,透出了一種豪邁、蒼涼的氣息與藝術的自信。而莊小尖的解讀則是:賴少其來到廣州,進入嶺南派的地盤,多少有一種寂寞的心境,也袒露了愿在嶺南派的大本營走另一條路的心志。

賴少其書法作品。

經過長期觀察,莊小尖了解到,常來拜訪賴少其的藝術家多是北京、上海、安徽等外地的人,鮮見廣州本土藝術家踏入賴家,相互之間都有禮節性的尊重,但委實沒有多少實質性的來往。平時和賴少其交往密切的“廣州人”,多是王貴忱(1928—)等文化人,以及省、市領導。

說起賴少其與嶺南派的關系,就不得不提及他與同時代的關山月、黎雄才的交往。莊小尖依然清晰記得,1994年5月16日上午,賴少其從藝60周年書畫回顧展在廣東畫院開幕,場面非常隆重。時近中午12時,所有的來賓與工作人員都陸續移步到東方賓館就餐,唯獨曾菲女士沒有去。她在等一個人,她知道他一定會來。果然,曾女士等待的這個人——關山月來到了展廳。

“對不起,上午家有來客,無法抽身,現在才趕來祝賀,抱歉抱歉!”關山月還拿出一頁稿紙,端正題寫了一首賀詩。當時關山月送完賀信,便告辭回家。關山月的賀詩次日就登在《羊城晚報》上。

在莊小尖看來,關山月一直是廣東乃至全國畫壇的中心人物,而這次展覽的主角無疑是賴少其,他“錯峰”趕來,一來出于對賴少其的敬重,二來也避免了展覽引他為首的尷尬場面。

至于賴少其與黎雄才的交往,在莊小尖的記憶里,并無特殊印記。據其介紹,賴少其曾帶著好朋友唐云去拜訪黎雄才,黎雄才向唐云贈送了一本新出的畫集,而對賴少其少有言辭,其中究竟,后人難以捉摸。

“不要將賴少其定義為一個嶺南畫派畫家,他的藝術不能歸類于嶺南,也不能歸類于安徽,而是屬于全國。”不管嶺南是一個地域概念,還是一個畫派概念,在莊小尖看來,將賴少其與嶺南扯上緊密聯系,都是站不住腳的。

賴少其與廣州的緣分,早在20世紀30年代,便已經確立。1932年,他考入廣州市立美術學校西畫系,兩年后開始致力于木刻創作,再過兩年,從學校畢業。

在他讀書的時候,就與魯迅先生魚雁往來,其中前輩所寫的“巨大的建筑,總是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做這一木一石呢”等警語,影響了后輩的一生。

而從“文革”后復出到1986年年初回廣州定居這段時間里,他在合肥給王貴忱、蘇烈等“晚輩”郵寄的信件,呈現出這一重要時期生活與藝術的特別歷程,彰顯出他巨大的人格魅力,文獻與藝術價值同樣不可小覷?!顿嚿倨鋾偶罚◣X南美術出版社,2005年版)一書,便收錄了他在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寫給王貴忱、蘇烈等人的95通信件。

《賴少其書信集》,嶺南美術出版社,2005年版

在這段時間里,賴少其長期擔任安徽文藝界的領導,工作非常繁忙,這在信中可見一斑,他曾說:“我現在事情過多,疲于奔命,對創作極不利,也無可奈何?!彼乃囆g創作主要是利用業余時間或者請創作假來進行,盡管如此,他仍堅持以寫信的方式與同道及朋友保持密切聯系,即使是1983年9月、10月頭部動手術住院期間,他依然給朋友寫過不少信件,而不會假手于人。

從這批信札中,我們可以看到賴老寫信的一些基本習慣:絕大多數情況下,都以毛筆寫字,偶爾才使用鋼筆、圓珠筆;采取由上而下,再自右到左的傳統書寫格式,即使是信封也多見豎行形式;箋紙不太講究,五花八門、規格不一,以常用公文紙為多見。

另一重要的特征便是,他在信中敘說,不管對象是何許人,不管說的是勸勉還是批評,他的語氣都極為客氣平和,毫無傲慢與強人所難之意。比如,“未知對否”“未知兄以為如何”“閣下以為何如耶”“你說對么”之類的商量式口吻,經常在信札中出現,體現出文化人的人格風范。

賴老的信札給人最深印象莫過于書寫非常認真,謹守法度,甚少懈怠與草率之筆,這許是他嚴肅認真人生態度的反映。不管是流程爽利、風神灑脫,還是凝重拙健、燥潤相生,都由他誠懇端莊寫出,都體現了他高深的書法修養,是可觀可賞的藝術佳構。觀賴少其信札,便可知其“奇玩”之趣,也可洞察其人格。

