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觀物觀我不樂復如何的詞條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觀物觀我不樂復如何,以及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泛讀瀏覽《周王傳》和《山海經圖》,低頭昂首之際,就可以了解宇宙間的奧妙,怎能不快樂呢?
老是悲觀不快樂怎么調理?
長期缺少快樂的人并不少見。一般的情況是,不快樂情緒沒有到明顯的抑郁程度,更多的只是不開心;或者偶爾的快樂就像水面上泛起的波浪,轉眼就不見了。有時他們會出現短暫的情緒崩潰,比如會躺在床上好幾天,不停地玩手機刷視頻,沒有動力去做一些該做的事情。一般是在不得不面對的外在壓力下,勉強振作起來,才慢慢恢復心情。
長期的不快樂往往跟人格缺陷有關。良好的人格結構,表現在關系、自尊、情緒等方面充分的調節能力,對他人客觀準確的認知,能夠與他人形成親密的聯結。這一切讓快樂的體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能夠充分消除壓力和負面情緒的影響,并不斷地獲得積極情緒。
成長過程中長期缺少愛,或者缺少成熟的愛(比如,只是身體或物質上的照顧,忽略孩子的情感),父母性格及關系的問題,以及一定的基因素質等,會導致人格發育上的缺陷(嚴重者會成為人格障礙患者)。表現在關系上的疏離或沖突,低自尊或不穩定的自尊,情緒調節能力的缺陷(容易沖動與崩潰),以及對世界(他人)不切實際的認知等。
人格缺陷會影響良好關系的建立(情感滋養的缺乏),無法緩解內在和外在的壓力(負面情緒的累積),缺乏長期投入的目標和方向(成就感與意義感的缺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快樂的狀態。下面分別對這三個方面進行展開。
“以物觀我,故不知何者為物,何者為我。”是什么意思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這句是說人要到達到無我的境界,超脫功利,物我兩忘。
俯仰縱宇宙不樂復何如-----解釋一下?謝了
這句話出自陶淵明的《讀山海經》。大意是:在低首抬頭讀書的頃刻之間,就能憑借著兩本書縱覽宇宙的種種奧妙,難道還有比這更快樂的嗎?
讀山海經
陶淵明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讀山海經》是陶淵明隱居時所寫13首組詩的第一首。詩的前6句向人們描述:初夏之際,草木茂盛,鳥托身叢林而自有其樂,詩人寓居在綠樹環繞的草廬,也自尋其趣,耕作之余悠閑地讀起書來。情調顯得是那樣的安雅清閑,自然平和,體現出世間萬物、包括詩人自身各得其所之妙。
接下來描寫讀書處所的環境。詩人居住在幽深僻遠的村巷,與外界不相往來,即使是前來探訪的老朋友,也只好駕車掉轉而去。他獨自高興地酌酒而飲,采摘園中的蔬菜而食。沒有了人世間的喧鬧和干擾,是多么的自在與自得啊!初夏的陣陣和風伴著一場小雨從東而至,更使詩人享受到自然的清新與愜意。
詩的最后4句概述讀書活動,抒發讀書所感。詩人在如此清幽絕俗的草廬之中,一邊泛讀“周王傳”,一邊流覽《山海經圖》。“周王傳”即《穆天子傳》,記敘周穆王駕八駿游四海的神話故事;《山海經圖》是依據《山海經》中的傳說繪制的圖。從這里的“泛覽”、“流觀”的讀書方式可以看出,陶淵明并不是為了讀書而讀書,而只是把讀書作為隱居的一種樂趣,一種精神寄托。所以詩人最后說,在低首抬頭讀書的頃刻之間,就能憑借著兩本書縱覽宇宙的種種奧妙,這難道還不快樂嗎?難道還有比這更快樂的嗎?
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是什么意思?
俯視看地,仰視看天,看到了所有的時間和空間,不會快樂又會怎么樣呢?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