在這本書信集中,賴老寫給著名學者、收藏家、書法家王貴忱的信件有64通之多,成為我們考證這一時期兩人藝術與人生狀態的重要資料。

從這些信件中,我們首先可以看到賴少其對朋友的真誠態度與一腔古道熱腸。1977年1月8日,賴少其寫給王貴忱第一封信件,在信中,他首先對這位“雖未見過面,但神交已久”的后輩給予鼓勵:“你的書法是很有功力的,我也喜歡?!碑斈?月16日,在他得知王貴忱因為工作環境不適而有退休之意后,竭力勸告其打消這一念頭,說:“我已63歲,還不肯退休,其實如果退休了,就像下棋一樣,是下了一著死棋(‘死棋’兩字畫著重號)。因此,當今之計,首先要安排好工作,搞好上下左右的關系,包括安排好家庭生活,再集中精力研究一門學問?!?0日之后,他再次寫信強調:“希望你不要退休?!?/p>

彼時,王貴忱學術研究興趣廣泛,賴少其也提出了自己中肯的意見:“你應在‘精勤’入手,突其一點,期有所成。”(1977年6月12日)他還針對王貴忱的文風直接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并現自省之意。他先說:“我喜歡你的文字,但缺點是好像古人寫今人,好像有意不講缺點似的。優點中包含著缺點,這是無可奈何的事?!保?977年8月19日)再說:“任何學古都應注意,應有所新意,既要繼承又要發展。我也常常食古不化,為古所泥,有事不能自拔。出現這種情況時,作為同志就應互相指責,使有所警醒,你說對嗎?”(1977年9月1日)

王貴忱。

賴少其與王貴忱兩人都嗜收藏,從信件中可以看出兩人相互饋贈的真實情況,文人之間的慷慨之風昭然若揭。兩人曾互通有無不少藝術品,最重要的要數黃君蒨所刻的陳洪綬《水滸牌》和黃賓虹的《畫學篇》書法手卷。其中,《畫學篇》是賴少其為答謝王貴忱割愛將容庚相贈的鄧爾雅(1884—1954)對聯轉贈于他,而主動出讓的。

據賴少其介紹:“當時賓翁是華東美術家協會主席,我是黨組書記,故雖眼睛患白內障,幾乎在失明情況下寫的,力疾而書,如錐畫沙?!眱晌幌壬鷮@樣的稀世瑰寶雖珍愛有加,卻又能舉重若輕,輕松相贈,足見兩人之高誼。

賴少其在與王貴忱的通信中,會直言不諱地表達自己的藝術觀念,或對古今名家略施評騭,或對文藝現象聊發感喟。因為是私人交往,評論時多了幾分自由,少了一些掣肘,其真知灼見愈發獨到精辟,可謂直指其藝術思想核心。

就在他寫給王貴忱的第一封信中,他談道:“晉唐以前的書法,兼有篆隸行楷,只要有本事,都可以發揮。

乾隆年間的書家,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如金農和以后的尹秉綬、鄧石如都有新發展。一般人不能欣賞,這是可惜的?!保?977年1月8日)對于鄧石如的印章,他則直接表示:“印至完白,所謂前無古人;雖后有來者,惟吳讓之、趙撝叔可與相比,黃牧甫則不如,齊白石更不如了?!保?977年3月13日)

對于嶺南的藝術家,兩人談論最多的要數鄧爾雅。鄧爾雅是近代廣東著名的篆刻家、書畫家,是容庚的舅父。據賴少其自述,20世紀30年代初,他在廣州讀書時,有一位同學的哥哥在文德路開了一家古董店,匾額“尊古齋”三個字便出于鄧的手筆。他當時看到后,印象很深,“至今記憶猶新”,他對王先生說:“我極望能多見鄧爾雅先生印章和書法,我見得不多,但感到他有獨到之處,尤以朱文最佳……鄧爾雅先生楷書朱文是一大創造,對當今篆刻極有參考價值,如能集成一冊,廣為流傳,影響所及,當可生面別開(別開生面)。”但他并非一味贊賞,對不滿意之處也會直接點出:“但我不喜歡他的詩集上的篆字楹聯,可能縮得太小,未能見其真面目?!保?977年4月13日)

在寫給王貴忱的信中,賴少其也會詳細記述自己的生活狀況與工作安排,憑此可列出一個清晰的年表,史料價值巨大。比如,晚年定居廣州一事,就曾經歷了一番波折,在多封信中有記錄。早在1983年9月19日,他就有交代“順便落實定居問題”。

到了9月28日,他又說:“廣東省委、安徽省委、中組部均已同意我們離休后到深圳落戶?!庇纱丝梢?,他落葉歸根的首選之地是深圳,而非廣州。但最終,1986年元月,賴少其舉家遷回廣州定居,開啟“衰年變法”的藝術人生。

本章摘錄于《我在畫里遇見你》,韓幫文 著,廣東嶺南美術出版社,

2021年1月出版。

曾夫子原型

曾夫子原型是陳懷民。曾夫子是近期湖南衛視熱播的電視劇《憑欄一片風云起》中的曾破山。他的原型陳懷民在1938年武漢“4.29空戰”中,陳懷民的戰機在擊落一架敵機后受到5架敵機圍攻,他的飛機油箱著火。當時他本可跳傘求生,但他猛拉操縱桿,戰機拖著濃濃的黑煙,向上翻轉了180度,撞向從后面撲來的敵機,與日本“紅武士”高橋憲一同歸于盡。

請問:孔子是孔夫子,曾子是誰?

曾子(前505年10月12日—前435年),名參,字子輿,魯國南武城人。十六歲拜孔子為師,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一生積極實踐和推行以孝恕忠信為核心的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

曾子的修齊治平的政治觀,內省、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為本的孝道觀影響中國兩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極其寶貴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是當今建立和諧社會的豐富的思想道德修養。編《論語》、著《大學》、寫《孝經》、著《曾子十篇》,后世尊奉為“宗圣”,是配享孔廟的四配之一。

曾子是儒家正統思想的正宗傳人,他把孔子的思想和學問授給弟子,又將孔子的言行整理成《論語》,上承孔子之道,下開思孟學派,對孔子的思想一以貫之。曾子在儒學發展史乃至中華文化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魯悼公三十二年(前435年),曾子辭世,終年70歲。曾姓后裔把曾參作為自己的開派祖。

中文名:曾參

外文名:Zeng Shen

別名:曾子,曾子輿

國籍:周朝-魯國(春秋末期戰國初期)

民族:華夏族

出生地:魯國南武城

出生日期:公元前505年10月12日

逝世日期:公元前435年

職業:思想家、教育家

畢業院校:杏壇

信仰:儒學

主要成就:承上啟下,傳播儒學思想

代表作品:《論語》、《大學》、《孝經》、《曾子十篇》

封號:宗圣

思想:修齊治平、以孝為本

師尊:孔子

父親:曾點(曾皙)

相關典故:曾子烹豬、曾子避席、不受君邑

注音:ㄗㄥ ㄗˇ

憑欄一片風云起都誰死了

憑欄一片風云起都誰死了

孟海塵犧牲!曾夫子下線!孟海塵被陸子儀扼頸威脅,他不屈服。面對陸子儀的死亡威脅,孟海塵唾罵陸子儀是佞臣,”。

孟海塵直到最后一刻也不出賣隊友,直到被敵人活埋,人終有一死,只要心中有信仰,又何懼犧牲!曾夫子也要下線了。即使到了最后一刻也讓兒子去復華大學把那個“華”字改掉。一直以為曾夫子被張啟罵醒之后,他會活到最后,看到勝利的那一刻,沒想到還是那么的催淚。

為了共同的信仰,此刻的分離與守候都是暫時的?!稇{欄一風云起》看到了幾十年前的那群年輕人,他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去談情說愛,更加沒有時間去感傷,但是即使是一句話也不說,他們都能懂得彼此,因為信仰是最好的溝通密碼!

曾子病逝

8.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p>

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譯文講解:

曾子說:可以把未成年的孤兒(幼主)托付給他,可以把邦國的命運寄付于他,面臨生死關節重大事件絕不動搖改變意志的人,這是君子嗎?這就是君子??!

曾子說:讀書人下可以不剛強和有毅力,因為他負擔沉重,路途遙遠。以實現仁德于天下為己任,不也沉重嗎?到死方休,不也遙遠嗎?

蕩相遣執講故事:

公元前435年,曾子七十歲。他已步入晚年,身體每況愈下,終于病倒了。他知道自己時日不多,雖然該傳授給學生們的已經盡心,但在最后的時間里,他的心中還有放不下的話要說。

他把學生們和自己的兒子喊到身邊,對他們說:

“小子們!你們要記住,百善,孝是第一。而要做到孝,就要從保護好自己的身體開始。"

說著,他讓學生掀開自己的被子。

“你們來看看我的手,保護的多好?。≡賮砜纯次业哪_,沒有破損吧!《詩》上說:“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生于亂世,我能夠避免刑戮禍害,不容易呀!小子們,你們也要當心?。?

曾元,曾春馬上說:

“父親放心!我們一定注意。"

話音剛落,童子來報,說孟孫大夫來府探病。

曾子趕快坐起,披衣下榻,讓弟子攙扶著站立。這時季敬子已經入室。

一番問寒問暖之后,弟子們倒了茶,賓主坐下說話。

孟敬子是孟武伯的兒子。季康子死后,孟武伯當政。這位上卿大夫脾氣大,拔高了自己的爵位,還把魯哀公逼跑了。國人出于義憤,對他群起而攻之,也把他趕下了臺。等想迎回哀公時,結果這個心有不平的國君和他的伯父魯昭公一樣,已經客死于異鄉。

魯悼公繼位后,國君與三桓之間,都吸取了先輩的教訓,關系相對緩和。他們重用孔子弟子,魯國出現了一段內部穩定,百姓和樂,周邊安全的局面。

孟敬子,聽這謚號,說明其對國君還是有敬畏,名聲不錯。雖然封號是子爵,為人處事低調了許多。

曾子氣息不足,但吐字還算清晰。只聽他對孟敬子說: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曾參繼夫子之志,四十余年,不敢懈怠。有所思,有所得。關于對于君子言行的把握,要注意三個方面,愿與大人分享。"

孟敬子一聽,心想:“曾子臨終所教,定是良言。"于是慌忙站起,對曾子施禮道:

“請夫子教我。姬捷愿意聆聽。"

曾子點頭回禮,端正身體,款款說道:

“所言三者,一,動容貌。對上要尊,尊有敬容;對下要寬,寬有和容;對友要誠,誠有至容。二,正顏色。顏色為氣血所使,心神表達之用,心存誠敬,其色必正。三,出辭氣。喜怒哀樂未發不失中,發必中節,方呈現一團和氣。孟孫大夫乃國之重器,主要職責在于協調君臣上下,內外協同,使君臣和諧,公庭安泰。至于禮儀邊節之事,讓有關主事部門去做,不失大節,就可以了。"

孟敬子聽罷,深為曾夫子良言感動。隨勸其好好養病,望早日恢復健康,以俟時時請教。

孟敬子走后,曾子身體似乎好一陣子。但很快有虛弱下去。弟子們發現,夫子最近總是犯迷糊,愛好自言自語。

有一天,他們聽到曾子說:“自己有能耐卻向能力差的人請教,自己知識淵博卻向無知者請教;有學識卻好似無知,知識豐富充實卻好似空虛;被人無理冒犯了,卻并不計較;當年我的朋友曾經這樣做過。”原來,曾子是在思念故人,是在做夢呢!

弟子們問:“夫子!你說的是誰呀?"

曾子睜開眼,看了看他們,動了一下身體,又閉上了眼睛。他很快又進入夢中,見到了老師。老師身邊,站著一個小孩,那是尚在幼年的孔伋。曾子感覺,自己又回到了年輕時。老師抓住他的手,把孔伋的手遞給他。他勇敢地接了下來。老師說:“周公可以托三尺之孤,又可以寄百里之命。這樣的人不多!參??!你可以做一件,就可以稱得上君子了!"老師說完,瞬時不見。年輕的曾子帶著小孔伋,緩慢地度著歲月。四十多年來,雖然生活困苦,歷經煎熬,但孔伋還是長大成人,并且學問、道德和社會影響,都大有成就。

曾子臉上露出了笑容。他無愧于老師的囑托。他,應該夠得上一個君子的條件吧!

曾子睜開眼睛,臉上也泛出了光彩。他突然覺得自己餓了,隨想吃些東西。他心里清楚,大限要至了。他再把兒子和學生們叫來,可圍在他身邊的也只有子春、曾元和曾申及童仆。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他說。

“為什么要這樣說?"他接著說。

“以仁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弟子們只想他說的是迷糊話,但一聽到“死"字,大家陡然莊重起來。

老夫子一生耕讀傳書,勤儉度日,貧賤不移其志,臨危不失大節,面對富貴的誘惑,慨然相辭,毫無低眉順目以迎上。時至老邁,仍家徒四壁,未有余產。只床榻之上,鋪著一張編織精美的臥席。那是季氏來看他時,正值盛夏,天氣炎熱,就贈一張涼席,以供曾夫子避暑之用。此時已入深秋,天氣轉涼,席還鋪在榻上。

也許是鬼使神差,小童子不知動了那根神經,突然摸著席子說:“夫子的這鋪席子,真漂亮呀!"

無意中的一句話,曾子聽后,臉色凝重起來。他對兒子元申說:

“趕快換掉吧!莫讓為父臨死有做違禮之事??追蜃釉僦链笏緝銛z相事,至死不享大夫之禮遇,參又豈敢!"

曾子說著,就要下床。弟子們執拗不過,七手八腳地一會兒換了。曾子這才躺下。不幾時,安祥閉目,于世長辟。

曾夫子哪里的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曾子是哪里的、曾夫子哪里的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14007.html

分享給朋友:

“曾夫子哪里的(曾子是哪里的)” 的相關文章

包含挽胡季昭寫在哪里的詞條

包含挽胡季昭寫在哪里的詞條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挽胡季昭寫在哪里,以及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李庭芝詳細資料大全 李庭芝(1219~1276年),字祥甫,隨州(今湖北隨州)人。南宋名將。 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中進士。寶祐年間,知真州,累遷兩淮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揚州。后益王派遣使者以太子少保...

李白在任城住了多少年 李白去過長安城嗎

李白在任城住了多少年 李白去過長安城嗎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李白在任城住了多少年,以及李白去過長安城嗎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李白為什么自稱“山東任城人” 山東任城,即今濟寧。李白向朝廷申報稱自己是山東任城(今濟寧)人。歷史背景是這樣:其時,正處在全國“括戶”之...

楊萬里詩詞現存多少首 楊萬里名詩20首

楊萬里詩詞現存多少首 楊萬里名詩20首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楊萬里詩詞現存多少首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楊萬里名詩20首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楊萬里有多少詩啊? 陸游 多阿陸游是宋代最偉大的詩人,留下近萬首詩,是古代存詩最多的詩人代文學百花爭艷,詩歌尤為突出,成...

詠史原文多少字,詠史其一

詠史原文多少字,詠史其一

大家好,關于詠史原文多少字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詠史其一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李商隱《詠史》 詠史北湖南埭水漫漫⑴,一片降旗百尺竿⑵。三百年間同曉夢⑶,鐘山何處有龍盤⑷?⑴北湖:即金陵(今南京)...

陸州是哪里,山西陸州在哪里

陸州是哪里,山西陸州在哪里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陸州是哪里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山西陸州在哪里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小說里的陸州在哪兒啊?要地圖的 今天廣西南部和越南東北部,北部灣沿海,臨近北海、防城港,中越界河北侖河出口,背靠十萬大山山西山后陸州...

任峻是中牟哪里人,任峻是中牟哪里人啊

任峻是中牟哪里人,任峻是中牟哪里人啊

大家好,關于任峻是中牟哪里人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任峻是中牟哪里人啊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中出現的人物 都在那個城市~請詳細點`急 萬分感謝 幽州轄今河北北部、遼寧大部北京市和海河以北...

杜甫真跡多少錢 杜甫的字畫值錢嗎

杜甫真跡多少錢 杜甫的字畫值錢嗎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杜甫真跡多少錢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杜甫的字畫值錢嗎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唐朝著名詩人李白的真跡《上陽臺帖》值多少錢? 可以說是無價之寶,李白是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雖然他的一生留下了許多朗朗上...

唐朝晚唐詩人有哪些 唐代晚唐詩人

唐朝晚唐詩人有哪些 唐代晚唐詩人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唐朝晚唐詩人有哪些,以及唐代晚唐詩人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晚唐詩人代表人物有哪些? 晚唐詩人中最具代表的詩人有其一是李商隱,其二則是溫庭筠。李商隱的詩歌流傳下來的約600首,詠史詩、詠物詩、無題詩、駢文,無不獨樹一幟。尤其是七言律絕,被認為是杜甫之...

有杜甫古詩有哪些 杜甫古詩有哪些?

有杜甫古詩有哪些 杜甫古詩有哪些?

大家好,關于有杜甫古詩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杜甫古詩有哪些?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杜甫的古詩有哪些大全 杜甫的古詩有比較多,接近300首,下面提供15首供你參考。1、《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杜甫的樂府詩有哪些 杜甫樂府詩創作特點

杜甫的樂府詩有哪些 杜甫樂府詩創作特點

很多朋友對于杜甫的樂府詩有哪些和杜甫樂府詩創作特點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杜甫的代表作有哪些? 杜甫的代表作有《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